1990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书简

  钱钟书信札
(一)舒湮我兄文几:
忽奉新著,感喜之至,容当细读。弟去秋剧病迄今,尚未全痊。陶篁村诗云:“老来无病亦支离”,况疾患相乘哉?精神乏少,稍一用心,便通宵失眠,故戒作文。令先兄诗稿,四十年前,弟曾撰一小序,不知令嫂处尚存否?敝处诸稿,多遭劫散失,已无此文矣。即颂近安。
                     弟钱钟书上
                 五月十八日
                    (1988年)
(二)舒湮我兄大鉴:
前睹报载疚翁所遗收藏珍品,悉捐献公家,想出尊裁,极佩高谊。顷奉手教,方悉一介不取,益钦清风。拙序早已忘怀,乃承搜获,实有佛头着秽之惭。误一字已校正。“赠人以车,不若赠人以言”,曾子语也。弟上月喉炎剧发,牵动哮喘旧疾,现尚未全痊。闻尊体近况,殊有旧答令先兄诗所谓“相怜不必病相同”之感。原稿谨还,即叩冬安。
                  弟钱钟书上
  十一日
                 (1990年元月)
附注
舒湮
先兄冒孝鲁(1909—1988),别号叔子,1930年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随颜惠庆出使苏联任秘书职,曾参加高尔基主持的全苏作家大会。汉学权威阿列克谢耶夫院士称他是“平生所见华人中不可多得的通品。”解放后,历任上海复旦大学和安徽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学会顾问、安徽省太白楼诗词学会会长。钟书先生素不轻许人,独于《谈艺录》卷首言:“余稚喜谈艺,与并世才彦之士有同好者,稍得上下其议论。二十八年(1939)夏,自滇归沪渎小住。友人冒孝鲁,吾党言诗有癖者也,督余撰诗话,曰:‘咳唾随风抛掷可惜也。’”又函称:“此书之成,实由兄之指使,倘有文字之祸,恐兄亦难逃造意犯之罪耳。呵呵!”诗人毕朔望于孝鲁之丧,有悼词云:“先生的逝世,是我国教育界、语言学界、诗词界的极大损失,使当代文史天宇顿失明星,使我辈得睹先生风神者,顿感索寞。叹一代风流,谊兼师友,不可再求。”
至钱信中所云疚翁捐献文物事,指先君冒鹤亭(疚斋)先生遗言将平生庋藏书画、砚、章、古椠刊本、手稿等凡九百余件无条件扫数捐之上海博物馆。“上博”为纪念老人逝世30周年,特于去冬举办其中部分捐献文物的展览。展品中多罕见的精品或海内孤本,如冒辟疆手书卷轴、董小宛、金玥绘扇面、水绘园填词澄泥砚、戴本孝为辟疆篆刻的六面印。《浮生六记》作者沈之白补画的水绘园图以及林则徐未发表的书札三十余通等等,均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序冒叔子孝鲁《邛都集》
钱钟书
叔子出示《邛都集》,江山之助,风云之气,诗境既拓,诗笔亦渐酣放矣。东坡云:“须知酣放本精微”。愿君无忽斯语。与君文字定交,忽焉十载,乱离复合,各感余生。自有麒麟之阁,赏诗不羡功名(本司空表圣杏花诗);相遗鲂鲤之书,远害要慎出入。君将南行,记此为别,聊当车赠。
      丁亥(1947年)一月


第8版(副刊)
专栏:

  白帝城,读康熙六言诗碑
苟贵昌
到了四川奉节,不游附近刘备托孤的白帝城,甚为遗憾。进入白帝城,不浏览陈列的七十多块石碑,也是枉走一遭。其中最使我玩味不尽、流连忘返的是康熙的六言诗碑。
碑诗曰:“危石才通鸟道,青山更有人家。桃园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举目望雄奇的夔门峰峦,低头看脚下的滔滔长江,很难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反而觉得穿凿附会。诗的意境清幽淡雅,哪有巫山云雨飘缈的风采,巍巍夔峡的壮丽奇观!
看了碑下的说明,才恍然大悟。这诗是康熙写给傅作楫的。傅原籍巫山,曾在北京附近任知县。一次宫廷内监骑马践踏青苗,傅作楫抓住,不畏权贵,处以杖刑。康熙闻之,深为赞许,夸他有“御史风骨”,将他晋升。傅暮年退休回乡定居,康熙又写诗以赠。诗中“世外桃园”式的奇山异水寄托了对这位前贤的慰藉和祝愿。
这诗碑之所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即使在十年内乱中,也没有作为“四旧”销毁,原因何在?如果对像傅作楫这样的有志之士不如此厚爱,也许这并非绝唱的六言诗早已灰飞烟灭,更不会刻于石碑,作为今人鉴赏的佳胜吧。


第8版(副刊)
专栏:

  火炬下面
宿国恒
你若是在很远的地方看它,这火炬,只能被视为一只形状如圆规的大铁架而已。你若刚刚从市里走出来,你的眼睛早已习惯了那些气势恢宏、争雄斗胜般地统治着空间的高层建筑,习惯了用宽阔的肩支撑大吨位货车的立交桥,你在离这火炬不远的市郊公路上走时,看到它,也许觉得它太孱弱,太矮小。可是,当你一步步向它走去,它那坚硬无比的由钢筋铁骨构成的身架在你眼里越来越清晰的时候,在它的顶端,在蓝蓝的天空下燃烧着的彤红的火焰使你周身感到温暖无比的时候,你的耳际便回荡起天然气在空中燃烧时所发出的那种让人激动不已的声音,你才会明白这火炬的雄健和威武,才会更加了解它所拥有的激情和气势。
它在北京东郊的土地上燃烧着,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使每一个面对着它的心灵强烈地震颤,暗自叹服。它的根部与无数条粗细不一的管线连在一起。钢铁铸成的输气管线,根须般被褐色泥土掩埋着。向南,有着140里的长度和跨越几个地质纪年的纵深;向西,则与数家大型工厂、数以万计的四合院以及中关村一带那些举世瞩目的专家楼教授楼紧紧连在一起,它历经风雨而不倒,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傲然挺立!更何况还有那么多用青春的肌体,用坚硬的骨骼和赤诚的心支撑它的人呢?怎能忘记,1985年10月,当它第一次以燃烧着的语言向世界宣布“北京从此进入气化时代”的时候,曾有那么多凝望它的眼睛盈满了泪水。那泪水,是因过多地背负了生活的重量,脊背过早地弯曲的北京人流的;是奔波了几十年的老石油流的;是那群手握焊枪曾经瘫倒在原野中的汉子流的;是那些离开父母几个月,一直在草地上风餐露宿的姑娘们流的呵……
你只有长久地凝视它,才能读懂它那紫黑色的凝重和深沉,读懂已铸入它的肌体的每一则故事所包含的意义:过去,有一位年迈的北京老人,在背着煤球爬楼梯时,不慎跌伤;而今四个小姑娘,在北京发生动乱的日子里,靠两个人吃一袋方便面度日,保证为北京正常输气。她们以瘦削的肩为共和国分担了重量,以柔弱的身躯为所有石油人在首都人心中树立了勇敢、顽强的形象,这是令人难忘的故事。
哦,如果你没曾在北京东郊燃烧着的火炬下来过,那么,就请你大胆地走近它。走近它,你会听到许多动人的故事的。


第8版(副刊)
专栏:

  “家训”胜万金
张本立
山西太原郝庄双塔寺是明万历年修建的古刹。塔院中至今仍保存着一块碑额为《近溪隐君家训》的碑石,是明万历辛卯(公元1591)年,在山西作按察使的吕坤,给其子孙后代留下的“遗训”。
吕坤(1566—1618),字叔简,河南宁陵人,官至刑部右侍郎,著述有《呻吟语》、《去伪斋文集》等。史称他一生公正廉明,刚直不阿,洁身自好。他反对宗教冥冥的“轮回”、“报应”之说,说:人“呼吸一过,万古无轮回之时”;“形神一离,千年无再生之我”(《去伪斋文集》·卷五)。《家训》碑文,可分为两段。
其一:“存阴骘心,干公道事,做老成人,说实在话,天理先放在头顶上。处人只要个谦逊,居家只要个和平,教子只要个学好,吃穿只要个温饱,房舍家伙只要个坚守有用,寇婚丧祭只要个合理。才开口便想这话中说不中说,才动身便想这事该做不该做,才接人便想这人该交不该交,才见利便想这物该取不该取,才动怒便想这气该忍不该忍。”这段是吕坤给后代谆谆教诲的“处人”之诀。从做老实人说起,又说到衣食住行,甚至于婚丧嫁娶之事,然后又说到言行交友、动辄三思后行之道,可谓“处人”之要。
其二:“处身要俭,与人要丰,见善就行,有过便认。尤可戒者,奢侈一节,令人劳作无益只图看相,强似费了财帛夸俗人眼目,不如那此夕钱粮救了穷汉性命,锦上添花,何用彼冬无破絮者。此日天地生灵,案前积肉,何为彼日无饱糠者皆同饱。赤子看那悭吝攒钱之人,生骄奢破家之子,天道甚明,愚夫不悟,尔曹切记吾言也。”这段讲述的全是“处世”之诀,宜勤俭度日,乐于行善,助人为乐,万不得奢侈破费。
《家训》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虽是传于后代子孙的“家言”,乃贯穿了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崇尚的传统美德。吕坤身后没有给子孙留下多少财富,但这家训却胜过万金。


第8版(副刊)
专栏:

  歌唱在田野
舒欣
自泥土的深处
升起稚嫩的星光
一阵绿色的风
吹醒矇矇的心灵
禾稼从垄沟走向远方
心中的歌
也是由土地
踏着天空散放的吗?
秧苗样清新的情愫
吐自曙色初临的溪唇
摇曳故乡七彩的炊烟
深情自根蘖生长
掠过林梢扑动的鸟翅
轻轻弹奏绿色的流云
朝阳高瞻、远瞩
喷溅青春的年轮
你的魂魄
曾伴多少朗照的明月,
高举灯火。
寻觅带露的梦想
田野洇漫有你
夜半的喜泪
血样拂染霞彩——
生命真实的辉煌


第8版(副刊)
专栏:

愿者上钩[漫画]朱根华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展[中国画]李自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