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
——介绍新版《马列著作选读》(四卷本)
卢之超 唐绍明
新版《马列著作选读》(四卷本),是一本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需要,适合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的马列主义读本。这个选读本,是在1985年9月全国党的代表会议后,为了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求,在当时主持思想理论工作的领导同志的建议和具体指导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具体组织,经过北京地区近百位理论工作者反复讨论,精心取舍,历时两年多选编而成的。《选读》共130万字,分四个分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这个分册具有导论性质,其他三个分册分别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本书自1988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以后,得到了广大干部和理论工作者的好评,已被许多党校和许多干部学习班、研讨班选为干部教材,一些教学、科研单位为帮助学习还编写出版了几个辅导性的读物。在当前党中央号召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形势下,为满足学习的需要,人民出版社将于近日再版这套《选读》,并同时出版一种大字版,供年龄较大的同志阅读。
为使广大干部对这套《马列著作选读》有一个了解,现将它的选编过程、选编原则和它的特点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一)
在1985年9月全国党的代表会议上,邓小平同志号召全党干部“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目的是使广大干部能够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遇到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并防止在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同时也是为了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们事业的发展中,在干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不都是很熟悉的。因此,所有干部,特别是新走上领导岗位的青年同志,都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邓小平同志把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到能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能否保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能否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来认识,这是一件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因此,这个要求的提出,引起全党干部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注。
组织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首先遇到的是学习内容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好内容,编好读本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卷帙浩繁,内容十分广泛。初步统计,仅中译本就有5000多万字。而我们的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十分繁忙,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统统读完这些著作,也不能盲目地漫无边际地拿起一本就读。过去有过几种选集,但一是仍然篇幅较多,二是其内容不尽符合当前的要求。因此,如何能够从中精选一部分,编成读本,供干部学习,这个任务就首先被提上日程。为此,在1985年10月间,经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研究,决定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一些理论工作者共同研究选编一套这样的读本。同时还向有关单位布置编辑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选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这三种选读或选编配合在一起,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可以为广大干部提供一套较为适当的学习材料。当时还计划再选编一套当代社会思潮的读本,供干部在学习中联系对比,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能力。
从1985年12月开始,中宣部理论局先后约请了首都近百位理论工作者,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学科分别召开座谈会。座谈会由邓力群同志主持,在半年内先后开过近20次。与会同志研究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向干部理论教育提出的任务;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思想战线的形势,提出了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和国内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的问题;探讨了当代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和马克思主义新的发展;还讨论了选编本的原则、内容、体例等问题。当时确定,选编工作应遵循三个原则: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这一历史发展过程考虑选编问题;二、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着重编选经过历史检验的基本原理;三、针对当前被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混乱的问题,提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
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按三个学科分编三册的意见,并决定采取共同讨论、分工负责的办法,确定哲学分册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牵头,政治经济学分册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牵头,科学社会主义分册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牵头,组成三个编选组。经过各组的大量工作,1986年7月,形成了各个分册的初选本。这时又约请了刘国光、苏星、江流、邢贲思、卢之超、王梦奎、沈冲、崔自铎、吴雄丞、张式谷、余学本、李宗正、张云声、赵光武、陈筠泉、田光、顾锦屏、王锡君、唐绍明等近二十位理论界的同志,在邓力群同志的主持下,集中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三个分册的初稿进行全面审议,并由各分组根据审议意见继续修订。与此同时,又请中共中央编译局的同志负责,增选一本《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作为全书的导论。
但是,由于当时的形势,选编过程中不断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干扰,受到某些人的阻挠和抵制。有的人一开始就对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抱消极态度,不断制造一些舆论,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学习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路线对立起来,甚至认为现在再强调学习马列的原著就是“教条主义”,就是不重视以至否定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他们设置种种障碍,制造种种流言怪论,阻挠选编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这种原因,选编工作时断时续,进行得比较缓慢。但是参加选编工作的绝大部分同志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责任感,仍坚持不懈,于1987年三、四月陆续完成了各分册的修订工作。是年8月,出版了《马列著作选读》四个分册的“征求意见本”,一面分送中央领导同志审阅,一面发给一些老一辈的党的理论工作者和各学科的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同时还发给各省、区、市委宣传部,请他们在当地范围内征求理论工作者的意见。“征求意见本”发出后,获得了好评,并接到了不少修订意见。一些多年从事理论工作的老同志和许多专家学者在来信中对选编工作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各分册编写组根据这些意见又认真做了修订。后来,由于形势的变化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选编工作又一度被搁置。直到1988年初,这一历时两年多的选编工作才得以最终完成。《马列著作选读》的定稿本1988年初交付人民出版社排印,同年9月正式出版。
现在,当这套书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时,参加选编、讨论或知道情况的同志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诞生过程中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那些冷嘲热讽、散布流言、多方阻挠的“精英”们的种种言行,其是非虽然已由实践作出判定,但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一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符合广大读者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选读本的编辑出版,竟然会遇到如此的困难,不能不令人愤慨,也说明前几年思想理论界的气候多么不正常。今天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党正在大力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广大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觉悟和积极性空前提高,这套选读本正好适应干部学习的需要,并且一定会在这一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
这套新编《马列著作选读》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现实性。当前我们正处在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的建设与改革任务,在前进中必然会遇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地予以回答。选读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哲学分册,针对哲学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需要,增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分量;针对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所带来的影响,增辟了马、恩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论述;针对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研究和争论,增加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有关内容,并采用了中央编译局的最新翻译本。政治经济学分册,考虑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需要以及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区别问题,应着重选编马列有关商品经济的论述。而对商品经济及其发展历史的剖析最详尽、最精辟的莫过于《资本论》,因而几经比较,最后确定,对于资本主义经济部分仍以《资本论》为代表,从全部《资本论》350万字中,精选出最基本的部分15万字,作为《资本论》的普及本,使广大读者有机会直接读到《资本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工人阶级的教科书的最主要内容。同时,为了使广大干部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以及建设和改革的规律,还着重集纳了马列在这方面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分册,过去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学习,偏多于对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的战略、策略的论述,现在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则增大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遇到的各方面问题的有关内容,如关于经济建设和劳动、宗教、民族、民主等方面的论述。同时,为了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孤立、静止的学说,不是自我封闭的思想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科学,帮助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和发展,还专门选编了一本《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收集了经典作家对于他们的学说的性质以及如何对待他们的学说的有关论述,帮助人们研究当前普遍关心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
这套选读本力图满足现实生活多面性的需要,采取了多样化的选编方式。收进书里的著作,有的是全篇,有的是节选,有的是专题集纳,随内容和需要设体,不拘一格。这样的选编本,既不同于二三十年代苏联教材的模式(如《论马克思、恩格斯和马克思主义》、《论列宁主义问题》),也不同于我党延安时期干部必读的选本和建国前后几个选本(如《十二本必读》、《三十本必读》、《六本必读》),更不同于按专题集纳的语录本。这样做比较切合当前四化建设、改革开放的需要,可以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指导作用。
二、完整性。马克思主义始创于一个半世纪以前,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其中有些论点和具体结论确已过时,而它的基本原理则仍葆青春,对今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选编过程中,大家着重讨论和审议了哪些是属于经过历史的检验,包括正面和反面的检验,被证明是正确的,仍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能够称得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思想、观点,首先把这一部分尽可能地收入选编之中。例如哲学分册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政治经济学分册中关于剩余价值学说和商品经济及其发展历史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分册中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分册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科学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等等。选编的体裁虽然多种多样,但都力求全面、完整地反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便使广大干部和读者通过阅读,能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和系统的了解,以便他们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这样,既避免了过去有些语录式选本的支离破碎、断章取义,又防止篇幅过多、内容庞杂、大而无当。
完整性还表现在选编时特别注意基本原理、原则的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比如,对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观点,既选入了马克思、恩格斯最早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经济的论述,也选入了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论述,还选入了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关于商品经济的观点。这样选编,会不会使广大干部和读者感到马克思主义对商品经济的解释存在矛盾?经过反复研究,认为这样历史地选录,既真实地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更重要的,通过这种全面历史地考察,可以较好地帮助读者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经济理论的精神实质。选读本还对这方面的论述专门写了题解,指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存在的局限性。这样的安排,对于全面地、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很有裨益的。
三、简明性。如前所说,马列著作卷帙浩繁,中译本就有5000多万字,如何使广大干部和读者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尽可能多掌握一点其基本内容,是选编这个读本的主要任务,也是编选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主要问题。选读本在这方面的努力是有创新的。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资本论》节选的尝试。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既要照顾原著的逻辑,又要精选。因为越是简明扼要,越容易为广大读者所接受,因而也越容易普及。对于《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几本名著,也都采取这样的办法。经过反复推敲,按原书逻辑,从中选出最基本的而又较易为读者理解的部分。为做到简明精练,避免重复,还注意了各个分册之间的协调。例如,科学社会主义分册与哲学分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可能重复,与政治经济学分册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部分也可能重复,为此,在各分册初选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了如何从宏观上统筹把握各个分册内容的分工问题。此外,还注意到通俗易懂,在遇到相类似的几篇著作中,则尽可能收选其中较为通俗易懂的著作。当然,简明中又兼顾到重点突出。例如《资本论》的节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节选、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节选,都在选读本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以满足读者的现实需要。可以说,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重点突出,是这个选读本的一个特色。
考虑到广大干部和读者在阅读时不易得到充足的资料、参考书和辅导材料,因此对选入的每一著作都作了题解,对需要交代历史背景的和疑难的地方则作了简要注释。题解着重阐明该文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以及它的现实和历史意义。注释是帮助读者扫除阅读的障碍。题解和注释是客观地提供背景材料,帮助读者理解原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过多的发挥和评述,以免带入选编者的主观偏颇,不利于发挥读者思考钻研的积极性。选编者的这些努力,对于引导广大干部和读者进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吸取有益的营养,无疑是会有一定帮助的。


第6版(理论研究)
专栏:

  略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和对策
金碚
建国40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巨大增长,产业结构的多样化、高度化和复合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上游产业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使加工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缺乏稳固的物质基础;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仍然缺乏活力,其生产、技术和管理优势都远未发挥出来,而由各级地方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则盲目扩张,计划外投资迅速膨胀;产业区域布局混乱,地方投资结构失控,导致各地区重复建设,形成地区间产业同构化,严重妨碍了现代化社会分工协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在实现技术创新、产品更新和进口替代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引进技术的国内消化能力较弱。与此同时,许多低效益的企业盲目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资源却生产不出好的产品。
就导致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的较直接的原因而言,特别值得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过快和社会需求膨胀所造成的过热经济环境,对产业结构的自我平衡机制产生了破坏性影响。
2、扭曲的经济参数体系,特别是不合理的价格体系误导了资源配置过程。
3、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投资决策不科学,使得对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以及重要原材料生产的投资不足,同时缺乏引导计划外资金向这些产业流动的经济机制。
4、地区封锁导致国内市场的严重分割,破坏了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经济环境和竞争秩序,使国家的产业政策难以落实。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把调整产业结构当作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与全国人民面前。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的这一重大方针,必须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探寻缓解产业结构失衡的途径,并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良性循环创造条件。下面就此简要地提出几点浅见。
一、克服经济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速度过高、投资规模过大、通货膨胀严重、社会需求过旺、宏观经济失控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因此,实施产业政策的首要前提是,必须继续进行治理整顿,继续实行宏观经济紧缩政策,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势头,缓解总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保持较平稳的经济增长速度。当然,紧缩政策也要把握好适当的度,压缩社会总需求要避免“一刀切”,尽量减少对有效供给的不利影响,以免发生经济增长的又一次大起大落。
二、实行倾斜政策,扶持优先产业。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必须适当扩大中央支配或控制的投资资金比例,由中央集中一定资金,在投资结构的安排上向基础产业及重点产业倾斜,以尽快改变这些产业资金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地方资金的流向,使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国家的产业倾斜政策不仅应体现在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计划管理上,而且要体现在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物资供应及外汇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当然,在投资向基础产业倾斜的同时,也不能使轻纺工业和外贸等产业减得太多,以免发生近期内经济增长停滞、投资收益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和国际收支困难等问题。
三、整顿经济秩序,改善价格机制。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领域、金融领域内经济秩序的混乱,破坏了价格机制对资源的调节作用,加剧了价格体系不合理的程度,导致资金流向的不合理和国家投资资金的大量流失。鉴于我国扭曲的价格体系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根本改变,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价格的不良影响,更要强调经济活动的秩序性。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管理制度,包括重要生产资料的最高限价制度;继续清理经营单位,整顿各类公司,该撤并的坚决撤并;重要物资的专营,要进一步完善,对专营单位也要加强监督,坚决制裁专营单位自己加价倒卖;要严格财务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制度,进一步制止经营过程中的非法活动、不正之风和种种腐败行为,使经营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和合理的竞争规则。从长期看,要从根本上消除不合理的价格对资源配置的误导,我们还得准备在条件基本成熟时有计划地推进价格改革。在近期内,为了避免调价对价格总水平的推动作用,一般不要进行大的物价上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物价补贴政策。在我国,物价补贴不是一种短期政策,它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提高补贴的科学性,发挥它稳定经济和协调利益关系的积极作用,减少它妨碍经济效率和歪曲市场信号的消极作用。
四、注重利益协调,提倡服从全局。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要兼顾多方面的正当权益,尽可能把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与利益协调过程结合起来。但是,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条件下克服产业结构失调现象,仅仅靠利益诱导是不够的;在许多情况下,还是要强调局部服从全局。有些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要关闭,建设项目要下马,就是要做到令行禁止。如果说利益诱导原则主要体现在市场调节和指导性计划调节过程中,那么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就主要体现在指令性计划调节过程中。由于我国有效运行的宏观调控新体制尚未建立,政府可选择的调控手段实际上十分有限,目前,较多地采用一些指令性计划手段和行政性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五、优化改革战略,稳步实现转轨。产业政策与体制改革密切相关。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必须建立一种有效运行的经济体制。我国产业结构的失调既与经济体制的不完善有关,也与改革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有关。因此,我们要对改革战略本身进行反思,克服急于求成的情绪,扎扎实实地进行艰苦持久的制度建设。当前,特别要注重深化和巩固有助于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改革。搞活大中型企业是改善我国产业结构的根本出路,因为大中型企业是基础产业发展的主要承担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要通过完善改革方案来解决。经济管理权限的划分要进一步科学化,既要适当加强中央调控力量,又要维护地方的利益和积极性,使产业政策的实施具有制度上、组织上的可靠依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