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勇于奉献 争创一流
 ——来自大同矿务局的报告
  何玉清 马世华
“勇于奉献、争创一流”,这是山西大同矿务局的企业精神。可别小看了这8个字,它浸透着18万煤矿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前不久,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大同矿务局时,充分肯定了这一精神,并欣然挥毫题词:“广大煤矿职工常年的辛勤劳动,为四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亿万人民带来了幸福和温暖。”
 魂系大同
大同——这名字有诗样的意境,大同的矿工更是心想大同世界,胸怀共产主义理想。本来,他们也应得到温暖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但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常年默默地在地层深处拚搏。40年前,大同矿务局年产量只有8.3万吨,而如今这里的日产量是10万吨!40年来,大同矿累计出煤6亿多吨,向国家上缴利税57亿元。
50年代就闻名全国的特等劳模马六孩抚今思昔,无限感慨地说:“挖煤就是奉献,采煤的事业就是奉献的事业!”这位老英雄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煤炭事业。如今,千千万万矿工,继续着他的事业。
今年60多岁的唐跃志是个“老煤矿”。他下了33年井,采了半辈子煤。井下水泵被淹时,他顺着齐胸深的水摸去排水。前几年,有人看不起矿工,可他却不认那个帐。1988年,办理退休手续时,他已经先后把5个孩子都送上采煤第一线了。这5个孩子不辜负老人的希望,都成了劳模和先进。小儿子刚下井时人小力薄,一个班扛50根柱子,累得回到家里直哭鼻子。老唐一边用热水给儿子烫脚解乏,一边开导说:“井下这营生就是个这,苦点累点,可它能出息人。”在大同,这样的煤矿世家岂止万家!
青年工人张引槐,尽管只有34岁,但是他的那双手却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13年的矿工生涯,由于长期与铁器打交道,手指弯曲了,关节变大了,皮肤干燥开裂,纹隙间渗满了煤屑油脂。他就是用这双手和大家一起破纪录,就是用这双手拿回了上百个奖章!记者采访他时,他很腼腆,话语却掷地有声:“奉献,我说不准。我只知道,既然咱是国家的主人翁,就得多干些!”
青年矿工王俊,在一次事故中受了重伤,弥留之际,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喃喃地说:我们老家缺煤烧,冬天烧玉米秸炕不热,孩子的手冻得老是红红的。希望领导能给我家里送一车炭。家里也能像这里一样暖和,我也就没有枉当十几年矿工。他去了,他的骨灰同他曾深深眷恋的一汽车煤炭一起,悄然回到了他的家乡……
让我们再看看燕子山新井的建设者们。这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有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出了这里风沙大的环境:“燕子山苦,天天吃黄土,今天吃不够,明天再来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职工们开展“大同精神在重点工程闪光”的竞赛活动,抢工期,争速度。工地没接好水源,他们到几里外的河沟一脸盆一脸盆往回端;没有盖好住处,他们就在四处漏风的帐篷里度寒冬,还打趣地说“白天当战士,晚上升‘团长’”。方便面成了他们的常规饭。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没有退缩半步,保证了燕子山矿的提前投产。
  攀登不已
在被人称为“两块石头夹一块肉”的矿井深处,不仅有采煤工人,还奋战着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
有人说:大同矿务局是“煤海”,也是“火海”,这话并没有虚夸。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局14个生产矿中,11个老矿留有几百处大大小小的火区。这些火虽然不能像大兴安岭的林火,顷刻把一片“绿色王国”化为灰烬,可是,那饱含一氧化碳的袅袅毒烟,顺着岩石缝隙渗透到工作面,足可以使人窒息死亡。因此,我国《煤矿安全规程》明确规定:“火区下面不能采煤”。这就意味着大同煤田火区下面的4225万吨优质煤炭不能开采。对于能源紧缺的我国来说,这是多么大的浪费啊!
得打破常规!大同矿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一次又一次请缨出征。在得到批准后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爬古塘、探火区,先后在煤峪口、云岗、白洞等矿,成功地试验和推广均压灭火技术,使一个一个火区从矿图上消失。3013万吨优质煤炭从火区下开采出来,相当于晋城、潞安、西山三个大型企业的一年产煤量。
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的高级工程师、共产党员宋永津,坚持长年在危险的环境里进行科学实验。一次,在观察顶板塌落规律时,一块塌落的碎石砸在了他的头上,至今他脸上还留着黑色的伤疤。问起这,他说,煤矿职工的奉献,就在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就凭这种精神,他们创出了“顶板注水软化”新技术,解决了开采中的一大难题。
解放初期毕业于高等院校、50年代入党的高级工程师谷铁耕,今年60岁了。在房子、票子、孩子问题上,他从无所求,在科学研究上却拚搏不已。现在,他虽然已退居二线,但仍然经常带领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深入到矿井下,进行科学研究。一次,云岗矿的竖井检修,别人劝他等修好后再下去。谷铁耕二话没说,带头爬几千米斜井,绕道十多里,深入到古塘里观察岩石变化情况。
矿务局总工程师陈志清,来自大上海,长年的煤矿生活,使他和矿工建立了血肉的感情。为了减轻劳动强度,他总是积极采用、推广新技术、新设备,并经常下到矿井实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一次,白洞矿火下采煤遇到了困难,他一连几天几夜工作在井下,饿了吃一个冷馒头,困了就靠在煤梆上打个盹,一直等处理完问题才出井。
  追求无尽
在大同矿务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有一种无尽追求的劲头。
无尽的追求,也正是无尽的奉献。局领导是这方面的带头人。40年来,大同矿务局煤炭生产迈过三个大台阶:1949年年产量为8.3万吨,1959年破千万吨;1979年年产量为2404万吨,超过设计能力一倍;1985年突破3000万吨。去年,他们更上一层楼,煤产量达到3400万吨。
这个局的领导并没有就此满足。尽管全国煤炭行业至今还没有年产量突破2000万吨的矿务局,但他们勇敢地定出了4000万、5000万的发展目标,并研究确定发展规划,进行可行性论证。
国家资金有困难,但又急需煤炭,他们就坚持自我积累、自主投入。承包近5年来,平均每年产量递增143万吨;改革10年,共为国家多挖了1000万吨煤。
当然,勇于奉献,争创一流,并不限于主要决策者们。用矿务局局长马杰的话说就是:今天的煤矿干部,个个都找到了大显身手的舞台。
讲索取,在大同矿务局没有市场,这里的干部们抱定这样一种信念: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就是奉献。云岗矿是大同矿务局最大的生产矿,而且还是全煤五大现代化样板矿之一。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的矿领导都有一个共性:“和自己过不去!”计划年产量300万吨,他们非来个400万吨,安全百万吨死亡率要求1,他们却来个0.25。仅仅一年多,这个矿就连跨三大步,由一个后进矿变为国家二级企业。可是分房时,干部没要一套,全部分给了井下的工人。
37岁的忻州窑矿矿长张宝山,是全局生产矿最年轻的矿长。他上任后的头一招是把干部工资同工人工资分开,并把干部每月的工资工数、分数、分值和总收入张榜公布。一些原来有怨言的群众看到他真心为群众谋利益,气消了,劲足了。这个矿在全局率先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云岗矿综采队班长薛里富,年年保全勤,近两年连春节都不回家探亲。小孩子已经3岁多了,可他连一面也没见过。今年元月妻子带着孩子上矿探望他。孩子竟不认他这个爸爸,不管怎么哄,硬是不让他抱,更不让他亲。
他叫黄元信,担任副矿长10多年了,但公家的好处,他一点也不沾。一次,他亲家想用公家汽车办点私事。他不答应,并且说,如果你确实想用车,我给你租一辆。亲家气呼呼地说:“反正我儿子是开车的,你不答应,我也让他把车开走。”黄元信不客气了:“只要你敢开,我就敢开除他!”
旁人问老黄怎么这么“绝”,他说:那么多人都在看着我,谁让我是个领导。领导就得奉献。
大同矿务局的干部、职工就像那朴实无华的煤一样,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向社会捧出了一车车乌金。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本期讨论要点:
▲我国国际航空运输业,基础比较薄弱,制约因素较多,需要国家多方面的扶持。
▲期待着民族航空工业的腾飞。根据国情,在一段时期内,我国航空工业应以制造中、小型飞机为主,以翻修大型飞机为主。
▲先进的飞机与落后的地面设施不配套,制约了飞机效益的发挥和民航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采取倾斜政策。
▲民航购买飞机所需资金数额庞大,贷款利率已经超过资金利润率,企业实在难以承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落实倾斜政策 发展国际航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 徐柏龄
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国际航空运输有了可喜的进步。在1979年以前,只有民航北京管理局一家飞国际航线,现在,东方航空公司、民航广州管理局、沈阳管理局、新疆航空公司等也先后开辟和经营一些国际航线。我国国际航线通往五大洲25个国家的30多个城市。航线里程达15万多公里。近10多年来,我国国际航空运输的发展,就其速度来说,是相当高的。但是,也应看到,我国的国际航空运输发展也存在着基础薄弱、制约因素较多等问题。为了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国家应充分考虑国际航空运输的特点,在多方面予以扶持。
一、调整投资比例,把倾斜政策落在实处。多年来,我国对民航的投资比例一直很低,“六五”期间,国家对交通运输部门的投资中,民航仅占2%。现在国家预算内的拨款,还没有民航上交的能源交通发展基金多。目前国家财政有困难,可以采取将民航每年上交的能源交通建设资金返还给企业的方式,促进民航的发展。
二、对自筹资金购买或租赁的飞机,实行税前还贷或者免税运营一定年限的政策。一架新飞机到后,往往在开始阶段不能充分发挥效益,甚至出现亏损,而在此期间,企业不仅要照常支付租金或贷款利息,而且要照章纳税,企业是很难承受的。1982年我国引进第一架波音747飞机时,国家曾允许该架飞机免税运营5年,以减轻企业压力,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这一政策应该继续实行下去。
三、控制或降低利润率,提高折旧率,使企业增强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能力。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同现今世界20家航空公司相比,20家航空公司的折旧率平均为7.3%,其中最高达25%以上,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折旧率只有6.6%。实行低折旧率政策,资金周转速度慢,技术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不仅影响服务质量也危及飞行安全。
四、实行优惠的燃油供应政策。影响航空运输成本的因素很多,但燃油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家仍按80年代初的用油标准给我们平价调拨燃油,其余不足部分一律按议价供应。现在企业使用的高价油已占国际航空运输用油的50%。按现实行政策,国际航空运输越发展,用“高价油”所占的比重也就越大,运输成本也越大,从而使我们在国际上竞争的能力随之降低。
五、继续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航空公司是一个经济实体,是自负盈亏,自己承担风险的企业。为了使企业按着国际航空运输的特点进行经营和管理,在机队建设、机型选择、市场开发销售的决策、市场销售价格的确定、航线的选择和开辟等方面,应当允许航空公司有自主的权力,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由上面决定的做法。同时,也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充分考虑经营国际航线的行业特点,为其业务人员及时办理出国手续等,避免坐失经营良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期待着民族航空工业的腾飞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总经理 袁桃园
我自参加飞行来,就期待着飞自己国家生产的飞机,非常高兴的是如今愿望实现了。但从我们担负的航空运输任务来看,我国航空工业还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如何加快民族航空工业的发展?我粗略地谈一些想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售后服务要加强。就目前生产的运七飞机而言,一些主要的技术资料不能完整地提供给用户,机载的一些设备的配件跟不上,且使用寿命短。联系翻修的厂家困难,费用高,时间长,这与国外飞机厂售后服务,产品支援差距很大。
2、设计制造飞机要符合国情。就MD—82飞机来讲,无论从安全系数上看,还是从经济效益上看,都是不错的机型。但是该机型单轮负荷量大,对跑道道面的要求比较高。近几年不少机场因跑道破损等原因,已经明确提出,不准该机起降。修建机场费用高,难以全面铺开,因此今后飞机设计制造要充分考虑整个国家的财力和机场设施等条件。
3、要给一些优惠政策。我们国家对发展航空工业是十分重视的。以运七飞机为例,民航在购买时,国家给补贴,而且还提供平价油料,但航空公司经营还是严重亏损。这也是航空公司把注意力放在国外飞机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是否可以考虑购买国产飞机,在经营政策上,如运价、税收方面给一些更多的优惠,力争收支平衡。
4、正视现实,合理调整经营策略。就航空工业而言,我们应该看到,也应该承认,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差距很大,而航空工业的发展又涉及我国整个工业水平的提高。因此,我觉得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航空工业应以制造中、小型飞机为主,以翻修大型飞机为主。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要下决心完善地面设施
民航广州管理局党委书记 鲍培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航有了长足的发展。以我局为例,几年来引进了波音737和波音757飞机共17架,1985年,全局运输总周转量为1.86亿吨公里,1988年为3.3亿吨公里,增长了77.4%。
但是,发展民航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了飞机还需要地面配套设施,包括机场、旅客候机场所、通讯导航能力、销售服务设施及特种设备等,但由于种种原因,飞机与地面设备不配套,制约了飞机效益的发挥和民航的发展。这里既有历史欠帐因素,又有国家投资限制和企业自有生产发展资金不足的因素。以民航广州管理局为例,企业留用利润除去各种税、费,实际用于生产发展的资金只约占总利润的17%。这些资金对于所辖的23个机场地面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添置,真是杯水车薪。由此造成有的机场因缺乏地面设备,不能接收大中型飞机,一些机场,一遇复杂天气,所有飞机都不能飞行。据统计,影响航班正常飞行占总飞行架次的10%左右。飞机往往是每天一机多班,上一班延误,连续影响到后班的不正常。另外,以广州白云机场为例,能为旅客提供候机服务的场所高峰期人均不到1平方米,而国际上有的达到10—20平方米/人。这就造成旅客拥挤,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为解决这个问题,适当降低发展速度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上策。国家应对民航的发展采取适当的倾斜政策,比如,引进飞机和进口航空器材,适当减免关税和调节税;对重点机场,大型设施建设,国家可否采用拨款形式加以扶持,或采用税前还贷的办法对机场建设适当让利,以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调整购机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的比例,尽可能使之配套,创造民航协调稳定发展的条件。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民航发展离不开国家支持
中国民用航空局 晓明
几年来,民航不断地扩大机队,购置和租赁了很多大中型飞机。在这期间,民航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例如在贷款方面,前几年虽然贷款利率不算高,但国家考虑到民航的实际情况实行差别利率,还对部分贷款给予一定的贴息。但是,1988年2月1日起,银行较大幅度地调高了贷款利率,尽管购置飞机的贷款利率已经优惠了20%左右,但国家给予的贴息却维持不变,这样,企业承担的3—5年的贷款利率就由原来的5.76%上升到9.36%,5—10年的贷款利率就由原来的5.76%上升到12.54%。而调高贷款利率以后,新增贷款不再给予贴息,企业承担的利率就更高了。这就大大加重了民航企业的负担。
民航购买飞机所需的资金数额十分庞大,即使有了贷款指标,落实贷款指标内的资金也很不容易。更何况贷款利率又这么高,民航企业承担5—10年的贷款利率12.54%已经超过1988年民航企业资金利润率,民航企业难以承担。为了发展民航事业,国家应给民航更多一点倾斜政策。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丰收不仅在田野
  ——记本溪市明山粮库经理杜怀奇
新华社记者 周保华 马义
提起“粮库”,人们脑海中会出现用茓子围起的、小山式的粮囤,小伙们肩扛沉重的麻包在跳板上穿梭的身影。倘若结识了辽宁省本溪市明山粮库经理杜怀奇,考察一下明山粮库的设施和经营成果,人们的脑海中肯定会生出另一种印象。
这座大型粮库,有3000职工,年经营粮食80万吨。从原粮入仓到加工入库,全部采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了科学管理。这,不仅仅改善了劳动条件,而且减少了损耗,提高了管理质量。
机械专业毕业的杜怀奇今年48岁。25年前他踏进明山粮库时,发现这个工作很有意义。虽然归他维修、养护的设备只是几台旧磨米机,他还是尽所学所能,陆续进行改造,提高出米率。他知道,土地能产粮食,加工厂提高出米率,也是“出粮食”。
杜怀奇1980年当了副经理,5年后又升任经理。从1986年起,他便带领技术人员开始对院内坟头似的用茓子围成的粮仓进行改造。全库共筹集3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的群仓、立筒仓。杜怀奇学的是机械,经过刻苦钻研,却成了土建专家,设计并负责施工了润麦仓、烘干塔……他因地制宜设计的立筒仓群,由15个圆仓组成,巧妙地利用各仓之间的空隙储粮,储量高达8500吨。这个别具一格的立筒仓群,得到了郑州粮食科学设计院的肯定,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的设计比常规设计节省投资,容量还大幅度增加。记者在明山粮库采访时,适逢吉林市粮油加工厂的同行们前去考察学习,对杜怀奇的奇巧设计赞叹不已。他们对记者说:“这种干法至少比我们那儿少花1/3的钱。”
杜怀奇对粮库的管理是严格而科学的。1987年,在他的主持下,全国粮食行业第一个企业标准,在明山粮库诞生了。全库标准覆盖率达到98%,做到了生产、经营各项活动、各个岗位都有标准、有要求,实现了企业管理的定量化、数据化。依靠标准化的管理,明山粮库在1988年首批进入了辽宁省先进企业的行列。
1989年,明山粮库科学储粮率比国家规定标准高出20%;自生虫粮率国家规定不得超过5%,明山粮库仅为1.8%;连续四年被省粮食局评为“四无”(无鼠、无虫、无麻雀、无霉变)粮库。去年被商业部命名为全国仓储工作先进单位。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目标没有穷尽时
  ——访玉溪卷烟厂
本报记者 钱江
1988年,在全国上缴税利最多的前10家企业中,云南玉溪卷烟厂名列第5,经济效益则居全国轻工行业之首。
去年,玉溪卷烟厂继续前进,人均创税利30万元以上,比上年又增3万元。
  企业活力自改革开放来
玉溪这块宝地,既是“滇中粮仓”,又是著名的“云烟之乡”。但是,10年前,玉溪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改革开放为玉溪的腾飞注入了活力。
1979年10月,当年的“边纵”战士褚时健来到这里当厂长。他面对的,是破旧的厂房和机器,是积压在仓库里的6万箱滞销卷烟,还有正待检修的锅炉。
他懂行,在往昔的磨砺中,自修过大学轻工业课程,其后又当过纸厂、酒厂和糖厂厂长。于是,从加强企业管理着手,他们首先在全国卷烟行业中推行了单箱工资和奖金含量包干生产责任制。1981年,他们又下定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逐步形成了汇集各国一流设备,以高起点选型进行企业技术改造的决心。
高起点选型,外汇偿还得了吗?技术消化得了吗?科技人员支持厂长:“你引进吧,我们保证干得好。”褚时健经过周密论证,最后统一了大家的意见,先后引进世界先进卷烟设备85台(套),形成了两条年生产各为40万箱的高档卷烟生产线。全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团结一心,刻苦努力,很快掌握了新设备的操作和维修技术,使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
他们在改革上下工夫,逐步建立起严格的标准化定额管理。如今,一系列本着科学精神制定的定额管理,覆盖了生产过程的95%以上。
科学而严格的标准化管理,调动发挥了工人的积极性和生产创造性。1988年,这个厂卷烟平均单箱利润74.6元,比上年提高32.6%。高效益把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困难消化了。
他们的优质产品畅销海外,1985—1988年创汇1亿美元,超过使用外汇的一倍。
 “第一车间”在农田
80年代中期,各地“烟叶大战”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玉溪必须保住“滇中粮仓”,粮烟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料生产这个基础不稳,加工业断难发展。玉溪卷烟厂领导果断决定,将工业管理延伸到工厂大墙外,延伸到广阔的农田去。
1985年,工厂抽出40万元资金,帮助农村烤烟基地兴修山区水利,让烤烟上山,腾出平坝区良田种粮食。此后,这个数额逐年增加,1986—1989年,工厂共拿出1800万元无偿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玉溪各级政府极力支持,双方合力兴修水利工程1067项,受益梯田31万亩,使坝区粮田增加11万亩。去年玉溪粮食丰收,全区人均有粮390公斤;烤烟产量也达6000万公斤,比1978年增加2倍多。
玉溪卷烟厂还有一手,就是抽出资金建设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把全面质量管理逐步贯穿于烟叶的种子、育苗、田间管理到采摘烘烤全过程。厂里成立了烟科所,指导农民采用先进技术栽培烟叶。把技术措施印成小册子发到农户,谁按照规范做,就给予资金补贴。4年来,工厂为此拿出5000万元以上。
此外,工厂还拿出600万元兴修山区道路,为的是让烟农不再砍树而是拉煤上山烤烟,保护山区的生态平衡。
记者问厂长褚时健,拿出这么多资金,影响工厂效益吗?
他说,影响一时,受益无穷。眼光放远一些,只要一两年,投入产出就是1比7,更重要的是工厂从此有了充足的优质原料。
确实,“烟叶大战”多年不息,玉溪厂却稳坐钓鱼台,全赖这厂区之外的“第一车间”。
  目标没有穷尽时
10年改革,这个厂的产量平均每年递增14.63%,产值递增19.39%,税利递增27.92%,1988年被评为国家二级企业。现在,他们在争取上国家一级企业。要做的太多了:推行现代化管理,抓紧设备改造,挖掘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双增双节”,也是他们紧紧盯着的目标。
生产过程中有一些碎烟末飘落出来,以前是当作肥料拉走的。现在,这些粉末状的东西被收集起来加工成“薄片”,又是上佳原料。去年仅此一项,就产生3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厂里还完成了废滤嘴棒和废丝束回收技术革新项目,一年又可节约270万元。他们的单箱卷烟耗烟量,已从10年前的59.1公斤降低到现在的46公斤,这是我国卷烟行业的最好水平。
面对正在走来的90年代,褚时健在沉思。这位全国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正谋划着工厂的明天。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图为我国第二大输煤专用港口石臼港。
这个港口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已经建成两个10万吨级泊位和一个万吨级杂货码头,正在兴建的1.5万吨和2.5万吨级两个杂货码头将于今年交付使用。 杜宗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