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写在亚运会之后
康濯
亚运会早已结束。这次胜利令人振奋不已。我近来生病住院,但亚运会的胜利使我的精神和体力都好了许多。
我在30年代就是个体育迷,至今还记得当时国内外一些体育盛事。建国初期得知当时短跑名将刘长春、篮球高手牟作云都在国内工作,就颇感欣慰。接着对我国泳坛名将穆祥雄、吴传玉的成就也觉欢快。后来在作协同另一体育迷郭小川一起看比赛、发议论,投入乒乓热,并都写过体育题材的作品。再以后,我国男女运动员破跳高世界纪录,以及女排“五连冠”、奥运会“零”的突破,以及台湾出了纪政和杨传广,当然都更为兴奋。这次亚运会就不必说了。想说的是这次《人民日报》还有一条消息,使我感慨很多。
参加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牟作云,与从国外回来的、当年同队代表、短跑好手贾连仁,篮球和跳高名将吴必显,这次见面后,三人都说“等了54年了”。吴必显还说,他是带着医生回来的。他们的激动之情也感染了我,我还想起当年铅球名将陈宝球、撑竿跳高好手符宝卢、排球和跳高代表丘广燮、女子短跑健将李森,他们不知下落怎样。他们当年的水平并不高。记得那时日本破三级跳远的世界纪录是16米整,我们还只有十四五米;李森的百米跑成绩,也才13秒上下。他们从柏林回来后,上海报纸上迎接的漫画,是抱了个“大鸭蛋”。不过当时我们这些青年还是尊敬他们,因为他们是起点、是基础。现在,他们也不忘过去,又回来了,吴必显带着病也要回来,贾连仁还在中国的土地上找到了分离54年的儿子,受到欢迎是应该的。据说去年“暴乱”后,有的“精英”跑到国外,现在私下里说,他们出去“得到了天空,失掉了土地”。失掉土地是确实的,得到天空怕也未必。记得1947年,有的同志从国统区跑到解放区以后说:“我们早就会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可只有到了这里,才真正感到天空明朗。”
为什么有的得了“大鸭蛋”还要回来,有的是新中国哺育却反而要滚蛋?当然跑了的也可以幡然悔返,受到人民谅解。不过出去与否显然是除了对土地和天空的态度外,至少还有一条是不能忘记过去和现在。今天亚运的胜利来之不易,经历过多少“大鸭蛋”?战争中更牺牲了多少烈士?社会主义建设中又有多少人过早地奉献了年轻的生命!就是我们自己的弯路上,体育界也有容国团、傅其芳早年夭折;我们的郭小川同志也不在了。记得1949年初,郭沫若同志从香港辗转来京,在车站面对欢迎的人群和围访的记者,两眼含泪,口占一诗曰:
“多少人民血,换来此尊荣,思之泪欲坠,欢笑不成声。”
4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欢笑苦味儿少了,甜味儿多了。但是现在我们也并不富裕,科学文化还不发达,体育上许多重要项目离世界水平还差一大截,我们还要坚持加倍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体育上的世界纪录是大小国家都可以创造的,但是大国应该更多地、不断地赶超和创造。当然这还说得有点消极,我们应该争取举办奥运会,应该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不仅赶超别人,而且应使世界体育强国在一些重要项目上,还得要努力赶超中国!难道不应该这样吗?毛泽东不早就说过:“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第8版(副刊)
专栏:

  激奋人心的笑
杨润身
多么美丽的画卷,也难比过元坊村山上令人赞叹不已的绿化工程。多么悦耳的乐曲,也难比过元坊村里的激奋人心的笑声。
元坊,位于太行山麓东侧平山县境内,坐落在重重叠叠的老山谷里。
四年以前,这里,走过一道道山梁,看不到一小片绿叶,见不到一小朵红花。贫瘠荒芜的每一道山梁,都似旧社会佃户老汉的脊梁,干枯光秃的每一片山坡,都似脱发老婆婆的头顶。满眼是古旧的老房,简陋的小屋,柜里无新衣,缸里无余粮;冷着脸的汉子袖着手缩着脖夹着膀子在背风处晒太阳,噘着嘴巴的女人懒懒散散地东去西来不情愿的消磨时间。
今年春暖花开,尤其入秋之后,元坊村变成了笑的世界。娃娃们撒着欢笑,姑娘们打逗着笑,新媳妇抿着嘴笑,老汉们捋着胡须笑,老婆婆点着拐杖笑;点炮能手点燃着火炮笑,栽树能手刨着坑窝笑,剪着废枝笑,扛石头垒大坝的汉子扛着石头边跑边笑,有人滑倒摔一跤也笑。蓝天,白云,也似多情的少女的脸,在温柔地笑,甜美地笑。
11月17日,我有幸再赴元坊,饱赏了元坊人的笑,感慨万千,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1988年我第一次来到元坊,慷慨激昂朝着在寒风中修建水库大坝的男女呼出“谁要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请他到元坊来看一看”的赞语。
元坊,点点翠绿,无边无际。坚实的石块垒砌起的绵延起伏的梯田、条地和谷坊坝,宛如一道道城墙迭起。田里、地里、埂上、路旁,无处不绿,仅果树就栽下22.7万棵。春风荡漾,桃树、杏树、苹果树、红果树、板栗树、柿子树、红枣树、花椒树……争现娇嫩的身姿,明媚的身影,奇妍的色彩。秋日送暖,桃子成双,苹果成对,板栗成串,红果密如蒜辫。人均收入一跃而起,比三年前翻了两番多。户均存款,由全镇22个村的倒第一,变成了正第一。80%以上的户盖起新房。35名光棍汉往房前屋内贴了红红的“囍”字。
元坊人,笑他们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笑他们的罕见少有的勤奋刚毅,笑他们致富路上的挫折,也笑一位外商的无知和极少数动乱“精英”的可笑。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元坊也不能总在温饱线上徘徊。1987年农历正月,一位远道而来的奇特外商奔赴平山县,打算向平山县投资,开办一项合资企业。共提出三个条件:不在挂毛主席像的办公室里谈判;不向挂毛主席像的地方投资;不向挂党支部牌子的地方投资。接待的同志甚感荒唐可笑,理所当然地让其傲然而来,扫兴而去。消息传到元坊之后,党员、团员和全体村民,无一不卑夷地笑,愤愤地笑。“元坊要想富,一走社会主义路,二靠党支部”。村民们都这样说。党员们要争一口气,正月十三,党员们聚集一处,选举新的党支部,一致选举在镇金刚砂厂当厂长的韩二秃任村支部书记。“二秃每年收入2000多元工资,他会回村吗?”党员们将选票上写下韩二秃的名字,又担心2000元的钱票拴牢二秃的腿脚。二秃毅然返回村来,与乡亲们同忧共苦,干社会主义。
“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的口号在大小角落里回荡,牵动每一个人的心弦。多山多岭交通不便的元坊也要“商”也要“工”。碰巧赶来一位热心人,诚实的元坊人将其看为神仙,对其恭而敬之。“神仙”说,元坊建个以南方桔子为原料的饮料厂,一年可拿60万。好大的数目!二秃急忙贷款,七下天津,累瘦了脸,熬红了眼,赔损9万有零。
以二秃为首的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不弯腰,不叹息,实事求是,重打锣鼓另开戏,将人均几十亩的荒山看做无价之宝,朝荒山上流汗致富。
在多石少土的荒山上求富,极度艰难。无水树不活。不靠天给雨,垒石坝建水库。三九四九,冻死猫狗。男女照常上山。人人蔑视风寒、水冷、石凉。人人顾不得歇口气,两间房大的山石拦路,三五斤炸药轰不开,三箱炸药轰。下没膝深的冰水中玩命。二秃第一个脱下鞋袜。1937年入党、83岁的老党员韩运,抗日战争中一条腿受伤致残,不能爬高蹬山,主动承担6亩刺槐苗圃的管理任务,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歇在炕上,我要为党争最后一口气,为社会主义贡献最后一把力!”他蹲不下地,跪在地上锄草,磨得膝盖出血。心疼得二秃请他休息,劝他保重,拉他回家。第二天,给刺槐苗锄草的照旧是他。他照常顶着星星出村,背着月亮归家。韩锁子,已72岁高龄,无儿无女,光棍汉一个,他要把他的老骨头交给社会主义,交给荒山险岭。他说:“俺生在旧社会,没福娶媳妇,俺不能让村里的后生们再像俺一样打一辈子光棍儿。”他点燃火炮轰山石,连续点燃50多万个火炮,炮炮生效,没有出过一次人身事故,并为村里节约5000多元的火药费。他刨坑植树,与小伙子比高低,一天刨20个坑。手指震得裂了口不停歇。果树迷韩恒山,每年向集体无私奉献优质苹果树秧2000棵。有人半开玩笑地问韩恒山心疼不?韩恒山诚憨地嘿嘿一笑说:“俺是共产党员。俺平山是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住过的地方,俺元坊是革命烈士洒过鲜血的地方,俺不能对不起老一辈革命家走过的路,俺不能对不起烈士们流下的鲜血!”
元坊人激奋人心的笑是有感染力的,平山县又有80多个山村迈出元坊人迈出的脚步,点燃起元坊人点燃起的火炮,发出元坊人笑出的笑声。


第8版(副刊)
专栏:

  《渴望》随记
张建星

年终岁尾,津城一片《渴望》热,还有让人感觉高雅而隽永的《围城》。
北京的朋友告诉我,京都也热。
艺术终于打破了90年最后的沉默,寻找到让观众接受的位置。

其实就是点点滴滴的生活之情,寻常的昨天故事,将都曾经有过的悲欢离合陈杂于历史的幕布。《渴望》就这样被接受了。
艺术并没有失去征服人心的力量!

尘封近半个世纪的《围城》,几经吹拂,也终于在这个冬天很清新、很诱人地出现在荧屏。不知应该算是历史的意外,还是艺术的意外。不论怎样,当方鸿渐最后随落叶飘零街头的时刻,观众的那颗怅然之心,甚至同情之泪也被唤醒了。
于是,当我们发觉,历史并不陌生疏远的时候,真正的艺术无论观照的是恢宏的历史骤变,还是琐屑的凡人情绪,都是不会被冷落的。

一部艺术作品,无论何其高雅,或何其通俗,无论泼洒多么浓重的色块,当它不为大多数普通人接受的时候,总是沮丧和尴尬的。
因为,真正的艺术回响应该是发自人们心灵。

我们不能强求于艺术什么,更不能强加给艺术什么,历史还在嘲弄“高大全”的创作论。
但是,不论艺术有何等神秘的规律,评判的尺子却握于芸芸众生的手中。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实并不是艺术,而是欣赏艺术的人民大众。
生活渴望着艺术的观照和宣泄,但如果艺术远离生活和读者的时候,先失却了真情,后失却了位置。老百姓可以不予理睬,可以一如往常那样演出自己的活剧。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宁当年劝高尔基走出彼得堡还是有道理的。
     (原载《天津日报》12月22日 本报有删节)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林一叶
王慧骐推出两部新著
青年作家王慧骐新近又向青少年朋友捧出两部新著。一本是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潇潇洒洒二十岁》,一本是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散文诗集《十七岁的天空》。这两部富有青春气息的作品,文辞优美,融炽热的意绪于形象描述和哲理的沉思中,生动逼真地勾画了当代青少年纷繁多姿的生活情态和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与渴望。
陈军中短篇小说集出版
一部以建筑业为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集《日出巴格达》最近已同读者见面。小说大多围绕对外劳务合作和国内建筑市场的招标投标来展示中国建筑工人的奋力拚搏精神。小说作者、浙江作家陈军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着重写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奉献,也写出了建筑业各类人物的独特的心理—文化特征。该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
《吴丈蜀书法辑》面世
《吴丈蜀书法辑》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吴丈蜀书法集》、《吴丈蜀书兰亭序》之后出版的第三部书法作品。本书主要是作者自作诗词,包括条幅、中堂、对联、榜书、扇面、册页等多种形式。


第8版(副刊)
专栏:

  咏物篇
彭洪基
钢筋
分明是你撑起一座大厦,
落成剪彩时却不见你的身影。
铁轨
限制的是狂放的自由,
却保证了列车一路高歌猛进。
指针
不倦地重踏旧的脚印,
每一圈都是一个新的里程。
文凭
虚心的人用你来鞭策自己,
心虚的人用你来装饰自己。
山泉
一旦潴留于狭小的池塘,
也会失去原来的光洁。


第8版(副刊)
专栏:

荷香(国画) 潘常欢[仫佬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