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从亚运会看体育与经济结缘
“经济搭台,体育唱戏”。亚运会筹备过程中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经济运作,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效益之高,均属前所未有,它给中国企业家利用体育这个窗口开发经济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面对亚运会提供的机会,不少精明的企业家已抢先一步。北京经济管理学院的毕业生朱宝新,花两万元买下了由他设计的亚运会“三色旗”的生产权,办起了只有12人的小厂,由于产品大受欢迎,亚运会没有开幕,就已盈利20多万元。贵州省的领导很有远见,这个“穷省”共有三家企业捐资1200万元,使“苗岭矿泉水”、“茅台酒”、“90烟”三种产品成为亚运会指定用品。贵州省政府思想明确,通过亚运会扩大贵州省优势产品的影响,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体育与经济关系日深,已经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发展趋势。究其原因,重要的一点是体育具有强大的交往功能,经济有着旺盛的拓展需要,二者相互借助,彼此都有好处。比如某运动队一旦同一个企业挂钩,他们在经济上首先就有了依靠,而当运动员身穿印有各自赞助厂名的运动服出现在比赛场地时,这就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竞争能力。有人曾作过形象的描述:国际上谈生意,50年代在办公室,60年代在家中,70年代上餐桌,80年代就走向台球桌边、游泳池旁、高尔夫球场了。话虽不完全准确,但毕竟从一个侧面概括出体育与经济的紧密联系的趋势。
进入90年代,体育与经济的结缘趋势必将更加明显,结缘范围必将更加广阔,结缘层次必将更加深化。
             (12月2日《安徽日报》李佛长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敦煌石窟四窃贼
第一个盗窃敦煌文物的侵略者是匈牙利人斯坦因。他投靠英帝国主义,曾担任印度西北边地总视学。从1907年到1914年,他先后五次窜到敦煌。仅1907年一年内就去过四次。斯坦因仅以一笔很少的“功德钱”“捐给”庙里,就攫取了一批无价的古代文物,共有24箱,画绣品和其他美术品五箱。全部运到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内。1914年,斯坦因再次窜到敦煌,又索去五大箱共600多卷写经。
第二个窃贼是法国的伯希和。他和他的助手奴奈特于1908年7月来到莫高窟。伯希和沿用斯坦因的老办法,一面装出一副虔诚的面孔,要“救”出这些被幽闭的中国文物;一面掏出50两银元,贿赂石窟管理人员。这个家伙就盗走了经过精选的文书经卷6000余卷运到巴黎,藏入国民图书馆。
第三个掠夺敦煌文物的盗贼,是日本帝国主义分子大谷光瑞派遣的、以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为首的“探险队”。这伙强盗在1911年10月到达莫高窟,经过四个月的罪恶活动,盗走400多卷写经,两尊精美的塑像。
第四个盗窃敦煌文物的是美帝国主义分子华尔纳,华尔纳是1924年来到莫高窟的。他把掠夺的目标放在塑像和壁画上。他盗窃的方法,是把事先制好的化学胶布贴在选好的壁画上面,用力一摩擦,壁画就被印到胶布上来了。就这样,他仅用了5天时间,就粘去了洞窟里无比优美的唐代壁画26方。 (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张建成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第一个提倡计划生育的人
计划生育对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你是否知道,世界上第一个提倡计划生育的桑格·玛格丽特,却曾遭受种种非难和打击。
桑格·玛格丽特,1883年生于美国纽约州。中学毕业后考进医师学校,尔后长期从事护士工作。由于职业的关系使她经常接触产妇,耳闻目睹许多妇女生育过多的苦楚和私自打胎的种种不幸。她深深感到生育过多的确增加人间的痛苦,便于1913年创办了《叛逆妇女》杂志,以后又创办《节育评论》杂志,大力提倡计划生育,为宣传少生、优生而呼喊。
可是,当时的美国政府却把她宣扬计划生育的言论视为异端邪说,加以反对和刁难,她多次被判刑入狱。但由于她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计划生育的理论越来越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接受。1922年桑格·玛格丽特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生育限制会议。会后,她到中国、日本、印度等国访问,宣传提倡计划生育。      (11月17日《健康报》禾夫文 徐培俊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世界记忆力冠军
佐治·乌希林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他曾记得成本电话簿的内容,入餐厅时看过一眼菜牌就念出来,听过演讲一次就能一字不漏照讲一次。
这位37岁的石油工程师对记者说:“我第一次看过事物之后就能记住,这使我的工作容易得多,生活也更有趣味。当我带女朋友出外吃饭,我可以记住橱窗外挂的菜单,侍者未拿餐牌来我已对她念出。我在工作时用四个半钟头时间记住了一本复杂的100页电脑手册,我第一次坐下来就可以像专家般用,而我的同事们则还在研究得头痛。”
乌希林说五年前他上一些需要很好记忆力的课,很难记,于是他去图书馆找到一切可以到手的帮助记忆的书,学了一切秘诀。在1989年7月15至16日,在休斯顿市,他决定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记忆纪录。那时的纪录是30副纸牌。他说:“我记30副牌,即1560张。”那些牌在证人面前洗完又洗达两小时,他说:“我用20小时看那些牌记住次序。允许我记错八张,但我只错了两张。我用了两小时43分讲了全部1560张牌的点数。”
             (12月1日《中国旅游报》)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代黄金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之谜:自东汉以来,中国古代曾经拥有的大量黄金,后来消失到什么地方去了?
中国古代的巨量黄金究竟去向如何,后世很多学者作过各种解释。一说自佛教传入中国后,塑像涂金,成为耗金之蠹;一说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棒,日消月耗;一说东汉以来,黄金外流(如贸易入超,向大宛买马、琉璃而耗资甚巨)。经济史专家唐任伍认为这些观点都靠不住:因为东汉佛教尚未大兴,佛寺尚未大建,谈不上塑像涂金;泥金、贴金之风虽积少成多,但仍属微不足道;史载汉代在对外贸易中,极少使用黄金,更多的却是用丝绸布帛换取西域各国的马匹与琉璃。
那么东汉以来黄金骤减的真正原因何在呢?其实由于从西汉的绿林、赤眉军农民起义到东汉的黄巾军起义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许多富豪坚壁清野,窖藏黄金,以备不测。然而,农民起义的潮流势不可当。当农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过来时,富豪们往往措手不及,匆忙逃走或被杀死,其秘密掩藏的窖金遂从此失传。因此,在后世偶尔掘得的汉代遗址中,有时会有窖金发现。而作为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黄金流通,却是无从再现了。
             (11月17日《解放日报》何雁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乌鸦“报丧”的奥秘
乌鸦,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不祥之物。“乌鸦报丧”也一直流传至今。除了巧合的情况之外,有的人也确实见过病人临终前确有乌鸦在屋顶盘旋乱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乌鸦是一种杂食性鸟类,既吃谷物和树果,也吃害虫和鼠类。它还有一种突出的嗜好,就是喜欢吃动物尸体分解的腐烂物质。长期的生活习惯,使它练就了特别灵敏的嗅觉,在很远的距离就能嗅到尸体分解过程发出的微弱气味,竞相飞至。久病垂危的病人临终前,由于新陈代谢过程中已发生严重的障碍,部分细胞组织开始变性分解,会释放出微弱的气味,于是招致食腐败尸体的乌鸦到来。可见,“乌鸦报丧”与乌鸦的嗜好和病人临终释放的气味有关。
    (十一月十五日《珠海特区报》黄金河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天葬卫星与太空公墓
自古以来人们死后总喜欢安葬于风景幽美的地方。现在进入航天时代,有的人喜欢被葬到太空中去,这叫做“太空葬”。
进行“太空葬”的办法是发射“天葬卫星”。天葬卫星也是人造地球卫星,和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同属人造卫星类,所不同的是:用途不同,是专门存放骨灰盒的;高度亦不同,大约发射到距地球表面3000多公里处的环球轨道上。一般卫星不去那儿,因为在这个高度的高能粒子特别多,过多的高能粒子会影响和干扰卫星上仪器的正常工作,但对骨灰盒却是无所谓的。送到太空去的骨灰,可以存在一万年。由于太空无边无际,因此这死人的骨灰寿命,按中国话来说,真是“万寿无疆”了。
世界上第一颗天葬卫星于1987年上天,带去了上千盒骨灰。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太空坟墓。这颗天葬卫星重680公斤,其体积可以装得下3000个骨灰盒,每个骨灰盒均为直径1厘米,长5厘米的圆柱筒,外壳由镁钛合金制成。由于天葬卫星的表面研磨得像镜面似的光亮,所以卫星上天后,在阳光照射下,会闪闪发光,地面上的人可以用高倍望远镜看到,借以寄托哀思。现在西欧人和日本人对太空公墓也开始感兴趣。
           (12月6日《新民晚报》潘崧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记忆力和智力能移植吗?
人们曾幻想:如果能把伟人们的学识和智慧,通过一种简捷的方法传给下一代,那将是多么好的事啊!这些想法可以实现吗?
一些科学家研究后认为,智力和记忆力是由细小的蛋白质——多肽物质组成,每一种排列顺序和组合形式,代表着一种记忆式智力,如果破坏或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力和智力也就相应被破坏或转移。
记忆和智力既然是化学物质,又可以转移,那么它到底能否移植呢?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哥尼尔教授曾进行过这样的实验:他把一些淡水中的涡虫训练到有牢固的避电避光记忆后,便把它们杀死、切碎,喂给那些没经过训练,不知避电避光的涡虫吃,结果这些涡虫竟然有了避电避光的能力。
他的这一试验引起很多科学家的兴趣,世界上有20个研究室进行了类似的试验,绝大多数研究室获得了同样效果。难道“吃”也能转移记忆力和智力吗?科学家难以做出解释。
现在科学家们大体上已经肯定记忆力和智力是化学物质,并且是可以移植的。但能否把人的记忆和智力做系统移植,还难以做出结论。
           (1990年第4期《科学之友》王继文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金水桥的设计者
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以它精巧的设计,高超的工艺,吸引了千百万国内外游客。
金水桥的蓝本,出自元皇城的周桥。而周桥的设计师和主持建造者,是一位普通石匠——元代河北曲阳的杨琼。曲阳盛产玉石,石雕技艺唐宋以来已名闻于世。杨琼就出身于石工世家。他的石雕“每出自新意,天巧层出,人莫能及焉”。元世祖忽必烈得知后,召他和其他匠人来都,任命他管领燕南各路石匠。公元1276年,修建元皇城崇天门前的周桥,很多人画了图送上去,都未中选,而杨琼的设计方案使忽必烈十分满意,下令督建。
《故宫遗录》中记有:这周桥“皆琢龙凤祥云,明莹如玉。桥下有四白石龙,擎戴水中;甚壮”,为皇城生色不少。因而明皇城的建造者,把它照样搬来,用以营造金水桥了。 (11月17日《少年百科知识报》蒲文杰文 梁伟伯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元旦的来历
阳历1月1日称元旦。元旦源于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我国无正式历法,人们按自身生产经验记载岁月。据说上古时五帝之一的颛顼,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合称元旦。但此后各个朝代的元旦的日月并不一致。《史记》载,夏元旦为正月初一;殷在十二月初一;周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定于十月初一;汉武帝时又恢复了夏代的正月初一。此后代代相传。但这是阴历。今天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的。
        (1990年第1期《世界万物之由来》刘振有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鲸群自杀有因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哺乳动物——鲸,每年都会成群结队大批地在各处海滩上搁浅丧生。它们是遭到了无形敌人的集体屠杀,还是它们自己悲观厌世自了残生?这始终是个难以解开的谜。
两位英国学者年前对数十头搁浅“自杀”的鲸进行尸体解剖,才弄清了它们的死因。两位学者在鲸尸的耳朵里,都找到一种身长2.5厘米的小虫。正是这种小虫,才是杀害庞然大物——鲸的凶手。
鲸是靠自己耳朵内的天然“雷达”发射和接收超声波来测定方位的。耳朵内一旦被小虫入侵,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操作便受到致命的干扰,“雷达”失灵,鲸就无法测定方位,只能在海中瞎游,直至撞到海滩搁浅身亡。(11月17日《港台信息报》郑时立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侍奉老人十不要
一、儿女们如给老人零用钱或生活费,不要把钞票往桌上一扔,粗声粗气地说:“拿去花吧!”这样,老人往桌上拿钱时,手心感到发烫。
二、不要嫌自己父母文化低而看不起,更不要在父母与客人交谈时,当着客人的面指手画脚批评父母,使父母下不了台。
三、老年人说话啰嗦,易猜疑,这是常事,不要对父母傲慢无礼信口开河,更不要随便顶撞大声争吵。
四、老年父母大半体力减弱,希望儿女们抽空回来帮忙做些笨重的家务事,做儿女的不要对此漠不关心。
五、平时父母为儿女下班准备了饭菜,以减轻儿女的负担,作儿女的不要东挑西挑,这样,易使老人寒心。
六、过年过节老人们喜欢儿女回来聚聚,吃顿“大锅饭”,但希望儿女们共同下厨房,不要独自在一旁看看报纸,看看电视,当甩手掌柜。
七、老年人特别喜欢第三代,觉得这是一种乐趣与精神安慰,做儿女的既不要让父母照顾第三代过于劳累,又不要剥夺老人与第三代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
八、在教育第三代方法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年人与儿女可能有不同看法,可以求同存异,但决不要当面顶撞父母,更不要在老人面前指桑骂槐斥责孩子。
九、做儿女的,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背后议论父母的短处,那会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不良影响。
十、子女较多的父母,根据每个子女的不同情况,照顾上可能有所不同,做儿女的千万不要小心眼儿,斤斤计较。
(11月24日《北京晚报》吴里人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无题 (十二月五日《讽刺与幽默》徐鹏飞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