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成就不容抹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宁玉山
对社会主义70年的历史怎样评价,是当前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个焦点。西方资产阶级代言人和我国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百般论证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大失败”;我们有些人面对世界当前动荡的复杂形势,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生了怀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回顾一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成就。
十月革命以来70多年中,社会主义制度使苏联、中国等国家的亿万人民摆脱了剥削和压迫。十月革命后,苏联很快恢复了被破坏的国民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并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到1938年工业产量增加了7倍半以上。1938年和1913年相比,工业产量增长了8倍多,为旧俄国的908.8%,而同期美国只增长了20%,英国只增长了13%,德国只增长了31.6%。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工业化的实现,为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社会的和物质的基础。战后,尽管战争中苏联蒙受的损失巨大,但恢复国民经济的速度却很快。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工业总产值只有美国的6.9%,1950年提高到30%。此后,尽管苏联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但仍保持了较高的速度,到70年代苏联工业总产值达到美国的75%,80年代已达到美国的80%以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1950—1972年,全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4.32倍,其中社会主义国家平均增长8.42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增长3.05倍。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经济发展速度之快也是举世公认的。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953—1978年平均每年递增6.1%,1978—1988年平均每年递增9.6%,国民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13853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8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综合国力水平已从1949年的世界第13位上升到目前的第6位。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88年全国人均消费水平与1952年相比,按可比价格计算提高了近3倍。这一切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那种一穷二白的面貌,使亿万人民走上了初步的幸福富裕之路。
既然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明显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却有人怀疑甚至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呢?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下面一些原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生活趋向于复杂化和多样化。尽管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仍能为生产力开辟广阔的余地,但以往那种过度集中的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使社会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出现相对减缓的趋势,甚至产生了一些困难。而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一些发达国家,却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种情况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符合各国具体情况的改革,改革那种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治经济体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它采取的具体形式即政治经济体制的区别,从而容易简单地把体制上的弊病归咎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而导致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是一。
——探索自己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各国人民、共产党及其领袖的任务。然而,由于人们的认识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犯的局部的错误,夸大为全面的错误,甚至于夸大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错误,就必然导致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二。
——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证明,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能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为了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往往对过去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如对待旧体制的高度集中,就应当进行历史的分析。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本质上要求有一定的统一和集中。第二,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条件,都要求建立一个比较集中的体制。第三,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过去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历史事件应当放到当时历史条件下来考察。如果为了进行改革而把过去一切都否定掉,把社会主义70年说得一无是处,那社会主义还有什么优越性可言。这是三。
总之,如果破除了这些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人们就会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获得客观的、正确的认识。


第5版(理论)
专栏:

  关于坚定群众社会主义信念的思考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副教授 卢冀宁
四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十一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是举世公认的。我国已由一个贫穷、落后、动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国家面貌的巨大变化,切身感受到自己政治上翻身做了主人,切身感受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因而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近些年来群众中出现的种种疑问和思想混乱绝大多数是认识问题。诸如由于不了解建国前我国和西方国家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巨大差距,而埋怨我国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为什么仍有很大差距,为什么不能在短时期内赶超这些国家;由于不了解西方国家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的根深蒂固的对抗性质,对有关西方国家的片面性溢美性宣传缺乏分析,而误信这些国家的现实及前景一片光明;由于对我国的城乡基层情况(包括党风、政风)缺乏全面的正确的了解,以偏概全,而误以为我国的城乡基层情况十分糟糕;由于对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的改革事业的艰巨性缺乏足够估计,当改革发生某种曲折或当伴随着改革取得成就出现某些阴暗面和消极的东西的时候,便感到难以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适当的国情教育、形势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以及辩证观点历史观点的教育等等,特别是通过改进和搞好我们的工作,都是可以得到很好解决的。这些问题都不是根本的立场性的问题,其中不少还反映了群众有把社会主义搞得更好、把我国建设得更加富强的迫切愿望。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真正发生动摇的,只是极少数人。
总之,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看待群众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既不否认、无视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下,群众中的确存在着各种疑问和思想混乱,又不夸大这种情况的严重性,更不必惊慌失措。要相信我们党在群众中是有崇高威望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入人心的。只要我们摸清群众其中包括青年的思想脉络,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一定能较好地解决群众中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进一步坚定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针对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一部分群众中出现的疑虑和思想混乱,学习、研究、讨论、搞清有关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问题,坚定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既是当前政治思想战线的中心工作,又具有深远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意义。在城乡开展社会主义信念教育,我们党是有一定经验和教训的,也是收到了一定成效的。现在,我们的党已有了反对右的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的更为丰富的经验,我们坚信,这次在全国城乡开展的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的学习,一定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分析问题是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环节。六十年代初,我们国家遇到了那么大的困难,由于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摆明了困难的成因,分析了困难既严重又可克服的性质,结果亿万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在物质生活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始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同心同德地同党和政府一起去克服困难,终于使我国国民经济较快渡过了难关,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今天,我们国家虽然也面临一些困难,但与六十年代初的困难相比大不相同,只要实事求是地向人们说明情况,分析问题,就一定能解决人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坚定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曾一再号召全党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去年秋冬以来,在我们党内和国内又一次掀起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热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联系实际,应当同学习、研究、讨论、搞清有关社会主义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认真学习和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观符合客观的观点、全面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历史的观点、阶级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等,坚定自己和群众的社会主义信念。
我们国家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勤劳、勇敢、智慧的我国人民为人类文明曾做出过卓越的贡献,我国的经济、文化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只是近二三百年才落后了。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我国进一步跌入了苦难的深渊。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赢得民主革命胜利之后,我国重新走上民族复兴之路。要利用各种适当的机会和场合,通过各种适当的手段和途径,对群众和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对帝国主义的仇恨;激励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尤其是民族责任感。要批判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一些人所散布的民族自卑感以及辱骂祖先、诋毁祖国、崇洋媚外等恶劣风气;要弘扬民族正气,多宣传为了祖国的腾飞而顽强拚搏的各界模范先进人物,其中包括知识分子中的模范先进人物。在我国的条件下,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相容相通、相以为用的。只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政治思想工作,把爱国主义教育同社会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广大群众就一定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前途充满信心。


第5版(理论)
专栏:

  坚定信念要以科学世界观为基础
清华大学副教授 李崇富
一个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热潮,正在中国兴起。这是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和斗争的必然结果。我们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实践这一伟大事业的首要思想条件,是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引导和帮助干部、群众重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一要摆事实,二要讲道理。摆事实,就是要用横向和纵向的科学比较,用生动的事实,切身的体会,讲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光明前景,讲清过去失误和挫折产生的原因,与群众一起研讨克服的办法;讲道理,就是要讲清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作的经济分析,以及由此得出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必然胜利的基本结论,讲清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上述这两个方面,要密切结合,既不能抽象议论,又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讲清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这些原理的实践条件。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因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立足于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柱。所以,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成为自觉的社会主义者,就必须下功夫钻研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掌握它的方法论。
需要指出的是,不可低估在我国哲学界这几年广为传播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的思想倾向。什么“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啦,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是人”啦,什么哲学就是“人学”啦,等等。据此,有些同志反对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它们没有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而主张用“主体性哲学”和“实践本体论”等等,来取而代之。我认为,“实践唯物主义”和哲学的“主体性”,并非不能讲、不能研究,而是应该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作统一的理解。然而,从一些同志提倡这些东西的思想倾向看,是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见物不见人”,因而要加以“改革”、“转向”,要在高扬人的“主体性”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中“失落”了的“真谛”和“实质”。谁都知道,这种种主张并不新鲜。自从本世纪30年代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以后,在西方哲学界就产生了所谓“马克思学”。他们认为从《手稿》中发现了“真正的马克思”,也就是人道主义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在这前后,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卢卡奇哲学,法兰克福学派,以及“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哲学思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也是要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或者是宣扬人本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与此同时,西方有些学者又提出所谓“恩格斯学”和“列宁学”,制造恩格斯与马克思、列宁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认为恩格斯和列宁违背和曲解了马克思思想的实质,把马克思的哲学引向了“辩证唯物主义”及其所谓的“机械的、消极的反映论”。显而易见,不管我国一些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的人是出于何种愿望,也不管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这股学术思潮都不能不说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在我国学术界的反映。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实质上是要抽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支柱。实际上,少数“精英”们就是要在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和抽象的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口号之间来寻找联系。其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是:如果把世界观和历史观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和人本主义贯彻到底,就必然会要求与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相通的,类似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批驳过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和伯恩施坦式的“社会主义”的社会政治理想,而这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格格不入的。坦率地说,要求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最终就可能同情、倾向甚至认同资产阶级自由化。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当然应该研究、探索和发展,但是,决不能沿着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的方向去发展。应该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用新的经验、新的材料、新的结论,去充实、丰富、深化和发展它。而如果沿着人道主义化、人本主义化的思路去“改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那就会落入西方学术思想的窠臼,就会上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圈套。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第5版(理论)
专栏: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笔谈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七十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石永义
社会主义制度来到世上已经73年了,到底是“大失败”还是取得了伟大成功,是给人类带来了“大灾难”还是带来了解放的曙光,这是西方敌对势力、国内搞自由化的“精英”们同我们的根本分歧之一。应当怎样认识社会主义制度70年呢?
第一,从人类全部历史的角度看,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70年是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70年。人类从奴隶社会以来,一直到资本主义社会,几千年总是压迫有理、剥削有理,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者,压迫和剥削占人口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全世界10多亿人民获得解放,摆脱压迫和剥削,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今天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虽然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遭受重大挫折,但人类最终要消灭剥削制度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逆转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是不可抗拒的。
第二,从20世纪与19世纪的对比看,社会主义的70年是给世界带来光明和进步的70年。看看19世纪的世界地图,当时几个资本主义强国通过商品和资本输出,通过殖民战争,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逐步瓜分完毕,这些地区统统成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被唤醒了的东方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苏联、中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势不可当,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20世纪的进步与光明同社会主义70年是分不开的。
第三,从世界和平事业看,社会主义制度的70年,是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70年。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帝国主义给全人类带来的浩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担当起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主力的职责,才使世界人民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美帝国主义侵朝战争中,同朝鲜人民一道打败了美国侵略者,保卫了远东和世界和平。战后45年没有发生新的世界战争,这与强大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第四,从经济发展的速度看,社会主义70年是初步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70年。社会主义苏联在30年代曾经创造了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战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速度,高于得到美国援助而损失又较苏联小的英、法等国,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一个明证。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仅41年,虽然发生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严重失误,但正如香港《南华早报》一篇文章所说的那样:“中国1978至1988这十年间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理所当然地引起世界注目。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多的人在如此短的时期受益如此之大是没有先例的。”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中也同样指出,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和规模大概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中,虽然有过种种失误,但这不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带来的,而是具体体制还不完善和缺乏经验所造成的。这完全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来解决。
历史已雄辩地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70年,决不是如那些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们所嚷的“大失败”、“大灾难”,而是取得了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胜利。在如何评估社会主义70年历史的问题上,确实存在着一个立场、感情问题。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是决不可能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评价的。


第5版(理论)
专栏:

  本报理论部 北京市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将联合举办
“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前途”研讨班
为使广大干部和理论宣传工作者认清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把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消除在社会主义问题上的困惑和疑虑,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各种旗号的社会主义的界限,了解、分析各种旗号的社会主义的历史、理论渊源、实质及其在当代的表现和后果,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本报理论部、北京市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定于明年元月下旬在北京举办“当代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前途”研讨班,特请袁木等理论工作者就有关国际、国内形势、当代各种社会主义思潮流派等问题进行专题讲授。欲报名者请与北京大学040信箱北京市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系,研讨班报名截止日期为1991年1月10日。联系人:王令君  电话:2561166—3256 邮政编码10087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