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佩克产油量超过海湾危机前限额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总部暂迁开罗
新华社巴黎电 据国际能源机构12月5日发表的一项报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1月份的石油平均日产量从10月份的2230万桶增加到2290万桶,超过了该组织在海湾危机前确定的日产2250万桶的生产限额。
其中,沙特的石油日产量从10月份的780万桶上升到11月份的820万桶;同期内,伊朗的石油日产量从290万桶上升到330万桶。
报告说,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1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和石油价格每桶30美元为基础,该组织今年第四季度的石油需求量将比去年同期下降2%,为每天3850万桶。明年第一季度将比今年第一季度下降1.5%,为每天3790万桶;第二季度将下降3%,为每天3540万桶;第三季度将下降4%,为每天3620万桶。
报告预测,以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国的石油日产量2860万桶到2880万桶为基础,世界对欧佩克的石油日需求量明年第一季度将不超过2310万桶,第二季度将不超过2010万桶,第三季度将不超过2120万桶。
报告说,截至今年10月1日,经合组织成员国的石油储备总量达4.77亿吨,相当于它们98天的消费量,比去年同期多1300万吨。
新华社北京12月10日电 维也纳消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秘书处在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1991年的石油价格将平均每桶为23至27美元。
报告预测,世界对欧佩克的石油需求量明年第一季度为每天2330万桶,第二季度为每天2120万桶,全年平均为每天2280万桶。
目前,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平均每天为2300万桶。
新华社开罗12月8日电 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今天在这里举行的第45次部长级会议上决定,将该组织总部暂时从科威特迁往开罗。
会议发表的声明说,搬迁总部只是临时性的,等科威特情况正常化后再迁回。会议还决定继续保留设在巴格达的由该组织经管的阿拉伯石油培训学院。
包括科威特和伊拉克在内的该组织10个成员国都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自伊拉克8月2日入侵科威特以来,该组织的日常工作改在开罗或沙特的吉达港进行。


第7版(国际)
专栏:

  加拿大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全国四分之一的人担心家人失业
本报渥太华电 记者郭文福报道:加拿大统计局最近正式宣布,加拿大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依据11月30日发表的数字,加拿大的经济增长率继今年第二季度下降1.2%之后,第三季度再次下降1.0%。经济界公认的标准是,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就可认为是经济衰退。
进入第三季度加拿大经济的坏消息不断传来:9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上一年同期下降4.2%,创1971年以来的最差纪录;10月份全国的失业率上升至8.8%,为1987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新房开建率跌至1982年经济衰退时的水平;今年头10个月企业破产数比去年同期猛增40%。9月份的一项调查发现,企业界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已跌到1982年经济危机时的水平,79%的人认为在今后6个月内经济情况不会好转,只有1.5%的人相信经济情况短期内可望改善。另一项调查发现,有1/4的加拿大人担心家中有人将失业。
经济专家目前认为,经济衰退还将加剧,至少到明年春天,或者1991年之中情况不会好转。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国无家可归者逾百万
防空洞集装箱成为收容所
新华社波恩12月9日电 (记者胡永震)据德国援助无家可归者协会最近公布的情况,今年由于有80多万移民涌入西德地区,再加上德国原有的住房紧缺、长期失业等原因,德国目前的无家可归者人数已逾百万。
在柏林、慕尼黑、科隆和汉堡等城市情况尤为严重。在柏林,大约有16000至20000人没有房子住。慕尼黑市政府虽然为1万多人采取了一些临时安置措施,但仍有许多人无家可归。在科隆这座闻名于世的教堂之城,已在船上、仓库内和一些住宅区安排了44000多个临时住处,这些住处现在绝大部分已经“客满”,汉堡也有1万多人无家可归,尽管市政府在一些简易旅馆作了些安排,但远远满足不了需要,此外法兰克福、汉诺威、斯图加特、卡尔斯鲁厄等城市的情况也很严重,有些地方甚至把防空洞和集装箱也利用起来安置无家可归者。
德国援助无家可归者协会在谈到政府的安置能力时说,“收容能力达到了尽头”,而情况却正向着“灾难性”方向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

  苏“联盟TM—11”号返回地面
新华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 苏联宇航员马纳科夫和斯特列卡洛夫以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新闻工作者日本的丰广秋山已顺利返回地面,3人自我感觉良好。
据塔斯社报道,3人乘坐的“联盟TM—11”号降落装置于10日莫斯科时间9时08分在哈萨克阿尔卡雷克地区软着陆。
马纳科夫和斯特列卡洛夫是今年8月1日进入太空的,丰广秋山则是12月2日随“联盟TM—11”号进入太空的。12月4日,“联盟TM—11”号与“和平”号轨道站对接,按合同丰广秋山在“和平”号轨道站工作了6天。


第7版(国际)
专栏:

  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正在“起飞”
  詹得雄
目前,印度有6万名技术人员,从事计算机软件的出口工作,每年为国家挣上亿美元的外汇。印度著名科学家、科学技术国务部长梅农先生最近在一次讨论会上说,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出口已处于“起飞阶段”。如果条件合适,再过四五年,印度计算机软件出口额每年可达8亿美元。
印度从事软件的研究和开拓已有30年的历史,现在全国有数十个研究中心,集中开发约60种软件技术领域。
印度软件打入西方发达国家的例子很多。例如,伦敦地铁公司要设计制造一个时刻表的软件,价值20万美元。在众多竞争者中,它拒绝了本国的一些大公司,而选中了印度的“计算机维修公司”。伦敦地铁公司信息技术部的负责人罗塞尔·福斯特先生说:“印度这家公司的软件构思新颖,价格合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娴熟。”美国的“教育开发中心”最近已同新德里的一家软件公司签订了一份大合同,开发一种供训练第三世界水利灌溉技术人员使用的软件。
印度技术人员认为,他们流利的英语和对数学抽象思维的擅长,使他们在软件开发方面占优势。现在他们又把目光转向日本,正在大力开发使用日语的软件。印度软件技术人员还可提供现场咨询服务,每天收费仅180至300美元,这就使印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充足的技术力量,已吸引美国一些公司到印度开办软件合资企业。美国俄亥俄州结构力学研究公司最近已在新德里设了一个办事处。另外两家美国公司也在印度建立了100%软件出口的公司,它们都有专用卫星线路将软件输送给美国的用户。与此同时,印度的软件公司也在美国收买行将倒闭的美国公司。如用750万美元收买了美国的“马克罗普特软件公司”。
印度计算机界人士认为,软件出口能否“起飞”成功,需要政府在出口政策上给予支持;同时在技术上跟上先进国家水平,并大力培养技术人才。印度目前每年有1万名技术人员受到软件专业的培训,到1995年,软件技术人员可达12万。他们中许多人是在国外学成后回国献身的。1976年就在美国微数据公司供职的沙阿先生,年薪数万美元。回国后,开始月薪只有150美元。他说:“我不是为钱而来,我是为迎接挑战而来的。如果我呆在美国,就无法做我现在在祖国所做的工作。”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墨自由贸易区谈判
本报记者 张亮
美国总统布什和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最近在墨西哥的蒙特雷会晤,着重讨论了美墨自由贸易区问题。两国领导人一致表示,将尽早着手谈判并将达成协议作为首要大事。
双方商定,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将于1991年年中正式开始,1992年底达成协议。美国和加拿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已于去年1月1日生效实施,如果美墨的上述目标得以实现,北美大陆将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早在80年代初,美国就曾试图提议与墨西哥进行自由贸易谈判,但墨方反应并不热烈。1988年12月萨利纳斯就任总统后,墨西哥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变得较为积极。今年6月间萨利纳斯对美作私人访问时,与布什总统就此进行了磋商。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正式提出举行自由贸易谈判。
美墨总统现已原则上同意,自由贸易协定将逐步和全面消除两国的贸易壁垒;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保护知识产权;确立解决争端的程序;改善和扩大两国间商品、劳务和投资的流动。
由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边界长达3000多公里,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比较紧密。墨西哥是美国的第3大贸易伙伴,居加拿大和日本之后。而美国则是墨西哥的最大贸易伙伴。1989年,双边贸易额达520亿美元。此外, 在墨西哥的266亿美元外国投资中,美国占63%。不难看出,美墨举行自由贸易谈判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加强两国的经济关系。
美墨都认为,一旦就自由贸易达成协议,将是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对美国来说,自由贸易协定可以打开潜力很大的墨西哥市场,并增强美国产品对日本和欧共体产品在墨市场的竞争能力。而对墨西哥来说,自由贸易协定则可保证其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并吸引美国的投资和技术。据估计,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后,美墨双边年贸易额到本世纪末可翻一番。
然而,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将困难重重。首先,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墨西哥的经济规模仅为美国的1/30。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万美元,而墨西哥只有1820美元。其次,墨西哥的教育和科技水平大大落后于美国。因此,如何保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自由竞争显然是墨面临的一大难题。此外,自由贸易谈判还将涉及另外两个棘手问题,即石油和移民。墨西哥石油资源丰富,美国公司希望向有利可图的墨西哥石油工业投资,但墨现行宪法则规定不准外国人直接从事石油投资。在是否允许自由移民和人员自由流动的问题上,由于担心大批墨西哥人拥入美国会冲击其劳工市场,华盛顿主张继续限制移民和人员流动。美国的一些劳工组织与行业反对与墨西哥签定自由贸易协定,因为担心由于墨西哥工人的工资低,美国的一些企业如转移到墨西哥,将给美国造成大量失业。如果墨西哥劳工大批拥入美国,还会压低美国工人的工资。纺织和钢铁企业则担心,墨西哥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因而其产品难以与墨西哥同行竞争。在墨西哥,对自由贸易谈判也有不同意见。反对者认为,美墨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如果实行自由贸易,墨西哥经济将依附于美国,从而丧失其独立性。此外,美国一些制造企业转移到墨西哥不仅会给墨西哥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将剥削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墨西哥对美国种种保护主义的措施也难释疑虑。
与此相关的另一复杂因素是加拿大对美墨自由贸易谈判的态度。加拿大政府已表示,有兴趣参与美墨自由贸易谈判,并声称排斥加拿大在政治上是不能接受的。起初,墨西哥不愿让加拿大参与谈判,因为它担心加拿大的参与会使美墨谈判复杂化,并推迟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但是,墨西哥总统萨利纳斯最近在一次讲话中表示了让加拿大参与谈判的可能性。据透露,美、墨、加三国外贸部长将在明年1月就此问题进行磋商。
如果美墨自由贸易协定如期达成,北美大陆将在1993年形成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这个自由贸易区人口为3.5亿。1989年三边贸易额共计2205亿美元,据观察家认为,它将为北美最终实现“经济共同市场”铺平道路。
                   (本报华盛顿电)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人看世界

泰国曼谷鳄鱼湖动物园内,大象正表演从躺着的人身上跨过的节目
  范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