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让社会主义理论更加深入人心
柳铁党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双基”教育
本报讯柳州铁路局党委从实际出发,采取“四个结合”的形式,对职工进行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教育。11月27日至30日,在全国部分省市、大中型企业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以下简称“双基”)教育座谈会上,柳州铁路局的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为增强“双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柳铁党委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正规办学与灵活施教结合。他们安排党员、青工到各级(局、分局、段)152所党校和职工政治学校轮训。对一些工学矛盾突出的职工,如列车乘务人员,安排退乘轮休时间“小集中”辅导;对确实难以脱产轮训的职工,则采取“课前自学,定期辅导,集中复习,统一考试”的方法。
正面灌输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搞好理论辅导的同时,开展一些生动活泼的辅助教育活动,如专题报告、心得交流、“社会主义优越性在我身边”演讲比赛、“三热爱”文艺演出、优秀党员事迹巡回报告等,使大家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受到启迪和感染。
理论启发与形象教育结合。他们要求各单位组织职工就近参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河池红七军营地旧址及沿线重点工程;观看《开国大典》、《百色起义》、《世纪行》、《我的事业在中国》等电影录像;举办基本国情和局情、家情摄影图片展览等。
集中轮训与延伸教育相结合。他们既抓脱产轮训的成绩考核,又建立“双基”教育责任区,由各级党委(支部)成员、政校教员和成绩优秀的学员,继续有的放矢作辅导,帮助大家巩固教育成果。
柳州铁路局通过“双基”教育,激发了广大职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责任感。下半年以来,青年职工们在安全运输生产、节约能源、技术革新等方面献计献策,提合理化建议1300多条,安全运输生产成绩居全国12个铁路局之首,综合经济效益也排在全路前列。 (李庆兰)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联系实际学理论 全心全意为人民
某师党委工作务实
本报讯 济南军区某师党委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大大提高了领导班子成员的个人素质和整体合力。近3年来,该师的党风和基层建设、军事训练、安全防事故等项工作受到军区和总部表彰。
近几年来,该师党委在理论学习中,把解决名利思想作为新形势下提高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增强凝聚力的大事来抓。1986年初,上届新班子刚成立不久,急于来个“大跃进”,提出了每年本师要有一两项工作在总部挂号,有一两项工作在军区挂号的设想。结果师党委在部队调查研究时,发现“设想”严重脱离实际:兵员从十几个单位组合而成,人拢心不拢;相当一部分连队吃饭没饭堂,睡觉没铺板;文化活动缺少场地器材,组织建设和思想工作都比较薄弱。
师党代会上,他们发动机关和部队帮助自己揭“疮疤”,树立务实求真,为基层办实事的新风。对于个人思想上出现的争功诿过、影响团结的现象,一经发现,“一班人”敢于撕开面皮,进行积极的批评帮助。
对名利思想敢打进攻仗,使该师党委形成了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揭短求实,团结向上的良好风气。今年6月上旬,按计划部队要进行实打实爆课目训练,有的同志盘算:再差一个月师里就实现3年“双无”了,建议等过3年“纪念日”后再补训,可是师党委态度十分坚决:从难从严按计划实施训练!然后师、团领导分别率领工作组深入部队训练场,进行组织指导。结果,不仅全师这一课目获得了良好成绩,还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该师党委“一班人”在改造主观世界中还自觉肃贪兴廉,为部队树立了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党委制定了《领导工作廉政12条》,做到待遇上不攀比,生活上不奢侈,钱物上不贪占,不利用职权徇私情。师里生产经营是军区的先进单位,他们对社会上出现的高消费、比阔气等不正之风自觉抵制,至今没买一辆轿车,师领导没为自己添置一件家具。他们至今住着20年前盖的水泥顶平房,由于年久,不少房间透风漏雨。军区有关部门专门拨来8万元经费,让他们建新房,他们想到基层更艰苦,硬是把钱让给了连队。师领导每年带着背包分别在基层蹲点都在两个月以上,积极为基层办实事,排忧解难。师党委成员积极改造主观世界产生的凝聚力,成为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的巨大力量。8月份总政治部推广了该师党委联系实际学理论,努力改造主观世界的经验。 (梁万魁 丛培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防腐倡廉的卫士
——全国先进纪检组织和优秀纪检干部表彰大会侧记
本报记者 陈维伟
他们来了,全国20万纪检干部队伍的“排头兵”,带着各地党风和廉政建设的宝贵经验,带着忠于职守、防腐倡廉的一片赤诚……
社会上有人说,纪检部门是“清水衙门”,“工资不高、待遇不好、惹人不少”。山西省古县古阳镇纪委书记孟宪志直爽地说:“纪委不仅没啥‘油水’,还要和那些捞国家‘油水’的人和事作斗争。所以,这个工作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对那些党性不强、心术不正、私心严重的人来说,你就是想干恐怕还不让你干哩!”
孟宪志接着说:“‘乡镇工作两难点,计划生育和纪检’。我在古阳工作近20年了,亲戚多、朋友多、熟人多,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情面上抹不开,关系上难处理,对上对下都不好交待。但咱是党员啊!党员就要讲党性,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过去,在我们镇,群众意见最大的问题之一是一些党员干部用公款大吃大喝。只要县里一来人,就浩浩荡荡涌到街上食堂海吃海喝。上边来一个,乡里陪一群。3年前,我们镇机关每年用于吃喝的费用就高达1万多元,占当时财政收入的1/10。我出任纪委书记后,下决心抓一抓这股歪风,先后搞了‘镇党政机关陪客制度’和‘下乡干部就餐制度’,使吃喝风迅速得到控制。这几年,全镇招待费用大大降低了。”
提到纪检干部的“苦”,黑龙江省伊春市纪委书记唐永旭说:“干纪检,就得有点‘自讨苦吃’的精神,没有这点精神,就当不好纪委书记。在伊春,领导干部住房问题是群众反映的热点。管,还是不管?纪检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决定了我要迎难而上。1988年,我正式向市委请战,主动领了清房这一十分棘手的任务。可以说,这叫‘自讨苦吃’,一时招来不少的咒骂声和责怪声。但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我和同事们终于顶住了,在上级的领导和支持下,去年清房我们共查出违纪资金200多万元,收回住房200多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
干纪检,不仅要敢管下级的事,还要敢于监督同级党政领导,这是党赋予纪委的职责。谈到这个问题,四川第十九冶金建设公司纪委书记唐荫泉说:“老百姓看着你呢。曾有人问过我,你们敢管‘小官’违纪的事,‘大官’的事敢不敢管?我说,只要有问题就敢管。6年来,我们公司纪委先后纠正了公司同级党政领导不正之风问题12件。群众伸出大拇指说,公司头头的事都敢管,纪委真是敢斗硬。”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纪委书记胡玉斌对此也有同感,他说:“纪律面前也要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违反了党的纪律,都要依照职责,敢于查处,不徇私情。”前不久,这位“黑脸包公”曾秉公执纪,严肃查处了该区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在为亲属办理户口、安排工作和转干中弄虚作假的案件,经市纪委批准,那位无视党纪的部长被调离了组织部门。
如果说腐败行为是侵害我们党健康肌体的瘟疫,那么,纪检干部就是同这些瘟疫作斗争的保健护士。广大纪检干部们始终将这一职责看得十分神圣。陕西省渭南地区纪委副书记王效维,去年查处渭南地、市公安部门有关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案件时,正赶上“动乱”的高潮时期。他们当时的想法是: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打着“反腐败”的旗号搞动乱,我们要以查处腐败的实际行动回击他们,表明我们党有决心、有办法、有能力惩治腐败。大家日夜奋战,加快了案件的查处。案子查处完毕时,王效维也病倒住了院。“我虽然累病了,但能为捍卫党的肌体健康做出有益的奉献而感到非常欣慰。”这,就是纪检干部的胸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实行“两地”“一卡”制度
宜昌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本报讯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民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湖北省宜昌县的经验是建立“两地”、“一卡”制度,确保党员带领群众劳动致富。
两年以前,宜昌县由于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党支部不必像过去那样号召农民春种、夏锄、施肥、秋收,对于如何发挥作用,一时感到茫然。因此,宜昌县委集思广益,及时决定开展“两地”、“一卡”活动,要求农村党支部和党员为民办实事,率领农民共同致富。
“两地”是党员的活动阵地和义务劳动基地。活动阵地专供党员开会、学习、交流经验,目的在于帮助他们提高政治觉悟、增加科学知识。党员在义务劳动基地上,一方面将所学科学知识用于实践,成功后就传授给待扶持的农民,另一方面可得一些经济收入,用来购买活动阵地所必需的器具和书报。到目前为止,全县所有的村都建立了党支部活动阵地,81%的村有了党员义务劳动基地。坚持按时参加活动的农民党员达91%,学有所得的占85%。
“一卡”是党员实绩卡,用来督促党支部和党员为民办实事,做了实事则记录在案,上级党组织定期检查。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农村党支部为民办实事1.53万件,8100余名农民党员为群众办实事27700多件,党员联系的3575个贫困户,已有1643个脱贫致富。 (彭明吉 易仁和)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思辨篇

  也说“同志”
读罢李荒同志的《同志颂——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载人民日报10月30日八版),感慨很多,李文道出的不光是一位老党员的心声,也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心声。
“同志”,这确实是一个崇高的称呼。它使人感到亲切、温暖,给人以鼓舞和力量。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危难时刻,一声“同志”,能使一条硬汉子浑然泪下,热血沸腾。“同志”这一称呼所以崇高,是因为它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彼此都是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而奋斗的人。在江西等革命老区,就有“同志哥”的叫法,可见同志间的关系何等亲密。
“为什么我们要把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同志这个崇高的称呼,淡化它,以致改掉它呢?”这是这些年来很多同志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认为,在“同志”称呼淡化的背后,是“同志”观念和同志关系的淡薄。在党内称职衔,管同志叫“哥们儿”,称领导是“头儿”,甚至连穿着军装的解放军同志也被呼之为“师傅”、“大兵”,这恐怕不能简单看成叫法不当,用词欠雅吧?称呼若不是表明相互关系的性质,影响人的观念、关系,乃至社会风气,叫什么又有何妨呢?
当然,我们并不主张不分对象、场合一律称同志。工作需要,该称职衔的还是要称职衔。在有的场合,称公众为“朋友”也未尝不可。关键是,不管称什么,都不应忘记我们的干部是人民公仆,公仆同主人(人民)的关系不能错位。刘少奇同志在会见掏粪工人时传祥时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话把革命队伍内相互关系的性质说透了。令人忧虑的是,这种可贵的公仆精神和同志的称呼一起被淡化了。同志间的平等关系被封建主义的等级观念破坏了。在一些人心目中,官职成了权力、地位、名望、尊严的同义语。在他们看来,不为官不贵,不称官不尊。记得有一则报道:一位资深极高的老记者在参加一次会议采访时,由于签到簿上没有写上职衔,被安排在几个人合住的大房间里,而那些有职衔的年轻人却住进了单间。有人提出这样不合适,管会务的同志想了想说:“那就填个‘记者长’吧!”像这种认“官”不认人的观念,怎能不助长称官、捧官、迷官、要官的风气?
但愿伴随着“同志”之声的再起,公仆精神将得以弘扬,同志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精简会议 减少检查
新宁抽调干部下厂驻村抓生产
本报讯临近岁尾,湖南省新宁县一改过去那种“会议多、检查多”的老规矩,组织机关干部下厂驻村,帮助抓好冬季生产。从11月初开始,该县从县直属部门抽调800多名干部,下厂驻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今年,新宁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晚稻受旱面积达80%,工业生产欠产较多。为了保证年前各项工作的落实,该县从改进机关作风入手,精简会议,减少检查,组织干部下厂驻村办点,现场解决冬季生产中的问题。县委书记肖刚强、县长徐运勤亲自带头,县委11名常委除3名在家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全部下厂驻村抓生产。在县委常委的带动下,下厂驻村干部都把被褥搬到农户或职工宿舍,一面跟班劳动,传授和推广新技术,一面帮助基层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工作落到实处。麻林乡是历史上没有冬种习惯的山区乡,为了帮助该乡搞好冬种,县农业局农艺师车兴富与其妻子一道在山区蹲点,使全乡今年的冬种面积达到3000亩。
干部下厂驻村蹲点,既压缩了会议,又推动了年前各项工作。  (曾定保 李仁健 郑祥海)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共和国卫士”不以功臣自居
王玉文入武警医校顽强学习
本报讯 一度被人们视为“植物人”的“共和国卫士”王玉文,经过武警总医院的全力抢救,终于在深度昏迷三十四天后苏醒过来。如今,王玉文不仅生活上能够自理,而且以顽强毅力走上了新的岗位。今年九月,武警总部党委特批准他为北京总队一支队少尉医助。此后不久,又将他保送到武警天津医校学习。
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医校党委决定允许队里给他开小灶;允许他不参加活动;允许他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听课或不听课。王玉文谢绝了领导的好意,硬是坚持着做到了和大家吃一样的饭,和大家一样参加活动,和大家一样上课下课。
由于小脑重伤,王玉文至今平衡不好,走路一脚高一脚低,很容易摔倒;右眼视力很弱,上课不坐在前排根本看不见,看一会儿,头就疼,笔直地坐上一节课,头上常常滚下一串串汗珠。然而,王玉文并没有因此而搞特殊化,更不以功臣自居。他常说:“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现在我是一名普通战士,我必须和大家一样,一切从零开始!”早晨打扫卫生,队里根本不安排他,可他总是默默地抢着干在别人的前面。一天深夜,同志们都入睡了,王玉文患了感冒总想咳嗽,为了不影响大家休息,他干脆披上衣服坐在走廊里。王玉文严于律己的模范行动使大家深受感动,同志们越发尊敬他,关心他,爱护他,而他却越加谦逊。他真诚地对大家说:“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必须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一切。” (钟长洪 王桂鑫)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内乡人武部带领民兵种草致富
本报讯河南省内乡县14万亩穷山秃岭,在6万民兵手中只用两年时间就变成了龙须草生产基地,成为山区农民的“绿色银行”,3.1万户农民靠龙须草开始走上致富道路。
1988年初,内乡县人民武装部承担开发龙须草生产基地任务后,人武部党委以各乡镇武装部、基层民兵组织为主体,带领全县6万民兵顶酷署、冒严寒,两年来已建成14万亩龙须草生产基地,今年共产草2.5万吨,总产值1250万元。 (芮武)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掉泥的县政府楼
——灌南见闻
本报记者 龚永泉
若不是实地察看,真难以相信,江苏灌南县政府的办公楼,还是1958年建起来的。二楼上脚步一重,一楼楼顶就会往下掉泥灰,全楼清一色的老式摇头窗,楼梯虽是木板的,但已坑坑洼洼……
50年代,这座楼还是县城首屈一指的两层楼房。经过30多年的风风雨雨,就出现了上述情景,以至有人感叹要戴着安全帽上班。
1983年,灌南县工农业总产值达2.3亿元,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有人提议县政府办公楼该改观改观了,但当时的县长张惠修考虑到全县教育急需资金,要求大家等一等,把钱先投入到教育上,1984年全县文教支出达580多万元。
两年后,几次县政府办公会上又提到改建办公楼之事,县长奚铁男考虑到公安、检察院、法院办公条件更差,县直机关有几百人在外租房住。几位县长统一了认识:这些问题不解决,搬进新办公楼也心中不安!这一年,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都建了新办公楼,两幢职工宿舍也落成了,解决了部分工作人员的住房困难。
1988年,朱永钊当选为灌南县县长。初来乍到,他感到县政府办公条件太差,确有必要改造,但当他考察了县里的农业和其他事业之后,又觉得“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一年,县教育卫生事业经费比上年增加10%,所有中小学校舍门窗修缮油漆一新,全县告别了“泥凳子、泥台子、泥孩子”的办学状况。
今年,朱永钊改任县委书记,42岁的朱慈尧当选为县长。记者问朱慈尧对办公楼有何打算,他说:“看来,还得再等一等,手头紧啊!”
记者注意到,这个县的政府办公楼时不时会往下掉泥灰,但马路斜对面的县图书馆却是高耸而立,分外醒目。另外,县文化馆也紧锣密鼓地在翻建。
朱慈尧说:“图书馆和文化馆都是直接为群众服务的,理应有点现代文明的气息。至于办公楼,条件是差些,就将就克服吧。”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情系江河源
——奉献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的万余汉族干部剪影
本报记者 郅振璞
浩浩长江,滔滔黄河,滚滚澜沧江,均源于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巍巍的江河源,常给人以一种神圣的感觉。
玉树,藏语意为“遗址”,传说是格萨尔王妃珠姆诞生地。唐文成公主由此进藏,在这里逗留数月,教会藏族人民耕田、种菜、磨面、酿酒等。至今,各族人民逢节集会,总要到“文成公主庙”朝拜、观光。
这美好的传说与现实,诱发了记者这次玉树之行。
上玉树,要择时。青海有句方谚:“正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学狗爬。”我选了“正好走”的时节。从西宁驱车515公里,翻越海拔5082米的巴颜喀拉山口时,行人有若步入云天。别看那开遍草甸的格桑花,倒映蓝天的碧水潭,白云下蠕动的羊群,或舒缓或激昂的牧歌,一概可望而不可即。倘若挪动四五步,就会头晕目眩乃至倒下。这便是严重的高山反应。
下山口,进入玉树州称多县。长江源流段通天河,浑浑沌沌已流过高原1100公里。在细雨笼罩的河畔,记者碰见来自浙江义乌市的工程师刘樟伦。这个瘦高个儿、紫红脸色的汉子已52岁,任市农牧局副局长兼电厂厂长。眼前这个二级水电站,已伴他度过20个春秋。老刘和着汩汩江水告诉我:去年发电120万千瓦小时,6月里江水漫过电厂4米高,停产3个月。为了多发电,今年投资6万元,已在河畔筑起高10米、长160米的护厂石坝。
一旁的权副县长打趣道:“他是藏家的老女婿喽,没人说他是浙江人。”入夜,老刘找我唠家常:“我在义乌县中学毕业,1957年11月分配到称多,34年没挪窝儿。一起来的14个男女青年,就我留下,惹得老家女友吹了灯。那时在拉布乡当秘书,遇上18岁的护士索南卓玛。土房、酥油灯、骑马、吃糌粑,都走过来了。这不,我们的两儿两女都已成家和工作,毛毛根根都扎在藏乡啦。”
通天河与玉树巴塘河,在直门达古渡口汇成金沙江。越过通天河大桥,可见当年唐僧留下的“晒经台”,隐隐约约的经文字样似现于石板。记者在此竟和州委书记史国枢、新任副州长杨建中不期而遇。
“怎么,二位到藏乡取经来了?”我们一见如故。“我们是又取经又传经”,老史低笑着说:“向玉树20万藏族人民取经,学习他们勤劳善良、热爱民族团结。同时,还向他们传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政策。”
1970年从省畜牧学院毕业的杨建中,在玉树度过了不惑之年。他和记者交心时不无感慨:“论说我是西宁人,真要适应青藏高原腹地气候,还得褪几层皮儿。要闯过生活关、语言关。我先到杂多县苏鲁乡8年,又到黄河发源地曲麻莱县4年,离家都是上千公里。夫妻一度分居,牧区带孩子困难,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到过曲麻莱么?那是青海著名大风区,年刮风在百日以上。外省人别说工作,来躺3年也不容易。”
问起他藏语水平,杨建中诚恳地说:“我开始3年耳濡目染,会打条子、写信、编译畜牧教材,后来当县委书记能用康巴藏语宣讲党的文件。你想,曲麻莱3.2万平方公里,1.8万人,汉族仅千人,下牧区讲汉话谁听哟。”
数日后,我们启程州府结古镇,傍晚驶出峡谷一线天,眼前河水浩淼、灌木丛丛,史国枢伸手指着:“呵,扎曲河。流到西藏昌都就是澜沧江。”河域里的囊谦县居青海最南,雷电日年均85天属全省之冠。
县委书记王连喜,是青海已故省长王昭到河南动员来的青年,因就地参军转业留下来,屈指一数31年。他仍葆有河南人的憨厚劲儿:“这里全靠艰苦奉献。生活差,物价贵,留人难。但是,藏族群众打心眼欢迎‘派干’(当地称汉族干部)。”翌日,我们踩着夜里雷雨酿成的泥泞,走进香达乡前多村。阳光下,数千亩青稞橙黄待刈。老史凑过来:“猜猜,亩产多少?”我伸了两次手指:“175公斤。”他点点头:“建议你采访一下洛叶亥加毛。”藏族县长更阳解释说:“藏语里的‘丰收姑娘’——州农科所农艺师王淑娴。”
提起“丰收姑娘”,老支书孔雀巴桑乐得合不拢嘴:“老王在我村试验丰产方,在我家住过3年。开始改混杂品种、粗放耕作难着哩。推广农药,还有藏族农民当‘魔水’,怕‘杀生害命’偷偷埋掉。最后,科学成功了,亩产提高一倍。去年全村青稞44万公斤,超历史最高年1.5万多公斤,‘牛抬杠’全换成拖拉机、大汽车。1986年她转癿扎乡,我们都舍不得。”
午后,我们赶到癿扎乡卡玛村。在这儿不仅遇到王淑娴,还目睹了藏家4弟兄创办的扶贫协会。49岁的王淑娴,于1984年“落实政策”重返玉树,丈夫和孩子都远在西安。当人们把她从香达请到海拔3650米的癿扎,她又从单一的青稞丰产方,扩展到豌豆、洋竽、园根和蔬菜等多种丰产方。1987年,她光荣地入了党。她一边指点沿途水灵灵的白菜、萝卜、葱、大头菜,和温室的黄瓜、菜花,一边带大家去卡玛扶贫协会。
老远,就传来“叮叮咣咣”的锤击声、“呼达呼达”的风匣声。两亩大的藏式家院里,二三十个藏胞正在赶制各种民族金银铜玉制品。看到我们,4兄弟达杰、苏扎、甘赤、永扎纷纷起身行礼。王淑娴指着老二:“他是我的科技户,今年6月入了党。”现在他们已联起34户201口人,乡里帮助建了9人领导小组。4弟兄开动自家的两部汽车、3台拖拉机,开荒扩地,修渠架桥,还把祖传金银匠手艺教给大伙,计划5年内共同富裕,户均一台手扶拖拉机。
眼前的红火景象多使人振奋:这是汉族干部奉献的心音与藏族弟兄前进步伐的共鸣曲。记者顿悟到,江河源头万余汉族干部乐于奉献的情感也是神圣的,惟愿此情把华夏各民族维系得更紧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常年为哈萨克族敬老院老人做好事的新疆军区某部战士,退伍离队前再次看望老人。
束黎明 胥金章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