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瑞士表示
继续发展中外科技合作
新华社日内瓦11月4日电 (记者李锐锋)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今天与在瑞士工作的中国科技人员座谈时表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开放政策将保持不变。在过去10年形成的中外科技合作的局面不仅要继续保持,而且要进一步发展,以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
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委员宋健今天下午与在欧洲核研究组织进修和工作的10多位中国科技人员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日内瓦办事处进行了座谈。
宋健很有兴致地听取了中国科技人员对他们各自工作情况的介绍。宋健称赞说,我们在欧洲核研究组织工作的同志工作努力,成绩出色,为中国科技界争得了荣誉。
宋健还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国的科技政策和目前中国科技发展的现状。宋健指出,中国要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取得较大的发展,在科技领域就必须继续保持开放;科技界在过去10年改革开放中进步很大,今后也要在继续改革开放中争取有更大的发展。
参加座谈的大部分是从事高能物理研究的科学家。宋健对他们说,基础研究对推动科技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在高能物理等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保持一支精干的队伍,中国的科学家要活跃在科学研究的最前沿。他还透露,中国政府将加强对基础研究工作的支持,争取在“八五计划”期间增加基础研究的科研经费。
中国驻瑞士大使丁原洪、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代办江长钦参加了今天的座谈会。今天下午,宋健还会见了在欧洲核研究组织工作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


第7版(国际)
专栏: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认为
海湾危机给亚太经济蒙上阴影
据新华社马尼拉11月5日电 (记者王金和)亚洲开发银行行长垂水公正今天上午在这里说,最近在中东发生的事情已经给世界经济的中、短期发展前景,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垂水公正是在今天上午开幕的亚洲经济展望与世界援助项目国际会议上作出这一论断的。
他对来自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经济学家说,“在过去20年中经济上已取得很大发展的亚太地区,对今天世界经济的不稳定状况极为关注”。
垂水公正指出,海湾危机对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少产生了三大影响。
首先,许多亚洲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与中东地区国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向这些国家输出大量的劳务。中东危机使大量劳工被遣返回国,使这些亚洲国家的外汇收入突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些国家遭到了中东危机的直接打击,成千上万的劳工回国又加重了各自国内已经存在的失业问题。”
其次,旷日持久的中东危机使油价飞涨,迫使亚洲发展中国家增加进口石油的资金,国内各种生产成本因此上升,这就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放慢,通货膨胀加剧。
最后,亚太地区的开放性贸易,又使得这个地区的国家无法对付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而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这就极大地加深了中东危机所产生的直接影响”。


第7版(国际)
专栏:

  沙口夺粮
——尼日尔农业见闻
本报记者 杨汝生
记者抵达尼亚美的第二天,就下了一场滂沱大雨,城区的沟沟坎坎里都积满了水。尼日尔朋友高兴地告诉记者说,若再来几场这样的大雨,今年的收成就有了保障。
一提起尼日尔,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炽热的太阳,广袤的沙漠,干旱的土地和饥饿的人群。雨水,对这个国家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1974年和1984年两次大旱的可怕景象还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尼日尔地处非洲大陆腹地,是世界上最炎热和干旱的国家之一,它国土面积的2/3为沙漠所覆盖。
由于连年干旱和人、畜的破坏,尼日尔的绿色植被日益减少,沙漠区正以每年10公里的速度吞噬着大片良田、道路、水源和居民点。据报道,尼每年被沙漠化的土地约有1.5万平方公里。沙漠绿洲不复存在,地下水位下降,尼日尔河几年前首次断流,尼境内的乍得湖水面也荡然无存。
为了同沙龙作斗争,尼日尔人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了不懈的努力。尼政府于1982年成立了水利和环境保护部,同年5月又举办了抗沙讨论会。以后又发表了“马腊迪誓言”,并成立了部际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抗沙斗争的纲领。政府规定每年8月为植树月,8月3日为全国植树日。每当这一天,上至总统,下至一般百姓,每人都要种一株树。在外国的援助下,它在河谷地区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开发了一个又一个水稻垦区,近年共开垦水浇地一万多公顷,其中一些是我国帮助开垦的。经过这些努力,人们高兴地看到,尼粮食自给率有了提高,大片农田被保住了,已经被沙化的土地上又长出了绿树和庄稼,流落异域的许多尼日尔人也回到了自己的故土。记者在尼采访期间,西到蒂拉贝利,北到高原城市塔瓦,3日内驱车行驶2000余公里,目睹了尼日尔人民与沙漠斗争的英雄气概和艰苦创业精神。
蒂拉贝利省在尼亚美以西120公里处,沿途看到裸露的沙土地上长着一簇簇茅草和树丛,偶尔可见过路的骆驼和觅食的牛羊,只有在低洼处可见生长的小米、玉米和高粱。我们首先拜见了省长,然后便动身去参观稻田。出蒂拉贝利不到20分钟,一块块碧绿整齐的稻田便出现在面前,颇像我国的江南风光。首季稻已经收获,二季稻生长良好,一些农民正在田间劳动。据陪同的人讲,两季稻产量一般都在每公顷9吨左右,新开的稻田可达11吨。可以说,这是记者在西非地区看到的最好的稻田。它沿尼日尔河谷绵延30公里长,有两条干渠把水送到各个灌区。稻田开发出来之后,由政府交给乡村合作社经营管理,它再分给附近村庄的农民,每户可分1/4公顷。合作社向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收获后农民再用现金或实物偿还。为了保住这片珍贵的土地,该省人民在附近栽了一道道防沙林,现已长得郁郁葱葱。
在塔瓦省,我们参观了凯塔县的治沙造田工程。从1984年起该县开始实施规模浩大的“凯塔计划”,为期7年,共分三个阶段进行,总造价达18.4亿非洲法郎。到1987年为止,全县共整治土地4000公顷。从1988年起,该计划进入第三阶段,还要整治7000—1万公顷的土地、种植长95公里的防沙林,修筑3300公里长的护堤堰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尼日尔的治沙工作已初见成效,1984年以来全国共植树1950万株,造防护林3010公里,扩大耕地1.3万公顷,固定沙丘4000多公顷。成绩固然不小,但沙漠威胁仍未解除,与它作斗争仍是尼日尔人民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7版(国际)
专栏:

  增加了解 促进交流 寻求合作
我国科技展览会在东京开幕
本报东京11月5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今天上午,中国科学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会在东京都立产业贸易中心开幕。日中各界人士约200人出席了今天的开幕式。来自中国的150个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展出了400多项科技新成果新产品。这是中国首次在日本举行的大型综合性科技展览。
展览团长眭璞如向来宾们介绍说,来宾们可以通过展览会了解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的一个侧面,展览会为促进中日两国科技界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会。
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理事长森田尧丸在开幕式上致词说,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科技领域也集中力量同国外交流。相信通过展览会给日中交流提供更多的窗口,希望日中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到新阶段。日本众院议长樱内义雄、我驻日大使杨振亚为开幕式剪彩。


第7版(国际)
专栏:

  陈宗基获阿根廷通讯院士称号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11月2日电 记者李志明报道:阿根廷自然科学院2日授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球物理学家陈宗基教授为驻中国北京通讯院士。这是阿根廷首次将这一称号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学家。
阿根廷自然科学院院长莫雷托主持了颁发仪式。他在讲话中赞扬陈宗基教授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并指出这将促进两国科技界的交流与合作。陈宗基教授表示,被授予阿根廷科学院通讯院士不仅是他个人荣誉,也是全体中国科学界同仁的光荣。


第7版(国际)
专栏:

  墨美双边安全会议综述
本报记者 郭伟成
9月中旬,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墨西哥美国研究中心发起两国学术界、政界与外交界人士的第3次双边对话,并以墨美双边安全为主题,讨论两国关系面临的严峻问题。
这次双边会议所议论的课题是:“世界气候变化对两国共同海洋资源的影响”;“墨美双边安全与中美洲危机”;“边境贫困与移民”等等。但是,加州大学墨美研究中心主任戈麦斯·潘帕指出:“墨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问题。”这一观点也是墨美两国人士的共识。在目前议论最多的墨美自由贸易问题,核心是美国市场向墨西哥产品开放。事实上,其他各方面的问题也都与经济相关。
关于墨美双边安全的主题。墨西哥学者认为,墨美之间并不存在所谓“双边安全”。因为彼此的安全利益实在有很大的差别。以劳工问题为例,美国的安全利益要求控制劳工的移民潮,并且立法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严惩雇主,来拒绝劳工。但是,墨西哥的安全利益则要求保障在美国的墨西哥劳工的劳动权与人权。在美劳工汇回墨西哥的收入已经成为墨外汇的主要收入之一。而且,从客观上说,这支庞大的“工业后备军”向美国输出,也有利于墨西哥的社会稳定与安全。
会议还讨论到墨西哥边境地区亚洲出口工业投资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表明了美国对日本等亚洲国家与地区利用墨西哥的天时地利向美国市场迂回的担心与疑虑。目前,日本、南朝鲜已经在墨西哥北部投资开办了汽车、电子工业等出口加工工业,香港等地区也正在进行投资策划。目前,与美国加州交界的提华纳已占有墨西哥全国外来客户工业的30%,其中日本投资约占5%。因此,墨西哥学者认为,美国的担心是多余的。但是,墨西哥正在采取措施,继续争取日本等亚洲国家地区的投资。
两国学者在讨论中发现,很难把墨美这两个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根本不存在的双边安全”。尽管两国有一些共同的问题,但是,在主要方面根本不存在共同的双边安全,甚至包括中美洲问题。
墨西哥副外长瓦莱罗在会上指出:所谓墨美双边安全是“根本不存在的”。“只能说是两国各自的国家安全。”
无论是否存在“双边安全”,但是,从有关双边安全的一系列对话来说,无疑表明了两国学术界、政界与外交界人士要求相互沟通与理解的愿望。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日本高清晰度电视将上市
本报东京11月2日电 记者于青报道:世界上最早面向家庭使用而出售的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12月1日上市。这是日本索尼公司昨天发布的消息。
即将上市出售的高清晰度电视是36英寸画面,售价230万日元。为接收高清晰度影像信号,还要配备一合180万日元的译码器。花费410万日元,就可以在家里欣赏高清晰度电视了。日立制作所还开发了接收高清晰度映像的录像机。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炉渣净水新工艺
据苏联《科学与生活》杂志报道,用火电站的炉渣净水,既省钱效率又高。
先用方形漏眼的筛子把炉渣筛一遍,再用圆形漏眼的筛子筛一遍。得到的渣末空隙多,化学性能稳定,机械性能牢固。水中漂浮的杂质极易附在炉渣上,特别是含铁的杂质。
过滤时用3层炉渣,炉渣脏后用水冲洗5—6分钟后可继续使用。                     (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科技

  新型超导材料
日本日立制作所不久前宣布,该所的超导研究小组发现了不含铜的新型超导材料,其超导临界温度为130K,据称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这种新型的超导材料用“铊锶钒氧化物”制成。          
  
   (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中国人看世界

近年来,各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世界濒于灭绝的野生动物。图为肯尼亚蒙巴萨市莫伊大街上用金属建造的“象牙门”,该门旨在表示禁止象牙贸易。
闵熔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