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宋平同农村党建研究班县(市)委书记座谈时强调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焦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今天上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了参加中宣部举办的农村党建研究班的50名县(市)委书记,并与他们座谈了当前政治、经济形势和农村党的建设问题,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充分发挥县(市)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宋平同志说,一年多来,我国政治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稳定,各方面工作都有进步,形势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加紧迫感和责任感。今后1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键的10年,要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特别要下功夫把党建设好。只要党建设好了,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中国的事情就可以越办越好。
宋平说,县(市)委既是领导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处在党的工作第一线。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能否得到切实加强,主要看县(市)委是否充分发挥了核心领导作用。县(市)委不应当是“收发室”,而应当是“加工厂”,要吃透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握全局,紧密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实施。
宋平强调,农业是县(市)工作的重点,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农业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发展农业靠什么?还是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最根本的是靠党的政策去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究竟采取什么政策、什么经营方式,总的要看是否符合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否能够调动农民发展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的积极性。我们办事情、想问题,一定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群众的愿望。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主要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全国有2000多个县,情况千差万别,要从实际出发,把有利于生产、符合群众意愿的事情办好。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重视科技兴农,重视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劳动力的投入。总之,农业要上一个新台阶,需要有创新,有切实的措施。
宋平说,县(市)委对各项工作要统筹安排,要抓大事。县级政权机关和各部门都有党组织,有共产党员,这是我们的优势。要通过党的活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权建设,把条条和部门的力量结合起来,形成合力。
宋平要求县(市)委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实行民主集中制,解决好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问题。县(市)委领导成员要加强党性锻炼,发扬奉献精神,做廉洁奉公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反腐防变的模范。总之,要使县(市)委成为政治坚强、团结一致、朝气蓬勃、密切联系群众的战斗集体。
宋平指出,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础,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靠基层党组织去贯彻落实。县(市)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乡、村党组织建设。乡、村两级干部处在最基层,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工作非常辛苦,要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把工作做好。
他说,要把乡、村的领导班子建设好,特别是选配好书记,让忠诚于党的事业,有能力、有奉献精神、能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取代那些相形见绌的人。对于工作实绩突出,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要支持他们连选连任。要帮助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要经常给他们讲形势、讲政策、讲党规党法,帮助他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全局观念、集体观念,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农村有些地方党员年龄老化的问题比较严重,要注意培养、吸收符合党员条件的青年农民入党。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农业创历史最高水平
粮食总产5.55亿公斤江孜日喀则粮油均超亿斤
本报拉萨11月27日电 记者卢小飞、刘伟从今天召开的西藏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上获悉:西藏今年农业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总产比去年增加2000万公斤,达5.55亿公斤。江孜、日喀则两县市粮油总产均超过亿斤。
西藏今年再获丰收,关键是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农业投入和推广农业科技。
西藏地处高寒,近年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95万亩。今年农业、水利专项资金达到2410多万元。科技兴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良种种植面积达210万亩,已占粮播总面积70%以上。经过科技培训的基层干部、农民达21万多人次。江孜县重点抓了扶持低产户、改造低产田工作,动员党员、干部对低产户从播种到收割每一环节都包起来。全县今年粮油净增165万公斤。海拔4000多米的江孜县人口有5.6万,1979年粮油总产2550万公斤,今年达到5075万公斤。经过10年艰苦努力,江孜走出了一条西藏农业发展的道路。他们的经验是“五靠”,即:一靠党中央对西藏制定的特殊政策,二靠科技兴农,三靠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四靠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的政治思想工作,五靠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稳定完善承包制
“七五”期间农村经济成就可喜
今年农村社会总产值逾一万六千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九成
本报北京十一月二十七日讯 记者张国荣报道:“七五”期间,我国农村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农村改革,在“六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测,今年全国农村社会总产值可达一万六千多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九十,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四;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六千九百多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百分之二十三,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四点二,超过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四的“七五”计划指标。
“七五”期间,以粮、棉、油、糖为主要标志的种植业生产经历了下降后的恢复过程,据初步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可望完成“七五”计划,达到四亿二千万吨以上,比一九八五年增加四千多万吨,从而扭转了粮食生产长达五年的徘徊局面;棉花总产量可望达到四百一十五万吨,是一九八五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油料总产量可达一千五百多万吨,比一九八五年略有减少;糖料总产量可达六千四百多万吨,比一九八五年增产三百五十多万吨。烤烟、茶叶、水果等产量去年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七五”期间,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城乡人民的“菜篮子”建设,畜牧、水产、养殖业生产在“七五”期间有较快的发展。与一九八五年相比,今年猪牛羊肉产量初步预计达到二千七百多万吨,增长百分之五十三;牛奶产量四百万吨,增长百分之六十;水产品产量一千二百万吨,增长百分之七十。
“七五”期间,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初步预计今年乡镇企业产值约比一九八五年增长两倍,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五。在治理整顿中,乡镇企业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许多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去年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首次突破一百亿美元,约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年间,乡镇企业共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二千三百多万人,平均每年近五百万人。
“七五”期间,我国农村产业结构有较大调整。今年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比重将达到百分之五十六,比一九八五年上升十三个百分点。而农业问题调整的趋向是:种植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副渔业产值比重提高;在种植业产值中,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值比重下降,蔬菜、茶、桑、果等其他农作物产值比重上升。这一变化表明,农村产业结构已开始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
“七五”期间,中央和地方联合投资建立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已发挥了效益。在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九年的粮食增产总量中,商品粮基地县的增产量占到近三分之一。同时,农业综合开发开始起步,贫困地区贯彻变救济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已初见成效,基本上实现了“七五”期间解决绝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科技兴农有了良好的开端。据测算,“七五”期间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作用约占百分之三十至四十。优良品种、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均已显示出巨大的增产潜力。
“七五”期间,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持续增加,物质装备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九八九年末农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达三千四百四十六亿元,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六十一点八,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八。农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六百三十元左右,比一九八五年增长百分之五十八。文盲半文盲的比率下降五点三个百分点,农村的社会福利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六五”末期和“七五”初期,由于对农业形势发展的估计过于乐观,出现了忽视农业生产的倾向。在外部环境不利和内部条件脆弱的双重作用下,种植业生产出现了陡然跌落和徘徊不前的局面。“八五”要在认真总结执行“七五”计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变目前农业投资一少二散的状况。同时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增加资金投入和劳动积累,使农民真正成为农业投资主体,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同延亨默亲切话别
中国向朝鲜提供经济援助协定签字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柴世宽)国务院总理李鹏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延亨默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出席了中国政府向朝鲜政府提供经济援助的协定的签字仪式。
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朝鲜政务院副总理金达玄代表各自的政府在协定上签字。
签字仪式结束后,李鹏同延亨默亲切话别,祝贺他这次访问取得圆满成功。
李鹏表示相信,这次访问增进了中朝两国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有助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李鹏感谢延亨默邀请他访问朝鲜,并表示愿意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前往访问。
延亨默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予他的热情接待。他相信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培育起来的朝中友谊将继续发展下去。他还赞扬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就。
延亨默一行定于明天离开北京回国。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铁映会见延亨默
本报北京11月27日讯 记者顾玉清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今晚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延亨默。
李铁映说,中国党政代表团不久前访问了朝鲜,受到金日成主席的亲切关照和朝鲜政府、朝鲜人民的热情款待,使我们感到十分亲切。在朝鲜各地的参观访问也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深刻的印象。
宾主双方热情颂扬两国间的友谊。
他们都强调指出,中朝两国无论从国家关系来说,还是党的关系来说,都非同一般。我们两国既是同志,又是兄弟。
双方都衷心地希望,这种传统的友谊能够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首都理论工作者集会
纪念恩格斯诞辰170周年
本报讯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纪念恩格斯诞辰170周年理论讨论会,70多名理论工作者出席会议。
与会者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联系当前国际社会主义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重温了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有关论述。
与会者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恩格斯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在其一生中同工人政党内部的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多次斗争,表现出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我们今天纪念恩格斯,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他的革命斗争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东工商行支持科技开发
近年支持完成科技项目逾万
本报讯 山东省工商银行用好用活科技贷款,支持开发新产品,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近年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17亿元,支持工商企业及科研单位完成科技进步项目16138个,兴建、改建商业网点1018处,新增产值369亿元,获利税84亿元,创(节)汇19亿元。
山东工商银行对大中型骨干企业实行资金倾斜,帮助开发新产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今年以来,他们共向67家大中型企业92个项目发放科技进步贷款3800万元,均占本年度项目和贷款的25%以上。省工商银行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他们组织专家先后对95个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估论证后,及时发放科技贷款3025万元,开发新产品118项,新增产值7800多万元,获利税1430万元。他们还围绕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重点支持开发高、精、尖技术,先后有近90个科技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赵岩 贾建舟)


第1版(要闻)
专栏:

  推广大豆“三垅栽培”新技术
黑龙江垦区增产大豆8亿公斤
据新华社哈尔滨11月26日电 (记者王来喜)黑龙江垦区依靠“三垅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促大豆生产上新台阶。据统计,从1984年到1990年,全垦区推广此项技术的面积累计达2509.4万亩,共增产大豆8亿公斤,节省种子0.5亿公斤,增收节支合计超过6亿元。大豆“三垅栽培”新技术,是由八一农垦大学和垦区有关农场合作研究成功的,它将传统的大豆平作栽培改为垅作栽培,同时实行垅体垅沟深松、垅体内分层深施肥、垅上双条精量点播。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贝克国务卿邀请
钱外长将正式访美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应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的邀请,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将于11月底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在农村

  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型
——京郊窦店村之晨
本报记者 张书政
初冬朦胧的晨色,弥漫着浓重的寒雾。京郊窦店村伴着繁忙和欢笑醒来了。
这是华北平原最北端的村庄,古老的色彩与现代化的色彩交相辉映。村南,古木衰草中若隐若现的荒冢、残垣,是著名的琉璃河商周遗址区;两千年前,这里雄踞着春秋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的都城。村西,蜿蜒着的巍巍城墙,是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屯兵时修筑的城垣。辉煌的历史遗迹是窦店人的骄傲,但是,更值得窦店人自豪的是,今日窦店村,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国改革的模范村”,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型”。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该村党总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村党总支书记、村经济联合社社长仉振亮,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宿雾渐收,晨霞初启。村庄周围星罗棋布的楼宇、院落渐渐清晰起来,这是构成窦店村商品经济“四大系列”的24个大小企业。
“粮食——肉食”系列的几个企业,早晨最忙。肉联厂正在屠宰肉牛,按不同部位分解好的鲜肉,准备运往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长城、建国等大饭店。从肉牛育肥厂开出的4辆卡车,满载着成牛,驶往丰台西站,出口香港地区。几辆装满鲜蛋、鲜奶的轻型车,也纷纷驶向房山城和北京市。窦店连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转化成了肉、蛋、奶。他们日产4吨多鸡蛋、600多公斤牛奶,一年出口1500头肉牛。今年畜牧业产值超过1000万元。与养殖业相配套,村里建了座年产200万公斤的配合饲料加工厂,还有一个屠宰、冷藏全部现代化和标准化的大型肉食加工厂,能屠宰5000头牛、1万只羊、2万只鸡,贮藏深加工肉类300吨。
“原粮——食品”系列的加工厂和几家饭店,炊烟袅袅,顾客盈门。窦店村不分粮,农民家不存粮,村里统一储备,各家凭粮证随用随取,年终结帐。粮食加工厂供应米、面,也供应成品、半成品主食。几家饭店早4点开门,晚10点停业,许多人家早、午不做饭,村里农民部分生活社会化了。矗立在粮食加工厂院内的4座高大的圆柱形粮仓,储着100万公斤新麦。几十名妇女在村中三条宽阔的柏油马路上挥锹晾晒玉米。该村有14个农场,10年来连年丰收。今年亩产达到953.5公斤,向国家交售小麦85万公斤,其中有50万公斤属于定购合同外多作贡献的粮食。全村5200亩耕地,由120人承包经营,只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昼夜不停产的“建材——建筑——运输”系列几个企业,厂院内灯光雪亮,上早班的人已经就位。窦店砖瓦厂烧制着40万块砖的巨型轮窑炉火正红。32岁的厂长谢治良已在厂熬了两天两宿,这是出窑前的关键时刻,他又登上轮窑铁梯,到窑顶检查、指导控制几十孔通天炉的火温。窦店还有大型构件厂、实力雄厚的建筑队和运输队。从建材生产、工程建筑到建材运输,形成系列化承包经营。
上班的人流涌进“药品——服装——工艺品”轻工产品加工系列企业。去年7月投产的制药厂,正生产着螺旋霉素,年产值1200多万元,一年给国家上缴利税400多万元。现在,副厂长张海峰带领工人装修着粉针剂车间的设备。服装厂的几百台缝纫机也开动起来了,正给美国、德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加工夹克服、风雨衣。制药、服装、珐琅等厂每年给国家创造着可观的外汇收入。
窦店村的四大系列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两个良性循环,即:种植业和养殖业间互补互促的良性循环,农牧业和工商业间互补互促的良性循环。这个有机的整体,一头连着自然界,通过各种现代化手段,不断提高向大自然索取的能力;另一头连着人类社会,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贡献社会、服务首都、富裕农民”。这个共有1100户、4100口人的村庄,今年工农业总收入6000万元,比1977年增长64倍;公共财产积累4350万元,增长60倍;人均收入1710元,增长20倍。
老祖宗们在窦店村这块土地上经营了几千年,可是,每次火与剑的搏斗之后,除了留下累累的荒冢和锈迹斑斑的箭镞、?头,再就是“贫穷”二字。解放初,窦店的村貌还是“破街烂镇”;直到1977年,窦店人的衣、食、住、行还都十分困难,全村欠国家粮食8.4万公斤,欠贷款8.2万元。
还是那片土地、那片天空,还是那些日、月、星辰,可是,与古人比,与改革开放前比,窦店村的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革。
然而,窦店人并未止步不前,他们依然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全力推进这种变革。
晨曦中,花甲之年的仉振亮跨着健步,来到村经联社大院会议室主持村干部的“早点名”。每天如是,风雨不误,已坚持整整10年了。参加者有党总支成员、村委会成员及村里各项工作的负责人。点名的内容,或布置、检查当前工作,或进行政治学习,或参加集体生产劳动。11月中旬的头几天早点名,村干部们学习市、区、乡有关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文件,讨论着村里今冬明春搞好这场教育的安排意见。
东方冉冉升起朝阳。窦店村之晨,充满生机,前程似锦。该村改革路上的第一步——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型,不正像美好的窦店村之晨么?
(附图片)
窦店村农业机械已有250台件。图为农机站一角。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窦店村奶牛场一角。本报记者 卢传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