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进出口持续增长 利用外资规模扩大
“七五”期间对外开放获新进展
本报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新华社记者吴士深、本报记者张国荣报道:“七五”期间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利用外资规模日趋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介绍,“七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平均每年增速保持两位数,五年累计可达四千八百亿美元,超过“六五”时期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出口商品品种增加,结构不断改善。我国出口金额在一亿美元以上的商品品种由三十二种增加到七十六种。出口额在五亿美元以上的商品有蔬菜、厂丝、原煤、棉布、玩具等十一种。目前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已占出口总额的七成多。我国出口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已由一九八五年的第十六位上升到一九八九年的第十四位,并同世界上一百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
截至今年十月底,“七五”时期我国利用外资协议金额六百零九点六亿美元,实际使用总额四百四十四点七亿美元,分别比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五年七年间累计利用外资总金额增长百分之五十九点四和一倍以上。五年来,我国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和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兴办民航、公路、港口码头和油田、电力、化工等项目四百一十三个。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对促进国内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出口创汇能力起了积极作用。
“七五”期间,我国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约二点一万项,为一九七九年以来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总数四分之三多。其中,中外合资经营一点二八万项,中外合作经营五千二百多项,外商独资经营二千八百多项。利用外资的区域遍及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来华投资的有香港、日本、美国、澳门、新加坡、泰国、奥地利、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四十七个国家和地区。
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外商在华投资结构渐趋合理,工业项目投资额比重现已上升到百分之六十一点九,外商成片开发也掀起新高潮。到一九八九年底,投产开业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已达六千二百多家,上缴国家各种税金四十八点六亿元,盈利企业实现利润三十七点四亿元,四年利税增长四倍多。
我国在海外投资也获得较大发展。“七五”前四年,我国已在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兴办合资、合作和独资经营企业四百五十六家,比“六五”时期增长一点四倍,总投资额十九点二五亿美元,比“六五”时期增长五点五倍,我国在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炼铝、橡胶、纺织印染、黄金开采等工业生产和资源开发项目上。目前已投产开业的企业大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国内成套设备、技术和劳务的出口。
“七五”期间,在国际劳务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不断开拓,目前,我国已有八十四家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亚、非、欧、美、大洋洲的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七五”时期前四年,共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七十六点三亿美元,实际完成营业额五十三点五亿美元,分别比“六五”时期增长百分之五十四点五和一点三倍。
“七五”期间,曾一度出现波折的我国国际旅游业现已复苏。预计到今年底来我国的国际游客累计可达一点三亿人左右,比“六五”时期增长一倍多。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
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集中力量专心致志搞好经济建设
新华社南宁11月25日电 (新华社记者谢式邱、广西日报记者黄奇志)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近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时指出,必须充分肯定十多年来我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认真总结经验,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以来所制订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的正确性,从而坚定不移地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我们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充满信心。中国是大有希望的。
初冬的八桂大地,温暖如春,花木葱笼。11月19日至25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赵富林、自治区主席成克杰和广州军区司令员朱敦法陪同下,先后考察了桂林、百色、北海和南宁。江泽民一行,风尘仆仆,进工厂,下农村,访学校,看海港,深入调查研究,同各族工人、农民、教师、学生、科技人员、基层干部亲切交谈,把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问候,带给南疆4200多万广西各族人民。
在七天的考察中,广西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族和睦团结,给江泽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充分肯定了广西区党委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在过去十多年中,广西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在对外开放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原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又担负着保卫祖国南部边疆重任的情况下,取得这么大的成就,确实是来之不易的。他一路勉励广西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肩负的历史任务,把全区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踏踏实实地奋斗,把广西的工作搞得更好。
江泽民反复强调搞好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重新确立了一条马克思主义的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领导全国人民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后的十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我们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的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将大大加强。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我们充满了信心。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邓小平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来搞经济建设。各级党委要进一步认识经济工作的重要性,认真研究经济问题,更好地把干部和群众的力量动员和组织起来,把经济工作做得更好。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制订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领导人民扎扎实实地去努力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
在百色地区,江泽民着重考察了右江河谷的农村经济。他到壮族村屯,召开基层干部座谈会,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到农业科研单位调查开发扶贫的有效措施。他说,从历史经验来看,凡是农业形势好,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比较顺利。要把经济搞上去,首先要下功夫加强农业这个基础,重视粮食生产,同时因地制宜地搞好多种经营。今年的农业丰收是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坚决贯彻党的农村政策,重视农业、支援农业、发展农业的结果,较好的气候条件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绝不可因一两年的丰收就盲目乐观。农村工作要继续加强,而绝不能有丝毫放松。
在考察途中,江泽民一再强调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重要性。他说,这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明确告诉农民,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不会改变的。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要加强社会化服务,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把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更好地结合起来。他指出,一定要下功夫抓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地区解决温饱问题。要重视开发性扶贫和科技扶贫,充分利用本地优势,通过开发性生产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江泽民先后到桂林橡胶轮胎厂、南宁绢麻纺织印染厂、南宁制糖造纸厂等企业考察,同干部、工人亲切交谈。他强调指出,当前特别需要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真正做到把企业工作的重点转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江泽民总书记在考察北部湾畔的北海市时,肯定了这里六年来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他说,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根本政策,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下去。北海是我国第一批进一步实行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要充分发挥这个优势,促进广西以至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江泽民反复强调,要搞好经济建设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他说,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要维护稳定,就必须增强党的团结,增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团结的模范。无论是老干部还是年青干部,无论是本地干部还是外地干部,无论是汉族干部还是少数民族干部,都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干部队伍的团结加强了,就能更好地带动各族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努力奋斗。在民族地区,要经常对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教育,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进步。
江泽民特别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他说,要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搞好,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我们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要把我们的党建设成为更加坚强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建设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要重视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江泽民要求各级党委在努力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下功夫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他强调指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物质文明建设抓好了,国家强大了,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了,对社会主义就会更加充满信心。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了,凝聚力增加了,就会更有力地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越能促进改革开放。各级党委要组织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理论,在工厂、农村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百色和南宁,江泽民还到广西民族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学校考察,同大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代表座谈,询问师生们的工作和学习情况。他指出,学校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四有新人。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同时使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
江泽民在南宁考察时,听取了自治区党委的汇报。在南宁召开的广西党政干部大会上,江泽民就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作了重要讲话。
在考察期间,江泽民看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驻桂部队和广西武警总队。在百色,他同当年参加百色起义的红军老战士亲切交谈,还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并向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献了花圈。
随同江泽民考察的还有:国家计委副主任甘子玉、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维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农业部副部长王连铮、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国务院特区办副主任胡光宝等。
(附图片)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十一月十九日至二十五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图为江泽民总书记在桂林市郊与种养专业户李德英亲切交谈。
新华社记者 何国正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年改革开放 五年重点扶贫
江西老区基本解决温饱
本报南昌11月25日电 记者余清楚报道:江西省老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实绩。经过5年努力,在国家和省定点扶持的贫困县及老区特困户中,已有97%人均纯收入超过200元,其中92%的贫困县、86.3%的特困乡越过了温饱线,老区基本上实现了通电、通路,绝大多数特(贫)困户主要劳力经过培训后获得一两门致富技术,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近年来回江西视察的老红军、老将军看到当年战斗过的红土地发生的深刻变化,欣喜地说,“老区变美了,老表变富了。”
江西是著名革命老区,赣江儿女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仅知道姓名的烈士就达25万余人,老区县44个。由于当年战争和历史原因,革命老区绝大部分属贫困地区。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十年改革开放,特别是近5年的重点扶贫开发给老区建设注入活力。
经1985年调查核定,全省有56个贫困县,664个特(贫)困乡,人均收入不到120元的特困户达69.3万多户,共370多万人口。其中“食不果腹、衣不御寒、住不避风雨”的“三不户”达10万户,扶贫任务艰巨。国家每年给江西老区以财力物力的支援,仅198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投放扶贫资金9亿多元,为老区特困乡减免农业税7000万元,补供口粮近3亿公斤。并在农用物资方面尽量保证老区人民的需要。
江西省委、省政府和各部门都十分重视老区扶贫工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以上15位领导同志分别在兴国、波阳、余干等县建立了扶贫联系点,经常挤时间深入老区共商脱贫致富之策。省直77个部门派出6880多人次到56个老区县挂钩扶贫,提供扶持资金1.57亿元,帮助开发项目583个,捐献粮票1.8万公斤,现金80余万元,衣服被褥4万多床。民政部、地矿部和国家科委等中央单位也与老区县建立了扶贫联系,从物资、资金方面给予了很大支持。
1985年以来,江西省改变过去单纯的资金扶贫,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等综合扶贫。他们依托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开办农业函授大学。五年来,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上万期,培训50余万人次,为老区培养了一批“养得起、留得住”的农民技术员,帮助80%以上的特(贫)困户掌握了一至两门适用技术。


第1版(要闻)
专栏:

  壮乡人时效观念强了
本报记者 蒋耀强
广西贵港市庆丰乡中龙村壮族农民廖景焕太感意外了:4年前,曾斥他为“离宗背祖”的村民们,竟也陆陆续续离开祖宗聚居之地,进山另立“开发新村”!
“开发新村”,现时正成为广西一项特殊景观。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八桂大地,层层绿色中,“甘蔗楼”、“香蕉楼”、“荔枝楼”、“芒果楼”等相映成趣……有关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开发新村”在壮乡当以千计。
建在田间、岭上的“开发新村”,是伴随着一浪高于一浪的开发热潮而来的。精明的农民们算过一笔帐:在“开发新村”居住,每天可将一二小时的路途时间用在生产上。
时间观念改变,壮乡人生活节奏加快,速度和效率的意识增强。
原来只知道乘公共汽车有月票的壮家人,开始享受“理发月票”、“借书月票”等简化手续带来的方便;“一小时快相”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夜行班车”把白昼的方便带到了夜晚,就连喝酒,壮乡人也很少像以前一样一喝就是大半天,他们加快饮酒速度,喝完后还不忘到承包地里转一两圈!
时间观念的改变加快了壮乡的变化,1989年与1985年比较,“广西的一天”容量明显不同:工农业总产值每天多799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多581万元、发电量多52万千瓦小时、产糖量多1527吨……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也由1985年的302.96元提高到483.04元。
改革开放带来的清新气息,使壮乡人真正体会到“时间就是金钱”的含义。


第1版(要闻)
专栏:

  泸州农村党建扎实有效
一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党员干部受到群众称赞
本报讯 记者杨涌报道:四川省泸州市各级党组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党的建设,从实际出发致力抓大事、干实事,一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泸州市是我党较早建立地方支部、开展党的建设工作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这个市的各级党组织,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坚持不懈地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建设,收到了好效果。
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带头勤劳致富、带头帮助群众共同致富、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三带头”竞赛活动,是这个市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从1987年起,全市2800多个村、5万多名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了这一竞赛。两年多来,已有3万多名党员直接联系、帮助近4万户贫困家庭发展生产,1万余户已脱贫,其他户也有了明显变化。
乡镇建党校、村办活动室、村民院、党员责任区,使党的政策渗透到每个角落,党员的带头作用无处不在,是这个市党建得以加强的有力保证。纳溪县25个乡、6个镇全部建起乡镇党校,两年半共举办培训班200多期,参加培训人员达3.8万多人次,其中有党员、有干部,也有积极要求上进的农民。各乡镇党校注重学习党的政策,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宣传,把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收到明显效益。到目前止,全市335个乡镇,已建党校290所,以不同形式帮助农村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加投入 依靠科技
醴陵今年双季稻亩产过吨
本报长沙11月25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醴陵市今年双季稻田亩产超1吨。据市统计局核定,今年全市早稻总产215420吨,亩产481公斤;晚稻总产260553吨,亩产540公斤,双季稻平均亩产稻谷1023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是全国双季稻区率先实现亩产吨谷的市(县)。
醴陵市成倍地增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以增强粮食生产的后劲。1987年至1989年,市财政用于开发粮食的总投资1391.8万元,年平均463.9万元,比1986年增加1倍;水利建设投资569.2万元,新建和扩建小型水利工程541处,全市总蓄、引、提水量达到55000万立方米,全市稻田旱涝保收面积达89%,在今年特大秋旱情况下,晚稻仍获丰收。
醴陵市认真抓好良种配套、繁殖,抓好技术服务,使粮食增产技术深入到千家万户。他们根据本地的特点,摸索适合本地的早、晚杂交稻配套模式,建设好杂交稻种子生产基地,近年,全市杂交稻种子繁殖面积每年稳定在5000亩以上,今年扩大到7800亩。


第1版(要闻)
专栏:

  延亨默访问天津
新华社天津11月25日电 (记者栗建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延亨默一行今天在天津进行了参观访问。
延亨默一行参观了天津新港及一些工厂和合资企业,了解了天津改革开放的情况,并游览了市容。
延亨默一行在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戚元靖的陪同下昨天下午由北京抵达天津。天津市市长聂璧初到火车站迎接贵宾。
延亨默一行今天下午乘飞机离开天津赴广州参观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另一种“嫌贫爱富”
  常绪民
中国的老百姓很讨厌嫌贫爱富。那些嘲笑、抨击嫌贫爱富的戏曲、故事,人们爱看爱听。最近我发现,还有另一种“嫌贫爱富”,这就是职务和荣誉称号。如辽宁省辽阳纺织厂原厂长熊家庆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严厉制裁前,一身就有32个大大小小的头衔和称号。南方一个在全国知名度相当高的前公司总经理,也曾有54个大大小小的职务和称号。
这些头衔和称号何以对这两个人特别青睐?答案是:他们有钱,能够大笔一挥,慷慨“资助”。于是,根本不懂书法的熊家庆堂而皇之地当上了书法协会的名誉主席。这种情况恐怕并不是个别的。这是一种两厢情愿的“交易”:一方可以得实惠,一方可以得名声,一拍即合。
其实,要说职务和荣誉称号这两种东西也会嫌贫爱富,不过是一种客气的说法,因为手握这两种东西的不也是人吗?实在是人在那里“嫌贫爱富”。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闻简报
  临县红枣产量全国第一
全国著名的红枣之乡山西省临县,今年战胜大旱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创造历史上红枣丰产最高峰,总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万公斤,居全国产枣县第一位。二十万枣农仅红枣收入一项,即达人均二百元。临县地处晋西黄河岸边,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为红枣树的繁衍造就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考证,临县红枣生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武勇 白特峰)
  宁夏电网完成全年计划
截至十一月十八日,宁夏电网今年已发电四十八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点四。至此,宁夏电网提前四十三天完成全年发电计划。今年黄河水量减少,一到十月比去年同期少发电一点六亿千瓦时。宁夏电力局采取水电不足火电补的办法,调动各火电厂稳发满发。
  王成智交粮二十二万公斤
全国劳动模范、吉林省榆树县种粮大王王成智,今年又向国家交售稻谷二十二万公斤。至此,他六年累计已向国家交粮一百一十七万公斤。王成智一九八五年承包了乡农场三十多公顷撂荒地。他带领全家人一连苦干几个月,把昔日的草甸子、涝洼塘整治成了高产田。今年,水稻总产达二十五万公斤。
  岱山成了“玩具王国”
名列全国十大海洋渔业重点县之一的浙江省岱山县,如今又成了省内最大的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县十八家玩具厂和几十家配套厂年产值一千多万元,玩具出口年创汇达一百六十万美元,被人们誉为“鱼世界”里的“玩具王国”。       (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高产状元榜

  生猪政策稳定 流通渠道畅通
巴县肉类产量全国第一
今年头十月出栏数达九十二万头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向虎、新华社通讯员申季报道: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情况表明,重庆巴县肉类年产量(主要是猪肉)近8万吨,位居全国各县之首,截至今年10月,全县生猪出栏数达92万头。
1980年,巴县在全国率先打破“集体养猪”的单一模式,推出了小型猪场,公有私养和农户自养等多种形式,并按猪的多少划分饲料地,采取“卖一留一”,“购留各半”的收购政策,当年全县出栏肥猪比上年增加4倍,达69.27万头。这以后,县政府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民养猪的政策。为防止猪贱伤农,制订了生猪收购的最低保护价。对年出栏数在20头以上的养猪大户,划拨适量的猪圈用地。县财政每年都得补贴300万元左右。目前,全县年养10头以上猪的农户已有2万多户。
同时,巴县还鼓励国营、集体、个人一齐上,把流通搞活。不论淡季旺季,都鼓励他们运肉外销,从不设卡。巴县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保持政策稳定,不随意变动。有一年,生猪紧张了,上面下来指示:只准“一把刀宰猪”,实际是恢复食品公司独家经营。对此,巴县决定原政策不变,继续允许集体、个人自办宰猪场。年底,县里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近年来,书记县长也换了几任,可有关发展生猪的政策始终没变。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编后
近几年来,人们没少为生猪生产操心,时而发愁胀库,时而担心滑坡。巴县生猪生产能够健康发展,肉类产量全国第一,重要的经验就是政策稳,既稳住了人心,也稳住了流通渠道。
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同样,发展肉类生产,也要靠政策,靠科学,靠适当的投入。尤其是政策要稳定。不能猪稍一多,肉胀了库,就改变办法,甚至取消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那样,就会挫伤养猪户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