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一代名帅 光照千秋
——沉痛悼念徐帅
杜义德 郑维山 罗应怀
徐向前元帅是党和国家、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又是我们的老首长和导师。他的不幸辞世,使我们悲痛万分。
徐帅从创建红军起,就极为重视政治建军,紧紧把握建设人民军队的方向。他认为红军区别于旧式武装的重要特点和优点之一,就在于它具有高度政治觉悟,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战。这种伟大精神力量,来源于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马列主义理论的武装,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
1929年6月,他初到鄂东北领导红三十一师,即首先注重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和政治委员(党代表)制、政治工作制度。用“六大”纲领和革命教材教育部队,要求政治教育主要是树立指战员的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不畏强敌的英雄气概和顽强战斗的精神,保证部队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和任务而斗争。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有事同大家商量,注意发挥集体智慧。那个时期,部队的政治工作生动活泼。有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有士兵委员会的积极配合,有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早晚政治训话、政治课、活动分子会议、干部政治会议、士兵识字运动等多种形式。部队团结一致,坚强如钢。1931年8月,徐向前、曾中生同志在向党中央的报告中写道:“我们在长期斗争中深深感到红军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有广大的工农政权的力量维持着,则如此艰难困苦的生活,任何人也带不了的。因此,红军的根本问题,还是政治的坚定问题;一切英雄的个人、单纯军事观念的领导在此要完全失掉其作用。”这是对鄂豫皖红军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
徐帅历来重视官兵关系,把它作为衡量政治工作虚实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准。他经常教导我们:当干部的特别是高级干部,一定要把士兵作为自己的阶级弟兄,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里,爱护他们的生命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这样,部队才能上下一心,亲密无间,形成“拳头”,真正出战斗力。在徐帅亲自带动和影响下,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工作不仅重视经常的政治理论教育、路线教育,而且特别强调发扬官兵一致的阶级友爱精神。在战场上,干部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打完了仗,工作再忙,也要去医院慰问伤员。高级干部有马骑,行军中看到伤病员,总要从马上跳下来,把坐骑让给他们。小战士或体弱的同志背不动枪,干部抢先替他们背。宿营时领导干部首先要检查战士的吃住情况,问寒问暖,甚至连有没有热水洗脚等,都要过问和解决。这是一种无形的政治思想工作,能起到凝聚军心的重大作用,也是人民军队阶级本色的生动体现。
在新时期我军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徐帅对政治工作尤其重视。他指出: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首先是提高人的觉悟,保证部队的干部、战士成为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的合格的革命军人。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切实抓好理论、路线教育及国防现代化教育,学习雷锋、学习英雄模范人物,发扬正气,压倒邪气。干部要以身作则,关心爱护战士,密切官兵关系,严禁打骂和侮辱战士的现象发生。他说:政治工作要像战争年代保证完成战斗任务一样,贯穿到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去。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必须坚持,又要根据新情况加以发展。这样,人民解放军必将更加无敌于天下。
徐帅具有惊人的军事胆略和宏伟气魄,敢于和善于打大仗、硬仗、恶仗,以弱敌强,以少胜多。他要求指挥员首要的是不畏强敌,不怕困难,胆大心细,抓住战机,歼敌制胜。作战之前静如处子,缜密思考,周到部署;一上战场,要胆大包天,像出山猛虎,不吞掉敌人,决不罢休。对于弱敌,要把它当强敌来打;对于强敌,要把它当更强的敌人来打;在困难和危险时刻,要敢于“硬着头皮顶住”,“坚持最后五分钟”。从而养成了红四方面军的过硬战斗作风,创造了许多以弱敌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1932年8月的七里坪之战,是红军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恶仗。当时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我军已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徐帅指挥部队在冯寿二地区重创敌人后,率军转移到七里坪一带伺机破敌。蒋介石嫡系精锐陈继承纵队以近20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我阵地发起猛攻。徐帅将仅有的12个团的主力部队集中在手,抗击敌人。激战半日,趁敌人攻势受挫,迅速挥军转入猛烈反击。我军指战员冒着敌人的激烈炮火和飞机的轮番轰炸,徒涉倒水河,与敌厮杀成一团。整个战地杀声震天,血肉横飞,白刃交加,致使敌人的飞机大炮都失去了作用。战斗持续了一天一夜,敌第二师被打垮,6名团长悉数毙命,战场上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号。我军共歼敌3000余名,挫败了陈继承纵队的攻势,为我军继续转移赢得了时间。
在川陕根据地,经过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等重大战役,我军共消灭敌人10余万人,杀出了威风。1935年3月,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徐帅组织指挥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当时沿江守敌邓锡候、田颂尧等部,虽然都是被我军打怕了的败军,但徐帅却要求我们决不能轻敌,要“打鼠如虎”,把弱敌当强敌打。战前他亲自沿江勘察地形,测量水的宽度、深度、流速,选择渡河点、组织部队进行强渡江河训练、层层动员、周密计划、精心准备。战役发起后,我军当夜即强渡成功,接着席卷沿江守敌,进而摧毁敌江防支撑点,20多天内连克9座县城,歼敌万余人,创造了红军史上大兵团强渡江河成功的范例。
1936年10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总部率三十军、九军、五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路线,后改称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西路军在缺衣少粮、弹药不足、孤军作战的极度艰难条件下,冒着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与敌反复厮杀,表现了这支部队的高度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战斗精神。倪家营子大血战,徐帅指挥我军近万人坚守防御,抗击敌步骑兵和民团7万余人的围攻,激战40天,毙伤敌万余人,连敌酋马步芳也不得不承认:“红军是铁军!”西路军虽然终因弹尽粮绝等原因而失败,但在近5个月的大血战中,共歼敌2.5万余人,牵制了10多万敌军西向,有力策应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西路军虽败犹荣,其可歌可泣的悲壮业绩,将永彪史册!
徐帅一向重视培养训练干部,提高干部的作战指挥能力。红四方面军涌现大批能征善战的指挥员,是与徐帅的精心培养分不开的。
早在鄂豫皖红军建设时期,他就强调开办学校,培养人才。他说:黄埔军校第一期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培养了那么多能带兵打仗的人,值得红军借鉴。为此,专门抽出一个大队的建制机构,开办干部学校。1931年1月,正式成立中央军政干部学校第四分校(后改为彭杨学校)。到川陕根据地后,彭杨学校继续开办,后又改为红军大学,并成立了随营学校。徐帅对军校十分关心,不仅经常到校授课和检查工作,而且规定各部队不论任务多重,都要按期抽调干部入学提高,不准讨价还价。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结合战役战斗的实践培养提高干部是徐帅强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每个大的战役战斗之前,他都要带领参战部队的主要指挥员勘察地形,分析敌情,研究作战方案,让大家充分讨论。战斗中他亲临前线,不仅下到军、师、团的指挥所,有时甚至到营、连的前沿阵地,帮助干部判断情况,变换战术,灵活制敌。战后则要求部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打一仗进一步。他还把部队的一些主官调到身边当参谋,言传身教,并要他们独立思考,献计献策,帮助他组织战役战斗,借以提高他们的组织指挥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再调到部队任职。我们能够学会带兵打仗,完全是徐帅手把手教出来的,这使我们终生难忘。
通过大规模的练兵运动组织干部学习军事理论,实地演练,是徐帅提高干部的又一重要途径。1933年6月粉碎敌三路围攻和1934年冬粉碎敌六路围攻后,他利用战后相对稳定的时机,各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大练兵和整训运动。四方面军总部专门印发了《与川军作战要点》、《游击战要诀》、《与“剿赤”军作战要诀》、《军事知识研究》、《步兵基本动作》、《追击要点》等军事教材,供各级指挥员学习。由徐帅主持制定了《军事教育计划大纲》,对营以上干部要求:“(1)研究作战经验——注意方法;(2)研究作战原则——读军事文件,多讨论,有疑即问;(3)野外战术作业——演习指挥方法,锻炼迅速判断情况与定下决心;(4)机会学习与训练——行军学习时研究行军,利用各种实际机会来学习与训练;(5)图上作业与沙盘战术(即沙盘上作战术演习)”。在清江渡军事会议后,徐帅还将师以上干部集中起来,由他亲自讲课,专门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建设比较薄弱,徐帅一直不甚满意。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徐帅主动提出经中央批准,从一方面军调部分熟悉参谋业务,富有司令部工作经验的同志到四方面军任各军参谋长,从而使司令部建设得到了加强,并培养出一批参谋人才。
徐帅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日夜操劳、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国初期,他大病初愈,即率兵工代表团赴苏联谈判,购买60个师的武器装备,吸取苏军现代化的编制经验,争取苏方帮助我国建设一些兵工生产项目,转让某些技术资料,以发展我国的兵器工业。他长期参与军委的领导和决策,经常深入各军区、各部队、各省市调查研究,对国防战略、编制装备、合成指挥、战区划分、训练教育、民兵建设、院校工作、政治工作、后勤建设、军事科学研究等重大问题,提出过许多重要意见和建议,为党中央和军委所采纳。我们每次去看望他,他都详细询问部队的情况和地方的工农业生产情况,要求我们从我国的国情、国力和部队的实际出发,居安思危,加强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充分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工作。他强调人民战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克敌制胜的主要法宝。要立足现在,准备未来,重点设防,纵深配备,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依靠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民兵三结合的体制,准备迎击和战胜大规模入侵之敌。他要求中高级干部加强军事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多看些军事理论书籍,多研究战史,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明确指出:建国以来,我们军队吃了两个大亏:一是反对正规化,一是反对教条主义。1980年3月,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军队搞现代化建设,应该是中国式的,这是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摸索研究。一般地说,军队现代化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武器装备,这是物质基础;二是人,就是能使用现代化武器的人,这里包括干部的培养训练,部队的教育训练;三是把人组织起来,把人和武器结合起来,这就要有科学的编制体制。无非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指明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
60多年来,徐帅在党的军事领导岗位上及党和国家的领导活动中,表现了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和高风亮节,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将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


第5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从华侨青年到人民炮兵的高级将领
——回忆黄登保同志
宋承志 丁本淳 文击 杜常青
今年8月12日,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全国侨联副主席、原人民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黄登保同志逝世二周年。回忆起与他共同战斗、生活的往事,更激励我们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人民炮兵而奋斗。
黄登保同志青年时期曾侨居海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国,参加了人民炮兵。在党的教导下,他从一名爱国华侨青年成长为人民炮兵的高级将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炮兵的建设奋斗终身。
(一)
黄登保出生在海滨城市厦门,自幼随母亲生活,就读于鼓浪屿英华学校。15岁时飘洋过海到菲律宾,找到在那里做买卖的父亲,在伯父的汽车零件商行当伙计。漂泊的生活,使他深感海外游子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
抗日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菲律宾,在华侨中引起震动,平型关大捷使他们受到鼓舞,许多热血华侨青年纷纷回到大陆,参加抗战。黄登保和7位华侨青年结伴而行,经南洋中学校长王雨亭先生介绍,在香港找到廖承志先生。
廖公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并派连贯给他们介绍国内抗战情况,他们持廖承志写的信,经武汉、过西安,历尽艰辛,终于在1938年6月抵达延安。
在延安,黄登保和来自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一起在陕北公学学习了3个月。在这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史,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等著作。学习革命理论,使黄登保的思想认识产生了飞跃,在政治思想上逐步实现了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更加坚定了战胜日寇的信念,并申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陕北公学毕业后,黄登保急于上前线,申请上了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分配时组织上为了照顾华侨,把他分配到后勤部门。黄登保找到当时“抗大”负责人何长工,坚决要求到抗战前线的战斗部队。何长工见他态度坚决,便说,朱德、彭德怀直接管辖的八路军总部炮兵团刚建立,正需要人,你愿意去吗?黄登保说,太愿意了。从此黄登保与火炮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登保历任炮兵班长、排长,一直到团长、师参谋长,随部队开垦南泥湾,上太行山,过松花江、下江南、渡珠江。参加过许多著名的战役。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黄登保率部参加入城仪式,接受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检阅。1952年,刘伯承元帅点名调这位炮兵老将到南京军事学院创办炮兵系,以后他又受命参加创建炮兵学院。1958年后调至炮兵司令部,担任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
1979年,黄登保作为归侨代表出席全国第二届华侨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侨联常委;1984年,在第三次侨代会上,他当选为全国侨联副主席。
(二)
黄登保同志是一位有勇有谋的优秀炮兵指挥员。他身经百战,屡建战功,带领炮兵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了许多漂亮仗。
1948年1月,他率领的炮一团,参加公主屯歼灭国民党新五军战役。5日晚奉命配合二纵队作战,当时步兵正在勇猛地分割合围敌人,炮兵暂时用不上。二纵队刘震司令员、吴信泉副司令员指示炮兵待机投入战斗。黄登保按照指挥员的总意图,采取积极措施作好战斗准备。他让团主力原地待机,命二营进至战斗激烈的闻家台、王道屯附近的一片小树林地域,在零下三十摄氏度的冰雪地里隐蔽随时投入战斗。他率参谋人员进至正在指挥激烈战斗的二纵六师指挥所,了解前沿战斗态势和指挥员的意图,并实地察看地形状况。6日晚,他返回团部后就接到纵队首长的命令,炮团支援五师歼灭闻家台之敌。全团立即向战区开进。根据步兵指挥员要求,炮兵于7日8时开始炮火袭击。时间十分紧迫,夜晚又看不清目标,黄登保同志即令部队火炮概略对准目标,选择构筑阵地和观察所,作好战斗准备。拂晓,他带领参谋人员,亲自检查炮阵地准备情况,纠正了偏差,进一步明确了射击目标。8时20分,所有火炮开始射击,炮弹雷鸣般的爆炸声,强烈震撼敌人,打得敌人无处躲藏。9时40分,敌人以200余名残兵先头开路,紧跟着是多路步兵向西北方向突围,一下子进至我炮二营当面200余米处,此时该营勇敢地推出火炮对敌进行零距离射击,以迅速、准确、猛烈的火力,打得敌人乱作一团,调头溃缩。顷刻之间,我多路步兵向敌发起了勇猛地冲杀,狼狈之敌乖乖地举枪投降了。当日14时战斗全部结束,连同敌新五军军长陈林达等大部作了俘虏。这次战斗,步炮协同密切,发挥了炮火的强大威力,其关键是黄登保同志积极主动的熟悉战况,有预见性,指挥果断。全团官兵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作风,保证了部队在仓促的情况下,行动快,打得好。
1948年辽沈战役中,10月1日黄登保同志率团又配合五师参加消灭义县国民党军暂二十师和一个骑兵支队的作战,支援五师从城西南角攻击。攻击发起前,他与五师吴国璋师长、汪洋参谋长在现场确定了主攻方向,突破口的位置,炮火准备的时间,炮兵主要的任务以及完成战斗准备的时间等问题。黄登保同志精心推敲,周密计划,确定以三个炮兵连打突破,开辟冲锋道路;以两个炮兵连打敌纵深目标和突破口两侧的火力点;以一个炮兵连压制敌炮和侧射之任务。战斗准备工作搞得很完善。战斗打响后,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登上设在车站水塔上的团观察所。敌机枪、步枪不间断地向水塔射击,当他刚用炮队镜观察时,靠在他右边的观测班长温国栋同志中弹负伤,怎么送下去抢救呢?急中生智,大家解下绑腿带打成粗粗的吊绳把他系了下去。观察所,居高临下,瞰视全局,指挥得力。他一面观察各营打的情况,一面给各营下达指示。仅用了295发炮弹,就把城墙打开了一个54米宽的突破口,压制了敌浅近纵深的目标,步兵一举突破成功,与友邻相配合,仅用了6个小时将敌全部歼灭。
此次战斗结束后,黄登保率部马不停蹄参加了锦州之战,配合步兵部队夺取了攻克锦州的胜利。
1949年1月,他率部参加了著名的天津攻坚战,14日参加天津战役,炮一团支援三十八军一一三师作战,该师在西部是主攻师之一。8日,炮兵团、营、连指挥员,到张八坟参加五三师首长看地形,一见面,贺东生师长就说:黄团长,我们是老搭档了,同你们配合打仗部队情绪很高,天津这一仗我们更要打好。黄登保说,我们彼此熟悉,一定会打好。战斗准备的时间比较充裕,炮兵指挥员反复地侦察了地形、目标,研究了炮兵部署和火力计划,连炮长和瞄准手都看了各自的射击目标。占领阵地、观察所后,还按战斗方案进行了实际演练。黄登保知道一一三师部队英勇顽强,具有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他要求各营、连要打准、打猛,要提前打开突破口,开辟好冲锋道路,保障步兵顺利突破。14日9时20分,炮火轰鸣,一发发炮弹,准确地在突破口上爆炸,至10时50分,就将高5米、厚2—5米的围墙打开了一个30米宽的突破口,削掉了围墙高度的1/3,提前打开了突破口。当炮火继续轰击目标,拓宽突破口时,突击队则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动作,迫不及待地占领了突破口,但此时尚未到炮火准备结束的时间,也没有发出冲锋信号,面对此状,黄登保立即命令所属炮兵部队以炮火压制突破口两侧的火力,压制敌炮兵,保护突破口的安全。不几分钟,第三十八军指挥所发起冲锋的红色信号弹,炮火立即转向纵深目标,突击队则先机突入天津市区,聚歼守敌。由于步炮密切协同,很快夺取了胜利。
在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登保率炮八师一部兵力参加了第一次战役——黄草岭阻击战,他深入战斗第一线,指挥炮兵部队,与敌激战9昼夜,击毁敌汽车、坦克40余辆,支援步兵击退敌多次猛烈攻击,保障了西线我军主力的作战。
(三)
黄登保同志有勇有谋,屡建战功,得益于自己坚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在繁忙的战斗和工作期间,他坚持学习,读了不少中外军事名著。如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哲学著作,刘伯承论诸兵种合同战术概则,运用军事理论研究炮兵战术和技术。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把战斗中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总结。他曾亲自动手写战斗汇报,发表过《辽沈战役义县作战炮兵开突破口的经验》、《天津战役一一三师突破方向炮兵使用问题》等。他写的《解放战争中东北炮兵使用与发展》的文章,以系统翔实的材料,论述炮兵战术的发展与作用。它对我军炮兵战术理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践性、可行性,一切从是否符合战斗的实际出发。因此,他善于调查研究,掌握材料,科学决策。讨论问题勤于动脑,反复辩论,弄不清楚不轻易表态或表示支持赞同,常常是提倡再研究、再调查。
(四)
黄登保同志模范作用强。自参军以来,不论在连营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职务期间,始终发扬了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大生产,曾被评为“贺龙炮手”和“生产模范”。在极其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守纪律,克勤克俭,不怕困难,勇于吃苦。他当团长参加“三下江南”打德惠时,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严寒天气下,连帽耳朵也不放下来,聚精会神地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后才发现耳朵冻黑了,此后留下了病疾,每到冬季都冻耳朵,但他全不在意,行军作战中依然不放帽耳朵,这种抗严寒的精神给全团官兵留有深刻的印象。1947年夏季整训时,为了提高炮兵射击技术,把全团的观测员都集中到观测队,他亲自蹲在集训队领导训练,同战士同吃同住同训练。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骄阳似火,但不论在村边、山岗,也不论白昼或夜间他都到课,亲自指导练习观测器材操作,练射击法则的诸元素,以及在各种地形、气候条件下观测所的动作等,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战士们说:老团长都跟我们一起练,没有什么说的了,我们一定刻苦训练。
他平易近人,团结同志,联系群众。同广大官兵有着浓厚的情谊,和干部、战士都能谈得来。
他艰苦朴素,对亲属要求严格,从不以权谋私。他的一件绿色棉大衣,穿了多年,由绿色变成了淡黄色,有几处都磨破了。身边的人员说,一个炮兵副司令穿这样破的大衣不大好,提出是否到管理处换一件?他说,有什么不好,要守制度。
黄登保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