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老北京忆旧
——读《老北京的生活》兼怀金受申
亡友金受申兄(1906—1968)长我八岁,但是我俩之间有些因缘在。一是同出罗莘田(常培,1899—1958)师门下,他比我早,那是莘田师于二十年代在北京公立第一中等学堂任校长的时期。我则是在1935年从燕京大学的医学预科转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三年级的时候才受教于莘田师,那时莘田师是系主任。二是于开国后同属北京市文学艺术家工作者联合会,他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北京文艺》的编辑,我忝为编委,时常有业务上的联系。应该指出他把刊物编得很出色,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京味儿”十足。受申兄逝去已22年矣,捧读遗编,难禁潸然!不写几个字以怀念老友,以向读者推荐,是于心不安的。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这本书,所收文字,主要是受申兄于三十年代以《北京通》为总纲分别用“豆腐干儿”的形式在不同的报纸和期刊上发表的。现在经过整理,汇集成编,区分:四季时令,婚丧礼俗,吃喝忆旧,消遣娱乐,旧京百业和下层剪影六大纲,每大纲下复分小目,小目下又分子目,使读者检阅得收“纲举目张”之便。这里不妨举个例子说说:
纲:吃喝忆旧。目:茶馆。子目:大茶馆,书茶馆,野茶馆,清茶馆,茶酒馆。
还是拿这个纲目做例子,受申兄对这五类茶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指名记地,如数家珍。大茶馆计分红炉馆、窝窝馆和搬壶馆三种,也可以加二荤馆为四。红炉馆,我还及见与高名远和闻名远鼎足而立的宣武门里路东的声名远,吃过那里的“杠子饽饽”。窝窝馆名副其实地与它的名产江米艾窝窝有直接关系。艾窝窝在北京至少有400年的历史,明代的李开先在他的《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里就曾提过。今天,一些清真小吃店里还有的卖,然而和《老北京的生活》那一时代的质量已经不能相比了。那个时代的艾窝窝是现捏现卖,顾客可以挑选果馅,新鲜而随心。现在则是大量生产,有啥卖啥,时或积压多日,外层江米多已干皱,内核果馅味变酸涩,不只品格低下,且亦不符清洁卫生法规。搬壶馆介于红炉和窝窝两馆之间,以焖炉烧饼和油炸排叉最称擅场。焖炉烧饼吃个焦,油炸排叉吃个脆。有的兼卖肉丁馒头则更惠而不费,勾人馋涎了。至于二荤铺迄今仍在社会存在着解释上的误会:一般认为兼卖大教和清真教的肉类的馆子叫做二荤铺,这不对;而是:铺子准备的原料算做“一荤”;食客自己携来的原料交给灶上烹调,名唤“炒来菜”又算“一荤”。受申兄说:“二荤铺有一种北京独有的食物,就是烂肉面。形如卤面,卤汁较淡,而不用肉片,其他作料也不十分齐全,却有一种特殊风味。”其实也不只二荤铺卖烂肉面,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间,正阳门外肉市广和楼的对面便有个烂肉面小铺,富连成科班的童伶在广和楼一年到头都唱白天,捧角儿的常常请小演员们吃一碗。作为观众在散戏后来它两碗,便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再说书茶馆。顾名思义,书茶馆虽是卖茶,却以邀约评书艺人讲说评书为招徕。评书在书茶馆里讲说分为“白天”和“灯晚”两班,某一个说书人在某一个书茶馆里讲说一部有头有尾的大书叫做一转。一般是某些说书人在不同的书茶馆里采取有组织的轮转制,两个月一转。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常到宣武门外大街路西的永盛轩窗户外面做壁上观,听过品正三。另外还有些在天桥撂地的说书人,如有“静街王”绰号的王杰奎的《七侠五义》、陈荫荣的《隋唐演义》,都听到过。可是受申兄提到的几位老一辈艺人,我便生不逢时,没有领教过。记得在天桥有过一位唱竹板快书的孙来文也是走的“长枪袍带书”路子,他的隔壁是唱滑稽京戏的云里飞,云里飞常常拿孙来文逗哏,说:那人的名字起得不好,要是把“来”字取消就不至于平地抠饼了。云里飞的父亲老云里飞庆有轩原本是京戏小荣椿社唱武丑的,清末光绪和慈禧“国丧”期间戏馆停业,改说号称“内丹图”的《西游》,拿着渔鼓走街串巷,不向观众要钱,而卖“能治百病”的沉香佛手饼。
三说三茶馆,即是野茶馆、清茶馆和茶酒馆。野茶馆,我认为城里的窑台、什刹海和郊外的二闸、高亮桥的固定和临时性的茶馆都是。受申兄所指出的麦子店、六铺坑等著名茶馆都具有“矮矮的几间土房,支着芦箔的天棚,荆条花障上生着牵牛花,砌土为桌凳,砂包的茶壶,黄沙的茶碗,沏出紫黑色的浓苦茶,与乡村野老谈一谈年成,话一话桑麻,眼所见的天际白云,耳所听的蛙鼓蛩吟”的特色。所谓“特色”,一言以蔽之曰“野趣”。现在没有了。街头上的大碗茶一概是“金生丽”,而号称“大碗茶”的所在则普通老百姓是不敢问津的。至于清茶馆,旧日到处可见。说到茶酒馆里的客人们一般都以侃大山为务,茶虽要喝,并不挑拣,如要挑拣,最好是自带“高末”。
我在这里虽是只谈受申兄在《吃喝忆旧》里的《茶馆》一项,然而举一可以反三,我是在“解剖麻雀”。有“梦华东京”的北京人可以买一本读读,想做“今昔对比”的北京人也可以买一本读读。读后至少是“无害”的。
整理这本书的叶祖孚学长,不汲汲于名利,多少年来和他的同事们在辛勤于搜集、整理和编纂北京历史、地理、人文和民俗方面做出了无私有益的奉献,感谢他们。


第8版(副刊)
专栏: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诗征文

  秋,在红色梦里
——内黄县枣乡印象
1  
秋在红色梦里
 脸蛋睡得红朴朴的似醉非醉,  
似醒非醒  
你是一位待嫁的新娘吗  
揭去你的红绫披头  
看你的笑,
 看你的哭  
看你的俊俏模样
    2  
撩开一道道果实的帷幕  
我用影子走路,  
步履轻盈如蝶  
鞋子灌满沙土,  
枝杈拽住衣裳  
怕惊动啊又惊动
 你膨胀的血脉拥挤成繁茂  
炫耀于枝头  
敏感地变幻着颜色  一圈儿绿,
一圈儿黄,
一圈儿红  
在暖色的光环里止步
以心灵触动心灵
    3  
我们离得很近  
因何迷茫,陌生,凝神  
是一串串珍珠放光  
是一丛丛玛瑙溢彩
仿佛漫步葡萄园  
干架枝藤  
莫不是葡萄嫁接的新品种?  
一棵枣树,
一蓬红伞  
钻在树下一碰:
 飘一挂红瀑布  
卷一场红色风  
像是落英不是落英  
砸得额头丝丝疼
    4  
秋是沉重的季节  
一群采摘的乡村少女  
肩上托起枣篮儿  
走路歪扭着臀儿  
说说笑笑的乡音和声  
像登枝的喜鹊  
像一台舞蹈演员  
摄影师跑过来  
抢拍一张秋的封面
    5  
秋醉了  
醉成美的造型  
走一走农家院落  
家家晒枣的楼台,  
红艳艳的  
疑是走进一座座红色帐篷  
——秋的梦境
(作者单位:河南《莽原》杂志社)


第8版(副刊)
专栏:山川风物

  天著妙文嶂石岩
河北赞皇县嶂石岩,好似一篇天著的妙文。
作文忌平、忌浅;而嶂石岩写得极有层次。大自然在这里把太行山断裂成一道道石嶂,形成“连环套”似的深谷,有所谓“三栈”、“九套”、“四屏”之观。游山辄入“连环套”,绕“屏风”,过“石门”,屏风后掩着秀,石门里锁着翠,愈深愈幽愈奇绝。
文有内蕴,始见深味。嶂石岩妙在那重岩叠嶂里,处处有神刻鬼画的珍品。且不说那栩栩如生的“九仙聚会”、“猴子念经”等天然岩雕,单是山中的岩壁、石块,就有无限趣味。嶂石岩多为红砂岩质。纵断面紫白相间,如千层奶油可可蛋糕;紫红色的岩石表面上,呈现出各种不规则的白黄色图案。倘若运气好,还可能觅得大自然的印象派的杰作:那岩石上的图案,或如水波粼粼,或如山影幢幢,或如松枝婆娑,或如日月同照;有的像僧人,有的像飞鸟,有的像走兽……似幻似真,愈看愈奇。这是艺术,是诗,也是科学。因为在那美妙如幻的图案里,隐藏着亿万年来地壳变化的信息,所以嶂石岩近年倍受我国地质学界的珍视。可以说,嶂石岩既是一座艺术宫殿,又是一座地质博物馆。
善为文者,亦善用“闲笔”。嶂石岩的“闲笔”是泉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是嶂石岩的奇处。这里虽少宏伟飞瀑,但岩壁间时有岩滴或泉流,水质清冽可饮。最让人神往的“云崖撒珠”,便是泉水自百丈崖上跌落,途中触树零乱纷飞,似雨雾飘洒而下,悄无声息地落入山谷草树间。
游嶂石岩,就像在读一篇文势自然的散文。古人说“高山仰止”。一般游山观景,多需仰视;而游嶂石岩则不然。由于山势呈“连环”状,故移步观景,只需平视,一道道“画屏”,一幕幕佳景次第展开。而且山路上的石阶、民居或庙宇的石壁上,处处都有画意可辨。随你漫步,驻足,当会有不少发现和领悟。


第8版(副刊)
专栏:

  书林一叶
张春熙的《梦里寻她千百度》(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是一部20余万字的纪实文学作品选集。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展示了侯宝林、田华、盛中国、朱琳、杜澎、邱钟惠、宋晓波等著名艺术家、体坛名将和优秀青年及企业家的美好精神世界和追求,谋篇小巧,有一定可读性。


第8版(副刊)
专栏:

  笑话的学问
哪里有人,哪里就有笑话。笑话能逗得人笑,这谁都知道;笑话里面有大学问,知道的人可就不多了——也许是不大注意吧。
现在可以看到,笑话集出版过不少,有中国笑话,有外国笑话。书名有的叫“笑话集”,有的叫“幽默集”,有的叫“幽默笑话集”,还有的叫什么“笑”,叫“哈哈集”的,等等;不管叫什么,都是抄来的。有没有什么人,自己创作一本笑话集呢?也许有,可我没见过。我敢说,有谁能创作出一本真能逗人笑的笑话集,他一定是位大学问家,而且是世间罕见的大学问家。
我们中国,有许多笑话是从春秋战国时代传下来的,历两千多年之久而不衰,今后还要继续传下去,和出土文物一样被人看重。其他朝代传下的笑话也不少。中国拥有占全球1/4人口,是有数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这几千年里积累起来辑之成集出版的笑话,不过那么几本,比其他类的书籍少得多。倘选其中精品出选集,大概只能编出一本或两本。为什么这么少?原因自有种种,但有一条很明显:得来不易,尤其是奇巧妙绝得引人回味的——也就是幽默的那些。
笑话可分两种,一种是偶然发生的滑稽;一种是创造性的滑稽,通称幽默。眼看不清,把墙上的钉子看成蚊子,用手去拍,别人就觉滑稽;读错了,将“水浒”读成“水许”,那也滑稽。如利用这种滑稽挖苦不学无术的官老爷,令人忍俊不禁——例如把名叫辛斧的犯人叫“亲爹”,这就出于幽默了。
笑话里的大学问就在于幽默。
为什么说是大学问呢?世界上学问很多,无论是物理学,化学,文学,哲学或法学什么的,哪一门学问也没有像幽默这门学问那样,引得文学家,戏剧家,文艺理论家,艺术家,表演家,哲学家,教育家,医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等等,那么多方面专家去研究,而且连物理学家,化学家们也想去学学幽默了。
幽默是和笑相联的,但它的功能不止于笑。翻翻报纸书刊,可看到各种对幽默的赞歌。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和地位,看鲁迅、老舍、钱钟书以及外国狄更斯、契诃夫、巴尔扎克、马克·吐温等人的作品就很清楚,更不用提赛万提斯了。不会编笑话就不会写相声,画不好连环漫画,也难写好喜剧。以前传说过世上幽默艺术家里面有三绝:卓别林,画米老鼠的狄斯尼和英国漫画家大卫·罗,三个都是前所未有的大幽默家,至今还没发现在群众中有如此影响的第4位。在社会生活方面,则说幽默是一种力量,能使人生气勃勃,受人敬爱,助人成功,助人享受生活乐趣,是教育的第一位助手,是一种健康的品质;说幽默是社会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创造和谐空气,促使人相融合的因素;说富有幽默感的人是智力颇高,能冷静接受和分析问题的人……医学家说,笑对人体许多器官起促进健康作用,使心、肝、肺受锻炼,能激发人体各器官,尤其是激发大脑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能使病人减轻紧张、气恼情绪,有利于治疗……幽默还能提高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所以有人说幽默是一种道德。加拿大著名幽默讽刺作家斯蒂芬·里柯克说:“幽默也许是我们人类文明最崇高的产物。”
你看,幽默是多么了不起的学问啊!学问,其用处之大可想而知。
学问,学问,连学带问才会的。幽默是一种艺术,艺术都是学而能的。但幽默实在太深了,从两千多年起到现在,世界上那么多学者还没编写出一本幽默教科书来。好在幽默又是通俗的,哪里都有(什么人都能会一点),其中幽默最多,也最生动的就是笑话——当然主要是那些精彩的好笑话。所以笑话集是很好的幽默教科书,或说是参考书。把笑话画了出来,不仅更吸引人,其中还增添了形象的幽默,如锦上添花。这部《笑画连篇》收的是经过选择的作品,使之“开卷有益”,而且老幼咸宜。是增进精神文明的好读物。


第8版(副刊)
专栏:

妈妈快来呀! 张可(八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