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来信

  农民盼望多生产复混肥
随着科学种田水平的提高,农民要求多生产复混肥的呼声越来越高。记者在农村采访中看到,今年化肥厂生产的氮肥严重滞销,而复混肥则大受青睐、购者如潮。
郑州市化肥厂日产50吨氮磷钾复混肥,仍供不应求。来自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采购员和部分农民,在这里排成“长龙”等着购肥。江苏省东海县一农民,十分焦虑地对郑州市化肥厂的同志说,“俺从南到北跑了几家化肥厂,都是生产碳铵氮肥的,你们为啥不多生产些复混肥?”
据了解,全国县级以上的小氮肥厂,多是生产碳铵肥,产量占全国化肥总产的一半多。河南省154家地方化肥厂,其中109家生产碳铵。10多年来,农民施肥习惯以施氮肥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地力下降,制约了农作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近几年,河南省部分地方摸索施用复混肥,结果连年增产丰收。据有关部门对周口地区7县、市889个对比田块调查,使用复混肥地块比使用一般化肥地块,每亩增产13.1%到17.7%。据全省12个市、地的39个县261个施复混肥的高产地统计,平均小麦亩产434公斤,比当地习惯施肥每亩节省碳铵12公斤。
从目前我国资源等客观条件和地方氮肥厂的设备、技术状况看,在近期内,还不可能大量生产复混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发展复混肥,也即配方肥,无疑是我国化肥厂的努力方向。
指导农民使用复混肥不能“开一个方,包治百病”,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做到测土开方,以方配肥,对口施肥。河南省在这方面的做法是,由当地政府或生产部门牵头,组织当地氮肥厂、供销、农业、土地管理部门,对本地土壤进行测验,然后根据土壤所含氮磷钾比例和农作物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配制各种复混肥供给农民。
新华社记者 武成德


第2版(经济)
专栏:

  丰收更思“讨粮”苦
——山东烟台农业增产之后
新华社记者 宋熙文
烟台市今年粮食总产量创27.34亿公斤的历史最高水平,一举突破了连续几年徘徊在20亿公斤的被动局面。然而,市领导却没有表现出过度的兴奋。在最近举行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市长杜世成说,“看农业形势的好坏,不能只看风调雨顺年景下的丰收,更重要的是看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能不能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他一再告诫大家,千万不要忘记1985年后因放松粮食生产而导致“讨粮”吃的教训。
烟台市今年的农业生产是值得庆贺的:夏粮总产就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被国务院授予夏粮生产先进单位;全年下来,粮食总产达到27.34亿公斤,成为1985年以来第一个上25亿公斤的年份;花生总产比去年翻一番,预计水果、水产也都增产。然而,比数字更值得庆贺的是,烟台人已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认清了农业在改革开放大业中的基础地位,在喜悦之时,清醒地看到,今年的农业丰收只是一个谷底爬坡式的转折。
在70年代,烟台的农业就有了名气,年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几亿公斤。进入80年代,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利益比较低的农业,在一些人的脑子里排不上号了,“有钱还怕买不着粮食吃”。1985年的粮食总产跌落到不足20亿公斤,1989年也只有20.45亿公斤,全市600多万人的人均占有粮食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向外“讨粮吃”成了市领导最挠头的难题之一。
饱尝了重工轻农的苦头后,烟台人开始作出清醒的决策。1989年市里明确提出,改革开放,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都要重视农业。这年秋收一结束,一场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在烟台大地展开。从那时至今,全市仅这个方面的投入就达2亿元。
市粮食局副局长丛建敏说,所谓投资环境,农业建设应当是重要内容。市外贸局局长迟学溥说,烟台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出口约占全市出口总值的1/3,可以说外贸出口与农业的发展水平有直接的依存关系。今年农业景气了,咱外贸的日子也好过了。
市委书记陈建国介绍说,去年,他们连续召开了几个农业方面的会议,逐步形成了发展农业的思路,即突出粮油生产和乡镇企业两个重点,发挥水果和水产两个优势,狠抓农田基本建设和科技兴农两个关键,开发吨粮田和旱薄田,奋战3年振兴烟台农业。他说,丰收之后,我们提出决不能重蹈“谷贱伤农”的覆辙,也不能有丝毫“歇口气”的思想。
眼下,从胶东屋脊到黄、渤海之滨,从科技试验场到大田地头,烟台大地到处都在探讨进一步爬坡的招数,落实更上一层楼的措施。
栖霞、莱阳、龙口等县市9月份就又拉开了农田水利建设的战幕,他们因地制宜,注意实效,大搞拦蓄、节水工程,重视原有水利工程的配套挖潜,推广水利设施的企业化管理。
目前全市上阵劳力100多万,开工项目1万多个,全市已筹集资金5500万元。同时还采取以奖代补,进度、质量与物资挂钩等办法,促进水利建设的开展。
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烟台市继续促农业升温的又一项措施。各乡村都根据各自的自然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推进这项工作,着力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想办而难办的问题。
                (本报有删节)


第2版(经济)
专栏:

  薄一波强调
把握时机努力提高质量
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出口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张毅)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今晚在庆祝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成立四十周年招待会上致词说,要把握住本世纪最后10年,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进一步扩大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
曾长期领导我国工交、机械外贸等战线的薄一波同志,特别关注机电工业的发展。
他在致词中赞誉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创汇,改善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方面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并希望今后要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扩大机电产品出口,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外贸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机电产品进出口专业外贸公司。
公司总经理李广元介绍说,从1950年成立至今的40年里,公司累计进口了281.6亿美元的国外先进设备,满足了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并出口了50多亿美元我国生产的船舶、农机具、工具、起重设备、汽车、纺织机械、成套设备等。
5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商务官员、100多个外国公司的代表出席了今晚的招待会。


第2版(经济)
专栏:

  环京经济协作区两年来成效显著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夏俊生、本报记者赵兴林报道:环京经济协作区第二届市长、专员联席会暨首次理论研讨会13日在京召开。由北京市同环绕北京的9个地、市组成的这一协作区,成立2年来为推进区域内经济结构调整做了大量工作。
据统计,两年来协作区共签订各类协作项目497项,各地、市间相互投资3.7亿多元。
为方便河北省农副产品进京,协作区在北京开办了环京经济协作区西北郊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一年交易蔬菜、水果3000多万公斤。北京市一商局与河北省霸县供销社联合组建了北京交电公司霸县分公司,开展批发业务,开拓了组织日用工业品下乡的新途径,被誉为“京霸模式”。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漫笔

  贺喜也要有分寸
郭思然
某厂的产品荣获“国优”称号后,月余间前往贺喜者竟达1600多人。该厂成立了专门的接待组仍应接不暇,近日只好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厚爱之情鄙厂心领,请勿劳神光临道贺。
看来,这个厂正作喜中难。创出“国优”本是一大喜事,贺客盈门又难于应酬。人家大老远跑来,又带着锦旗、玻璃匾之类的贺礼,情真意切,接待不好过意不去。而要盛情接待,三三两两力尚能及,成百上千,经久不断,就实在难以招架了。且不说安排“工作餐”,就是迎客、让座、上茶、敬烟这等小事,也非得抽专人司事不可。正常的工作怎能不受到影响?
贺喜本是好事,并非中华民族独有“专利”,也不是始于今日。贺得让人心烦、作难,影响正常工作,就不好了。
比起亲自登门送锦旗、镜框之类的贺法,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发个电报、写封信,或打个电话,恐怕更好些。贺喜者花钱不多又免了车马奔波之劳;受贺者不必茶三酒四地张罗接待,又受到鼓舞和鞭策。何乐而不为呢?
在四化建设中,将有更多的单位创出优异成绩,如果大家都起哄式地相互上门贺喜,不知道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和光阴。为此,笔者建议:贺喜也要有分寸,不妨也来个“现代化”。


第2版(经济)
专栏:

  技术改造添后劲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稳步前进
本报讯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针对部分骨干企业设备老化、产品成本升高等状况,从技术改造入手,不断革新工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去年全行业产量比1983年增加90多万吨,利税37亿元。其中75%的新增产量、70%的新增利税,都是来源于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有色工业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有色上不去,其它工业也很难上去。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中,一大批骨干企业,都是四五十年代兴建的,经过三四十年的运转,基本都进入了中、晚期,设备陈旧,工艺落后。1983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成立后,对这些企业分批分期地进行技术改造,使这些老企业重现生机,增添了后劲。
我国最大的锌冶炼基地——葫芦岛锌厂,从40年代投产到1983年,锌产量只有6万吨,从1984年开始进行技术改造到1990年,锌生产能力达到了16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66%。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洛阳铜加工厂、株洲硬质合金厂、自贡硬质合金厂,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4个大型加工骨干企业。从1983年开始先后进行技术改造,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增强了出口创汇的能力。这4个企业1983年合计创汇为946万美元,1989年增加到了3038万美元,7年中增长了2.21倍。技术改造使一些老企业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宫建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新疆铁路提前进入冬运
本报讯 地处祖国西北边陲的乌鲁木齐铁路局,每年秋冬之交,寒流、风雪都要给铁路运输安全带来不少麻烦。为了确保今年铁路冬运的安全,该局干部职工从九月上旬开始,进行冬季运输的准备工作。截至十一月四日,乌鲁木齐铁路局取得了连续三百一十天无行车重大、大事故的好成绩,安全生产在全路名列前茅。(张家启)


第2版(经济)
专栏:

  立式报版卷筒纸胶印机问世
YP4787—2Y立式报版卷筒纸胶印轮转机,日前在北京人民机器厂问世。该机主体高七米,重七十五吨,适用于印刷双面黑白报,还可印一面单色、一面双色的套红报纸以及一面四色、一面双色的彩色报纸。每小时单机印刷五万份,两个机组齐开印刷十万份。(张书政)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海阳县蚕茧大丰收
本报讯 山东烟台市最大的养蚕基地海阳县,今年蚕茧获得了大丰收,总产量首次突破五十万公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四十一,创历史最高纪录。今年海阳县政府制定了给扶助款、奖励化肥等九条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桑、养蚕。今年,全县又新开桑园七千亩。(于国夫 纪学英)


第2版(经济)
专栏:

  精密自动激光铅直仪通过鉴定
本报讯 为亚洲第一塔——中央电视塔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BJ—500型精密自动激光铅直仪,近日通过了北京市的技术鉴定。由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研制的这种激光铅直仪,工作距离达五百米,属国际首创。
                   (赵广成)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烹调决赛拉开帷幕
本报北京11月14日讯 首届全国青工技术大赛烹调决赛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这次大赛由团中央、商业部等7个单位联合举办。参加这次决赛的50名选手是从全国青年厨师中选拔出来的。决赛的前10名由主办单位授予“全国青工烹调技术能手”称号、共青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称号,享受部级劳模待遇;商业部发给决赛优胜奖。
这次决赛按照特三级烹调师的应知应会标准,进行现场理论和实际操作两个方面的考核,最后按考核的总成绩确定名次。
据悉,目前,饮食行业407万职工中,青工占60%,其中处于第一线的高达80%左右。


第2版(经济)
专栏:

  变害为宝 药苑喜添新葩
一举两得 生态经济俱佳
本报讯 记者颜建军报道:著名药学家楼之岑日前在京宣布,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与北京同仁堂药酒厂联合开发成功了塞隆骨新药资源及塞隆风湿酒。
塞隆是青藏高原特有害兽,终年藏生在草原土下,严重破坏土壤生草层,导致地表植株死亡。在牧区和农区,每年地表作物被害率高达百分之八十至百分之九十。经药效学研究证明,塞隆骨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促进骨折愈合、增强机体抗力的作用,而无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临床验证结果证明,塞隆风湿酒治疗风湿痹症总有效率为百分之八十九点一,显效率为百分之四十五点六,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风湿症、骨性关节炎等属风寒湿痹患者。
据统计,青藏高原现存塞隆二亿只以上,每年可获塞隆骨二十二吨。开发利用塞隆骨资源还有利于保护草原,改善生态环境,节省草原建设经费。


第2版(经济)
专栏:

  站小情深
——小溪边加油站见闻
新华社记者 孙静
小溪边加油站如同它的名字头上有个“小”字一样,规模不大,只有十多个人。但站小情深,十几名职工像接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为过往加油的汽车司机服务,加油站成了“司机之家”。
我们慕名从省城福州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位于闽东福安市郊104国道边上的小溪边加油站,耳闻目睹许多动人的事儿,使人感到它确实名不虚传。
来这里加油的大都是福建、浙江、上海、江西等省内外日夜兼程的货车。跑长途车,司机十分辛苦。但到了小溪边加油站,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过往司机都可以喝上开水,若需茶叶泡一杯热茶提提神,招呼一声,值班人员就把茶叶送到你手里。夏天,小溪边人为预防司机中暑,每天还用中草药泡上一大茶桶防暑解毒饮料。老加油工邱德尧为上山采中草药,常常要跋涉十多里路。
我们在这里看到,不少司机加油或检查车辆时,两只手都沾满了油污。我们问一位正在洗手的司机李师傅,他动情地说:“这个加油站的同志为我们司机想得很周到,不光增设了洗手处、备了干净毛巾,还别出心裁地用洗衣粉拌锯末供我们洗手。这玩意比用肥皂好,只要抓一把锯末在手里搓几下,再油污的手也洗干净了。”据站长小陈讲,他们一个月要用掉一大麻袋锯末、十几包洗衣粉呢。人们在这个加油站的院子里可以看到,他们还设置了淋浴处,供夏天司机冲凉消暑;安装在围墙边的自来水龙头,则专供过往司机洗车、加水之用。我们原以为这些服务都是要收费的,一问方知,他们分文不取。
终日在外跑长途的司机,难免有个头痛脑热或出点什么小麻烦。小溪边加油站的职工个个都是热心肠,无论谁碰上这类特殊情况,总是毫不迟疑地伸出援助之手。今年7月的一天中午,天气闷热。一位来加油的中年司机不等加油,急切地对在场的站长小陈说:我很难受,可能是中暑了。小陈赶紧叫人到办公室拿来为司机准备的十滴水、仁丹等药品,倒来开水;会推拿的马上给这位司机推拿。结果不大工夫,这位司机就觉得舒服多了,并且在当天继续了他的旅程。
情深业茂。小溪边加油站职工的真诚服务,赢得了省内外司机的赞扬。一位江西景德镇的司机对我们说,这个加油站服务真不错,油的品质好,斤两足。小溪边加油站正是由于优质服务赢来了一大批回头客,经营业务蒸蒸日上。今年1至10月的加油量高达4000多吨,比去年同期增长78.7%。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亚欧大陆桥纪行

  八方商贾会中州
鹿有金 李杰
列车驶离徐州,奔向河南省会郑州。郑州在陇海经济带上承东启西,贯通南北,城市商业繁荣。古人有诗云:“千里名城传郑邑,八方商贾会中州”。
    生意兴隆通四海
列车到达郑州,果见客流如鲫。18层的中原大厦,22层的格林兰大酒店等高大楼房,更使人觉得这个已有3300多年历史的都市今天更具魅力。据郑州市商管委的同志介绍,目前郑州市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3亿元,每年吸引外地客流5000万人次。1988年5月,这里曾举办“陇兰经济带名优新特产品暨物资展销订货会”,会期三天成交额达5亿多元,这在当时,使许多人都大为吃惊。
记者在郑州逛了著名的“二七”广场商业区。在这个方圆不足半平方公里的地盘上,有华联、商城、人民、亚细亚4个大型商场和一个相当规模的二七宾馆。这些商场的负责人说,每天上门的顾客不下10万人次,外地顾客占70%,年销售额高达1.53亿多元。
位于城西的友爱路小百货市场则另有一番神韵。在这条1200米长的街道上,近千个体户经营着皮货、服装等。可别小看了这个小市场,它的年销售额将近一亿元,高峰时相当于一个大型商场的销售量,对拾遗补阙,繁荣经济,服务消费和扩大就业发挥了良好作用。
    万货公司有潜力
经济的发展得益于铁路。汇集中州的万千货物,绝大部分是依靠铁路运来的,为此负责零担货物中转的郑州铁路东站,被铁路职工和商贾们称为“万货公司”。
郑州东站年吞吐700万吨,在它的十里货区堆积着几乎无所不包的货物。车站工程师老吴对我们说,上半年全站办理9.7万多个作业车,平均每个车在站上停留时间压缩了2.7小时,相当于为国家节省了一万辆车皮。为了积蓄后劲,适应亚欧大陆桥贯通后的需要,早在1988年铁道部就向郑州东站投资450万元,引进微机,开发了郑州车站生产管理现代工程,使货运组织工效成倍提高。同时建设的大型国际联运集装箱货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投入使用后,集装箱运输能力将翻一番。


第2版(经济)
专栏:锦绣中华新闻摄影比赛

四川省荣县龙潭乡农民罗用之,科学种番茄致富后,热心扶持乡亲,先后借出九千多元给六十八户农民发展番茄生产。一九八六年他被聘请为蔬菜技术员后,废寝忘食地为五百三十户菜农服务,使户均增收一千元以上。图为他在咨询服务时的情景。 阳公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