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找到了支点
——记沈阳电车总公司标准化文明服务
王彦田 石秋萍
车挤人乱、服务态度生硬,成为许多城市公共交通的形象。抓一阵,好一阵。管理呈“运动式”,公交服务的整体水平难以提高。沈阳电车总公司在基础工作上下功夫,找到了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点。
几年前曾以大胆改革引起人们注目的沈阳电车公司,今日再度成为全国公交行业瞩目的“热点”。近一年多时间,几十家“同行”到沈电考察。10月中旬,记者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整体水平高一格
记者悄然登上了17路电车136号车。
前部乘务员:“各位乘客,欢迎您乘坐17路电车,本车由太原街开往动物园方向。”
后部乘务员:“你乘坐的是136号车,驾驶员工号××,前部乘务员工号××,后部工号××。您在乘车中有什么困难,请您随时提出,我们愿为您提供服务。”
车行平稳,两个乘务员前后呼应,每站必报。乘务员在车厢内走动卖票,车到站停,乘务员开门后,站起验票,乘客有秩序地先下后上。我们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这期间有孕妇、老人、小孩上车,乘务员很快为他们找到座位,下车时还搀扶。一切做得自然、熟练,显得训练有素。
记者还“私访”了18路、环路、3路、6路等7条不同级别线路的电车,确有面貌一新的感受。
一些地方的公共汽车,乘客最有意见的是来车不匀,“半天不来,一来一串”。在这里,记者用了整个上午在不同线路、不同站点卡表测算,没有发现这种现象,车隔均衡,一般在4至6分钟之间,市郊车则长一些。大站、小站、高峰期、平峰期,很少有上百人、几十人在一站候车的现象。乘客也没有扒车不放的。“下一趟马上就来,不用挤。”一中年乘客对记者说。看来,车与乘客已能“协奏”,形成良性循环。
来这里考察的武汉市公共交通局的同志对记者说,找几个单车比,我们水平不差,但拿一条线路比,我们不行,他们整体水平高一格。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沈阳电车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安秋陈述他的观点:“企业上水平,关键在管理,而管理上去的关键是抓基础管理。万丈高楼只能平地起。”
从这个指导思想出发,1987年起沈阳电车总公司在基础工作上用了“狠劲”。基础工作千头万绪,从何抓起?搞标准化!
事无标准难断是非。过去要求乘务员报站、主动为乘客服务,怎么报、怎么服务?大家五花八门,随意性大,一阵好、一阵差。现在定出标准,如报站内容:报路别方向、报下站、报到站、报换乘站、报工号。用语:“请、您、劳驾、谢谢、对不起”9字文明语言。乘务员的行为定出标准:要着工装、不准浓妆打扮,不准穿高跟鞋、带有色眼镜,不吃葱蒜异味食品,甚至不准伸懒腰打哈欠,乘客询问有问必答。对车辆运转定出标准,每条线路的车隔保持在几分钟,上下限是多少,然后为保车隔定出调度标准、检修车标准、抢修标准、车辆停放标准,工作程序也有标准……
“整个企业管理有多少标准?”工作人员搬出厚厚6大本书给记者看,“609项200万字”。
有了标准,总公司一声令下:全公司工作人员分期进行培训,不能掌握标准者不能上岗工作。从1987年到现在,全公司接受培训者达45780人次,人均培训10次以上。在和工人的座谈会上,乘务员岳红说:“开始培训时,我没有把标准化放在眼里,结果第一次考试不合格。我干了12年乘务员,现在不能上岗说不过去,下功夫学,第二次考试就通过了。”去年底刚参加工作的刘亚萍、宋芙蓉说,一到公司就接受标准化训练,现在做起来已习惯了。
为督促标准执行,沈阳电车总公司分层设立标准化服务检查组,驾驶员、乘务员一天的业务检查被详细记在专用表簿上,没有按标准做的地方被扣分,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
当然,企业的基础工作有多项:计量、档案、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班组建设等,在这些方面沈阳电车总公司同样实行标准化管理。1988年,公司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单位”,档案工作进入“国家一级档案管理企业”。1988年,沈阳电车总公司在公交行业率先进入“国家二级企业”。
    从质到量
同沈阳电车总公司副总经理白野数次长谈,记者颇受启发。
沈阳电车公司做为我国最早的电车公司之一,几十年来在管理上经历了不同阶段,70年代“抓单车”,在公司内树立了闻名全国的“5912”包车组,以此为样板,提高服务质量;80年代提出“抓线路”,扩大争创“5912”式包车组活动。两个阶段的特点:“以典型促一般”式的管理。现在则是从“抓典型”到“抓基础”,管理思想大变了。他们认为,仅仅是抓典型,效果往往是短期的、局部的,抓基础管理才是企业经营者的长期行为,才是治本之策。
记者提了这样一问题,“抓规章制度和抓标准化建设有什么不同?”老白陈述,制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现在的许多规章制度往往只注重定性,“几不准、几应该”,缺少量的概念。因此,许多规章制度难以考核,起不到约束作用。标准化则不同,它既是定性的规章制度,又有量的规定,具有依据、检验、目标3个方面的功能。
运用标准化加强基础管理,已被沈阳电车总公司的各层管理者和职工接受。二分公司经理说:“有了标准化,我只管例外,不管例内,工作干起来得心应手。”四分公司经理感慨:“过去抓工作多是运动式的,单项见效,整体对不上号,现在做工作,越干心里觉着越利索,有奔头!”记者同电车公司经理、书记、科室干部、乘务员、调度员交谈,他们都发自内心地对标准化津津乐道,使人意识到整个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
10月下旬,沈阳电车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安秋来到北京,在有全国84家厂长经理参加的质量经营演讲与交流大会上获得了总分第一名。他在讲演中引用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得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而后说:“管理一个企业也需要一个‘支点’。我们把标准化文明服务确定为‘支点’!”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狠抓基础管理
“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举起整个地球。”阿基米得说。
沈阳电车总公司副总经理张安秋在引用这句名言以后说:“管理一个企业也需要一个‘支点’。我们把标准化文明服务确定为‘支点’。”这是左面这篇通讯告诉我们的最后一个细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细节。
他所说的“标准化文明服务”,实际上是他们的企业基础管理的代名词。
企业的基础管理是企业全部管理的支点,甚至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点。这个观点,对当前我国企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经营者的思想有很强的针对性。
基础管理薄弱是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许多人都注意了在高技术方面的差距,实际上,我们在基础工作方面差距更大。由于基础工作差,我们的一些企业即使引进了高技术,也不能很好地吸收。许多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基础工作不过硬,是最重要的一条。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至今还对企业基础管理和基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企业制度的变动多、外部经营条件的变化快,是造成不重视企业基础工作的客观原因,而不重视企业的基础工作可以说是经营者短期行为的最突出的表现。我们考核一个经营者的业绩,当然要看他经营的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但在目前各种经济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的情况下,考察他对基础管理的态度和这方面工作的成效如何,就显得更加可靠、更科学些。
在治理整顿过程中,在目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要渡过难关,除了要注意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自己的产品结构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时机,加强基础工作。谁在这方面有高度的自觉,谁就可以战胜目前的困难,还会为企业的下一步甚至为长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定要形成一个狠抓基础工作的气候。一定要像沈阳电车总公司那样研究制定本企业加强基础工作的具体方法。让我们的各个企业在基础工作上来一个竞赛!让这样一句话成为我们的主管部门和企业经营者的格言:
“请给我们基础管理这个支点,我们将向更高的水平启动我国的企业!”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季度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高
汽水抽样合格率很低需有关部门重视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了今年3季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结果,31类被抽查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为77.7%。除汽水以外,其他30类产品的抽样合格率均在60%以上,其中,有22类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超过75%,是历次国家抽查中较好的一次。
第3季度抽查的产品来自704个企业,按企业类型来看,抽样合格率最高的仍是大型企业,为85.5%;中小型企业为77.2%;乡镇企业为62.8%。
在抽查的产品中,重要的工业生产原材料,如高铝砖、商品煤、热固性树脂等产品质量较好。高铝砖、温度试验箱和远红外木材干燥炉的抽样合格率为100%。在商品煤的抽查中,从6个用户抽取了开滦矿务局所属企业的12批产品,全部合格。国家技术监督局认为,由于煤的质量对工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开滦矿务局的质量管理经验值得推广。
从农用生产资料的抽查情况看,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但仍存在着明显的质量问题。1989年2季度,国家曾抽查过复混肥,抽样合格率为60.2%,经各地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的整顿,此次复混肥抽样合格率上升到73.2%。农机用小型轴承在上半年市场抽查中,抽查合格率为42%,此次从工厂抽样,合格率也仅有60.5%。
与广大消费者有密切关系的印染布、针织品、糖果、汽水、收录机等产品的质量有升有降。印染布的质量逐年提高,此次抽样合格率为92.5%。糖果的合格率虽然较高,但在执行食品标签国家标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收录机的产品质量不够稳定,呈下降趋势。汽水的抽样合格率是此次抽查中最低者,仅为39%。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一算吓一跳
平宁
粮食收获后,在脱粒、干燥、储藏等产后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这一问题曾长期被人们忽视。襄樊市抓了一下这方面的工作,就可节约粮食三千万公斤,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
如果从全国范围看,这个数就更大了。目前,我国每年生产的粮食约有四分之三由农民自己储藏。调查表明,农村储粮的平均损失率约为百分之十,按我国每年粮食总产四千亿公斤计算,即每年有约三百亿公斤的粮食在收获到手后白白浪费了。若按我国目前平均亩产粮食五百公斤计算,产后浪费的这批粮食相当于六千万亩耕地的产量。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漏洞出在农户那里,堵漏洞却需要有关部门同农民一起动手。譬如像襄樊市那样,帮农民设计、制作能减少损失的储粮仓具,建水泥晒场等,不一定要花很多钱,效益却不小。相信襄樊粮食部门的经验,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第2版(经济)
专栏:

  襄樊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本报讯湖北省襄樊市粮食部门帮农民平均每年从减少粮食收获后损失三千万公斤,相当于四万亩良田一年的产量。日前,该市粮食部门“关于减少粮食收获后损失的研究推广”已被列为湖北省重点科学技术项目计划;在九月召开的全国农村储粮技术研讨会上,商业部亦肯定并推广了襄樊市的经验。
据该市调查,由于设施落后、缺乏保粮知识,农村储粮一般损失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有的高达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全市每年农村储粮损失约一点五亿公斤。为解决这一问题,襄樊市粮食部门采取民建公助的办法,投入一百七十一点六万元,帮农民建水泥晒场二万零六百五十五个,使户均减少损失率达百分之二。粮食部门还因地制宜,设计制作推广了格子仓、砖(土)方仓、木制仓柜、垛仓和睡柜等防潮、防鼠、密闭性好的储粮仓具。全市已帮六十六点二万农户建造储粮装具七十四点九万个,容量达六亿公斤。粮食部门自制防虫磷,向农民出售九十七点五万公斤,组织保粮职工深入农户指导使用,使重点产粮地区药剂拌粮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全市近年应用防虫磷拌粮十四点五亿公斤,从虫口夺粮六千六百四十万公斤。        
    (杨恩浩 胡立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北省表彰一批迎难而上的企业家
新华社武汉电(记者杨正文)湖北省政府近日表彰了一批优秀企业家。
这17位企业家是迎难而上使所在企业取得显著成绩而受到表彰的。安陆棉纺织总厂厂长沈志超不断强化企业管理,使“标准高、纪律严、技术精、管理细、团结好”的安棉精神深深扎根于职工之中。在资金紧张、棉花短缺、市场疲软的外部不利环境中,工厂兴旺不衰。
黄石锻压机床厂厂长周建自任厂长以来一直重视新产品开发和科技进步。几年来,这个厂有20余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其中有7种产品被机电部确定为替代进口产品。
沙市热水瓶厂厂长汪林瑞,以技术引进开路,开发出一批全塑多功能、仿瓷、仿景泰蓝、琴键式等系列产品,行销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产量、产值、销售、利润、税金五大指标均超计划。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石化总厂四项工程获国优
新华社上海电 (记者吴复民)在全国数千项大中型基本建设工程的建设质量角逐中,今年度唯一的一块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牌被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夺得。这个厂还是三块银质奖牌的得主。
据悉,我国自1981年开始在建设行业实行优质工程奖励制度。十年间,共评出246项国家优质工程,其中金质奖9项,银质奖237项。像上海石化总厂这样在一个年度获得四项金银质奖,是罕见的。上海石化总厂荣获1990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银质奖的四个基本建设项目,都是这家工厂二期工程的主体项目,其中涤纶二厂建设工程夺得冠军。这个工程投产以来,设备运转正常,经济效益显著,截至去年年底,已创利税23亿元,产品出口创汇814万美元,得到外国同行专家好评。
上海石化总厂确保基本建设质量的主要经验是:推进改革和严格管理、整顿秩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黄金生产步入黄金期
本报讯 在10月30日召开的第二次全国黄金科技工作会议上,国家黄金管理局局长徐大铨说:我国黄金生产正处在稳步增长的黄金时期。七五期间黄金生产量保持了每年平均递增10.37%的好势头。徐大铨说:七五期间国家对黄金工业采取扶持政策,实行了勘探、开发、生产的一体化管理,使我国黄金地质勘探和生产有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大力发展黄金科技事业,5年间,黄金总公司投入科技费用2580万元,比六五期间增加75%,企业自筹科技资金也有了较大增长。由于采矿技术提高,黄金地质资源利用率从50%上升为62%,科技课题由“六五”的100个增加到443个。


第2版(经济)
专栏:

  “啥时都不该忘记农民”
——韩家坡村农民谈市场
新华社记者 杨玉良
为解决市场疲软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各陈己见,众论纷纭。农民群众对这一问题,是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呢?不久前,记者在山西吕梁山区的柳林县韩家坡村,与一些农民群众进行了交谈。
大伙主要围绕服装,谈了许多看法。
韩书荣首先开口说:“如今,城里的商店,不管大小,花花绿绿的服装挂得到处都是,可就是没适合咱农民穿的。多数女式服装,不要说农村年纪大些的妇女不能穿,就是年轻姑娘、新过门的媳妇,思想再解放,也不敢穿着在村里走动。”
韩书荣的话音刚落,有个叫韩吉红的农民接着说:“这样的衣服,不要说让俺买,就是白送俺,俺也不要!你到城里走走,进商店看看,到底有多少商品是为俺农民做的?全国11亿人口,农民就占了8亿多,可不知咋搞的,一做起事来,就把这多数、大头丢了,城里人再有钱,能穿了用了那么多东西!啥时都不该忘记了俺农民!你听听广播,看看电视、报纸,还没进夏,就喊起了今年流行啥式样,都是对着城里人说的,就没见说农村农民今年穿啥样的合适,俺农村真是连边儿也沾不上。商品卖不出去了,这才突然想起农民,可那些卖不出去的货,又不是农民想买的、想用的,送到农村还不是照样卖不出去!”
“说得一点也不差!农村比较闭塞,思想比较保守,许多年来,穿衣打扮都变化不大,你让农村在一个晚上就变得与城里人一样了,这不可能,也做不到。要缩小这个差距,生产商品的单位,比如生产服装的工厂、企业,就要研究农村,做些适合农村男女农民穿的用的东西,一年一年地进行引导,这样慢慢地,让农民不知不觉地在吃、穿、用、行等方面发生变化。我觉得,这些年,国家好像只偏重引导城市居民改变生活方式,而不太注意引导农民改变生活方式,农民生活方式不改变,你再喊啥新潮也没用,当然你按这新潮、那新潮做的商品也就用的人少,卖不出去了!”一个30刚出头,中学文化,很有点头脑的名叫韩志明的青年农民分析说。
听韩志明这样一分析,另外几个农民也七嘴八舌发了话。今年64岁的韩长海老汉说:“就说你穿的这夹克上衣(指记者),如今挺流行的,城里的人都喜欢穿,咱农民也觉得挺好,可咱农民收入低,一件这种上衣,一般都得四五十元,好的上百元,咱农民又每天与土坷垃打交道,泥里水里滚。能不能用既便宜又结实的布做成夹克式的上衣?既好看,又便宜、结实,俺农民咋会不买!”
今年44岁的韩根林说:“再说这鞋子吧,俺农民每天上山下地干活,个个脚板又宽又大,可市场上卖的鞋子都是瘦瘦的、窄窄的,俺们穿不上,自然就不买,制造鞋子的工厂咋就不到农村调查调查!”
青年农民韩海旺接着说:“难道俺们农民不爱穿好的?不爱打扮?可市场上很少有俺们爱穿、爱用的东西,你想穿好些,打扮得美些也是枉然。俺农村与城市比是穷些,可再穷,每人每年总想买上一身称心的成衣过节过年穿穿,可就是买不上。前几天,我带着老婆兴冲冲进城,想为她买一件称心的上衣,可进了许多商店,一件也没看上,都是花哨得让你不敢穿,结果转了大半天,只扯了几尺布回来。我老婆生气地说,‘那商店都是为城里人开的,今后我是再不进城买衣服了!’”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经济)
专栏:

最近,徐州至上海五十万伏超高压输变电线路的“龙头”变电站迎来了安全运行一千天!在这一千个日日夜夜里,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三岁的全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向江苏和华东电网输送电量五十八亿千瓦时,并在华东本系统劳动竞赛中两次名列前茅。
孙志昌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