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方出现第一个“吨粮县” 桓台粮食亩产达1020公斤
本报济南10月31日电 去年,我国广东、福建等省涌现出几个亩产吨谷县。南方能高产,北方行不行呢?山东桓台县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记者在山东省政府主持召开的“桓台吨粮县建设汇报会”上了解到,桓台县已经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平均亩产粮食超过一吨的县。据桓台县委书记赵奎介绍,这个县粮食生产连续12年实现稳定增产,1987年出现了吨粮区,1988年出现了吨粮村,1989年出现了吨粮镇,今年又建成了吨粮县。
由农业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测产验收和统计部门最后核定的结果表明,该县39.4115万亩粮田,每亩单产和总产分别达到1020公斤和40203万公斤,较上年分别增长25.9%和23.8%。其中,39.7577万亩小麦平均单产419公斤,较上年增长10%;38.0896万亩玉米平均单产611公斤,较上年增长30%。
专家验收委员会的评价是:“桓台县小麦实现大面积均衡高产,已达到国内同类科技开发领先水平”;“在全国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地区,第一个全县夏玉米亩产突破600公斤”。
这个县以地方财政投入为导向、以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投入为补充,逐步形成了农业投资新机制。近几年来,全县累计投资1.9亿多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基本实现农田灌溉水利化,耕种收打机械化,田间管理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发展水平。现在,全县51万亩耕地,平均每50亩有一眼配套完善的机井,轮灌周期只需7至10天;平均每亩拥有机械动力0.56千瓦,夏收5天即可完成,秋收秋种也不过半月;平均每500亩有一名技术员,每20户有一个科技示范户,大大提高了科学种田的水平。
桓台县还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不同的社区、集体、合作组织和灵活多样的管理办法,大力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全县已建立起各种全过程系列化的配套服务组织2000多个,把耕、耙、播、浇、收等主要环节都承担下来。
              (贾建舟 张百新 马承龙)


第1版(要闻)
专栏:

  统计局长就人口普查公报答记者问说
中国十年少生两亿人
许多外国朋友赞赏普查员与居民圆满合作
本报北京十月三十一日讯 记者艾笑报道:中外记者今天上午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就昨天公布的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一号公报,向我国有关负责人提出询问。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及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几位负责人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一一做了回答。
有记者问,中国人口这么多,调查的项目又复杂,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庞大的工程,遇到了哪些困难?
张塞回答,以往,世界许多国家进行人口普查的准备和调查登记都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而我国这次仅用了一年多时间。中国人口基数大,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口的流动性大为增加,进行一次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即: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李鹏总理向全国人民作动员,江泽民总书记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到人口普查登记站登记。这给各级党政领导做出了表率,下面都是层层效仿认真执行的。二、广泛的社会宣传动员做到了家喻户晓。三、科学的工作方法。如层层建立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每个步骤都有具体要求和质量检查办法。通过这三项措施,实现了广大居民和政府的良好配合。我看,这也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不然,难以做到。已有许多外国朋友来华考察,对我们七百万普查员和居民的圆满合作表示赞赏,他们说“你们建立了又一座长城”!
一位外国记者说,普查结果一出来,一定会有些事情让你们的官员们吃惊。请问:其中,哪些使你们高兴?哪些是你们不愉快的?
张塞说,我们的普查结果,大多是预料中的,没有发生什么令人吃惊的事。不过,也有部分结果我们不太满意。如死亡率,我们根据经验所作的估计就与普查的结果有一定差距。要说“吃惊”的事,我倒想起一件。在我们的公报发表以前不少日子,日本《朝日新闻》就登出文章,说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查出了人口十四亿。这个杜撰令我吃惊。
又一位记者问:按这次普查结果,今年年底中国大陆实际人口要比“七五计划”设计的人口指标多出两千万人。如此看来,怎样评价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
张塞说,应当说我们没有完成原订的人口计划,可能是在制定计划时,把我们的计划生育能力估计过高了些,还有就是曾有一度(特别在农村)放松了对生育的控制,而产生了这种后果。但是,按常规要百分之一百地完成一个预定计划,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两千万人,绝对数不小,相当于一个中小国家;而相对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只占百分之一点八,就不算大。就完成人口计划的水平说,我们能达到计划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二,成绩应当算很好。
张塞说,只要看几个数据,就能作出结论:出生率由八十年代初的千分之二十四下降到目前的千分之二十多;自然增长率由千分之十七下降到千分之十四多;总和生育率由四个多下降到两个多。十年来中国少生了两亿多人,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是非常突出的。
一位日本记者对普查中反映出的中国大陆人口男性比女性多三千万人,表示忧虑。
张塞说,中国人口男女的性别比一百零六比一百属于正常范围。人口学家也认为这不值得惊讶。三千万,在中国只是个零头。有情人终成眷属,朋友们不必担心。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重点攻单产
山东省桓台县成为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这则喜讯使人们看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光明前景。
人多地少,可供开发的农业后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因此,我国今后的农业发展,要十分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桓台县的实践证明,这条路是完全可以走通的。今年,我国粮食大丰收,但平均单产也才250公斤。如果有更多的县能够达到或接近桓台的单产水平,我国的粮食供需状况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桓台的工副业是比较发达的,如今又创造了粮食的高产纪录。同全国绝大多数地方一样,那里至今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变什么新花样。当然,桓台县近年来在完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做了不少工作,使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日臻健全,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社会化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桓台在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鼓励广大农民增加投入,推广科技成果,使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使发展农业的后劲不断增强。
桓台的成功鼓舞人心,桓台的经验值得学习、推广。有条件的地方,都应像桓台那样,在有计划地开发资源的同时,用主要力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当然,我们指的不只是粮食,还包括棉、油、糖、菜等一切农副产品。应该提醒注意的是,在夺高产的过程中,一定要汲取以往的教训,不要急于求成,脱离实际地追求高指标。各地条件不同,起点各异,只要实事求是地确定奋斗目标,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不断推动农村生产力稳步提高,就是达不到亩产吨粮,也应受到赞扬。


第1版(要闻)
专栏:

  发挥地方优势 加快开发步伐
广西形成三大产业群
食品能源原材料工业有了一批拳头产品
本报南宁10月31日电 记者蒋耀强报道:经济比较落后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挥地方优势,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已经形成了以制糖、发电和有色金属为主干的食品、能源、原材料工业三大产业群。据统计,1989年,机制糖产量达到120.35万吨,拥有食品制造企业1637个;发电量109.29亿千瓦时,拥有电力生产企业598个;10种有色金属产量6.62万吨,拥有原材料企业1436个。
广西处于亚热带,适宜种植甘蔗、水果等经济作物;河流众多,水量丰富,仅红水河年流量就达1300亿立方,为黄河的2.8倍,年发电量可达600亿千瓦时;八桂大地还被称为“有色金属之乡”,锰、铝、锡、锑等10余种矿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西根据地方优势,重点抓了蔗糖、水电、有色金属,发展了一批拳头产品和重点产业,使工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批重点建设的骨干项目逐渐发挥作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广西三大产业群已在市场上显示出优势,1989/1990年榨季产机制糖128万吨,外调食糖65万吨,居全国第一;1989年,广西10种有色金属产量比1980年增加4.86万吨,除保证本地企业生产原料供应外,还有大量资源支援外地;随着大化电站的建成和天生桥、岩滩等电站的建设,广西不再缺电,并向外输送电力,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交流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天生桥到广州输变电工程,已将线路铺到终点,不久将有600亿千瓦时电并入华南电网,从根本上改变华南缺电的历史。
发挥优势,重点建设三大产业群,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1989年与1980年比较,广西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1倍、1.88倍和3.36倍,均翻了一番以上。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新兴产业:科技咨询
4年总收入4.2亿元
本报上海10月31日电 记者萧关根报道:科技咨询已成为上海的重要产业。目前上海共有各类咨询973家。4年来,全市咨询业的总收入达4.2亿元,净收入为1.3亿元。
上海市科技咨询业是1979年开始的,覆盖经济、工业、外贸、科技等10大系统。专职人员1万多人,兼职人员近10万人。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25万元/人。
提供宏观战略咨询是上海咨询业的一大特点。10年来,他们共完成重大咨询1000多项。“中国微电子技术应用前景预测”项目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评价;得到国务院批准的“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的汇报提纲”和“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是众多咨询专家智慧的结晶;1983到1989年,上海数十家单位先后4次开展了浦东地区开发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第1版(要闻)
专栏:

  陈光毅当选福建省委书记
本报福州10月31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在今天举行的中共福建省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陈光毅再次当选为省委书记,贾庆林、袁启彤当选为省委副书记。今天同时举行的中共福建省第五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林开钦为省纪委书记。


第1版(要闻)
专栏:

  探索民族地区建设新路子
青海建格尔木开发试验区
本报格尔木10月31日电 新华社记者胡西生、本报记者郅振璞报道:青海在柴达木盆地南缘正式建立格尔木经济开发试验区,将格尔木市建成以盐化工、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化工基地。
格尔木市处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这里盐和石油等资源丰富。今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先后视察了格尔木,都充分肯定这里开发优势资源,振兴民族经济的新思路。省委书记尹克升等人多次到格尔木办公,与西藏暨格尔木驻军部队共商开发大计。近年来,格尔木市已多渠道引进资金2824万元,资源开发开始起步。
连日来,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金基鹏到这里现场办公时强调:在这样一个偏远内陆地区办试验区,首先要把开发建设和改革开放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开放,正确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的关系。第二,要正确处理国家重点开发与地方开发的关系。实践证明,重点工程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民族地区工业化的生力军。格尔木今后的开发建设,仍然要靠重点工程来带动。所以,要积极支援国家重点建设,他还强调,要继续发挥两省(区)和驻军三方优势,继续共同建设格尔木,并在试验区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
格尔木目前已具较好的开发环境。青藏铁路由西宁通至格尔木,青藏、格柳、格茫等公路在这里交汇;民航可达拉萨、西宁、兰州、西安。现在进入西藏的物资85%以上由此转运。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德国莱法州州长
本报北京10月31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中南海会见德国莱法州州长瓦格纳时说,“我们高兴地注意到,德国政府和议会最近采取了一些改善对华关系的步骤,这将有利于进一步发展中德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李鹏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的企业界有着很长的合作历史,有些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李鹏希望德国在轻纺、机械加工和食品工业等领域的企业技术改造上同中国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而不只是在新建大型项目上进行合作。
瓦格纳说,莱法州同中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科尔总理曾于1974年作为该州州长访华,现在莱法州又同福建省建立了友好省州关系。他对莱法州今后同中国的合作表示乐观。他说,中国政府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相信这个政策一定会坚持下去。
他表示,莱法州支持科尔总理和议会为改善对华关系所采取的步骤。


第1版(要闻)
专栏:

  杨尚昆会见苏联政府代表团
本报北京10月31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国家主席杨尚昆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由部长会议副主席伊戈尔·谢尔盖耶维奇·别洛乌索夫率领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时说,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团结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没有削弱我们的发展方向,也没有放弃任何可进行国际合作的机会。
杨尚昆说,中苏自从去年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正常化的道路上一直逐步发展。他对此表示满意,希望两国继续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别洛乌索夫说,苏联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水平,把合作扩大到各个领域。他认为,苏中友谊不仅对两国、对本地区有巨大的意义,而且对稳定世界局势也有重大的作用。
别洛乌索夫说,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找到并继续探索新的道路,这对苏联也很有意义。
他说,苏联将继续进行改革。他引用戈尔巴乔夫总统多次强调的话说,苏联仍然忠于社会主义,忠于十月革命的思想。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刘华清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法国经济界人士
本报北京10月31日讯 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由法国雇主协会主席佩里戈率领的法国高级经济界人士代表团时说,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时刻,因为“我们正在总结前1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下一个10年的发展规划”。他说,佩里戈一行在这个时候来访有助于获得有益的信息,以便确定合作的重点。李鹏说,代表团是在中法两国关系从困难走向改善的时期来访的,这有利于双方就加快、改善和发展两国经济关系问题进行讨论。
法国雇主协会的成员包括法国最有影响的工商专业团体,在法国的经济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李鹏说,法国雇主协会所属的企业同中国有着长期的互利合作关系,希望这种关系进一步加强。他说,双方可以在扩大贸易、建立合资企业、法国在华开办独资企业以及中国利用法国的优惠贷款和经合组织的出口信贷等方面加强合作。
佩里戈说:从1953年以来,法国雇主协会一直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协会所属的企业家都有愿意同中国加强合作的诚意。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甘孜建成我最大地震台
我国众多地震台中最大的一座地震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虾拉沱建成,目前正式投入使用。经试用仪器设备灵敏度高,记录精确,性能良好。
(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秋茧收购顺利完成
今年我国秋茧收购秩序井然,收购数量与上年大体持平,收购价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收购工作已顺利完成。         
 (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内蒙古利用风能太阳能
内蒙古已在草原牧区推广风力发电机83000多台、太阳能电池2761套,居全国之首,使25.1%的无电牧民解决了用电问题。
  (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湖南农副品收购形势好
据湖南省财贸委负责人称,今年是湖南省农副产品收购历史上较好的一年。截至9月底,全省已收购粮食30多亿公斤,比去年同期增加122.7%;收购生猪375万头、棉花101万担、平价油88万担,都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多。
                (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宋平参观高技术开发区展览后说
高技术产业开发大有希望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姜在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昨晚参观了全国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汇报展览后说,高技术开发大有希望。
宋平兴致勃勃地先后参观了北京、石家庄、沈阳等地开发区的展台。
宋平看了上海开发区的产品后说,上海科技有优势,你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以后要继续努力。
参观兰州宁卧庄开发区展台时,宋平对甘肃省草原生态所的冷地型草坪颇感兴趣,询问这种草坪是否耐踩。当听说这种草坪在亚运会中已被采用而且质量不错时,宋平表示满意。
宋健、邹家华、谷牧、王光英、李绪鄂等昨晚也参观了展览。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易人
邓颖超请辞 陈慕华继任
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姜微)记者从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表彰林菊英获英国堪萨斯大学人文学科荣誉博士称号”大会上获悉:邓颖超由于年事已高,将不再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应聘继任这一职务。中华护理学会荣誉理事长王琇瑛代表90余万护理工作者向邓颖超致谢词。
邓颖超历任中华护理学会第十七届至第二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在任职期间,为我国护理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在会上向邓颖超致以衷心感谢。他说,现在虽然邓大姐离任,但她对护理人员的谆谆教诲犹在,她在护理界的影响,以及对全国护士们的鼓舞犹在。


第1版(要闻)
专栏:

  怎样把“蛋糕”做大?
阎卡林
一位高层领导人最近谈及财政问题时出了个题:怎样把“蛋糕”做大?这个题目不能不使人联想到理论界在企业改革如何深化问题上存在的分歧。如果大家都换条思路想问题,把立足点首先放在怎样把“蛋糕”做大,而不是局限于“蛋糕”如何分法上,不同意见或许就容易一致起来。
从1987年开始,我国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3年多的实践证明,承包制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问题甚至是“先天性”的。为此,就企业改革如何深化,理论界近几年大体形成3种意见:一种是继续推行和完善承包制;第二种是将承包制过渡到股份制;第三种意见是实行税利分流,即在统一企业所得税并降低其税率的同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实行所得税后承包。
3种意见各有各的道理。其中,实行税利分流的呼声较高,也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不过,由于近期经济政策以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主要取向,所以大家都赞同在“八五”的前两年仍然坚持搞承包制。但1992年以后企业改革怎么搞?理论界最近在研究“八五”计划和“九五”设想时,又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况且,因普遍推行股份制在三五年内尚不具备条件,所以在讨论中对峙的,主要是坚持承包制和实行税利分流两种意见。
主张搞税利分流的一方认为,分流的办法区分了国家两种职能和收入,规范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利于企业投资行为合理化,有利于体现“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可说既是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上的一次改革,又是对承包制的完善。
反对实行税利分流的一方提出,企业对税利分流的承受能力不强,按试点办法征收35%所得税算,大概只有1/3的预算内工业企业税后有利可包;税利分流缺乏像承包制那样的激励机制,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将受到很大影响;税后还贷在大部分企业中也难以负担。他们认为,不应以完善承包制为名,行保财政之实。今后仍应坚持搞好承包制。
承包制和税利分流都是企业改革的大动作,都关系到改革和发展全局,不能不慎重。现在看,推行税利分流也确实有几个难点。首先,原设想税利分流可通过税后承包,既吸收税收有利于稳定财政收入的特点,又吸收承包制能激励企业多创的长处,实现利改税与承包制的两优结合,可是实际上由于大部分企业税后无利润可包,也就等于取消了承包制。眼下预算内工业企业有30%处于亏损状态,还有30%是微利的,这些企业无利可包;另有一些搞行业包干的企业,国家已确定其政策保持不变。这样算下来,企业中可以搞税利分流的只是少数。
其次,税利分流拟可通过税后还贷强化企业投资责任,但分流后给企业带来“一增”(上交增加)、“一减”(留利减少)、“一弱”(还贷能力减弱)、“一拖”(还贷期限拖长)的问题,却使搞活企业更加困难,企业反而不愿意再承担投资责任,被人斥责的“短期行为”更为明显。湖南益阳市税利分流试点企业的专项贷款,1988年比1987年下降33%,1989年又比1988年下降70%;河南省反映,南阳市税利分流后,试点企业要求增加新建项目,申请专项贷款的“几乎没有了”。企业投资行为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何况,去年末预算内工业企业贷款余额已达2157亿元,按前些年年均还贷额268亿元的水平计算,光还本不付息也得8年才能还完。这么长的还贷年限,足以把企业拖垮。企业在老贷还不清,新贷不敢贷和自有资金不足的困难逼迫下,只能放弃技术改造及基本建设。由此,又怎样去提高效益、增加财政收入,把“蛋糕”做大呢?
企业改革不能只考虑分配合理——“蛋糕”的切法问题。当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把“蛋糕”绝大部分切给国家,确实使财政收入增加了,但由于企业失去了生产积极性和技术改造的动力,“蛋糕”再也做不大了,以至出现企业利润连续22个月滑坡的状况。这是前车之鉴。
企业改革也不能不考虑合理分配问题。在国家财政有困难的情况下,税利分流能够保财政这一条应该肯定。然而,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不同,企业的动力机制也不一样。西方国家税利是分流的,但他们有私有制和破产机制交臂。不管国家收多少税、怎么收,企业在竞争和破产压力下,不得不拚命挣扎。不干就垮台,工人就失业。可是我们国家却不能主要地靠破产、失业去驱迫企业,只能主要依靠物质利益的牵动力,激励企业和职工。承包制的功能优势即在于此。如果我们照搬西方模式,搞税利分流而丢掉承包制,就会形成前无牵动力、后无压力的状况。
总之,企业改革要切合实际,符合我国国情,尤其是必须从增强企业活力、激励企业去把“蛋糕”做大这一目标出发。同时,从承包制过渡到税利分流是一项重大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引起很大的震动,这不能不慎之又慎。(原载10月31日《经济日报》)


第1版(要闻)
专栏:

新疆又添坦途
担负国道312线星星峡至哈密段修筑任务的武警交通第六支队全体官兵,在严重缺水、风沙弥漫的大戈壁,苦战4个冬春,使这条重要路段提前一个半月正式通车,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星哈段的竣工,将在“东联西出、向西倾斜、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汪金元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