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致小观众
——写在新建中国儿童剧场落成之际
方掬芬
新的中国儿童剧场终于落成了!从此少年儿童们又可以在艺术的宫殿里尽情地享受美,领略和感受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庆贺的时刻!
假如问问你们的父母,他们每个人几乎都能讲述同样的经历:当年,他们和你们一般大小的时候,多少次节省下零花钱,步行来到儿童剧场买一张票,看一场《马兰花》,或看《以革命的名义》,也许是《小白兔》,也许是《青年近卫军》……中国儿童剧场曾包容了几代少年儿童对未来的憧憬、对人生的思考、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如今,你们也可以像父母一样,在这座崭新的殿堂里编织自己五彩斑斓的梦。
自旧剧场停止使用至今的整整十年里,在我们面前长大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小观众,他们走过了小学,走过了中学,走进了大学或社会,他们也曾切切地盼望在旧的废墟上建立起一座属于自己的新剧场,盼望像长辈们那样自己走进艺术圣殿去结识童话和现实中的朋友们。然而他们永远失去了这种机会,也便永远没有如父辈们那样的童年回忆的温馨。童年,在人生的长河中何等重要!我们时时从心底为他们痛惜,又为你们感到庆幸,和他们相比,你们的确太幸运了!
然而,当你们走进这座华美的剧场时,你们可曾想到,为了让你们拥有一个健康而绚丽的童年,为了给你们的人生第一步铺上坚实稳固的基石,为了剧场的早一天建成,有多少有识之士四处奔走八方呼吁,有多少各级各方面的有关领导呕心沥血全力支持,又有多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叔叔们日夜奋斗在施工现场,他们为此付出的汗水和心血无法计量。在关心过剧场建设的人们中,有的已过早的告别人世离开了我们。但我们相信,千千万万个少年儿童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这剧场凝聚着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对你们挚深的爱,凝聚着党和国家对你们的关怀。没有这种爱和关怀就不可能有今天这座耗资2000万元的新剧场!亲爱的少年儿童朋友们,请你们记住这所有的一切,请你们用今天的幸福欢笑和明天的勤劳奋进报答他们吧!
做为你们忠实的大朋友,我们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每一个演职员,也同样要牢牢记住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位朋友,尤其是那些没有能够在生前亲眼看到我们这座新剧场的朋友。也同样必须用我们对艺术更精、更高、更完美的追求来报答和告慰他们。
我们必须更完美,我们也能够更完美:我们有了设备齐全的剧场,我们还有你们——亲爱的、忠实的小观众,我们还有他们——我们热诚的大朋友,我们还有在儿童话剧事业上奉献一生的老艺术家和将要奉献一生的后起之秀。


第8版(副刊)
专栏:

  精神文化的新成果
——读《中国当代装饰艺术》
邵大箴
依我看,最能反映时代气息、体现当代物质、精神成果、广泛地影响人们审美趣味的,是装饰、环境艺术。通常说的装饰、环境艺术包括室内外壁画、雕塑、装饰工艺和装置艺术等。它们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只占据一定的空间,但在整体环境中却起着画龙点睛和强化主题的作用。装饰环境的艺术从两个方面对观众产生影响:以其精妙的艺术语言吸引观众和以其在公共环境中的位置,“迫使”观众予以应有的注意。放置或建立在环境中的艺术品,远远不只是起表面的美化作用,而能对观众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衡量装饰艺术品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不应是形式的美与否,而是它们的精神内涵,它们所使用的艺术语言的深度和力量。
我国十年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给装饰艺术以有利的发展机会和条件。70年代末首都机场壁画的创作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这门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和繁荣。从那以后,全国许多建筑物和广场的设计,都注意到了壁画、雕塑和其他装饰艺术的位置。一度出现了壁画热和雕塑热。尽管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质量不高的现象,但公共环境中装饰艺术的繁荣,毕竟是人民文化生活中的新气象。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是可以通过总结经验、加强统一指导和提高设计者、创作者的水平,逐步加以解决的。而且,也应该看到,许多艺术家一直在严肃地进行艺术探索,近几年来也涌现出不少艺术精品。在这方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艺术家们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们既是创作家,又是教育家,在许多情况下还是装饰、环境艺术的组织者,或直接参与了整体环境的规划和设计。他们的作品设计意识强,注意运用和发挥装饰语言的特性,在技艺和艺术构思上有独到之处。最近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袁运甫教授主编的大型画册《中国当代装饰艺术》,收集了424幅装饰艺术作品的图片,其中有大型壁画、环境雕塑、纪念碑、游乐园设计、小型陶雕、木雕、石雕、彩塑、金属工艺以及漆画、壁毯、壁挂、剪纸等。大部分是选自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艺术系的新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当代装饰艺术的发展概貌和装饰艺术教育的改革成果。这本画册的出版,将对我们总结十年来装饰艺术的经验,促进社会对装饰艺术的了解,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8版(副刊)
专栏:

  东海一小岛
叶宗轼
传说很久以前,有条大鱼不慎被夹在青滨岛及其附近的一座悬礁之间的窄峡里,进不得,出不得,愈挣扎,愈受制,痛得拚命甩动尾巴击水,闹得浪花四溅,天雾地雨,把青滨山上种植的番薯统统渍死了,足见这鱼之大,这岛之小。
我们坐船去青滨,从船上望去,青滨岛酷似一条鱼背,疑心台风天来自太平洋的巨浪会漫过山脊,人无藏身之所,物必涤荡无遗。渐渐靠近,岛子冉冉升起,待拢埠时竟然成为一座东西纵长的山头。我去的那天刮南风,南岸浪大,船靠北岸,翻山越岭到坐北朝南的中心村,越走山越显高,竟然累得浑身大汗。
青滨岛在东海诸烟火岛中面积最小,只有一平方公里多点,人口却居诸岛之冠,已超过五千。走进村子,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确乎入了迷宫,在狭窄的屋弄里拐弯抹角地走,前不见海洋,上不见太阳,要不是脚下步步高升的石级,耳中喧哗不歇的潮声,总以为处身在拥挤的小城镇里。
村中心有条弯曲如鳗的小街,两旁摆满了菜摊、肉摊、服装摊、百货摊,还有鲜蟹、糕饼、水果……真可谓之琳琅满目,行人只能侧身踮足而过。幸亏小岛上没有任何车辆,不然大家都得磕磕碰碰过日子,因为所有的地皮几乎都用来建造房屋,街道绝无拓宽的希望。
青滨岛的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上海市,估量可以夺得全国冠军。主要是地理原因,凡是孤悬远海重洋的岛屿,几乎百分之百系远古地壳大变动时沉没海底的高山之巅,历经亿万年的浪涛扑打和风雨侵蚀,被覆的土层流失殆尽,唯独青滨岛是一道粘性特强的红壤土构成的山梁,地势平缓,土层厚实,至今植被较好。山脚虽遭浪涛剥蚀,岩崖面也比较光滑,还形成好几个可供渔船停泊的小港汊。山坡有大山坳一处,小山坳数处,可营建或大或小的村庄。前面遮拦着苗子湖岛,风浪相对减弱,位置又居中街小渔场的中心,出入捕捞方便,经过百余年的自然选择,就成为渔船密集、渔家聚居、兴旺发达的渔岛了。
沿着岗脊上宽阔平坦的公路散步,东是万里公海,西是千里渔场,头上的蓝天疑是无底的穹庐,覆盖着脚下无涯的碧波,实实在在的海阔天空,真真切切的心旷神怡!
青滨岛人多船也多,光“小角麂”就有二百五十多条。“小角麂”是翘头小船,载重不过一吨,装置三匹马力柴油机,两人便可驾驭作业。在浪面上颠簸行驶,酷似小鹿在坡上奔跑。因为岛子周围就是渔场,小船行动方便,且适宜个体生产,这几年发展特别快。
这个季节大部分“小角麂”都在捕虾。男人只管捕捞,女人把熟虾晒在平滑的岩石上,傍晚带领孩子一起去卸头脱壳,加工成美味虾米,红的称金钩,白的称银钩,全是名贵海味。也有两只船合作,在礁丛峡门里兜捕黄鱼。酷渔滥捕的结果,舟山渔场大小黄鱼散不成群,幸存的为了生存和繁衍,都逃到大船不好进出的地方来藏匿产卵,不料这些“小角麂”还是穷追不舍。有一网捕得几百斤的,看来产量不高。黄鱼奇贵,产值却是惊人的。前天晚上有对“小角麂”走好运捕到二千多斤黄鱼,父子四人收入相当可观。
傍晚落潮,到岸边去看渔民捞取淡菜(贻贝)。这些渔民一个个臂粗背宽,皮肤黧黑生光,活像大水獭。人人胸前挂只网兜,手持长柄大铁铲,可以不穿裤衩,却要穿双胶鞋,以防蛎壳划破脚掌。扑通!扑通!一个跟着一个倒插下海,潜三至十米深度,把附生在水底岩崖上的淡菜铲下来,顺手装进网兜。每潜一次约一分钟左右,把满兜的淡菜抱出水面,倾倒在岸上。盛夏旺季,一人一天能获带壳老贝几百斤,或鲜卖,或制干,价值一百多元。
这里浪大潮急,永无平静之日,下去后能稳住身子不遭碰撞已了不得,还要利索地进行作业,这身功夫实在惊人。
这一带海底没有章鱼,大鲨鱼却是常见的,小如水牛,大如潜艇,只要不见鲜血,并不伤人。
青滨岛人口多,生产收入更多,所以近些年越来越兴旺发达。


第8版(副刊)
专栏:亚运艺术窗

  三晋土风扑面来
——《黄河一方土》观感
沙妮
亚运会艺术节期间,大凡看过山西省歌舞剧院演出《黄河一方土》的,无不为其浓郁的泥土气味拊掌叫好。那土味从一曲曲的山歌中、从妮子们的红袄绿裤发辫头巾中、从“婆婆”们手中的一柄柄芭蕉扇中洋溢出来,充盈整个舞台、整场演出,如一幅幅活生生的风俗画,向我们展现出黄河岸边后生妮子们的性格、爱情、追求及其生活特色。
当然,“土”并不就是美。着红兜肚、穿对襟褂扭秧歌的舞蹈并不鲜见,但大多只是做“土”状,内容苍白,因而,红兜肚、对襟褂或者大秧歌徒有躯壳而已。山西歌舞剧院献给观众的这两台舞蹈却令人感到“土”得实在,“土”得自然宜人,“土”得恰到好处,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是为土而土,而是在“土”中真真切切地表现了黄河岸边一方土地上儿女们精神与生命的搏动,高扬了他们那种乐生乐俗的豁达性格和泼辣的生命力。
一把把黄土一把把汗,红花绿叶都是心血换。汉子们推船放舟种庄稼,婆姨们锅台磨台团团转,生活那么实在而艰难,他们却依旧不失豁达乐观:山里的春花花一般的姑娘们的叽叽喳喳,仿佛托起一片生命的春光;日夜操劳的婆姨们你推我搡、前仰后合的笑满贮生活情趣。他们有怨有泪也有盼有歌,坚信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完的坡。
这种精神仿佛融入了演员心中、灌注于他们别具特色的舞蹈语汇,于是头巾、发辫、芭蕉扇,不再是游离于表演之外的虚设,红兜肚、对襟褂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和演员们的一笑一叹、一举一动共同构成一种活泼泼的语言,直接向观众展示一种氛围,使整个舞台充满活跃的精神,从而感染着观众,使他们在审美的愉悦中得到一种深刻的启示,反思民族性格、文化心态。
值得珍视的是,《黄河儿女情》和《黄河一方土》的成功,离不开编导、演员们对于自身艺术魅力、艺术风格的自信。这种自信源于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刻理解,建立在对一种审美理想、艺术风格的自觉追求上,使编导、演员能够不为时尚所左右,另辟蹊径,把目光投向民间及民间艺术,从中汲取养分,大开思路,勇于创新,创造出富有民族特色、地方文化特色的舞蹈语言,结构独特,取材新颖,从而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
现代科技极大丰富了舞台艺术,然而许多演员缺乏激情,缺乏对生活、生命的深刻表现,舞蹈这一艺术在种种冲击下陷入困惑,甚至表现出某种失落,显得苍白乏味,常常作为伴舞退隐到背景之中,失去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这方面,《黄河一方土》编导及表演的成功,无疑是一种宝贵的启发。
(附图片)
《黄河一方土·回门》剧照。舞蹈:白波、董学海。 肖引章摄影


第8版(副刊)
专栏:

  《探索与创新》出版
著名文艺评论家陈荒煤的又一部评论集《探索与创新》,最近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本评论集共35万多字,分两部分:一部分选自作者1982年至1988年内所写的文学方面的评论;另一部分是选自他1986年至1988年内所写的电影方面的评论文章。本书着重论述近些年来文学与电影方面的探索和创新问题,以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有所促进。 (文一)


第8版(副刊)
专栏:

  《格言大辞典》问世
由郭东斌主编的《格言大辞典》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辞典所选格言共1.2万余条,分类详尽。这里既有中外哲学家的至理名言,又有中外文学家的思想火花;既有伟大的睿智之语,又有凡人的肺腑之言,哲理与文采并重。 
(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