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讨论
分别审议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残疾人保障法等4个草案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昨天下午和今天连续举行分组讨论,委员们分别审议了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草案,残疾人保障法草案,关于禁毒的决定草案和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的决定草案。
关于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草案,委员们普遍认为,制定这个条例对于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改善和促进中外领事关系,使我国的领事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条例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比较成熟,建议本次常委会予以通过。
在审议残疾人保障法草案时,委员们对制定这部法律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委员们认为,这部法律的制定不仅是全国各族残疾人的福音,也是千万家庭的福音,他们的合法权益将进一步得到法律维护,他们与正常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成果将受到法律保障,这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安定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委员们认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关心帮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对于这一特殊群体,全社会要理解、尊重、关心、爱护他们,以深厚的阶级感情和高度的责任心,支持他们的事业发展,使他们“残有所养、残有所学、残有所为。”
有些委员指出,解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党和国家都十分关心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福利等事业;社会也形成了一种尊重、扶持、帮助、同情残疾人的新型人际关系。这部法律将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利于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和关于惩治走私、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犯罪分子这两个决定时,委员们普遍赞同制定这两个决定。
有的委员说,毒品问题解放后本来已经禁绝了,可是这三四年严重蔓延起来,主要是由于国外的原因,但也有国内的原因。以前我们的法律不完善,有些规定太宽,缺乏威慑力,对贩毒、吸毒打击不够,使管理遇到不少困难。贩毒、吸毒严重损害人民健康和民族素质,是破坏生产力的一大公害,必须从重惩办,坚决禁止。
一些委员认为,淫秽物品危害很大,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灵魂,直接破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个决定充分体现了严厉打击犯罪分子的特点,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基本上解决了“扫黄”斗争中的法律问题,对于巩固和发展“扫黄”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还有的委员建议,这两个决定施行后,要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自觉抵制毒品和淫秽物品的毒害。同时,社会有关方面也应加强管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民族和睦 前程似锦
——记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视察云南之行
新华社记者 王炽
10月8日至19日,港澳地区政协委员一行30人,风尘仆仆,在云南苍洱大地、傣家村寨、滇池之畔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几乎认不出来了”
面包车载着委员们奔驰在昆(明)畹(町)公路上。对79岁的庄世平常委来说,这条路并不陌生,它是昔日滇缅公路的一段。抗战期间,滇缅公路刚刚开通,当时是报社记者的庄世平先生曾沿着这条路采访,仅大理到昆明400余公里路程,乘车就跑了近10天。40多年后,同样的路程,只用了10小时。往昔狭窄、坑洼的路面代之以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目睹路旁的齐整桉树,幢幢房舍,抗战时期也曾在这条公路跑过的蔡演雄委员惊叹道:“我几乎认不出来了,这可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大理周城镇一户白族人家院子里,委员们坐在小凳子上,听着镇办事处书记的介绍。这个镇人多地少,除实行科学种田,还大力发展扎染等具有民族传统色彩的乡镇企业;数千名雕梁画栋的能工巧匠北上南下,汇入浩浩荡荡的建筑大军。如今,周城人均收入已达1376元,而10年前仅为百多元。走进每家院落,委员们见到的都是粮满仓,屋檐、房柱挂满了金色的玉米。这是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滇西农村的缩影。著名摄影大师陈复礼委员6年前来这里时,正碰上一对白族青年结婚喜庆场面,摄下了一张题为《迎亲》的照片。他一直想把照片送给这对青年。这次重访周城,陈复礼却找不到那户迎亲的人家。他喃喃自语:“变化太大!”于是,他将收有那张照片的《陈复礼旅游摄影作品集》送给了周城办事处。
热带雨林中的西双版纳有个允景洪农贸市场。委员们来到这里,只见四五百个摊位一字排开,蔬菜、鱼肉,服装、化妆品,应有尽有。委员们问一位卖烟叶的摊贩生活过得怎样,这位40多岁的汉子亮开嗓门道:“社会好,样样都好!”委员们很感慨,说,从农贸市场这个窗口可以看出边疆地区经济活跃,价格稳定,人民生活改善,这是十年改革开放的成果。非常了不起!
“归功于党的民族政策”
视察过程中,委员们关注的目光始终投向民族问题。云南的山山川川,生活着汉、彝、白、哈尼、壮、傣等25个民族。杨声委员认为,我国漫长边境线绝大多数处在民族地区内,民族问题关系到稳定边疆,巩固国防。
在西双版纳云南省热带作物研究所举行的座谈会上,使委员们深表钦佩的,是科技人员热心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的精神。这个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大多来自内地。他们克服种种艰难困苦,硬是在被外国专家认为“禁区”的北纬21—25度、海拔600—900米的云南南部地区成功地大面积发展天然橡胶,付出了整整一代人的心血。
60年代初,陈毅、王震等领导同志来所视察,提出要扶持农民发展橡胶的意见。自此,这个研究所成立民族工作组,积极扶持兄弟民族发展橡胶和其他热带作物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研究所成立技术咨询服务部,派出科技人员培训人才,为贫困山区橡胶等热带作物种植业进行区划。如今,受惠于橡胶的景洪县基诺乡,人均收入已达623元,初步走上了生活宽裕的道路。种植橡胶,已成为发展边疆山区民族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一路上,委员们所接触的省、州、县的领导干部大多是少数民族,这使他们感到党的民族政策的确是对各民族一视同仁,从而增强了他们的向心力。郑华委员认为:“在组织、政策、经济诸方面,充分重视和发挥民族特点,这就是云南处理民族问题的成功之道。”
“南方丝绸之路”
想到大理白族自治州300万人口中仍有30万人温饱之虑未除,而视察途中所见所闻,云南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薄弱,深深地触动每位政协委员的心。他们认真地思考着云南如何加快发展步伐,并利用各种机会,同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探讨。
云南曾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过一条“南方丝绸之路”,这段历史给委员们以启示。云南要发展,必须向南打开门户。这是他们视察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委员们向省、州领导提出云南应利用地理位置特点,与毗邻国家互通商贸,充分发挥自己矿产、植物、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而要把丰富的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首先需解决交通问题。当听到南昆铁路已纳入国家“八五”计划,澜沧江航运将要开发,委员们高兴地说,陆路和水路并举,为走活对外贸易这步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面对美丽山川,呼吸着清新空气,委员们倍感要珍惜云南这方“净土”。胡鸿烈委员几天来不断提醒道:“云南一定要把握住生态平衡。引进外资千万防止那些污染大的产业进入,不能因眼前利益破坏云南的自然资源。当今世界,谁的资源丰富,谁就发展得快。这个趋向现在愈来愈明显了。”在港澳地区政协委员眼中,云南潜力巨大,它的前程洒满阳光。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总结经验教训 明确历史使命
社会主义大学党建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本报长沙10月25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是高等学校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平演变”阴谋的根本保证。这是参加10月22日至25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社会主义大学党的建设研讨会的同志的一致看法。
研讨会以研究高等学校党的建设的思路与使命为主题,分析和探讨了近10多年来高校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目前高校党的建设的困难及对策、去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后加强党的建设的成效和高校党的领导如何工作等问题。通过讨论,明确了使命,拓展了思路,深化了共识,交流了经验。
与会同志认为,制止动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后,通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教育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高等学校党的建设有所加强,政治形势出现了良好的转机,师生学习、研究马列主义的气氛逐步形成。但高校完成党中央赋予高校党组织的使命仍需做大量的艰苦的工作。他们表示,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为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努力工作。
这次研讨会是由《求是》杂志社政治理论部、《半月谈》杂志社政文部、《光明日报》教育部、《党校论坛》、《党建文汇》杂志社、党建信息中心、湖南省高校党建理论研究会和本报国内政治部、教科文部联合举办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雷锋精神在军营闪光”征文竞赛揭晓
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 为期半年的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雷锋精神在军营闪光”征文竞赛揭晓,60名作者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总参谋长迟浩田、副总参谋长徐惠滋、何其宗今天为获奖作者颁发了证书。 
 (陈柯平)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忠于祖国 热爱工作
中远公司职工学习严力宾
本报讯 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雷锋式先进青年严力宾,近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从去年11月以来,中远公司党委利用宣传材料、录像、展览图片等多种手段,大力宣传严力宾的事迹。“学习严力宾、争做雷锋式的好船员”,在中远公司已经蔚然成风。
青岛远洋公司是严力宾生前所在单位。学习严力宾的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完成。目前,这个公司的职工中出现了近几年来没有的政治学习热情,公司机关有14个团支部成立了学马列小组,自发学习《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船员中顾全大局、以工作为重的多了。“永济”轮船长苑增国在船工作期间,85岁的老母亲病重卧床,姐姐也患重病。船抵青岛时,他的妻子摧他回家照顾家庭。由于船期紧,来不及换人,他顾全大局,继续留船工作。
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把学习严力宾同维护稳定、鼓劲和发展我国远洋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公司出现了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发扬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精神,主动助人为乐做好事等新气象。广州远洋运输总公司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职工思想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各种不良倾向和各类事故明显减少。今年1至9月的运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全公司形成“心齐、风正、劲足、形势好”的局面。大连、天津远洋运输公司在学习严力宾活动中,还要求领导干部联系实际搞好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仲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在京部分老同志举行座谈会
纪念罗坊会议六十周年
本报讯 记者徐如俊报道:10月25日上午,在京部分老同志和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新余市委市政府的负责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罗坊会议60周年。
60年前,担任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和总政治委员的毛泽东同志和朱德、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江西省新余市罗坊召开了联席会议(罗坊会议)。这次会议,抵制了立三路线的错误指导和影响,贯彻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战略思想,为后来歼敌9000余人,活捉敌军师长张辉瓒,夺取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年担任红四军团十一师政委的杨成武老将军,出席了今天的座谈会并讲了话。
一些老同志和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发言说,罗坊会议精神不仅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国劳改工作成效显著
本报讯 记者晓渡报道:一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全国首届服刑人员书法、绘画、工艺美术作品展,10月25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司法部部长蔡诚陪同陈丕显同志观看了展出。
我国对犯罪分子的劳动改造工作,遵循党的方针政策,把对罪犯的劳动改造与教育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劳改场所办成教育人、改造人的特殊学校,引导犯罪者洗心革面、走向新岸,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次展出的670余件服刑人员美术作品,向社会表明我国的监狱、劳改队教育人、抢救人、造就人的成就,也反映了对犯人进行劳动改造是一项神圣的事业。通过作品,可以看到失足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光明未来的希望。
这次展览将展出10天,并聘请了几位书画界著名人士组成评委会,对作品进行评奖。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三位领袖与一名英雄的故事
崔耀中
在纪念志愿军出国作战40周年前夕,我采访了志愿军特等功臣、“登高英雄”杨连弟烈士的夫人阎复珍。老太太今年72岁,身板儿很硬朗,记性也好。说起杨连弟,她拿出珍藏的影集。里面有一张已经发黄的毛主席半身照片,背面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老人的话,从这张照片讲起。
杨连弟1949年2月参加铁道兵团,在抢修陇海铁路的“天堑”时,他靠着一根杆子,只身攀上了高达45米的桥墩,为打通陇海路,向大西北进军,创造了桥梁修复史上的奇迹,被授予“特级登高英雄”称号。1950年秋,杨连弟随军入朝作战,他和战友们粉碎了敌机的“绞杀战”,在抢修沸流江、青川江等大桥中再建功勋。1951年,杨连弟作为志愿军归国观光代表团成员,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接见了他们。几天以后,杨连弟请假回到天津市北郊区的家里。
阎复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那天晚上,连弟搓着手,满地转,激动得不知怎好。他拿出这张毛主席的照片,给全家人看,又生怕我们弄脏了,赶紧收起来,夹在小本本里。他叨叨着,‘我刚当了几天兵,没干嘛,可毛主席、朱老总把我干的那点事都记着。毛主席说,一个人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就永远不会忘记的。还说,有机会要看我登高表演。后来,毛主席拿出这张照片,签上名给我留作纪念,紧张得我半天不敢接。’连弟临走那天,左右思量,决定把照片留下来,让我保管。他怕在战场上损坏了,叮嘱说,打完仗回来,就由他自己保管,千万别弄出差错。谁料想,半年以后,他就在朝鲜牺牲了……”
杨连弟牺牲后尽管报纸上对“杨连弟”连的命名作了报道,可惜一家人没有识字的,都不知道。一直到朱德总司令在北京上大学的女儿朱俊英来信要认干亲,全家人才知道。1952年秋,朱俊英专程从北京来到烈士生长的农家小院,她一进门,见了杨连弟的父母,就叫干爹、干娘,慌得一家人不知怎么才好。朱俊英抱住干娘说:“听父亲讲了杨大哥的事迹很受感动,我来认干亲,父亲很支持,你们养了一个好儿子献给了人民,我来做你们的干女儿吧。”后来,朱俊英专程到沈阳,在已迁回国内的杨连弟烈士墓前照了像,寄给了干娘。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也始终没有忘记血洒三千里江山的志愿军烈士。他先后两次邀请阎复珍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亲属到平壤家中作客。1985年,阎复珍第二次到朝鲜时,金日成主席听说杨连弟烈士的子女已分别到陆、海、空三军服役时,十分高兴。他握着阎复珍的手,用汉语深情地说:“你过去是英雄的妻子,现在是光荣的妈妈,你成了‘三军司令’啦,我要向你学习!”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今日“郭忠田英雄排”
王庆春
在当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里,出了位一级战斗英雄郭忠田。他所在的排在一次战斗中,仅以消耗子弹1305发、手榴弹14枚的代价,换取了歼敌200余名,缴获大炮6门及满载军用品的汽车58辆的战果,创造了战斗一整天却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被志愿军总部授予“郭忠田英雄排”称号。
40年过去了,今日的“郭忠田英雄排”仍然保持和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全排数十次参加重大军事演习,8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官兵。
翟志华1976年入伍来到“郭忠田英雄排”,担任了尖子班班长。1978年他带一个班参加上级在太行山举办的战术比武,力挫群雄,夺得了第一名。不久,翟志华由尖子班长直接提为军官,担任了“郭忠田英雄排”第17任排长。1983年,他领导的英雄排荣立集体三等功,四班荣立集体三等功,他本人也荣立三等功,被提升为英雄排所在连连长。
“郭忠田英雄排”官兵热爱人民群众,驻地广泛流传着他们的事迹。一次,两名青年女工从歪倒的高压电线杆下通过,前面那位女工触到了电线,当即被吸在上面。另一名女工用手去拉,电流又将她打倒在地。英雄排的战士们听到呼救后迅速跑到现场,用石头猛砸高压线,先将那位女工从电线上震下来。然后,全排人员手拉手,用身体输散女工身上电流,再进行人工呼吸。经过半个小时急救,使两名青年女工脱离了危险。
1988年7月,华北大地突降大雨,白洋淀大堤告急,“郭忠田英雄排”接受了加固200米大堤的任务,战士们看着翻滚的洪水和淀外的工厂、学校、村庄、农田,焦虑万分。他们将英雄排的红旗往大堤上一插,举手宣誓:“保证人民财产安全、誓死与大堤共存亡……”战士们穿着裤头背心,从百米远外将每筐一二百斤重的土抬到堤上,5名战士累倒在地。5天后水位开始下降。营长走到英雄排负责的地段用钢尺一量,200米长2米宽的堤面被加高了1.5米。
1989年,在首都发生反革命暴乱的紧要关头,“郭忠田英雄排”在代理排长武齐全的带领下,奉命进京执行戒严任务,由于任务完成得好,代理排长武齐全被提为第20任“郭忠田英雄排”排长。
“郭忠田英雄排”也鼓舞和锻炼了许许多多青年健康成长。自1986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学院、北京六中、保定六中、华北石油技校等20多所大中学校的学生近万人来到这里锻炼。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赞“铁锹精神”
达文
“五把铁锹闹革命”,在大庆几乎人人皆知。如果今天再叫大庆的妇女用铁锹去建设现代化,可能有人会笑话。
时代不同了,大庆的家属们早已用上了汽车、拖拉机以及各种先进农具,她们再也不只是当年那种手握铁锹“战天斗地”的形象了。然而,作为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五把铁锹闹革命”却仍然是大庆妇女值得自豪的财富。“铁锹精神”是大庆精神的一部分,它的核心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无论形式怎么变、内容怎么变,它的实质是不会变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益显出熠熠的光彩。
前几年,曾有人企图否定“铁锹精神”,认为它是蛮干、傻干的象征。说这种话的人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是无知。“铁锹精神”是在当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意义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铁锹精神”,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所提供的一切条件去工作、开拓,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干得更好。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大庆精神大庆人

  大庆大嫂
本报记者 袁建达
一部大庆油田发展史,录下了大庆男子汉的丰功伟绩,也记下了大庆大嫂们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足迹。
大庆石油会战始于60年代初。几百名“贤妻良母”循着隆隆的钻井声,从甘肃、山东、四川、河南等地长途跋涉,来与丈夫相会,或寻找工作养家糊口。她们谁也没有料到,命运会把她们与伟大的石油大会战联系在一起,她们会成为大庆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们至今仍深深怀念薛桂芳。这位刚毅坚强的妇女,会战初期曾带领4名年轻家属,在一望无际的荒原上开出了良田,迈出了职工家属自力更生、为国分忧、支援会战的第一步。人们尊称薛桂芳为薛妈妈,赞誉她和姐妹一起开荒种田为“五把铁锹闹革命”。薛桂芳已于去年6月去世。人们在她生前奋斗过的地方修建了坟墓,供子孙后代瞻仰缅怀。
薛桂芳当然不是唯一的“领头雁”。继她之后,大庆家属中又先后涌现出李长荣、苑柏琴、栾桂英等等“巾帼英雄”。如今,她们有的成为市局级领导干部,有的是人大代表,有的仍然是默默无闻的家属工。
光阴似箭,流年如水,30年过去了。今日大庆,高楼代替了“干打垒”,柏油路代替了泥泞道。昔日的荒原野漠,已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油城。6万名大庆家属的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她们再也不是当年那副头包布围巾,身穿花棉袄,手捧冷窝头的形象了。她们住进了连北京人都羡慕的宽敞的居民楼,穿上了时髦的高档服装;学会了科学饲养家禽,用紫外线管灯消毒,嫁接苹果和沙果,制作五彩缤纷的灯具,还会像熟练的司机那样说出一连串汽车的型号和性能——这不奇怪,她们所在的每一个生产队都用上了汽车或铁牛。
生活方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大庆家属为油田高产稳产搞好后勤服务的宗旨。她们的主旋律仍然是无私奉献。
每年收割的第一茬菜、第一筐果,家属们首先送到钻井、采油第一线;每年养的鸡鸭兔猪,她们都用最优惠的价格供应给职工;油田建设急需活动式的野营宿舍,钻井三公司的家属便白手起家,造出了合格的产品;油田职工一度吃鱼难,钻井二公司的8名家属连续奋战十几天,修成了供网箱养鱼用的栈桥。
组织家属服务小分队,是大庆家属近年来想出来的新点子。钻井工人日夜风餐露宿,十分艰苦。为了照顾好第一线工人的生活,钻井二公司的大嫂们主动组成了70多个小分队,分别到各个钻井队服务。她们同青年工人一样住野营宿舍,白天黑夜不回家。工人在井台上激战,她们在营地厨房里做美味可口的饭菜,替不善料理生活的小伙子整理床铺,把营地四周打扫得干干净净。工人病了,她们忙着张罗病号饭。望着香味扑鼻的饭菜,许多青年工人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好妈妈……”。
这些“好妈妈”,还为钻井工人牵线搭桥,巧点鸳鸯。如今,钻二公司的十几对青工在“月下老人”的帮助下,已缔结了百年之好。
大庆大嫂爱唱《十五的月亮》。是的,大庆油田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大嫂们的劳动,“军功章”里有工人的一半,也有家属的一半。她们一肩挑两头:一头挑的是家庭,一头挑的是社会。
如今大庆家属办起了钢窗厂、维修厂、轮胎厂、灯具厂、养猪场、养鱼场……产值和利润年年大幅度提高。家属田淑芹领着48名家属、6名职工办的化工厂,两年创汇30多万美元,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创业庄是大庆家属的骄傲。当年,薛桂芳等5位家属“五把铁锹闹革命”,那里还是一片荒凉!如今,创业庄楼房林立、道路纵横,田野丰盛、猪羊满圈,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大庆家属艰苦创业的精神,在这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今年9月中旬,创业庄的大嫂们在强手林立的钻二公司中老年健美操大赛中一举夺魁。这些已到“天命”之年的大嫂们手捧着奖状,饱经风霜的脸上笑成了一朵朵花。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韦聚祥(右)是一位曾经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和抗美援朝的老退伍军人,近几年他在家乡办起了“方城鱼网学校”,为一些待业青年解决了就业门路。 孔凡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