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评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
陈圣安
在当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有些地方、部门为了保护本地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扭转本地财政收入滑波的局面,开始以各种方式禁止销售外地产品,实行地方保护主义。这股风愈演愈烈,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危害甚大,为此,有必要对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危害进行一些剖析。
一、地方保护主义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现阶段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客观上要求除特区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产品有某些限定外,凡国内所有的商品,包括地方产品,都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计划市场和非计划市场向任何地方销售。只有通过这种大范围内的流通,才能使商品生产的竞争规律、价值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得到贯彻,从而,也有利于全国和地方经济的繁荣。竞争及价值规律作用是推动商品生产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各地都禁止同类商品进入本地,特别是名优产品进入本地,本地的同类产品就难以上水平,进档次,扩销量而获得长足发展与进步。地方保护主义窒息了竞争,保护了落后,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
二、地方保护主义不符合改革、开放的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在流通领域内改变高度集中、渠道单一、环节多、封闭式的流通体制为适当集中、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逐步“搞活了流通”。这项改革最终所达到目标就是逐步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市场。至于开放,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强调,它不仅包括对国外的开放,也包括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互相开放。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禁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区,显而易见,这违背了中央关于改革开放的要求。
三、地方保护主义不符合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违背了人民利益。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人民的消费是通过货币购买来实现。作为个人消费追求的是商品物美价廉,作为货币持有者,有权自由选购消费品。而实行地方保护主义,禁止外地名优、新、特产品流入本地,恰恰违背了消费者的意志,侵犯了消费者权利,从而违背了人民利益。  四、地方保护主义抬高了部分商品价格,为不法商贩以提供可乘之机。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由于实行地方保护后,缺少了外地产品竞争,作为本地厂家产品成了地方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本地厂家有可能采用各种方式抬高价格,如公开提价或虽不公开提价,但降低质量,实行变相涨价。二是由于实行地方保护,通过地方商业、物资部门等公开渠道进货量减少,甚至干脆不再购进外地产品,而某些不法商贩通过种种渠道关系进货,这就自然抬高了这部分外地商品的价格。在商品经济刚刚兴起和发展的今天,哪个地方实行保护主义,哪个地方的不法商贩就特别活跃。这些人利用产地和保护地人为造成的差价,从中牟取暴利。而且“禁而不止”。这就使大量的货币流入了那些不法商贩的腰包。实行地方保护的直接受害者是消费者。同时,那些属于非法贩运、倒卖的“地下活动”,国家税收也难以控制。
五、地方保护主义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包括一些商业、物资购销单位以及一些具有远见卓识、愿使自己的企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工业企业家,是不愿意搞地方保护主义的。如前指出,人民群众的消费,追求的是“物美价廉”,商业、物资购销单位追求的是质量好、价格低、受群众和用户欢迎、销路好、利润大的产品。而一般实行地方保护政策的,大都是针对外地名、优或较好产品,以保护地方的质次价高产品。这就等于“强迫”消费者接受本地产品,侵犯了消费者自由购买商品的正当权益,这必然引起消费者不满。而实行保护政策的结果,正常渠道进不来,非正常渠道数量有限,致使价格抬高,又会引起群众不满,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而对地方工业企业来说,保护的结果,使自己产生惰性,并越来越失去对市场的应变能力,最终可能使企业陷入绝境。如果企业因此陷入绝境而不能自拔,将又会引起企业及职工的不满。
以上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危害。可惜,这些危害,目前还未能被一些地方领导人所认识。他们只看到的是近期和眼前的地方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的利害关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地区封锁、地方保护是相悖的。当初,资本主义刚刚萌芽和发展时,资产阶级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封建的地区封锁,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开辟道路。今天,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之际出现地方保护、地区封锁是很不正常的一种现象。这一方面主要与我国目前改革中新旧经济体制的相互摩擦,旧体制痕迹尚存、新体制还不完善有关;另一方面与我国几千年来的封建主义自然经济思想影响有关。针对这点应广泛宣传地方保护主义的危害,分析地方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提高认识,增强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自觉性,学会驾驭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本领。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治“软”还须努力
李甡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工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有了明显变化。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被重新确立,砍掉的政工机构已经逐步恢复,绝大多数政工干部精神振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
在看到这些可喜转变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四中全会以前的一大段时间里,“一手硬一手软”曾经给企业造成了多么严重的灾难:组织上排除了党组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否定了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工作上挂不上号,排不上队,在一些企业里,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是往前“挤”、往里“钻”、往上“靠”,处于完全被动的状态;思想认识上陷入片面性,两个基本点只讲一个,不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提倡向职工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至于它给党务干部、政工干部心理上造成的创伤,就更为严重,一些忠诚于党的事业、热爱思想政治工作的老政工,陷入了欲干不能、欲罢不忍的困惑之中,许多人迫于形势改行转业,造成政工干部严重流失,企业政治工作每况愈下……。
值得重视的是,“一手硬一手软”造成的消极心理影响,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在一部分政工干部的心理上留有阴影,表现为:一是担心心理。一些政工干部认为,搞思想政治工作稳定性差,反复性大。谈起前几年政治工作的际遇,一些同志仍不免流露出某些余虑未消的情绪。二是畏难心理。一些同志感到,企业领导体制的真正理顺,企业党组织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得到普遍认同,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仍需做出巨大的努力;思想教育十年失误,要弥补损失,是否一两年可以完成?……由于这些心理障碍的影响,一些已经转业的政工干部不愿再重返原来岗位;想要补充新人,常感人才匮乏,特别是一些学有专长或有一定业务实践的青年人,不喜欢、不愿意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仍不是个别现象。
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治“软”,还须继续努力。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件工作:
第一,深刻总结“一手硬一手软”给企业造成严重危害的历史教训,深入宣传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稳定形势、搞好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有力批驳各种淡化党的领导、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做法,使广大政工干部增强使命感和事业心;
第二,总结和宣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加强正面引导,增强政工干部和广大职工搞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大力表彰企业党务干部、政工干部中的好人好事,树立热爱政治工作的典型形象,增强政治工作者的荣誉感;
第四,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研究,使思想政治工作置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之下,把企业政工队伍培养成一支懂理论,善实践,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作者为北京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秘书长)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讲好社会主义优越性
韦慈竹 李湖
进行社会主义优越性教育,是增强广大干部和群众社会主义信念的重要保证。只有搞好这一教育,才能使人们把走社会主义道路变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要讲好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体会,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实事求是。向人民群众宣讲社会主义优越性时,一定要实事求是,讲成就,不夸大,也不缩小,实实在在,令人可感可信。我们已经做到什么程度,就讲到什么程度,切不要把将来才能办到的事,硬说成已经办了。当然,确实取得的成就也不容抹煞,事实摆得充分,群众就会心悦诚服。同时,在讲成绩时,也应该讲困难,讲挫折和曲折,让群众认识到,我们并不是“报喜不报忧”,进而激励奋起直追的斗志。
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指在教育内容上,用积极的正面的事实和道理,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就。同时引导广大群众联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过程,讲个人成长史、家庭发展史等进行自我教育,激发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关注感、使命感、自豪感,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科学比较。现在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能横比,只能自我纵比,纵比是一朵花,横比成了一块疤。究其原因,主要是比较方法不对头,没有排除历史的自然的等一系列不可比因素,没有用与制度有必然联系的现实去进行比较。其实,只要采取历史的全面的方法进行比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两个制度孰优孰劣,是容易得出结论的。比如,把我国与我国国情相近的而又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邻近大国印度相比较,就连西方某些反共人士也承认,中国的发展明显地超过了印度。又如,就是我国同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尽管存在许多不可比因素,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年来,我国在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方面,同这些国家的差距已明显缩小,这可以举出若干数字说明。
现身说法。实践证明,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是社会主义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请革命老前辈讲革命斗争史,饮水思源,可以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请老职工、老农民讲艰苦创业史,可以帮助青年人懂得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请劳模、先进人物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的先进事迹,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爱社会主义”与“爱国”、“爱国”与“爱岗”的关系,从而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地大干社会主义。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市委宣传部干部)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立好心·说好话·办好事
何松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有一个立场、感情问题。要做好,就要立好心,说好话,办好事。
立好心,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前提。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去统一人们的思想,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所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是“帮”人,而不是“整”人。为什么医生开的药,再苦病人也愿吃?医生做手术,再痛病人也能接受?就是因为治病是为了救人的。同一个问题,别人的批评接受不了,而父母、亲人即使说得再重也能接受,就是因为他知道父母、亲人总是为他好的。无数事实说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只要让被教育者了解你是出以好心,那末,精诚所至,是会金石为开的。
说好话,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解放军某部一位优秀指导员说:“我们大量的思想工作是要通过语言去完成的,话说好了,耳朵听着顺,心里想得通;话说拧了,热心能变凉,好事能变坏。政治干部首要的本事是把话说好。人们在感情上容易接受的东西,在理智上才容易接受。”有些同志以为板脸就是严肃,“上纲”才有原则,结果于事无补,达不到帮助同志的目的。他们不懂得“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不懂得语言艺术的力量。要学会说好话,一要有平等的态度,不是“我打你通”的“教训式”,而是“互相交流”的“启发式”;二要有语言的艺术,不是“直来直去”的“炮筒式”,而是“寓庄于谐”的“迂回式”;三要有广博的知识,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式”,而是“旁征博引”的“疏导式”。当然,所谓“说好话”,决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盲目吹捧讨好。
办好事,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有些同志认为,政治工作是“空对空”。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其实,许多思想问题的产生,都和实际问题有关。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去解决,讲得再好也没有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一副热心肠,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有一次,我到一个后进乡蹲点,发现那里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干部说话群众不愿听,做事没人帮。于是,我便注意组织党支部成员帮助群众办实事,引导群众走科技致富的道路,为群众传信息、送良种、教技术,一年后人均收入增加了一百多元。群众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干群关系开始得到了缓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就顺利了,乡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这说明,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讲大道理,还要注意解决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让群众从切身利益的小事中领悟某些大道理,增进对集体、对社会主义的亲近感,从而在生产和工作中进发出积极性、创造性。        (作者为广东省肇庆市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第5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不同社会制度进行比较的原则
《贵州日报》8月27日发表黄钧儒、李建国的文章《论社会制度的比较原则》。
文章认为,对不同的社会制度进行比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比较结果客观地反映不同社会制度的优劣和差异。这些原则有:
一、本质性原则。从本质上对两种社会制度进行比较,不难得出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结论。
二、全面性原则。进行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必须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有人只在经济和生活水平等方面,把今日中国同西方发达国家作简单比较,认为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是非常片面的。
三、可比性原则。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但其他因素如原有经济基础、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外部投入、国际条件等,也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需要具体分析。遵循可比性原则,还要考虑各国经济发展指标的统计口径、计算方法等不同带来的差异。
四、历史性原则。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社会都有其产生、发展过程。在世界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对两种社会制度的比较,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考察各自的发展历史,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5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实现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的统一
《海南日报》8月23日七版“大特区论坛”刊登陈小平的文章《如何实现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的统一》。
文章首先提出从人才外流的原动因把握流向。文章说,人才不流则腐,人才外流则空。任其自流和堵江截流,皆非良策。最佳选择,在于合理引导,在于从人才外流的根本动因上准确把握和引导人才的流向,以达到人才流动与人才稳定的统一。关键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将人才外流引向人才内部流动。2、明确人才外流与人才内流的界限。最具广泛适应性和合理性的界限应是:从人才的专长发挥程度来划分,以地域的生产力发展程度来划分。即从人才专长发挥程度较低的地方流向发挥程度较高的地方属内流——向其专业、专长的内部纵深流动;反之则属外流——流向专业、专长的外部领域。3、探寻人才外流诸因素中的原动因。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考察,人才的需要是人才流向的原动因,人才合理需要的未能满足,是人才外流的原动因。也正是观念、制度、体制及种种物质与精神因素阻碍人才发展、催化人才外流的共同焦点。
文章接着提出,从人才制度的改革中开辟优势。其核心是公平竞争,合理流动。


第5版(理论)
专栏:报刊文摘

  社会主义经济稳定的两方面含义
《天津师大学报》一九九○年第四期发表李家祥的文章《略论社会主义经济稳定的含义与地位》。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稳定具有两方面含义。
一、稳步的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经济速度持续呈平滑上升之势发展,避免周期性的忽快忽慢,大起大落。既指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包括作为国民经济两个最主要物质生产部门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速度。
二、稳定的经济生活秩序。经济稳定不仅表现为内在的经济发展速度方面,还直接地反映在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物价水平相对稳定;(二)、劳动就业增加比率较高;(三)、多数社会成员实际收入稳步协调增长;(四)、市场供求相对平衡。
社会主义经济稳定的双层含义是一种深层次与浅层次的区分,它构成经济稳定的直接标志与间接标志,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制约关系。


第5版(理论)
专栏:思想政治工作新探黄河杯征文

  重视经常性 增强针对性
钟启映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系统的政治教育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之分。在这二者当中,系统的政治教育,解决的是职工政治方向问题,共同认识问题,或者是普遍性的要求。这种教育非常重要,但相对来讲,解决思想问题也是有限的。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系统政治教育的补充,也是系统政治教育的继续和深化。
企业工作情况千条万绪,职工的经历、文化和思想修养等方面存在众多差异,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常常是此伏彼起,应接不暇。职工对于某些问题的认识,从道理上讲也许是懂了,一旦遇到新的具体情况,又可能糊涂起来。实际工作中的大量矛盾,诸如奖金分配、工资晋升、住房安排和子女就业等等,老的问题没解决完,新的问题又冒出。所以,我们不能指望系统政治教育解决所有问题,不要以为上了政治课,也讨论了,表了态,问题就解决了。
因此,我们在企业,要强调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有针对性地从思想政治上,帮助职工解开疙瘩,直接接触矛盾,有如短兵相接。它需要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我们要回答和解决职工提出的疑问和要求,克服企业存在的不良倾向,就少不了思想交锋,免不了有人闹情绪、不愉快,需要反反复复去谈心,还要准备挨骂受气。为此,要求我们企业的政工干部,要树立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和耐心,对职工群众满怀深厚的阶级感情,不怕“苦口婆心”,学会用“大道理”管“小道理”。那种遇到矛盾绕道走的人,见到困难就缩头的人,只想当老好人的人,是不可能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
基于这种认识,近些年,我们厂的政工干部,一直非常注意抓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把它与经济承包责任制挂钩,做到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由党委办公室按月考核。由于这样,全厂的政工干部,尤其是车间的党支部书记,都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上,经常与职工群众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一有问题就能及时发现,把好些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了企业内人心稳定,生产和改革一直进展得比较顺利。因此,我们厂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1988年被评为军队企业先进政研会,1989年被湖南省有关方面授予优秀政研会称号。
  (作者为湖南省冷水滩市七三一九工厂党委办公室主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