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力弘扬北京亚运精神把首都建设得更加美好
北京市召开第十一届亚运会总结大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罗晓路)蓝天、丽日、彩旗、鲜花。北京市今天在少先队员的鼓乐声和亚运拉拉队员“祖国万岁!万岁!万岁!”的欢呼声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总结大会。
来自首都各条战线为亚运会作出贡献的各方面代表6000多人出席了大会。
北京市长陈希同作了题为《大力弘扬北京亚运精神,把首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讲话,对亚运会作了初步总结。
陈希同说,这次亚运会,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展示了我国政治局面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显示了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它不仅在体育运动方面以超过历届亚运会的优异成绩而载入史册,而且在政治、对外友好交往、科技、文化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世界各国人民都对亚运会的圆满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的深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得到充分的显示。
陈希同指出,亚运会成功的根本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可靠的保证;二、社会主义制度充分显示了优越性;三、北京亚运会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四、全市、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奉献,是亚运会圆满成功的最强大的精神力量。事实再一次深刻地告诉我们,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只要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陈希同在大会上宣布,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从现在起,要努力弘扬北京亚运精神,普及亚运工作水平,为在2000年实现第二个经济翻番,争取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而奋斗。
市委、市政府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各部门、各单位都要发动群众,上下结合,广泛深入地开展总结活动。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群众大讲亚运会各方面的丰硕成果;大讲亚运会的成功经验和对我们的启示;大讲参加亚运工作的亲身感受和切身体会;大讲亚运活动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使总结活动真正成为一次见事、见人、见实效的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总结中既要看到先进,看到成功,也要找出差距,找出不足。要在总结的基础上表扬先进、树立榜样。表彰工作要扎实、隆重、俭朴,提倡精神奖励为主,坚决防止铺张浪费。
(二)运用亚运会的丰硕成果,继续开展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的宣传教育活动。用千千万万具体、生动、感人的事实,引导全市各族人民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已经振奋起来的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彻底消除曾经一度泛起的民族虚无主义的思想影响和民族自卑的消极心理,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万众一心,更加有力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弘扬亚运精神必须同当前的经济建设、廉政勤政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紧密结合。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弘扬亚运精神的具体计划,做到工作有安排、有步骤、有重点、有检查、有成果。
伍绍祖代表国家体委向北京市政府及1000万首都人民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亚运会的成功是亚洲人民的胜利,中国人民的胜利。要把亚运会作为新的起点再攀新的高峰。
市委书记李锡铭在会上讲话说,亚运会闭幕以后,大家十分关心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亚运成果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亚运精神能不能继续保持和发扬,亚运以后首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能不能继续前进,并取得更大的成绩?广大干部和群众,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在思想上都清楚地认识到:亚运会开完了,新的任务又摆在面前,稳定形势,发展经济,要做的工作很多、很繁重、很艰巨,我们没有歇气松劲的理由。
李锡铭强调指出,现在离年底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明年是国家实施第八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充分正视经济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以北京亚运那种拚搏奋斗的坚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努力冲破难关,推动经济工作的发展。各级党政领导,要积极借亚运的东风,把抓好党风和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这项工作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当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指示精神,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要继续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继续在全市城乡深入地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毫不犹豫地用马克思主义,用社会主义思想去占领意识形态领域,毫不动摇地开展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批判,坚定广大干部和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他强调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支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我们国家生活中当家做主,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充分依靠群众和走群众路线,坚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对各种敌对势力和破坏活动毫不手软。
出席总结大会的还有中央、国务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方面的负责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宣部、国家体委召开座谈会
北京亚运精神将在全国发扬光大
本报北京10月18日讯 记者卢小飞报道:正当举国上下盛赞北京亚运精神时,有关部门听到了这样的反映:亚运精神会不会9月来了10月走?今天下午,中宣部和国家体委共同召开体育界人士座谈会,十几名体育工作者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他们表示,北京亚运精神在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育界将发扬光大这一精神,巩固和发展体育成果,不辜负人民的厚望。
座谈会由徐惟诚同志主持。王忍之、伍绍祖、荣高棠、袁伟民、张彩珍等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王忍之同志说,发扬北京亚运精神,首先要靠体育界,11届亚运会的主角是体育健儿,他们的胜利,来自于意志、精神和道德的力量,也说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亚运会也在如何改进新闻、宣传、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进行思想教育,需要有一种能够吸引最广大的群众进行参与的活动,使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中顾委委员、中华全国体总顾问荣高棠同志谈到,11届亚运会的最大成功,在于举国上下、全民族、全社会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激情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确实是多年不曾见过的奇迹。他说,这首先是因为有了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江泽民总书记率先在天安门广场点燃了亚运圣火,近2亿人参加的传递圣火活动,使人们的爱国激情得以升华;其次,是实事求是的作风使人们看到了希望;第三,是正确的舆论导向唤起了全国人民对体育事业的理解与支持,使每一颗爱国心都与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交织在一起,由此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认为,这些正是需要进一步总结的好经验。
国家体委训练局局长李富荣说,他这次感受最深的,就是一度在体育界有所减弱的顽强拚搏精神重新得到发扬,各运动项目普遍如此,而且在运动员中间涌现出“沈坚强带伤勇夺5枚金牌”、“高凤莲为培养新秀甘当人梯”等许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感人事例。他说,亚运会结束后,体育界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与世界体育强国苏联、美国、德国相比差距很大。距离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只有636天,他们已开始就队伍、班子进行调整,北京亚运精神将在体育健儿中发扬光大。
中华全国体总副主席徐才、夏翔,体委训练局党委书记刘吉,国家羽毛球队副总教练陈福寿和运动员周蕾,国家田径队教练阚福林,国家体委科研所所长陆绍中,北京市体委主任马贵田等同志先后在发言中谈到,体育界弘扬北京亚运精神,不仅要体现在竞技项目方面,还要努力使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科研、教育、医学等诸项事业均拓向一个新的领域,才有可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第4版(要闻)
专栏:

  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华少年风采录》在京发行
本报北京10月18日讯 在少先队建队41周年到来之际,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大型纪实文学丛书《中华少年风采录》,向全国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者献了一份厚礼。
宋任穷、周谷城、严济慈、王光英等出席了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发式。
由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工作委员会编辑的《中华少年风采录》,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国家副主席王震为丛书题写了书名,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关心下一代协会名誉主任宋任穷为丛书撰写了序言。
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套反映少年儿童风采的纪实文学丛书。它分为《英勇就义卷》、《勇敢斗敌卷》、《舍己救人卷》、《舍身为公卷》、《身残志坚卷》、《助人为乐卷》、《勤奋学习卷》、《发明创造卷》、《文化艺术卷》、《体育健美卷》、《优秀集体卷》等11卷,近170万字,共收128篇报告文学,真实地记录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迄今60年间少年儿童中的杰出分子在党团组织的教育下,在对敌斗争、思想品德、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光辉业绩。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央戏剧学院庆祝建院四十周年
杨尚昆题词 宋任穷出席庆典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 今天上午,中央戏剧学院1500余名在校师生和来自海内外的历届校友及各界嘉宾在学院的实验剧场欢聚一堂,隆重纪念中央戏剧学院40周年院庆。
国家主席杨尚昆为院庆题词: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出席了今天的庆典仪式。
会上表彰了196位优秀教师,并向他们的代表颁发了“园丁奖”。
中央戏剧学院于1950年由已故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先生主持创办,是我国最高的戏剧艺术学院。该院教学和科研并重,专门为国家培养话剧、影视等专业的表演、导演、舞台美术、戏剧理论和创作等多方面人才。建院40年来,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中,不少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演员、导演、作家、教授等。
             (徐怀谦)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明报》发表社评认为
“中国统一,不是梦想”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海峡两岸近一时期来出现一系列的互动事件,在海外颇得好评。香港《明报》本月16日发表社评指出,“中国统一,不是梦想”。
《明报》社评认为,最近海峡两岸在双方的努力下,出现一系列的“坏事变好事”。比如,台湾当局遣返私自入台的大陆居民时出现“闽平渔5540号”25人窒息死亡、“闽平渔5202号”21人因船遭台湾军舰撞沉而蒙难的惨剧后,两岸“能本着务实的精神心平气和坐下来谈判,终于达成了由两岸红十字会共同携手作业的遣返方案。第一批55人已由大陆红十字会从马祖岛接回福州。实际上,这也意味着大陆船只首次在台湾当局允许下直航台湾海峡”。又如广州白云机场劫机空难事件发生后,台湾当局能宣布今后不再给大陆劫机犯以政治庇护而将予以原机遣返,“必会大大遏遇大陆的劫机行为”。
社评指出,“这样的坏事变好事说明了海峡两岸目前交流的实际情形。……在具体事务的合作上,双方已经能做到互相体谅了”。社评指出,“中共曾经将解决台湾问题列为80年代的三大任务之一,由于各种因素的变化,这一目标未能实现。但中共实在并没有做错什么,海峡两岸的统一是民族大业,任何一个对中国人民负责任的政党都应将之列为崇高的政治目标”。“海峡两岸可以也应该宣布,实现国家统一为崇高政治目标,并动员全民族的力量,争取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内实现这一目标”。
《明报》最后说,其实在两岸必须统一这一点上,两岸已有共识,歧异只是在以何种方式实现统一。虽然“双方的歧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没有歧异又怎么会需要谈判呢?双方能够开出条件,也就是迈出走向谈判桌的第一步了。退回一、二年前,我们又怎能想象,台湾会宣布不接受大陆的劫机犯,大陆会派船到台湾接回被遣返者呢?”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总督卫奕信说
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18日电(记者李胡兵)正在布鲁塞尔访问的香港总督卫奕信今天说,他对1997年回归大陆后的香港前途“充满信心”,并呼吁西欧国家切莫等闲视之,应积极为香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贡献。
卫奕信是在由比利时工业联合会为他举行的招待会上说这番话的。他的讲话题目是《21世纪的香港前途》。
卫奕信说,1984年中、英就香港问题发表的联合声明及今年4月通过的香港基本法草案为香港今后的稳定、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说,“有些人对此持怀疑态度,这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1949年成立以来从未违背过它所签署的任何条约,中国是世界上最恪守条约的少数国家之一,在这方面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他还说,“香港同大陆的关系正在恢复正常,这是完全应该的,我们必须这样做,因为香港的未来同大陆的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举例说:“仅去年就有1500万香港人去大陆观光,每天有1.4万辆车辆来往于两地之间,香港对外投资的70%,约113亿美元,在大陆,约5万名香港管理人员工作在大陆的沿海和内地。”
他否认了关于香港资金外流的新闻报道。他说,事实并非如此。他指出,香港在过去4年中储蓄率增加120%,贷款增加200%,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贷款中心。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妇联声援巴勒斯坦斗争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18日致函巴勒斯坦妇女总联合会,对本月8日以色列当局镇压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造成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的暴行表示极大的愤慨,同时对死难者及其家属表示深切的哀悼和亲切的慰问。
全国妇联在信中重申“坚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妇女反对以色列侵略和占领的正义斗争”并“强烈要求以色列当局立即切实、有效地执行安理会672号决议,停止暴行,保障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和合法权利”。


第4版(要闻)
专栏:

  四十年沧桑话昌都
新华社记者 央珍 马程
昌都从1950年10月19日解放至今已40个春秋。40年间,昌都的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并开始走上富裕之路。
昌都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城镇,位于扎曲河和昂曲河的交汇处,这两条河在这里合成一条大河——澜沧江。所以,昌都的藏语意思是“双河上”。昌都的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儿群山环抱,山清水秀。解放前的昌都仅是一个小镇,道路肮脏,房屋破旧,一片荒凉。镇上住着2000多农奴,他们住的是用乱石围成的土围子和破毡片、木板搭成的棚子,游民、乞丐蜷缩街头。据载,1944年昌都一带发生大旱灾,仅昌都镇就饿死400多人。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昌都人民的配合下,取得了昌都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进军西藏的东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今天,记者从川藏北线乘车来到昌都,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水泥路面纵横交错,一座座藏式楼房鳞次栉比,新城区的建设正在昂曲河和扎曲河两岸伸延。据统计,近年来城市新建筑房屋面积达7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旧昌都的50多倍。
如今昌都原始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改变。近10年来,党中央在西藏实行免征免购、土地和牲畜私有私养的特殊政策,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去年,昌都地区粮食总产量达到7900多万公斤,比民主改革前的1959年增长2.2倍。牲畜总数达340万头(只),比1959年增长1倍。农牧民人均收入达359元。
解放前,昌都的工业完全是一片空白。40年间,昌都各族人民从零起步,用勤劳的双手在昌都建成了电力、建材、森林工业、采矿、制革、印刷、煤炭、食品、汽车修理等62个工业企业。如今,全地区工业总产值已达1000多万元。特别是近年来民族手工业得到了很大发展,昌都生产的唐卡、腰刀、围裙等10余种产品多次获得西藏自治区民族工业产品优质奖,成为民族地区市场上的畅销货。
在昌都,公路交通、邮电等事业发展迅速。过去,昌都没有公路和汽车,如今全地区11个县都通了公路,94%的区(镇)和60%的乡也都通了公路,通车里程达4658公里。拥有各种汽车3500多辆,其中农牧民个人拥有汽车1270多辆。昌都还建立了16个卫星地面接收站,附近的农牧民可收看到当天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并开通了昌都至拉萨和成都的卫星长途电话。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昌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去年,全地区商业网点发展到2400多个,国营商业的销售总额达1亿多万元。城乡储蓄余额达3300多万元。解放前昌都县的城关镇被称为“达吉甫”——乞丐居住的地方。如今,这里成了全县的集市中心,全镇居住着1800多户人家,有600多人在这里从事各种饮食服务业、建筑业、民族手工业和经营个体商点,上市的各类商品达1500多种。
40年前,党在昌都创办了西藏第一所社会主义的新型小学“昌都实验小学”。至今,昌都已有各类学校540所,在校学生达26800多人。1980年以来,昌都先后输送到地区内外各类大中专学校的学生达1960多名。对农牧民的子女入学国家还实行包吃、包住、包穿的扶持政策。
1952年,党中央派来民族卫生大队在昌都建立起西藏第一所人民医院“昌都地区人民医院”。如今,昌都全区已建立了县、区、乡三级医疗卫生网,人民医院、藏医院、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等各级卫生机构共153所。医务人员由解放初期的107名增加到2073名。各种多发病和地方病得到了控制,农牧民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昌都40年的建设发展,始终得到国家和内地省市无私的支援。据统计,1959年至1989年,国家先后给昌都的财政拨款达11亿多元,仅1980年至1989年10年间,国家对昌都拨出扶贫救灾款就达2200多万元。从内地调运昌都各种物资达44万多吨,其中粮食就达10多万吨。


第4版(要闻)
专栏:外事简讯

  外事简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起孟17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马里体育、艺术和文化部长巴卡里·特拉奥雷率领的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
▲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体育、艺术和文化部长巴卡里·特拉奥雷率领的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
马里政府文化代表团应文化部的邀请来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国务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银行理事菅野明一行。
菅野明一行应中国人民银行的邀请前来我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国务院秘书长罗干18日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由会长八代仁夫率领的日本箕山社有限公司代表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18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并宴请了由第一副院长苏卡洛·瓦连京·奥列戈维奇率领的苏联最高法院代表团。
宾主就中苏两国法院间的交流和合作问题进行了友好的交谈。
这是苏联最高法院首次派团访华。
▲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1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协调委员会副总书记何塞·安东尼奥·鲁纳率领的拉丁美洲社会党协调委员会代表团。
▲应苏共中央邀请,以中共中央委员、吉林省委书记何竹康为团长的中国共产党党的工作者友好访问团一行10人18日下午乘飞机离京去苏联进行为期两周的友好访问。(新华社)


第4版(要闻)
专栏:

  秦德远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秦德远同志,于8月12日在北戴河逝世,终年71岁。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洪学智、马文瑞等同志,8月14日在北戴河向秦德远同志遗体告别;程思远副主席参加了10月15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的骨灰安放仪式。
秦德远同志祖籍湖南省沅陵县,1937年7月参加革命,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北京医学院政治辅导处主任和党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委大学科学部党委副书记、中共朝阳区委书记和五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和机关党委书记等职,1985年12月离休。
宋平、刘澜涛、习仲勋、费孝通、孙起孟、陈希同、谷牧、孙晓村等同志,中共中央组织部、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和机关党组等单位,送了花圈。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京召开报刊发行会议加强党报党刊订阅工作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 北京市报刊发行居全国之首,其中人民日报1至9月订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1%。
今天,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区、县、局、总公司、大专院校及邮政部门,切实做好1991年的报刊发行工作。
市里在此之前还发了通知强调,以人民日报、求是杂志为首的党报党刊在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很大,各单位党总支和党支部都应订阅。
会上对发行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提出了改进的措施:要求抓好在乡村、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建住宅小区和大中学生中的订阅工作;如发现未按市委要求订阅的单位,主管部门应督促其补订。(颜世贵)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吐鲁番,高级农艺师王惠珠如今是家喻户晓的“葡萄奶奶”(右二)。1954年,毕业于华中农学院的江南姑娘王惠珠来到吐鲁番,投身于葡萄生产新技术推广工作(左下图),如今虽已退休,仍致力于葡萄品种的更新、改良和推广。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