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杨主席关于中国统一谈话在台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国家主席杨尚昆在亚运会期间会见台湾《中国时报》总编辑黄肇松一行时对中国统一问题发表的看法在台湾内外引起很大反响。杨主席关于“同胞不打自己的同胞”、“增加两岸接触交流”、“尽早展开国共两党的对等谈判”等呼吁,得到不少学者及舆论的赞同。
《中国时报》9月25日全文刊登杨尚昆的谈话,并发表长篇社论。社论认为,杨尚昆的谈话可归纳为五点:(一)统一没有时间表,既不能操之过急,但也不能太慢。(二)坚持“一国两制”的统一方式,反对“一国两府”、“一国两地区”。(三)不放弃武力解决统一问题是因为担心国际势力的干预,而绝不会以同胞打自己的同胞。(四)主张采用党对党为谈判的基础。(五)目前两岸应加速交流。《中国时报》的社论接着表示,“总的看来,(杨尚昆的讲话)其中亦不乏有善意的回应,如:主张统一要水到渠成,不能过急;强调“同胞不会打自己同胞”;“表示双方应尽力透过交流建立共识等意见,都还饶有新意”。该报还进一步提出,“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追求的目标,在统一条件未臻成熟之前,不妨先追求和解,以经济上的合作优先,以民间交流来增加两岸的互信,以建立共识为未来的统一筑下坚实的基础。”
杨尚昆的讲话在台报刊出后,引起台湾政坛的高度注意。“总统府”称,由于杨尚昆是首次接受台湾新闻界访问,所谈内容均环绕两岸关系,“基于不愿造成两岸对话的错觉”而“不予置评”。其他的高官有的说“看不出新意”,“不便回应”,有的称两岸谈统一“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一些官员也表示,“赞成目前两岸进行民间交流和经贸往来。”
一些学者也对杨尚昆讲话发表自己的看法。台湾大学教授吕亚力认为,“杨尚昆强调两岸接触可以由低层开始,以实际解决问题为主,是很高明的统战。台湾目前要求增加两岸接触的声音很多,许多人希望尽快成立中介机构,甚至批评当局处理大陆问题的作法太保守,因此杨尚昆希望多接触的说法,符合相当多台湾民众的愿望”。吕亚力还认为,杨尚昆的讲话显示“中共对台湾实况也不是全然无知”,杨尚昆愿意接受台湾新闻界采访,并选择在“两岸关系即将踏上一个新的阶段”的时机接受采访,“十分恰当”。为此吕亚力也建议台湾当局,“在检讨、调整大陆政策之前,有必要了解中共的想法”。
在香港,《天天日报》刊登“焦点”短评,赞成两岸循序渐进、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谈判。《明报》发表《两岸“先谈起来”比不谈好》为题的社评说,杨尚昆谈话中表示两岸应“先谈起来”,并愿意前去台湾,这样的表态说明“他渴望看到海峡两岸的统一僵局尽快实现突破”,并且“本身已经算是十分顾及台湾当局的处境了”,相比之下,台湾当局“更在乎海峡两岸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差异。然而相信海峡两岸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认为,这些不同和差异绝不应该成为两岸当局走向谈判桌的障碍。”《明报》指出,先谈起来比不谈好,“这次谈不出名堂,下次可以再谈,一来二去,大家自然就会了解对方的立场、想法、困难”。


第4版(要闻)
专栏:

  杨尚昆主席任命驻外大使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任命钱永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第4版(要闻)
专栏:

  雪耻与振兴
——写在圆明园罹难一百三十周年
本报记者 赖仁琼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被誉为“万园之园”的我国一代名园——圆明园,130年前惨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距此40年后的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的再次蹂躏。如今,历尽沧桑的圆明园,只剩下大水法、远瀛观的残石断柱供游人凭吊参观。
侵略军不仅毁灭了这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还将我国历代所珍藏的文物、难以计数的金银珠宝及藏于园内文渊阁的《四库全书》等全部劫掠焚毁。
10月18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
帝国主义的暴行不仅为中国人民痛恨,也遭到全世界人民的痛恨。雨果愤怒地揭露道:“法兰西帝国侵吞了一半宝物,现在,她居然无耻到这样的地步,还以所有者的身份把夏宫的这些美奂美仑的古代文物拿出来公开展览。”
当然,展览、拍卖圆明园宝物的不仅仅是法兰西。当过光绪皇帝英语教师的张德彝,1866年作为我国第一位赴欧旅游团成员出国游历时,就在英国伦敦亲眼看见中国的龙袍、貂褂、太后朝珠、玉石、画轴、神像等圆明园御用之物被赁卖。甚至到了1987年10月,圆明园喷泉时钟上的“猴头、猪头”在纽约拍卖的消息还见诸报端。
雨果还写道:“我相信,总有这样的一天——这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脏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
然而,130年过去了,雨果期待的这一天却还没有到来。
“整修整修,还我河山锦绣”
圆明园虽先后两次惨遭外国侵略军焚掠,但园内山形水系及建筑遗址仍依稀可辨。但从1904年到解放前夕,圆明园又经历了“木劫”、“石劫”、“土劫”几个不同阶段。
在被称为“石劫”的这一时期,废墟上凡能作建筑材料的,从地面的方砖、屋瓦、石条到地下的木丁、木桩、紫铜管道,全被搜罗净尽。那些石刻、石雕、石狮及汉白玉的台阶,全被拉走。
新中国成立后,历尽沧桑的圆明园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与保护。50年代,周总理明确指出:“圆明园遗址要保护好,地不要拨出去,将来有条件时作一些恢复。”圆明园遗址相继被北京市和海淀区划定为公园用地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到1961年,初步改变了“兽蹄鸟迹走荒苔”的荒凉景象。
然而,十年浩劫,圆明园遗址也未能幸免。土山、遗址、草木多遭破坏,甚至发生一次运走圆明园石件582车的严重事件。马场、猪场、鸡场以及修造厂等相继在遗址出现。著名美籍建筑师贝聿铭参观遗址后惊呼:“不能在园内种稻种藕修旅馆,否则,将使圆明园遭到彻底破坏!”
挽救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宣告成立,由此结束了名园遗址70多年无人管理的历史。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园林工作者逐步清理了西洋楼景区的方外观等5处建筑基址。现在人们看到的观水法那5块石雕围屏和两块汉玉石鼎,就是他们从朗润园湖边荒草中运回圆明园的。
在1980年圆明园罹难120年之际,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历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性的专题学术会议,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委会在会后成立。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首的社会各界1583人“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的倡议书发出后,在海内外引起极大反响,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赞同。
今年9月,记者走访当年倡议书发起人之一的汪之力。这位满头白发的前建筑研究院院长仍十分动情地说,在倡议书上签名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政协副主席、部长、教授、总工程师、文学艺术家、新闻出版界人士以及工人、学生、军人、农民等。
老将军张爱萍喜闻整修圆明园,挥笔写下一首《如梦令》:“秋日偷闲郊游,圆明遗址人流。怒目看废墟,不忘联军寇仇。整修整修,还我河山锦秀。”
1984年12月,遗址整修工程正式动工。人民群众踊跃捐款、参加义务劳动。谈及当年整修福海,管理处副主任冯乃华说,数万名共青团员、青年、部队官兵纷纷来此义务劳动,连小学生都把零花钱攒起来捐给了圆明园。圆明园学会会长,魏传统将军多次在政协和军内的会议上,呼吁各界为遗址公园建设出力。1985年,老将军喜见福海新生,欣然道:“今不见荒田,当使千秋鉴。福海茫茫涌碧波,云以天高淡。淡易看凶残,不欲人间乱。世界评载百万兵,喜我名园变。”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园林工作者密切与专家配合,相继对长春园、绮春园进行了修复。北京市市长陈希同担任遗址公园建设委员会主任后,每年都要帮助解决一些建设中的难题。1988年6月底,初具规模的遗址公园正式向社会开放。
国盛则园兴
今年3月,港澳地区来京出席全国人大、政协会议的部分代表、委员参观圆明园。名园的衰毁和遗址公园的残石断柱激起了他们无比愤慨。著名律师廖瑶珠女士大声疾呼:应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人了解、关心圆明园!
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宋平同志也在今年春天相继来到圆明园。早年,宋平同志在清华大学搞地下工作时曾到过圆明园。那时,园内一片荒芜。今天,看到整修后的遗址公园,宋平同志甚感欣慰。自遗址公园建成后,每年都有上百万人来凭吊游览。西洋楼前残破的石柱、展览馆内大量的文字、图片,无不使人们更加痛恨帝国主义的残暴、野蛮,清政府的腐败和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一位法国妇女在留言簿上写道:“我来自曾经烧毁圆明园的那个国家,我对历史上他们的这种暴行感到羞耻!”两位英国小朋友在留言簿上写道:“联军太可恨了!”
这些年来,园林建设者在这块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尤其可喜的是,在海淀区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没花国家一分钱,解决了园内几百户农民的转居、近百户农民的搬迁这一历史遗留难题。
83岁的圆明园学会会长魏传统日前在医院接受了采访。老将军身患重病,但谈起圆明园,两眼却闪烁着光芒:“一部圆明园兴衰史告诉我们:国盛则园兴,国败则园衰。今天,中华民族不仅要雪耻,更要振兴。”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孙子兵法》研讨会代表
本报北京10月18日讯 记者孙毅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第二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的部分中外代表。
李鹏说:《孙子兵法》是中国一部古代的军事著作,但是它所提出的一些军事原则和军事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它的光芒,有着现实的意义。这部著作已被国际社会学术界所公认,而且它的原则已被广泛地运用到军事、政治、外交、经济、商业乃至体育的领域中去。李鹏说:“我高兴地得知,在这次国际研讨会上,中外许多专家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提出了许多有见解的、很有意义的观点,更加进一步深化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他说,当前的国际形势正在发生着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深刻的变化。旧的战略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战略格局还未形成。东西方的缓和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给世界带来和平,而是现在世界更加动荡不安。现在海湾的局势非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李鹏说,中国政府主张,只要还存在着希望,就应该努力争取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海湾危机。我们高兴地看到,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中国有着相同或近似的看法。他说,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中国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方面还存在着差距。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不但不会放弃这个方针,而且会执行得更好,更加深入。
美国南加州大学政治系主任陶慕廉代表海外学者讲了话。他说,我们认为,《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件珍宝,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孙子兵法》,我们发现它对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第4版(要闻)
专栏:

  姬鹏飞会见澳门基本法咨委会参观团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主任姬鹏飞今天晚上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由副主任欧安利为团长的澳门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第二批交流参观团。
欧安利一行20人于10月16日晚抵京。
在京期间,他们将与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内地委员就初拟的基本法条文进行交流与座谈。
会见后姬鹏飞设宴款待了澳门客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任重会见“中国青年党”大陆访问团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李择红、薛建华)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台湾省“中国青年党”大陆访问团一行。
王任重对台湾来访人士表示欢迎。他希望访问团到大陆各地参观旅行中,能更多地了解情况,回台后如实地向大家介绍、解释,促进两岸同胞的了解和交流。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等会见时在座。
今天下午,台湾省“中国青年党”大陆访问团一行还与中央统战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访问团人士表示,完全赞成祖国统一和扩大两岸交流,并愿意为此作出贡献。
据悉,台湾省“中国青年党”大陆访问团一行将于明日离京,相继到西安、桂林、上海、苏州、杭州等地参观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都举行座谈会
纪念火烧圆明园130周年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来自首都理论界的30多位专家、学者今天在圆明园举行座谈会,纪念英法侵略军火烧圆明园130周年。
在今天的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明说,应该让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人,牢记中华历史上这一屈辱的历史,要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勇于拚搏,不断进取。
与会者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爱护圆明园遗址,把圆明园遗址建设成为一个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第4版(要闻)
专栏:

  越剧博物馆在浙江嵊县落成
本报杭州十月十八日电 记者高海浩报道:我国第一家专业戏曲博物馆——越剧博物馆今天在浙江省嵊县落成。成千上万的嵊县人喜气洋洋走上街头,参加盛大欢乐的“越乡文化节”。
位于浙江东部青山绿水间的嵊县是越剧的发源地。古朴典雅的越剧博物馆,以丰富多采的文物、图片史料,展示了八十多年来越剧由源于当地民间的一种唱书艺术,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的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剧界几代人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坚持现代戏、历史戏、传统戏并举,各种流派争奇斗艳,涌现了数以千计的优秀演员和伴奏员,使这一传统戏剧走向繁荣,并且蜚声海内外,成为祖国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专程赶来越剧故乡,与家乡人民共同庆贺盛大的“越乡文化节”。


第4版(要闻)
专栏:

  著名文学家俞平伯先生逝世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俞平伯先生,于1990年10月15日12点55分在北京病逝,终年91岁。
俞平伯先生原名铭衡,祖籍浙江省德清县。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上海大学、北京外国语学校、燕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等院校任教。曾参加或筹办“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等文学团体,参加过革命秘密组织“中国革命民主同盟”以及九三学社。解放后,俞平伯先生曾任北大教授、校务委员、首届全国文联委员、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俞平伯先生积极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和进步的民主运动,是一位热忱的爱国者和具有高尚情操的知识分子。70年来,他不倦地从事学术活动和文艺活动,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中,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和学者。他早年写的诗歌和散文自成一家,显示了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实绩。他对古典诗歌和词学有精深的研究,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为《红楼梦》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它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俞平伯先生的著述甚丰,主要有诗集《冬夜》、《西还》、《忆》,散文集《燕知草》、《古槐梦遇》、《杂拌儿》,学术著作《读诗(经)札记》、《读词偶得》、《清真词释》、《唐宋词选释》、《论诗词曲杂著》、《红楼梦辨》、《红楼梦简论》以及《〈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等。
在俞平伯先生病重期间及去世以后,有关方面负责人郁文等,曾到家中探望。根据俞平伯先生的遗愿,丧事从简。俞平伯先生的遗体已于10月16日火化。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刑法增列规定
空中劫机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新华社香港10月18日电 台北消息:台湾“法务部长”吕有文日前在“立法院”司法委员会报告刑法修正草案时表示,劫机是近年来的新型犯罪行为,因此“法务部”在这次修正草案中特别增列空中劫机罪处罚死刑或无期徒刑的规定,以达到吓阻作用。
台湾“交通部长”张建邦表示,今后自大陆劫机来台者可依罪犯被遣送回去。
台湾民进党“立委”李庆雄在质询时指出,大陆人士劫机来台,我们的法院每每以其“唾弃共产暴政”为由而轻轻处几年。他认为这种以意识形态而干扰司法审判,也难怪中共说我们是“劫机者的天堂”。这次既然刑法已有增列规定,司法应本独立客观的精神来审判。


第4版(要闻)
专栏:

  徐钟祥同志病逝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的军事教育工作者和领导者、国防大学原教育长徐钟祥中将,因病于9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
向徐钟祥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秦基伟、杨白冰、王平、肖克等,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解放军三总部、军委纪委、国防大学和河北省博野县领导机关送了花圈。
李德生等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并送了花圈。
徐钟祥同志是河北省博野县人,1945年入伍,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参谋、作训股长、作战科副科长、教员、教研室主任、副军长,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他作战勇敢,沉着机智,执行上级的命令、指示坚决,为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他忠诚于党的国防教育事业,在军事教育战线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他三十年如一日,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既教书又育人,呕心沥血,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总结提高,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教学和科研的能力,特别是在军事战略、军事思想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徐钟祥同志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坚决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襟怀坦白,作风正派,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待人诚恳热情,密切联系群众,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他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患病住院期间,仍关心学校的建设和教学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
(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围棋名人战决赛开始
俞斌首盘战胜马晓春
本报北京10月18日讯 记者陈昭报道:贵州“齐墩杯”第三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决赛今天在北京中日围棋友好会馆开盘。俞斌八段在首盘比赛中,经过6个半小时的苦战,以3/4子的微弱优势战胜上届名人马晓春九段。
俞斌今日执黑先行,定式采用星错小目,双方均小心谨慎。至中盘,马晓春形势不错。俞斌在落后局面下首先进入读秒,但他沉着应战,一点点将不利情况扭转过来。反观马晓春却在优势情况下走出缓着,收官时又未顶住,终导致败北。
一直观战的聂卫平、罗建文等高手认为,名人战由于采用五局三胜制,第一盘棋手都比较慎重,所以真正的好戏还在后面。


第4版(要闻)
专栏:

  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成立
据新华社南宁10月15日电(记者陆汉魁)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这是我国成立的第10个瑶族自治县。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派代表团参加自治县成立庆祝大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祝贺里约集团首脑会议成功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八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对里约集团最近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举行的第四次首脑会议取得了成功表示祝贺。
这位发言人在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次会议反映了拉美国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团结,推进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决心,表达了它们要求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发言人说:“中国政府祝贺会议的成功,并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的事业中,同里约集团及其它拉美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


第4版(要闻)
专栏:

  我使馆庆祝中赤建交二十周年
新华社北京十月十八日电 马拉博消息,中国驻赤道几内亚共和国大使王永成十月十五日晚在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赤建交二十周年。
赤道几内亚人民代表院议长弗朗西斯科·博丁、外交部长圣地亚哥·埃内梅等四十余名官方人士应邀出席。招待会始终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
赤道几内亚于一九六八年十月十二日宣布独立。一九七○年十月十五日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


第4版(要闻)
专栏:

  高狄结束访法回到北京
本报讯 本报社长高狄一行结束了在法国历时一周的访问于十八日中午回到北京。郑梦熊副社长等到机场迎接。
在法国期间,高狄社长除会见法国参议院议长阿兰·波埃先生之外,还访问了巴黎几家主要新闻单位,并且由在巴黎出版的中文日报《欧洲时报》接待,到法国南方进行了参观。高狄社长同法国新闻界及政界人士的广泛接触,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


第4版(要闻)
专栏:

  钱正英会见席尔恩丁夫妇
本报北京十月十八日讯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今天晚上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南非基金会总干事库特·冯·席尔恩丁和夫人。
席尔恩丁夫妇是应中国国际交流协会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汉斌会见阿都拉
本报北京十月十七日讯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加坡国会副议长阿都拉。宾主进行了友好的交谈。双方对中新两国关系的良好发展感到满意,并希望中新两国议会间的相互交流也将得到不断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