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敦促柬各方实现民族和解
本报联合国10月15日电 记者仓立德报道:第45届联大今天审议了柬埔寨局势,经过协商,一致通过了本届联大主席德马尔科提出的一项决议,重申迫切需要制定柬埔寨冲突全面政治解决方案,敦促柬各方领导人在履行职责时进行合作,以便实现民族和解。
决议欢迎柬各方保证同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与会各方通力合作,欢迎柬各方今年9月在雅加达达成成立全国最高委员会协议;指出全国最高委员会将对外代表柬埔寨,并占据柬在联合国及其各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机构及各国际会议上的席位。
决议敦促柬冲突各方实行最大限度的自我克制,以创造有利于全面政治解决所需的和平气氛;呼吁柬埔寨问题巴黎国际会议的两主席加紧协商,以期复会,拟定并通过全面政治解决方案以及草拟一份详细的执行计划。
决议强调加强联合国在柬埔寨问题上的作用,包括组织和实施自由和公正的选举,实现柬人民行使自决权利的目标。
本届联大主席德马尔科在决议通过前表示,这项决议的内容是公平的,充分反映了有关各方的考虑,并强调了全面政治解决的紧迫性。他说,联大一致采纳这项决议,将进一步推动柬问题早日实现全面政治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北南第二次高级会谈今天举行
南朝鲜国务总理姜英勋抵平壤
本报平壤10月16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由南朝鲜国务总理姜英勋率领的南方代表团一行90人,于今天下午1时20分乘专列抵达平壤,参加订于明天在平壤举行的朝鲜北南第二次高级会谈。朝鲜政务院总理、北方首席代表延亨默在南方代表团下榻的百花园宾馆门厅前迎接姜英勋一行。在休息室里,延亨默对姜英勋说,看来平壤和汉城的距离是很近的。
南方代表团发言人林东源在住地向北南方记者发表声明说,作为改善南北关系的第一步,重要的是从承认、尊重彼此的实体出发。他说,双方在首次高级会谈时提出的方案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他表示要相互理解、尊重、让步,寻求共同点,并付诸实践。他说,只要双方代表集中智慧和力量,会谈就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晚上,延亨默设宴欢迎姜英勋及其一行。
本报板门店10月16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今天上午9时,南朝鲜国务总理、南方代表团首席代表姜英勋,率团乘车越过板门店军事分界线,前来平壤参加第二次北南高级会谈。
这是南方国务总理在朝鲜半岛被分裂45年后第一次正式通过板门店。
当姜英勋的车队来到板门店北方一侧的统一阁时,专程前来迎接的北方代表团团员、朝鲜和平统一委员会秘书局长安秉洙走上前来,同姜英勋握手,表示欢迎。7名北方少年儿童向姜英勋和南方代表团其他成员献了花束。
姜英勋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现在我们南北代表聚会,不是像过去那样取相互对峙的态势,而是为相互团结、交流、合作铺路。”
在离开板门店南方一侧的和平之家前,南方代表团发言人林东源发表声明表示,将努力在第二次高级会谈中找到实质性的具体的共同点。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克布卢特总理会见朱良部长
希望土中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
新华社伊斯坦布尔10月13日电(记者徐文群)土耳其总理、执政的祖国党主席阿克布卢特今天在安卡拉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团长、中联部部长朱良。
阿克布卢特说,“发展党与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进国家和人民间的友好关系”。他希望土中两国不但要发展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系,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和科技方面的交流。
他说,土政府鼓励土企业家与中国交往,希望中国企业家来土投资,土将为其提供方便。
会见时,朱良部长转达了李鹏总理对阿克布卢特总理的问候,并强调指出中国重视发展土中友好关系。
双方在会见时还就共同关心的一些国际问题,特别是海湾危机交换了意见。
同一天,土耳其正确道路党主席、前总理德米雷尔同朱良部长也举行了会谈。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是应正确道路党的邀请于12日抵达这里进行为期6天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秘书长发表声明
呼吁黎巴嫩人民和解
新华社联合国10月15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今天呼吁黎巴嫩人民在经历了长达15年之久的内战后能够实现和解。
据报道,黎巴嫩总统埃利亚斯·哈拉维的军队同叙利亚军队一起于13日对由奥恩将军领导的反对派力量发动了突然袭击,致使首都贝鲁特200多名无辜平民丧生,600多人受伤。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在他今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对无辜平民的丧生感到悲伤。
他表示,希望黎巴嫩将能最终恢复主权、实现团结和领土完整。
据报道,奥恩将军目前已逃入贝鲁特的法国使馆寻求避难。黎巴嫩内阁称,击败奥恩将为结束内战、统一被分裂的国家、实施塔伊夫和平计划开辟道路。
塔伊夫协定是由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组成的三方委员会于去年9月提出的。该协定对黎巴嫩内部穆斯林和基督教两派政治力量在议会中的席位重新进行了分配,以确保双方政治权力的平衡。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威特人民会议决定
开展广泛外交活动寻求国际支持
新华社吉达10月15日电(记者王根宝)正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举行的科威特人民会议决定开展广泛的外交活动,以阐明科威特问题的真相和寻求国际支持。
在10月14日人民会议举行的第二次秘密会议上,与会的750名代表决定向世界各地派遣正式代表团,并致信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对它们在科威特问题上采取的立场表示感谢。
这次人民会议的发言人穆罕默德·鲁梅希在会后说,会议还讨论了用军事手段收复国土的问题,一些青年将被组织起来接受军训。
科威特内阁事务国务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阿瓦迪今天在这里对新华社记者说,科威特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人民,我们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放被伊拉克占领的科威特。我们将用一切手段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是如果一切和平努力不能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说,用军事办法来解决问题就势在必行,对此,我们决不迟疑。
这位大臣说,全世界人民都支持我们的事业,包括中国在内。中国是个大国,在国际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希望中国继续支持我们的事业,恢复科威特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的住宅建设
朱世荣
新加坡在历史上,有一个半世纪是在殖民者的统治下度过的。本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全国一百六十万人挤在只占国土百分之一点二的市区,除百分之八点八的人有房子外,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不是栖身于旧木板、破铁皮、棕榈叶搭成的鸽笼小屋,就是露宿街头。房荒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一九六五年,新加坡独立,面对如此严重的房荒,政府在都市规划中,不仅把住房放在施政的优先地位,还明确提出“给民众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的目标。为确保“居者有其屋”,在进口建材不断提价、人力与建筑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政府提倡低息贷款自购住宅,并以低于私人房价的百分之七十五出售国家所建住宅。为降低“国宅”售价,政府先向公积金局借相当于国家每年预算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国宅建设资金,再以低息转贷给建屋局,以减少建屋局过重的财力负担,鼓励其多建、快建商品房。目前,全国二百五十多万居民中,用低息贷款买房的已占百分之七十以上。昔日密密麻麻的鸽笼小屋,已被数十层的高楼大厦取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都住进了舒适优美的国宅。
土地国有、统一规划,是新加坡城建的突出特点。据建屋局介绍,政府除已定的国宅建设用地外,还保留许多资源用地,即使人口发展到四百万,也不会有缺地之虞。现在的国宅,只有小部分在市内,大部分都在郊区,多是自成一体的新镇,镇中各类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散居在四周的人们,只要步行三五分钟,就可到达工厂、学校、商店、幼儿园、影剧院,吃、穿、用、学、玩基本不出这“小天地”。国宅的设计建筑相当讲究,各种造型相间,高矮参差交错,立体感很强。一座几百住户的大楼,一层全是无隔墙的空室,以供居民聚会游乐之用。凉台上摆满了盆景鲜花,楼下则绿树成荫、花团锦簇。
漫步在新加坡大街小巷,既看不到一栋墙饰斑驳的旧房,也见不到楼上有“万国旗”出现。据了解,政府除规定建筑物五年必须粉刷一次外,还规定国宅的晒衣设施必须建在楼后隐蔽处。不经建屋局许可,不得改变建筑物原有色彩和设施。居民说,政府对一草一木都有规定,虽说措施严一些,但确保了城市始终整洁美观的面貌。


第6版(国际)
专栏:

  孟加拉国总统为我援建工程剪彩
新华社达卡电 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10日为中国援建的鲁普甘吉北水利灌溉工程竣工剪彩。
艾尔沙德总统在竣工典礼上说,这项工程将有助于孟加拉国争取1992年实现粮食自给的目标。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提供的援助表示感谢。
据此间报纸报道,这项位于孟加拉国首都附近的工程将使该国增产粮食1.6万多吨。中国援助300多万美元建成的这项工程包括18公里的洪水控制堤坝、15.5公里的排水渠和38.5公里的灌溉渠。


第6版(国际)
专栏:

  纳米比亚总统参观中国馆
新华社温得和克电(记者滕文启)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最近在中国大使吉佩定的陪同下参观了温得和克博览会中国馆。
纳米比亚独立以后举行的首届博览会共有9个国家参加。中国、博茨瓦纳、埃及、德国、肯尼亚、马拉维、津巴布韦、赞比亚和南非均展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产品。
努乔马总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由江苏省轻工、针织、丝绸和熊猫电子集团等公司陈列的产品。他对中国馆馆长梁文称赞说,中国馆陈列的煤气灶和搪瓷器皿等产品很好,纳米比亚农村十分需要这些生活用品。这些产品在纳米比亚会有广阔的市场和销路。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大使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加建交20周年
本报渥太华电 记者郭文福报道: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温业湛11日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和加拿大建交20周年。加拿大外交部常务副部长马尔肖、卫生部副部长卡特雷卡尔松等各界人士50余人应邀出席了招待会。招待会洋溢着友好的气氛。
温业湛大使在招待会上发表讲话说,20年来,由于中加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两国关系在各个领域和各个级别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过去20年双边关系发展的实践证明,尽管我们两国社会制度不同,但只要相互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就能发展正常可靠的关系。
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马尔肖在祝词中指出,加拿大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循着白求恩的榜样,加中两国在过去的20年中在各个方面都建立了亲密的关系。我们坚信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加中两国的关系将会继续发展。
我驻孟使馆庆祝中孟建交15周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提出解决海湾危机和平建议
主张排除外来干涉和在阿拉伯范围内解决
新华社德黑兰10月15日电 巴解组织主席阿拉法特提出解决海湾危机的一揽子和平建议。
他在突尼斯接受伊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和平计划旨在排除外来干涉和在阿拉伯范围内谋求科威特问题的解决。
他说,该计划设想解决所有中东问题,包括海湾问题、科威特问题、巴勒斯坦问题、黎巴嫩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
早些时候有报道说,巴解曾建议在伊拉克撤出科威特之后在科部署一支泛阿拉伯部队。
阿拉法特还说,他的这一和平计划得到一些阿拉伯国家的支持。他说,中东和平进程在伊拉克军队撤出占领的伊朗领土时就已开始,并且预计将继续扩展到其它地区,包括科威特。
他认为,西方军队在海湾的存在“无论对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国家,还是对所有被剥削人民和第三世界国家都是危险的”。
他说,两伊实现和平以及被占领土的人民起义将给反对帝国主义的联合斗争注入新的活力。
他透露说,巴勒斯坦代表团将访问伊朗,与伊官方协调双方在海湾及其它中东问题上的立场。
因巴解在两伊战争期间支持伊拉克,伊朗与巴解的关系曾一度紧张。今年巴解和平努力受挫后,双方关系开始好转。


第6版(国际)
专栏:

  各国议会联盟大会开幕
将讨论海湾危机及南北贸易关系等问题
新华社埃斯特角(乌拉圭)10月15日电(记者颜为民)第84届各国议会联盟大会15日在乌拉圭海滨城市埃斯特角开幕。
来自89个国家的440名议员将在为期6天的大会中讨论海湾危机、穷国和富国的贸易关系和外债等问题。
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姚广为团长的中国人大代表团应邀出席了这次大会。
各国议会联盟主席达乌达·索乌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指出,今年4月举行各国议会联盟大会后,国际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海湾危机,它严重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向大会发来贺信,呼吁要尽力消除在海湾地区爆发战争的根源。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强地区合作 建立新型关系
西地中海地区召开首次外长会议
本报罗马10月11日电 记者罗晋标报道:“西地中海对话与合作”首次会议昨天在罗马召开,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的5个成员国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和欧共体的南欧4个成员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葡萄牙共9国的外长或副外长与会。马耳他作为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会议发表了《关于西地中海对话与合作的声明》和《关于地中海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声明》。
会议决定上述10国之间建立一个西地中海地区合作机构,以加强地中海两岸之间的联系,加强政治对话,促进协作,为西地中海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出集体努力。
会议指出,西地中海10国愿意发展整个地中海地区的新型关系,促进地区稳定,把地中海变为和平和合作的地区。与会外长们同意召开“地中海安全与合作会议”的计划,并准备着手讨论这一计划。
会议决定,与会国外长今后每年至少会晤一次。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经济新闻》舆论调查表明
相当多日本人反对向海外派兵
新华社东京10月15日电 据此间《日本经济新闻》今天发表的最近在全国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表明,有相当多的日本人反对政府向海外派自卫队。
主张可以向海外派遣武装自卫队员的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10.9%;主张可以派非武装自卫队员的人占28.4%;而表示不应该向海外派自卫队的人却占48.5%。
关于政府拟向国会提出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法案的舆论调查表明:反对的占38.4%,不满的占18.7%,赞成的占23.1%。反对法案的人中有58.6%的人认为,不论用什么方式,日本都不应该向海外派自卫队。
据新华社东京10月14日电 日本前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日前在这里指出,日本无论如何也要避免向海外派兵,绝对不能打开通往军事大国的大门。这位资深的日本自民党的政治家是在接受共同社记者采访时表明这一态度的。
后藤田说,自卫队创立以来,基于现行宪法的原则就没设想过要向海外派遣。尽管有人认为日本既然是联合国成员就应当派军事人员协助联合国维持和平活动,但他们都忘记了一点,这就是日本是在不能行使武力的前提下加入联合国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苏建议波罗的海为无核区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5日电 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15日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外交部工作报告时提出,波罗的海应成为无核区。
他说,苏联“在和平时期可以不在位于波罗的海水域或其上空的苏联军舰和飞机上部署核武器”,但西方国家必须承担其携带核武器的舰只和飞机不进入波罗的海的义务。他认为,这一决定“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整个欧洲,尤其是欧洲北部的稳定”。
苏联外长说,苏联已单方面承担在今年年底前撤出部署在波罗的海的所有携带弹道核导弹潜艇的义务。前几天,苏联已撤出了最后一艘核潜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的中东对策与海外派兵
本报记者 于青
10月12日开幕的日本第119次国会,舆论界称之为“中东国会”。这是因为本次国会将审议政府提交的联合国和平合作法案,焦点是向海外派遣自卫队问题。
联合国和平合作法(简称“合作法”)酝酿于8月间。日本先是推出以“出钱给物”为主要内容的中东对策第一套方案,继而又酝酿“出人”,尤其是派自卫队问题。因顾虑到现行宪法和自卫队法是派遣自卫队去海外的障碍,有些人便主张修改宪法和自卫队法。后又几经推敲补充,至本次国会开幕时,合作法最终方案才提交国会审议。
合作法中提出,派遣和平合作队去海外的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其主要任务是监督停战、修理运输和通讯设备、从事医疗和救援灾民活动等;和平合作队的成员来自国家公务员,其中规定,自卫队员可以保留身份,兼任和平合作队队员,可以携带护身的小型武器。
合作法问世后,即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应。日本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它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因此将自卫队员派往海外,显然有违宪法。此间舆论分析认为,合作法之所以引起诸多指责和疑问,此是其一。其二,战后日本政界曾多次讨论过派遣自卫队去海外的问题,无论是政府官员表态,还是国会决议,都明言禁止出动自卫队去海外。
舆论调查表明,多数日本人反对派遣自卫队去海外。自民党内也有异议,前官房长官后藤田正晴表示,不希望看到年轻人再次走上过去的老路。日本历史学研究会发表声明,抗议政府利用中东危机,策动海外派兵。
本次国会会期30天,合作法是近年少见的重头法案。该项法案能否在国会通过,眼下形势还不明朗。
海部首相在本次国会开幕式的政见演说中表示:“日本作为和平国家,面临战后最大的考验。”
看来,本次国会的内涵,不是简单用“中东国会”可以概括的,因为它事关战后日本国策是否转变。(本报东京10月1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前副总理差瓦立成立新希望党
泰国前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原泰国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兼陆军总司令差瓦立·永猜裕已经成立了名为“新希望”的政党。
据报道,差瓦立领导的新希望党已经在内政部注册,至此它已成为泰国第十六个政党。(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总统接见伊拉克特使
阿尔及利亚总统沙德利十五日在阿尔及尔接见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特使、伊拉克第一副总理拉马丹。
据阿尔及利亚新闻社报道,拉马丹向沙德利总统转交了萨达姆总统给他的一封信,但没有透露信件的内容。双方就海湾局势举行了会谈。
拉马丹在会谈后对报界说,他同沙德利会谈的目的是为了共同商讨寻求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途径。他还说,一旦把战争强加给伊拉克,伊拉克人民将为维护国家的生存而斗争。
拉马丹说,沙德利在会谈中还强调,必须提请国际社会关心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合理要求。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尼斯总统同法国外长会谈
突尼斯总统本·阿里十四日在突尼斯同来访的法国外长迪马就海湾局势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会谈后,迪马对报界说,他向本·阿里转交了密特朗总统给他的一封信,并同他讨论了国际形势,特别是共同关心的海湾局势。
迪马说,突尼斯提出的关于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建议,与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建议有某些共同之处。
当天下午,巴勒斯坦国总统阿拉法特会见了迪马。双方讨论了海湾危机、巴勒斯坦问题以及以色列当局最近在东耶路撒冷屠杀巴勒斯坦人的罪行等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国外交大臣访问埃及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十三日同正在开罗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赫德就海湾危机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据英国官方人士说,这是一次“重要的会谈”,双方“观点一致”。赫德在会谈中重申,必须执行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要求伊拉克从科威特撤军和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的决议。
另据报道,赫德在离开伦敦时表示,如果对伊拉克的政治经济压力不能奏效,就必须使用武力迫使它撤出科威特。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英国防部长讨论海湾危机
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十五日在伦敦说,美国派驻海湾地区的部队准备“长期拖下去”,以执行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决议。
切尼在同英国国防大臣汤姆·金会谈后说,联合国对伊拉克的制裁正在产生作用,伊拉克已经受到很大影响。
他预测,在今后几个月内,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权力基础将会垮台,发动战争的能力将会丧失。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耳其阿联酋两国总统会谈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总统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十五日上午在阿布扎比同来访的土耳其总统厄扎尔举行了会谈。双方会谈涉及了海湾危机的发展、伊斯兰和一些国际性事务及两国关系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十月十五日举行开馆升旗仪式。中新两国于今年十月三日宣布正式建交。
新华社记者 李永明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