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段磊:心中燃起创造火种
段磊是北京宣武区香丁路小学6年级的学生,他是一名全面发展的少先队干部。
段磊,一入小学就上了实验班,实验班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从此,段磊幼小的心灵里点燃了创造的火种。
全国开展创造杯活动时,在老师的帮助下,段磊主持的“汉语拼音新闻发布会”的中队活动,获得最佳创造杯金奖,团中央领导参加了队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以后,他又率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新闻演讲会,获得了二等奖。段磊创造的用磁铁擦玻璃的活动还获得中国少年报颁发的勤巧小队奖。
段磊始终有这样一个信念:少先队是少先队员自己的组织,要靠自己的力量搞活动,不能光依赖辅导员。凭着这股劲,段磊带领少先队员开展了一次又一次活动。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他所在的中队开展了学赖宁“远足活动”、“我为亚运添光彩活动”、“我是北京的小公民活动”、“向知识海洋进军的读书活动”等,使同学们较好地把握了赖宁的精神实质。
段磊特别注意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他阅读了大量的书:历史故事、领袖和英雄的传记、科学幻想小说、童话寓言、写作知识。他努力学习写作,6年来在不同的报刊上先后发表了14篇文章。段磊还十分注意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向其它大队委、老师、辅导员请教。现在他已经能脱稿演讲,做到条理清楚,神态自如。
1988年12月,段磊被推荐到宣武区少先队理事会任“理事”,由于工作出色,今年3月又当选市少联常委,并承担了市少联宣传部部长职务。
不久,通过竞选段磊当上了《星星火炬报》的主编。从分类、看稿、改稿、抄稿、配画、画版式、制版、印刷、发行,这一整套业务都要经过段磊的手。少年宫在城西,段磊家住城南,为报纸工作每星期他至少跑一趟,无论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武文梅:逆境中自强不息
武文梅,今年十二岁,是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县孙伯乡南栾村小学四(二)班品学兼优的学生。几年来,她在雷锋、赖宁精神鼓舞下,在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下,身处逆境,自强不息,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干部。  
一九八五年春,武文梅的爸爸在车祸中不幸去世,随之妈妈也改嫁他乡。那年她刚满七岁,弟弟才五岁。由于悲痛过度,爷爷偏瘫卧床不起,奶奶双目失明。不幸的生活使她过早失去父母之爱,她幼稚的肩膀挑起了沉重的生活担子。
家庭沉重的负担压得她一度不想再上学了。奶奶说:“你现在长在新社会,有政府,有村委,怎么能不上学哪!”学校里的老师也教育她说:“雷锋叔叔是旧社会的孤儿,可是他热爱新社会,再苦、再累,也没有放松学习,没有向困难低头。赖宁同学是新社会成长起来的少年,面对困难,勇于拚搏,不惜用生命实践着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誓言。”从那以后,雷锋、赖宁的英雄事迹,成为激励她克服困难、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强大动力。
几年来,她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武文梅是少先队中队长,在学校里除了完成学习任务外,还主动做一些中队的工作。一九八八年,辅导员老师去县里学习,她就积极担当起管理班里事务的责任,和学习委员一起组织同学们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开展“书法比赛”、“讲卫生红领巾”等活动。同学们都叫她“小老师”。
武文梅经常说,她和她的家能有今天,完全是党和政府无微不至关怀的结果。有一次,学校里收书款,姐弟俩需要交三十一元钱,她攥着家里仅有的五元钱,不知该怎么办。当时,辅导员老师发现武文梅的变化,经过家访了解了她的困境,及时向学校领导作了汇报。同学们听说后,都争着为她姐弟俩捐钱。他们就是用这五十七块多钱交齐了书款,还买了铅笔和练习本。今年三月份,在全县“学雷锋学赖宁经验交流会”上,武文梅作了事迹介绍,到会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当场为她捐款一百五十多元钱。武文梅接过大哥哥大姐姐的钱,流下了激动的热泪。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黄洁:生活中的小强者
黄洁,福建省厦门市杏林区曾营小学三年级(1)班的学生,一个十分聪明、可爱的少先队员。小黄洁在家里懂事听话,在学校品学兼优,负责学校文艺工作的老师早就注意到她有一副清脆的好嗓子,准备培养她担任学校的小报幕员。
谁也没有想到,不幸来得那么突然。她患了牙龈细胞癌。癌,这个字眼强加在一个生命才开始十个年头的孩子身上,实在太残酷了。
刚住进医院,天真的孩子以为自己只是牙痛,很快就可以治好返回学校,所以医生的安排她都懂事地听从。接受化疗和放疗,引起的反应非常难受,她没有向医生叫一声苦。治疗时间一过,她就迫不及待地拿起课本。她的病影响到视力,医生不让多看书,她就把书藏在枕头下,没人的时候偷偷地看。后来,黄洁注意到妈妈时常掉泪,知道了自己病情的严重。但是她没有大哭大闹,勇敢地接受了事实。
手术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望着女儿白净的小脸,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懂事的黄洁看出妈妈正在伤心,反而劝慰妈妈:“要是我明天动手术勇敢,您要答应送我一件礼物。”妈妈说:“你尽管说,妈妈绝对答应。”黄洁认真地说:“出院后,休息两天,就让我去上学,好吗?”妈妈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搂住女儿,泪水夺眶而出。第二天勇敢的黄洁上了手术台与医生配合,真的没有哼一声,手术台前的医生、护士无不为之感动。
黄洁的病得到控制出院了。她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学。这时候,学校正值期末复习阶段,黄洁不顾父母劝阻,出院才几天,就赶到学校上课。她住院两个月,缺了不少的课,但她下决心把功课补上,在期末考试中黄洁的成绩达到全班的中上水平。
黄洁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小姑娘,又是一个纯朴、普通的孩子。当不幸突然降临的时候,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是生活中的强者。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盲童心中的美丽世界
1976年10月25日,在距周口店仅6公里远的北京房山区石楼乡大次洛村,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子出生了。她成了全村历史上唯一的盲童。爸爸、妈妈为她落泪,乡亲们为她叹息。可谁也料想不到,在这个盲孩子身上竟发生了一连串传奇的故事,连外国人也远涉重洋来这里访问她。这个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农民家庭的盲女孩子名字叫刘宏飞。
年满12周岁的宏飞做梦都想和明眼睛的孩子一样,有一个美好的学生时代,可是父母没有能力送小宏飞去上北京城里的盲童学校。读书的愿望在宏飞的心中泯灭了。谁会想到,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大次洛小学承担了让盲童随明眼睛儿童一起学习、生活,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的“金钥匙”计划的试点工作,破格接收刘宏飞上学了。
1988年11月5日,是刘宏飞终生难忘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她开始了艰苦的学习生活。
刘宏飞进步很快,仅仅入校一个多月,不仅掌握了55个盲文字母,而且总结出许多规律。据懂盲文的老师说,这些规律是很实用的。
宏飞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刮风下雨,身体患病,都力争不耽误课程。她曾说:“要是耽误了学习,我会比得病还要难受。”
刘宏飞入队了。尽管她看不见红领巾的颜色,也看不到星星火炬的壮丽,但她的心里却时刻记着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每个星期一早晨,学校门口设立少年先锋岗,刘宏飞每次从先锋岗前经过,都要规规矩矩地行队礼,并提醒其他队员。队员们见她特别关心集体的事,推选她担任中队宣传委员。她不愿当挂名的中队委,快出黑板报了,几次向大队辅导员借《中国儿童报》和《星星火炬报》,拿回家让妈妈、姐姐念给她听,把有益的内容记下来,同能写会画的队员一起出板报。
在学习英雄少年赖宁活动中,刘宏飞受到很大触动。她原以为自己挺有毅力,可是与赖宁一比,差距就显出来了。她向老师借来《英雄少年赖宁》一书,天天晚上请妈妈或姐姐读给她听。她特别喜欢赖宁那句“不成功不回头”的格言,决心过赖宁那样有意义的生活。有一天,她忽然想到,如果能让全国的盲童都读到《英雄少年赖宁》那会给双目失明的孩子多大鼓舞啊!于是,她决定把这本书翻译成盲文!在大家帮助下,刘宏飞克服困难完成了近6万字的盲文翻译工作,作为“六一”儿童节献给全国盲童的礼物。
她的眼前虽然是一片黑暗,可心中却拥有一个美丽的世界。她不忘祖国对她的恩情。   (本版稿件均为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会务组提供)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献身边陲 追求少儿艺术
1972年,18岁的朝鲜族姑娘金莲淑从吉林铁路技校毕业,来到图们铁路第一小学。她先后教过汉语、政治、音乐、美术,还当过班主任。1979年,她担任了音乐教师兼校文艺中队辅导员。从接触音乐教学工作的那天起,金莲淑就决心在少儿美育教育这个领域中干一番事业。
10年来,她编导了100多个节目,其中有80多个在各级各类演出中获奖。学校的文艺中队曾3次应邀进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和鼓励。日本轻工业考察团看了他们演出,给予很高评价。10年来,文艺队去过哈尔滨、大连、沈阳、烟台、西安、成都等十几座大中城市,演出上百场。1984年在文化部、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举办的“全国少儿舞蹈录像赛”中,文艺中队有8个节目获三等奖,一个节目获鼓励奖;1987年在全国省级电视台节目录像赛中有两个节目入选获奖;1988年在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第一届朝鲜族少儿艺术节中,大会仅设的4个特等奖全被文艺中队捧走,其余6个节目获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延边电视台多次播放过他们的节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先后报道了文艺中队和金莲淑的事迹。
金莲淑高尚的师德和对少儿艺术的执著追求,深深地教育感染着学生。文艺中队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好学生占1/3以上,绝大多数学生在班中品学兼优。先后有12名同学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延边艺校及其它艺术团体,文艺中队的学生毕业后大都成为中学、大学和工作单位的文艺骨干。主力队员许智勇被团中央吸收参加中国少年访朝代表团,把美的歌声带到了金刚山。墙外开花,墙内也红。铁一小学的文娱活动活跃,该校代表分局参加路局举办的“班班有歌声”录像比赛获一等奖。1988年铁一小学被路局评为“美育教育先进单位”。
金莲淑曾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获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银牌奖,被全国总工会表彰为全国职工读书活动积极分子。她还多次当选为局、州、分局级的模范教师、先进工作者标兵。1988年,34岁的金莲淑被吉林省命名为小学特级教师,被州推荐上报为中国舞蹈协会会员。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扎根长白山 甘做育苗人
1983年,22岁的董新春翻山越岭来到了吉林省扶松县仙人桥镇八九二小学——村中一个四壁透风、阴暗潮湿的破仓库,既是教室,又是办公室,还要兼做宿舍和食堂。教室里有三张桌子,连块黑板也没有。操场上长满了杂草。学校后面是一片密密的树林,树林旁有一片坟地。这里春秋蛇很多,冬天狼群出没。面对这样一个恶劣困难的环境,董老师没有后退,他勇敢地承担起了少先队辅导员和教师的工作。
他自做黑板,平整操场,又修好借来的几十套破桌椅,使学校重新开学了。一些学生上学需要走五六里山路,中间还要过一条河,两座铁路桥,曾经有两名儿童丧命在火车轮下,孩子们上学自己不敢走,家长不放心。听到这种情况,董老师向家长表示:“以后学生上学放学都由我来接送。”此后,他天天往返于这艰难而又危险的山路,每天两次接送学生。两年来,他接送学生风雨不误,行路5000多华里,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使村里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第一次达到了100%。
为了搞好教学,开展好少先队活动,董老师自费订了《小学教学》、《辅导员》等十几种报纸杂志。每天除了接送学生外,他要备课、批改作业,要进修学习,还要阅读各种报刊,有时还得一担一担地往学校挑煤,早晨四点钟起床一直要忙到夜里十点多。这所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复式班小学,教学质量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
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董老师还潜心钻研山村少先队工作的方法,利用山川江湖的自然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队活动,创造出既具有山村特点,又具有时代特色的队活动。
1984年,在全国“快乐的中队”竞赛活动中,八九二小学被评为全国最佳中队。他们的队员代表为此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少代会,董老师荣获团中央颁发的“园丁奖”,被市、县树为“优秀辅导员标兵”。
1985年,在全国“创造杯”竞赛活动中,八九二小学一举夺魁,荣获三个“创造杯”,董新春在省少代会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被命名为省优秀辅导员,团市委授予他“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1986年,在全国“好队长”评选活动中,八九二小学有三名队员被评为全国好队长,董新春荣获全国“好队长”评选最佳辅导员艺术奖。《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都在第一版上刊发了董新春的事迹,并加了编者按语。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拳拳报国心 情系红领巾
“黄翠英去泰国探亲不回来了”,校园里人们议论纷纷。
“她一定会回来的。”了解她的人们说。
是的,她回来了,三个月的假期只过了1/3,她便带着亲人的眷眷之情归来了。这里是她梦魂牵绕的地方,有她的事业,有那80多个少先队员期待的目光。
黄翠英担任海南省海口市第九小学少先队辅导员24年来,忘我地工作,硕果累累。1986年在全国少工委“好队长”比赛活动中,她培养的小队长吴多萍获“金猴型”队长奖,1988年她设计开展的系列性“勤巧手”获全国比赛二等奖和优秀指导奖,1987年在全国“小主人杯”活动中,队员郑汀、林德制作的“轴流式水泵”、“两栖快艇”均获二等奖,并受省表扬;她设计的“小采购”活动刊登在广东省少先队杂志作为经验介绍;1988年中队长吴冬妮被评为海南省优秀少先队员,她辅导的中队多次被评为海南省、海口市优秀中队。
1944年,黄翠英出生在泰国一个华侨家庭。7岁时,只身回国求学。1965年她在琼台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九小教书兼任辅导员,开始了少先队辅导员的生涯。20多年过去了,她始终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当今出国热的浪潮中,国外的亲属一再动员她出去。她说:“当初那么困难我都要求回祖国,何况现在我已有了自己的事业”。
“干一项工作就要千方百计地做好”,这是她的信条。初任辅导员时,业务不熟,而且要担任班主任,负担重,困难大。她为了提高工作能力,认真学习辅导员工作理论和儿童工作教育学,订阅了《辅导员》、《少先队员》、《故事会》等大量书籍,发现好的经验及时剪贴,其他中队开展活动,她抽空观摩,向有经验的辅导员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设计的队活动思想性强,内容新颖,形式生动,对于少先队员的成长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黄翠英不但在学校管好队员,还关心队员校外的学习生活。一些学生受不良思想影响,讲吃讲穿,她便以自身的经历来教育学生。去年,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号召“学十佳、学赖宁”,她辅导的中队,成立了12个学赖宁小组,共做好事12460件,使赖宁的形象深深地印在队员心中。
对黄翠英来说,只要是为了孩子们,再苦再累都无所谓。她带过的班在学区、学校的评比中都是名列前茅。学校领导赞扬她说:“什么工作交给黄老师我们都放心。”黄老师无私的奉献得到了回报,1981年至1990年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记过功受过奖。在荣誉面前黄翠英没有满足,而是加倍地努力工作。
黄老师已近知天命之年,一些人劝她说:“你年纪大了,身体有病,该退下去了。”她说:“当辅导员是我应尽的责任,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心永远年轻”。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辛勤耕耘 思想之树常青
江苏省扬州中学大队辅导员徐国英,53岁。像这样年纪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全国也屈指可数。她在少先队这块园地里辛勤耕耘了23年,组织的队活动却年年翻新。1985年“全国万名创造杯”活动中,扬州中学夺了4个杯,“小七战七捷”活动中,同学们访问了江都、泰兴、海安,写下了30多篇考察报告,活动被选入《全国少先队创造性活动一百例》,还有“树人堂前”、“新队员夏令营”、“队长冬令营”、“老师五十我十五”、“集体在我心中”、“朱自清中队命名仪式”、“我是法制小卫士”等等,都是有声有色。1987年,扬州中学少先队被全国少工委表扬为红旗大队。
徐老师的思想并不老。她清醒地看到:尽管自己工作的对象都是孩子,但毕竟时代发展了,陈旧的经验很可能会引出适得其反的效果,必须更新,进而改造工作。
她刻苦读书,《人格心理学》、《德育心理学》、《现代科学管理》、《创造心理学》、《创造工程技法》、《创造工程》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方面知识她都认真学习过。
她勤奋不已,更新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每个夜晚、课余会后、在家里、在病房、在招待所她都在苦苦思索。
她在思考:少先队活动形式必须从单一走向系列,系统的教育内容要求系列的教育形式,以符合人的知、情、意、行的认识过程。她在思考:少先队教育组织要有明确的自转目标,形成自转结构,组成自转主体,完善自转机制。她在思考:少先队教育内容要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相适应,要从社会发展形态中寻找答案,要运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方式方法。
1989年,共青团江苏省委印发了她起草的《中学少先队思想教育大纲》(讨论试行稿)。从1986年开始,她的论文:《创造性系列活动是理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农村少先队自转组织机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教育管见》,连续三年获省少先队工作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这一切都需要崭新的思维方式,而崭新的思维方式源于知识的力量。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身残志坚 培育矿工后代
顾立柱,是山西省大同矿务局永定庄矿第一小学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十七年来,他用真善美启迪了无数颗幼稚的童心,用不懈的追求奏出了一支“奉献与育人”的交响乐章。他多次被评为省、市、局优秀辅导员,一九八五年被省政府命名为“模范工作者”。他所在学校的少先队大队连续十三年被评为省、市、局优秀大队,在全国“创造杯”活动中一举夺得三个杯。今年又被全国少工委授予“红旗大队”的光荣称号。然而这些成就对一个渴望生活的残疾人来说,每一步的攀登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和痛苦啊!
一九七二年初,顾立柱怀着一线希望,拄着双拐叩开了新生活的大门,当上了母校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上任后的第一次活动,他满怀信心地领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上山找“春天”。孩子们在前面高兴地又蹦又跳,他却拄着拐杖步履蹒跚、浑身淌汗。“瘸子老师加油了!”“嘻嘻……”早已爬上山头的孩子向他投来了轻蔑、讥讽的目光。顿时,他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左腿一软便跌倒在乱石堆里……晚上,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样才能与这些孩子建立深厚的情感,引导他们去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人,架起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呢?辅导员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老师自身美的形象和优良品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示范作用。“先从自己做起!”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心底萌发。
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他到北京装了假肢,坚持日复一日地忍痛苦练,终于扔掉了拐杖,能比较自如地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搞活动了。孩子们也在他与疾痛顽强搏斗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感动,一双双天真的眼睛充满了对老师的信任和敬佩。
由于大同矿务局煤矿工作的特殊环境,历次大小工伤事故使许多矿工正值青春年华就不幸终生致残。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残疾人的苦衷,进一步树立“理解、尊重、关心他人”的优良风尚,顾立柱引导孩子们深入矿山、井口、区队调查采访,并结合调查的结果广泛开展以“理解在我身边”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成立了二十六个“我为工残叔叔送温暖”小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工残叔叔读书读报、买菜打粮、洗衣做饭;“五一”劳动节前夕,孩子们用自己积攒的零钱为工残叔叔购赠了百余册图书,为叔叔们表演了文艺节目,使工残叔叔的生活增添了乐趣,精神上得到了安慰。
为促进煤矿的安全生产,顾立柱组织孩子开展了“亲人安全我幸福”活动。孩子们与父兄签一份安全协议书,到井口为矿工送一杯水,写一封安全生产信,制做并赠送一件安全生产小礼物,提一条安全生产小建议;同时,开展“五劝”活动——劝父兄不赌博,劝父兄不违章,劝父兄班前不喝酒,劝父母不闹纠纷,劝父兄休息好、精力充沛地去上班。他们还组织“安全生产演出队”,为矿工叔叔班前演出二十余场次,为矿工赠送绣有“安全生产”字样的手帕二百三十多件。他们组织六名工亡子女组成“爸爸,您在哪里”小小演讲团,深入到矿区巡回演讲。孩子们纯真的语言,发自肺腑的呼声,使许多矿工热泪盈眶,为自己平时不注意安全生产而深感内疚。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参加全国少代会的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辅导员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的祝词。图为顾立柱、徐国英与段磊、黄洁、武文梅热烈谈论着自己的学习体会。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参加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的各民族代表高兴地登上天安门城楼。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的少先队员们激动地在城楼上跳起舞蹈《我爱北京天安门》。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