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谴责以色列当局的暴行
本报联合国10月13日电 记者仓立德报道:经过4天紧张磋商,安理会全体会议今天凌晨以15票对零票的表决结果通过第672号决议,谴责以色列当局本月8日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的暴力行为。
安理会对造成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以及150余名无辜平民受伤的耶路撒冷圣地暴力事件表示震惊,特别谴责以色列保安部队采取的造成伤亡的暴力行为。决议要求以色列严格遵守《关于战时保护平民的第四项日内瓦公约》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决议说,安理会欢迎秘书长决定派出一个特派团前往该地区进行调查,并请他在今年10月底以前向安理会报告调查结果和结论。
据悉,在安理会前4天的磋商中,不结盟国家代表提出的决议草案,包括谴责以色列以及由安理会调查团就保障以占区巴勒斯坦平民和耶路撒冷圣地安全和保护的措施提出建议,但遭到美国代表的反对。
中国代表李道豫大使在表决后发言说,中国代表团在安理会审议本议题的发言中强烈谴责了以色列保安部队杀害巴勒斯坦平民的暴行,并要求安理会对此立即采取有效行动。他说,现在通过的这一决议尽管未必尽如人意,但毕竟谴责了以色列保安部队的暴行,并提出了目前可能采取的比较现实的步骤。鉴于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安理会这一决议应立即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从而早日促使以色列当局停止暴行,使被占领土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和合法权利得到保障。


第6版(国际)
专栏:

  谎言掩盖不住血写的事实
冬明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种种纠葛,早有历史的定论。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也已永远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对于那段不幸的历史,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两国间的世代友好,总是强调向前看,把它当作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希望今后中日关系永远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然而遗憾的是,在日本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粉饰日本军国主义者的侵华行径,煽动沙文主义情绪,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前运输大臣石原慎太郎的言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此人不久前对一家在美国出版的杂志公然声称: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编出来的谎言”,中国“一直要损污日本的形象”。他扬言:“人们都说日本干下大屠杀,但这不正确。”石原先生如此不顾历史事实而信口雌黄,实在令人吃惊。他的这种奇谈怪论,看来决非是对历史的无知,而是别有用心地捏造谎言。
如何对待历史事实是个严肃的问题。任何庄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都不会用墨写的谎言掩盖血写的事实。谁不知道,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了大半个中国,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丧心病狂地屠杀无辜、制造一个又一个万人坑、无人区,使两千万中国人惨遭伤亡?南京大屠杀曾经以侵略者的残无人道而震惊中外,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也曾对此作出庄严的宣判。据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西方记者的报道,外国教会人士的回忆,包括日本士官自供和他们当作欣赏而留下的张张惨不忍睹的照片,都证实了那场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开始了长达6周的烧杀淫掠。其屠刀所向,山河血染,日月失色。据不完全统计,在那场大屠杀中,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达19万人,零散屠杀并经慈善团体掩埋的达15万人,合计30万人之众。
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中国捏造的数字,这是经过详细的调查得出的事实,包括日本许多正直的历史学家在内,都证实日军在南京进行过血腥屠杀,侵略者的罪行铁证如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事实。遇难者30万!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是用垒垒白骨组成,是对侵略者无声的控诉,是人类的良知向世人敲起的警钟。人们记得,当年参与指挥大屠杀的主凶刽子手谷寿夫,在他被处刑前尚希望以他的死,消弭些许中国人民对日寇的仇恨;许多当年犯下屠杀中国人民罪行的原侵华军人尚悔罪自责,站到赎罪的行列,而身为国会议员的石原先生却连发生过大屠杀都不肯承认,其良知何在?
十分可笑的是,明明是石原自己编造的谎言,却硬把编造谎言的帽子扣到中国人民头上;明明是他自己对历史采取极不严肃的态度,不惜用谎言掩盖事实,从而也损污了广大日本国民正视历史的诚实的形象,却把污水向一贯主张中日友好、一贯把日本军国主义与日本人民分开、以德报怨、不算旧帐的中国人民身上泼来,难道他不感到有愧吗?
在日本,极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鼓吹战争的人毕竟是极少数。石原的历史观并不代表广大日本国民。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里,日本政府表示“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国民主张日中友好,把正视历史、反省过去的战争看成建立日中友好的出发点。众多的日本人士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访问,表示要以历史为鉴,为了和平就要了解历史,正视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
应当看到,企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在中日关系上设置障碍的虽是极少数,但对他们这种混淆视听,兴风作浪,不能听之任之。在这里我们奉劝石原先生,不要自作聪明,以为只要睁着眼睛说瞎话,历史就会颠倒过来。嘲弄历史者必将为历史所嘲弄。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评

  制止以色列当局的暴行
联合国安理会10月13日通过决议,谴责以色列当局最近在东耶路撒冷残酷镇压巴勒斯坦人的行径。这个决议在安理会获得一致通过的事实表明,以色列当局的残暴行为是多么不得人心,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自从以色列强行占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领土以来,当地的巴勒斯坦人民就一直生活在侵略者的残酷统治之下。他们为恢复自己的民族权利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也因此遭到以色列当局的残酷镇压。这次发生在东耶路撒冷的惨案,是1988年底巴勒斯坦人举行起义、反对以色列强占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来最严重的流血事件。以色列当局以为,只要加紧镇压,就能扑灭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这是打错了算盘。事实证明,压迫愈厉害,反抗也就愈强烈。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争端的核心,也是中东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确定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被占领土的地位,是能否公正、全面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关键。近几年来,由于以色列当局坚持僵硬立场,致使中东和平进程一再受阻,巴勒斯坦问题一直未能获得真正解决。如果巴勒斯坦问题仍然拖延不决,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就得不到保障,还会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以色列当局这次采取的暴力行动,使错综复杂的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以色列当局对此难辞其咎。
当前,紧张的海湾危机迫切需要解决,人们正在为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积极努力。同时,人们也不应忽视推进中东和平进程以及全面、公正、合理地解决中东问题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际社会应积极设法立即制止以色列屠杀巴勒斯坦无辜平民的暴力行动,敦促它在中东和平进程中采取现实态度。国际社会也应认真考虑并采取实际步骤,寻求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切实途径。


第6版(国际)
专栏:

  宋平结束对朝鲜友好访问回国
回国前看望我驻朝鲜工作人员
本报平壤10月13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在参加了朝鲜劳动党成立45周年纪念活动和对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后,今天中午乘火车离开平壤回国。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书记桂应泰,朝鲜劳动党中央书记金容淳,平壤市党委责任书记崔文善等到车站送行。中国驻朝鲜大使郑义也到车站送行。
站台上,1000多名平壤市群众手持鲜花彩旗和巨幅横标,高喊着“朝中友谊”、“友谊团结”等口号,热烈欢送宋平同志。
宋平的主要陪同人员王维澄、普朝柱、朱善卿及其他随行人员也同车回国。
本报平壤10月13日电 记者周必忠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今天上午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看望大使馆和中国驻朝鲜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并同大家一起照了相。
宋平同志向大家介绍了一年多来国内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目前的形势,勉励大家努力学习和工作,继续为发展中朝友谊作出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庆祝中国人民的节日
日本举行现代中国美术展
本报东京电 记者于青报道: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和日中友好会馆建馆两周年,日中友好会馆、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最近共同举办了现代中国美术展。这次美术展的作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民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体现了当代中国美术界的艺术思维特征和美学情趣。
日中友好会馆会长古井喜实、日本众院议长樱内义雄、中国驻日大使杨振亚、东京大学校长有马朗人等出席了9月28日的开幕式。
墨西哥中国友协举行集会
本报墨西哥城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墨西哥中国友好协会9月28日晚举行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
墨中友协主席米尔纳·皮查尔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件伟大的历史性事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永远摆脱了列强的欺侮。经过41年的努力,伟大的人民中国日益强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她指出,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不但造福于中国人民,也有益于世界人民。
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黄士康出席集会。
突尼斯举行《今日中国》摄影展
新华社突尼斯电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今日中国》摄影展览9月28日晚在突尼斯开幕。这次展览是由中国驻突尼斯大使馆和突尼斯国家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摄影展览展出60幅反映中国工农业和科技发展及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彩色照片。
突尼斯文化和新闻部长哈立德以及中国驻突尼斯大使朱应鹿出席了开幕式。
蒙古举办中国电影周
新华社乌兰巴托电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由蒙古文化部和电影局主办的中国电影周9月27日在乌兰巴托开幕。
开幕式上放映了中国纪录片《亚运之城》和故事片《美人鱼》。蒙古文化部副部长尼亚木桑布、中国驻蒙古大使张德麟以及各国驻蒙使节出席了开幕式。
保加利亚举行报告会
新华社索非亚电 保中友协和保汉学家俱乐部9月26日举行报告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1周年。
保加利亚3位汉学家分别就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作了报告。他们热情赞扬邓小平同志领导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希望进一步发展保中两国的友好关系。保中友协主席伊利耶夫、外交部司长顿切夫出席报告会并讲了话。
中国驻保加利亚使馆政务参赞陈梅芳出席报告会,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情况和成就。


第6版(国际)
专栏:

  前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盖莱克说
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新华社华沙10月12日电(记者汤德乔)前波兰统一工人党领导人盖莱克12日在华沙谈及社会主义在波兰的命运时说,“我相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
他是在为他第2部回忆录《中断了的10年——盖莱克的反驳》一书的出版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重申上述信念的。他认为,通过改革,社会主义制度将得到改善,并将进一步发展。他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可能并存和竞赛”,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盖莱克的第1部回忆录《中断了的10年——盖莱克的控诉》于今年初在波兰出版。作者在书中阐述了70年代波兰经历的变化和波兰执政党——前统一工人党领导作出大政方针的过程和背景。他在书中对波兰社会上的流行观点进行了批评。如他针对近年来,特别是团结工会执政以来波兰人中盛行的口号“波兰的出路在于实行资本主义”写道:“我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我在资本主义国家生活过。资本主义意味着没有社会平等和公正……没有社会安宁和个人安全感等”。
盖莱克1970年12月至1980年夏曾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军进攻黎巴嫩奥恩派武装 奥恩宣布投降并要求去法国
据新华社贝鲁特10月12日电 据黎巴嫩“祖国之声”电台今天报道,驻扎在黎巴嫩的叙利亚部队正在调动兵力,包围奥恩将军领导的黎巴嫩基督教派控制区。
报道说,大约12000名叙利亚士兵11日晚向奥恩的防地进军。据目击者说,数以千计的叙利亚军人在坦克和重炮的支援下已进入贝鲁特南部至贝鲁特东部山区一带的阵地。
据新华社贝鲁特10月13日电 据黎巴嫩“祖国之声”电台报道,黎巴嫩基督教强硬派领导人奥恩今天要求在他的部队向赫拉维总统领导的黎政府投降后,政府允许他去法国。
2万政府军和数千名叙利亚部队今天上午对奥恩的部队发动了两个半小时的突然袭击以后,奥恩宣布向政府投降。赫拉维总统的政府军士兵在获悉奥恩宣布投降后,即对空鸣枪,以示欢迎。
奥恩宣布投降后,黎武装部队总司令拉胡德今天命令他的军队继续向奥恩的占领区推进,以便控制那里的机构。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叙利亚主张政治解决海湾危机
新华社大马士革10月9日电 叙利亚外长法鲁克今天与前来访问的日本外务大臣中山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强调以政治手段解决海湾危机,落实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有关决议。
叙利亚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说,法鲁克和中山太郎一致认为,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基础是伊拉克撤军和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据悉,日本正在考虑向叙利亚等在海湾危机中受到严重经济损失的国家提供援助。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首相反对通过与伊谈判解决海湾危机
比外交大臣说欧共体不排除以武力解决海湾危机
新华社伯恩茅斯(英国)10月12日电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今天在讲话中表示反对通过与伊拉克举行谈判来结束海湾危机。
她在为期四天的保守党年会结束之际发表讲话说:“有人建议应该举行谈判。可这有什么可谈的?……你不能与闯入并蹂躏另一个国家、杀死任何挡道者的人进行谈判。”
她表示,希望对伊拉克实行的制裁能够发挥作用。但如果不能如愿,那就只有采取军事手段,继续充实驻海湾地区的部队,并对突发事件做好准备。
此间政治观察家指出,撒切尔夫人的上述讲话是对英国前首相希思提出的谈判建议作出的反应。希思拟于12日前往伊拉克,同萨达姆·侯赛因讨论释放被扣押在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英国人问题。
新华社开罗10月11日电 据沙特阿拉伯《中东报》今天报道,比利时外交大臣马克·伊斯更斯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欧洲共同体正在全力以赴避免用武力解决海湾危机。
但是伊斯更斯还指出,如果除军事选择外再没有其他选择,欧共体就将根据联合国作出的决议,支持军事选择。
伊斯更斯暗示,欧共体各成员国的外长已同意美国国务卿贝克的建议,即在伊拉克发动军事进攻,企图对别国进行破坏活动或伤害在伊拉克的外国人质时,西方国家将对伊拉克采取武力报复。
这位外交大臣说,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海湾危机的各项决议是不容谈判的,谈判的内容只能是如何执行这些决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人民议会解散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十二日发布共和国总统令,决定从即日起解散本届人民议会,提前进行议会选举。
总统令确定今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举行议会选举。
这一政令是在十一日开始的埃及第十七次全国公民投票结果公布之后下达的。
内政部长十二日晚宣布,这次公民投票,全国一千六百二十七万选民中九百五十二万选民参加投票,八百八十二万选民赞成解散本届议会,占有效选票的百分之九十四点三四。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国内政部长遇刺受伤
德国内政部长朔伊布勒十二日晚在德国南部遇刺受重伤,但已脱离生命危险,凶手当场被擒。
朔伊布勒十二日晚出席巴符州奥珀瑙的一个竞选集会。在集会结束、朔伊布勒正要离开时,一个站在出口处的中年男子掏出手枪向他开了三枪。
凶手现年三十七岁,有长期吸毒历史,坐过监狱。
朔伊布勒是科尔总理的亲信,德国统一方案的主要制订者。他现年四十八岁,曾任总理府部长,去年四月起任内政部长。(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长切尼将访苏联
美国国防部十一日宣布,国防部长切尼将于十月十六日至十九日访问莫斯科。国防部发言人威廉斯说,切尼肯定将同苏联官员讨论海湾形势。
威廉斯说,切尼将对苏联支持美国在沙特的“沙漠盾牌”行动表示感谢,但是他不知道切尼在莫斯科期间是否会要求苏联作出更多的支持。他说,切尼在莫斯科期间将会见苏联国防部长亚佐夫、外长谢瓦尔德纳泽等苏联高级官员。他还希望会见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一战斗机在海湾地区坠毁
据美国国防部说,美国空军一架F—111型战斗轰炸机十日早晨五时半左右在海湾地区进行例行夜间训练时坠毁,机上两名乘员丧生。
路透社报道说,这是美国军用飞机连续三天之内在这一地区的第三次坠毁,坠毁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自美国八月上旬在海湾地区部署军队以来,至少已有八架军用直升机在这一地区坠毁。         (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11日,美国百余名联邦和地方政府雇员在白宫前举行集会,敦促美国总统布什与国会合作,尽快解决政府预算问题。
新华社记者 韩居策摄(传真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