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在治理整顿中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
张彦宁
在治理整顿中如何深化企业改革,是各级经济主管部门、广大企业和职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在治理整顿中要继续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继续实行和完善厂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方针。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我们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企业改革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活力这个目标,经过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推行经济责任制,以及在国家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实行利润留成和利改税等项改革,逐步形成了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以责任制为核心、责权利紧密结合为特征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全国广泛推行企业承包制两年多来,承包企业克服经营环境变化,资金、能源、原材料短缺等种种困难,深化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989年,承包企业经受住了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动乱和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的严峻考验,对稳定和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了承包制取得的成效,提出在治理整顿中要继续坚持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同时要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兴利除弊,不断加以完善。这不仅是党中央对承包制在调动企业和职工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扭转当前的财政困难等方面寄予的希望,也是对承包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前几年在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国民收入超分配,出现了基建投资和消费基金失控、经济过热、结构失衡、流通秩序混乱、通货膨胀加剧的严重后果。必须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加以整顿和治理才能巩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的全党全国人民用三年或更长一些时间集中全部精力搞好治理整顿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过治理整顿,缩小总需要和总供给之间的差距,使经济结构趋于合理,整个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治理整顿目标的实现,将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同时,实现治理整顿目标,也需要改革的配合。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制等各项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进一步调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再加上强化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的工作,才能够挖掘企业潜力,增加有效供给,以较少的投入,创造较多的产出。企业改革与治理整顿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当前,企业改革要服从治理整顿这个大局,深化企业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有利于治理整顿方针在企业的落实;有利于搞好作为社会主义经济骨干和国家财政收入主要支柱的大中型企业;有利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企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坚持改革开放。通过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企业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建立起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企业经营机制,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
深化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关键在于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企业改革的实践说明,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承包制与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从产生到发展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几年来推行承包制的成效是显著的,但由于大面积推行的时间还不长,经验还不足,配套法规和制度也还不够健全,承包制在实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有的企业承包基数定的不够合理,基数偏低或者上交利润递增率低,超基数利润上交国家少,企业留的多;有些企业特别是承包期比较短,经营者素质较差的中小企业,存在不重视企业发展后劲的短期行为;少数企业没有严格按照《承包条例》和《租赁条例》的规定执行,经营者收入偏高;有些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这些问题,许多是工作中的问题,并不完全是承包制本身的问题,是需要在完善承包制的过程中,认真加以解决的。
在治理整顿期间,深化企业改革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十三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继续坚持和完善企业承包制的方针,从稳定经济的大局出发,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统一认识,总结经验,使承包制在继续发挥激励机制作用的同时,强化约束机制,在更高的水平上不断完善。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按《承包条例》规范承包办法,认真抓好两个承包期的衔接。对第一轮承包到期的企业,按照《承包条例》的要求和承包合同规定进行全面审计,对企业和经营者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认真兑现承包合同,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在全面审计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落实新的承包方案,对其中承包效果好、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可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分别实行滚动承包、延长承包期或进行新一轮承包,并抓紧签定承包合同,稳定企业、稳定人心,要区别不同情况,确定企业的承包形式和期限。在治理整顿时期,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扶持发展的大中型企业,主要采取“两包一挂”的承包形式。上交利润采取递增包干或基数包干、超收分成的办法。承包期与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相衔接。其它盈利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承包形式,微利、亏损企业继续实行上交利润定额包干、减亏或定额补贴包干办法。
2、合理确定承包基数。鉴于当前国家财政困难,下一期企业承包基数应本着大稳定、小调整和为国家多作贡献的原则,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参照本地区同行业的平均资金利润率、企业上一期承包完成情况,以及技术改造任务的轻重和预期效益因素,重新合理确定。对于前一期承包基数、递增率或上交比例明显偏低的,或技术改造项目已经发挥效益的,应适当调高基数和上交比例。对于需要重点扶持发展、还贷负担较重的企业,在核定承包基数、上交利润递增率或上交比例时应予调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限制发展的企业,应适当调高基数和上交比例。
3、健全承包合同考核指标。下期承包合同的指标,必须符合《承包条例》的要求,既认真考核实现利润、上交利润,又要考核技术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国家指令性计划完成情况、产品质量、物资消耗、安全生产等。同时,要明确发包方的责任和义务。参与发包的有关部门应按各自的职权范围审查承包合同的条款,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积极为企业完成承包合同创造条件。
4、完善工效挂钩办法,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凡实行承包制的企业,原则上都要同时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未实行工效挂钩的要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与工资总额挂钩的考核指标,除主要效益指标外,还必须同时考核质量、消耗、安全、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技术指标,其中质量指标为否定指标。挂钩企业都要建立工资储备金制度,以丰补欠,并严格执行国家工资基金管理有关规定,照章缴纳工资调节税或奖金税。
5、加强对经营者收入的管理。经营者收入必须严格执行《承包条例》的规定,根据其经营成绩和贡献大小确定。在治理整顿期间,经营者年收入可分别高于本企业职工全年平均收入的一至二倍,少数成效特别突出的企业最多不超过三倍,各地要制定具体细则,根据企业的规模、经营特点和贡献大小,采取不同档次或系数,将条件具体化。兑现经营者收入,必须坚持先审计、后兑现。对经营者和企业其他领导成员的收入分配方案,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经营者个人无权自行确定。
6、继续实行和完善厂长负责制。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企业法》的主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企业法》,依法保护厂长的合法权益,保证他们正常行使职权。企业党组织要抓好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政治思想领导作用,保证和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坚持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企业党委要支持厂长依法行使职权,对企业重大问题参与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企业中层行政干部,由厂长提名或党委推荐,经党、政领导集体讨论后,由厂长任免。要进一步确立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建立和健全民主管理制度。
7、继续坚持和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完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继续实行并完善企业在干部选聘、优化劳动组合、按劳分配、精简机构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措施,将企业对国家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强化企业管理的各项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车间、科室、班组和个人,建立起责权利相统一,职工劳动所得与劳动成果和贡献大小相联系的经济责任制网络体系,使职工同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8、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素质。一是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重点是健全和完善从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到经济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和规章制度,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化系统。严格做好统计信息工作,确保基础数据完整、准确、配套。二是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加强班组建设,坚持从严治厂,建立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秩序,克服生产现场纪律松弛、混乱的状况,严格劳动纪律和岗位责任,做到安全、文明生产。三是继续抓好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效益和保证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升级工作。要在已经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企业升级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和工作程序,不断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企业各项管理工作。
9、积极推进企业兼并,实行企业间的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企业兼并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治理整顿期间要积极支持和推进符合产业政策的兼并,对同是全民所有制、同一主管部门的企业兼并,可以采取资产行政划转的办法处理。对不同所有制或不同主管部门的企业,应当实行有偿兼并,以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提倡承担债务式兼并和吸收入股式兼并。兼并条件不成熟的,可以先通过企业承包企业、企业租赁企业达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10、进一步发展企业集团。按照“完善提高、发育成型”的要求,提高现有企业集团的素质,壮大企业集团的核心,强化成员企业之间的联结纽带,真正发挥企业集团的国民经济骨干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在需要发展的产业部门要适当发展新的企业集团,同时要扩大企业集团的经营自主权,推动它们走向国际市场。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快语新言

  雷锋精神不可丢
臧州
学雷锋,多奉献,河北省泊头市商业系统积极行动,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这说明:今天,我们发展商品生产,搞活经济,仍然需要雷锋精神。学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事业就会发展得更快更好。雷锋精神集中反映出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精神风貌和鲜明的特征。但近几年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一些人的思想被搞乱了,认为“雷锋是工具论的典型”,污蔑学雷锋活动是一个“痛苦的现实”,也有的人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倡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是唱高调”。这些都是错误的。雷锋精神没有过时,雷锋精神不可丢!新时期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要有新发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雷锋同志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待学习的“钉子”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标准”的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优秀品质,是开展学习雷锋的基本方面,是需要真正下功夫的。各行各业要把学习雷锋的活动落到实处,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扎扎实实,注重实效。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积极做好吸收外商投资工作
黄淑和
吸收外商投资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已形成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广阔的比较理想的场所;我国已相继制定了200多个鼓励和保护外商投资的政策文件以及其它有关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还同24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护协定。10年来,吸收外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迄今,全国累计批准举办的外商投资企业已逾两万家。去年我国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00家以上。投资领域已从轻工、纺织、旅游等行业扩大到冶金、机械、电子、能源、交通、化工、邮电、建材等行业。外商投资结构已有明显改善,项目的质量水平有所提高,生产型企业的比重已占85%,先进技术型和产品出口创汇型企业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货币升值,外汇储备大量增加,被迫调整产业结构,加紧资本输出。当前恰逢吸收外资的良好国际机遇。许多国家都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吸收外资的步伐。
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情况引人注目。泰国1986年吸收外资4.5亿美元,1987年剧增到10亿美元,前年和去年仍呈强劲发展势头。新加坡制造业1988年吸收外资已超过20亿新元(合10亿美元)。马来西亚于1986年底大幅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并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后,日本企业界很快便在那里掀起了投资新浪潮。目前,即使是经济相当发达的国家,对吸收利用外资也极为重视。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际间的竞争是激烈的,机遇稍纵即逝,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切不可坐失良机。
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今后吸收外资的步伐能否进一步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优势,能否尽快消除工作中的不足,扬长避短,埋头苦干,把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创造一个对外资很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就当前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进一步坚定做好吸收外资工作的信心。尽管当前吸收外资工作难度大了一些,但我们应当坚信,只要我们把工作切实做好了,这种影响只能是暂时的,很快将会消失,形势肯定会很快好转。
——大力加强对外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按照投资国的习惯方式宣传我国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方针、政策和形势,用各种事实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资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以尽量消除外商的疑虑。
——努力办好现有的外商投资企业。下决心一个一个地帮助解决问题,一个一个地把它们办好。这对于增强外商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进一步树立我国良好的对外形象,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
——严格把握好外资投向。过去外资投入属于国民经济优先发展的能源、交通、原材料和高技术项目的较少,投入一般加工项目和重复建设项目的外资则较多。今后新增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指导外商投资方向的规定来审批,对项目进行认真的筛选和优化,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使外资投向趋于合理。
——继续抓紧改善投资环境。在抓紧改善投资硬环境的同时,需要在改善投资软环境方面多下点功夫。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坚决纠正有关地方和部门所作的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不一致的规定,不折不扣地兑现和落实各项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中外双方签订的合同,切实保障双方的合法利益,做到互惠互利;理顺外资管理机构,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良好服务;加强外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外资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当然,光有较好的投资“小环境”还是不够的,还特别需要有一个全国政局长期稳定、整个社会安定团结的投资“大环境”。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事业方兴未艾。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地维护好我国今天得来不易的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大胆而积极地开展吸收外资的工作,为实现经济腾飞、振兴中华的目标而奋斗。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回来了,雷锋精神
中华 韩冰
笔者在一家商店看到过一件事。一位售货员,把买服装的顾客所找的零钱扔到地上。满腹怨气的老人说:“你真该好好地学学雷锋了!”售货员白了他一眼,“雷锋,他是谁?是你亲戚还是万元户?哈哈……”
面对着这个情景,多少人在心底呼唤:雷锋精神,归来吧!
河北省泊头市商业局迈出了第一步。去年三月五日,局长张俊华在党员扩大会上提出“商业系统开展学雷锋送温暖”活动。在很短的时间里,商业系统建立了一百一十四个学雷锋小组,义务为顾客修理各种商品;分片分段定时为离退休老干部和烈军属家中送生活必需品,并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定期深入到敬老院及五保户家里,进行定点服务,帮助老人拆洗衣物、劈柴、担水……
也许这些过于平凡,但平凡中却透露出真诚。被团中央、商业部命名为“文明示范单位”的五交化商场,学雷锋青年小组对所售商品,实行送货上门,跟踪服务,并利用业余时间下乡为用户维修家电商品二百人次。
全系统两千五百名干部职工向雷锋学习,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与祖国的需要和人民的希望紧紧联在了一起。
古楼商场是学雷锋的先进集体,他们曾为顾客上北京、天津等地购买零件,多少次义务为顾客修商品,恐怕已无法统计。商场售货员经常为买钮扣的顾客缝补好衣服,人们说:“雷锋精神又回来了。”
他,张宝珍,食杂商场主任,默默地在商业战线干了大半辈子。几十年他把生命和希望都凝结在平凡的服务之中。他今年已六十二岁。一九八四年,他傻里傻气地在“没有场地、没有服务设施、没有一分钱周转资金”的困境中,担任了食杂商场主任。一天,下着雨,某食品厂院内积满了雨水。张宝珍在装货中,不慎从滑滑叽叽的车上摔了下来,摔坏了腿,疼得他直冒冷汗。到沧州医院拍片,医生说:你的腿骨折了。他说,接上茬,过些日子就好了。没过多久,他嘻嘻哈哈地拄着双拐出现在食杂商场的那堆回收的酱油瓶子中间。为此党委通报表扬了这位“人老心红”的模范共产党员。
泊头市商业局在学雷锋活动中,自己给自己提出发扬雷锋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们在深入调查中发现,每年都有一百二十万元从招待费、好处费、修缮费、处理残次品等开支中白白流走。这惊人的数字相当于泊头市商业系统利润的一半。为解决这个问题,局机关“约法三章”。首先取消了花二十万元买小轿车的计划。很快,下属单位也动起来。泊头饭店:自己动手粉刷墙壁、修理电器等节约费用一点三万元;糖酒公司经理陈曲诚嚼干粮,十天跑五个城市,签定了价值二百一十万元的合同;新华旅馆:对被褥“缝缝补补又三年”……
去年以来,商业经营出现疲软,泊头市商业局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开展“双百”活动:每人增收一百元,每人节支一百元。
纺织品公司化纤布一度积压,他们组织专业推销小组,走街串巷,下厂下乡,在很短的时间内,推销积压商品三点六万元;五金公司推销积压商品六点一万元,还节约电器商品维修费一点一万元。
为了拓宽农村市场,局长、经理带队,组织五金、百货、纺织等十个公司、一百二十多名职工,下乡支农售货。
“市商业局的大篷车来啦——”一声喊,道出了农民朋友的欢迎和激动。一位农民老大娘感动地说:“我知道你们这是在学雷锋,学得像!学得好!”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
专栏:

湖里工业区掠影
在厦门经济特区,湖里工业区是开发得最早的。自1981年破土动工,而今在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拥有“三资”企业120多家。1989年工业总产值约20亿元。不断有一些新的企业投产,一些新的工程在兴建中。
本报记者 蒋铎摄影报道
(1)湖里工业区一瞥。
(2)中外合资企业厦华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人在认真工作。该公司产品大部分销往海外。1989年出口彩电45万台,比上年多出口10多万台。
(3)中外合资企业鹭美存储盘公司总经理、美国品质控制专家瓦尔特正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产品质量。该公司1989年9月投产,产品已稳步走向国际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