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1989

  世界贸易的变化及趋势
张培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商品交换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在各个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世界各国经济对出口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已由60年代和70年代约10%左右,提高到80年代的20%以上。1982年以来,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开始回升,持续七年增长,世界贸易也相应发展,近年来增长幅度更大。1988年世界出口额为288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4%。1988年世界出口量比1987年增加8.5%。
1989年世界贸易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估计世界出口额将超过30000亿美元。出口量的增长率略低于上年,为7%左右,但高于1980—1988年的年平均增长率3.4%。
80年代世界贸易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一)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于经济增长速度。1980—1988年,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27%,世界商品生产值实际增长23%,世界出口量则增长35%。世界经济与世界出口增长率之比,1980—1987年为1∶1.18,近两年已达1∶2。
(二)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出口显著增长,但中东、拉美、非洲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由于石油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大幅下降,只是近两年才有所回升。1988年出口额与1980年比较,发达国家增加61%,发展中国家仅增加2%。在1988年世界出口额中,发达国家已占到70.5%。
(三)制成品,特别是资本货物(指电气、非电气机械及运输设备,不包括汽车、摩托车及自行车)贸易迅速增长,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增加。1988年世界制成品出口额为20500亿美元,比1980年增加85%,而农产品出口额增加30%,矿产品出口额减少35%。同期,各类产品在世界出口中所占比重是:制成品由56%增加为73%,农产品由15%减为13.5%,矿产品由29%减为13.5%。近年来,由于西方国家扩大厂房设备投资,在制成品出口中资本货物出口明显增加。1988年世界资本货物出口额为8500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
(四)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收支严重失衡,贸易摩擦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发展。80年代上半期美元汇价大幅升值,导致美国进口大量增加,出口受阻,贸易逆差明显增加。1987年美国贸易逆差达1602亿美元,同年日本贸易顺差964亿美元,联邦德国贸易顺差698亿美元。为了扭转这种失衡,1985年9月后西方国家主动调整汇价,美元汇价转为大幅下跌,日元汇价连续升值。因此,1988年以来,美国出口有较大好转,贸易收支有所改善。但1988年美国贸易逆差仍达1263亿美元,为此,美国采取各种手段,严格限制进口,并迫使日本、西欧等国开放市场,使贸易摩擦日益激化。
80年代世界贸易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一)工业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需求扩大,是支持世界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80年代,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先后通过减税等措施刺激消费,促进了世界日用消费品贸易;设备投资的大幅度增长,推动了资本货物贸易。
(二)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资本向国际化发展,跨国公司把各国生产和工序联系在一起,形成世界范围的专业化协作生产体制和新的国际分工,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结合,大大促进了国际间商品贸易的扩大。
(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开发,消费者需求向多样化发展。许多国家虽然都生产同类产品,但由于款式、品种花色和功能的不同,通过贸易进行交换,促进了行业内部贸易的发展。
(四)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发展,推动了区域内贸易发展。
 90年代,世界经济将在动荡中继续增长,80年代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一些基本因素将继续发生作用。
预计90年代世界贸易的增长率将高于80年代,并高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但是,由于科学技术难有大的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以及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沉重,世界贸易继续出现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不大。
随着世界形势继续趋向缓和,世界经济向区域集团化发展,一些地区的贸易将更加活跃。
——欧洲共同体正加紧实行1992年统一大市场,通过拆除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内部交流扩大,共同体的区内外贸易将扩大。
——东亚地区在短期内成立区域性组织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但这一地区的经济贸易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仍将是世界范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深化,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制成品贸易,特别是高技术贸易和资本货物贸易将有更快增长,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继续增加。同时,劳务贸易也将扩大。
然而,由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90年代的贸易竞争和摩擦将更加剧烈。国际市场上各种贸易手段变化多端,灵活贸易措施将层出无穷,非价格因素的国际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北欧银行兼并风
刘绪民
去年下半年以来,北欧刮起一阵银行兼并风。1989年10月份,挪威两家最大的金融机构——卑尔根银行和信贷银行合并,成立挪威银行,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银行。同年11月14日,丹麦两家最大的金融机构——丹麦银行和哥本哈根商业银行宣布合并,成为拥有410亿美元资金的北欧第二大银行。去年12月4日,丹麦又有三家银行宣布合并成立通用银行,其总资金为380亿美元,为北欧第六大银行。瑞典最大的银行,斯堪的那维亚私人银行取得了对北方银行的控制权。挪威6家银行定于今年合并,总资金为190亿美元,将成为这个国家第三大银行。
北欧的保险公司也在进行调整。瑞典最大的保险公司斯堪的亚兼并了挪威的第二大保险公司和丹麦的一家保险公司,并购置了芬兰一家大保险公司10%的股份,在北欧建立起全地区的服务网点。丹麦的波罗的海和哈弗尼亚两大保险公司正在与银行抢业务,并放眼于1992年将出现的欧洲统一大市场。1989年7月份,哈弗尼亚保险公司将其2.4%的资本投放到一家法国银行。去年11月份,波罗的海保险公司买下了法国苏伊士银行3%的股份。北欧正在形成一个以伦敦为基地的超地区的斯堪的那维亚银行集团。
北欧刮起这股金融机构兼并风的背景是,欧洲共同体内1992年将建立统一的大市场,面对即将出现的这一新的形势,北欧国家的金融机构都在积极作进入大市场的准备。但由于北欧只有丹麦是共同体成员国,其他北欧国家的金融机构怕被拒于欧洲大陆发展之外,因此极力准备设法进入大市场。当前,欧洲共同体与自由贸易区正在就创建“欧洲经济区”进行谈判,这一谈判一旦破裂,其他北欧国家的银行可能把丹麦的银行作为它们打入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特落伊木马”。然而,北欧地区的银行规模一般较小,它们进入大市场后又怕被大陆的大银行,尤其拥资1680亿美元的德意志银行吞并掉,于是它们加强兼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量。
银行兼并在挪威和丹麦另有一层原因,近两年来两国的经济状况都不景气。它们在开发北海石油热的刺激下,经济一度出现过热,1986年油价暴跌,经济遂出现衰退。因而银行收不回贷款,不得不空守着一大堆有价证券和海上石油钻井台。据1989年头8个月统计,挪威3大银行的债务损失计达4.2亿美元。哥本哈根商业银行在与丹麦银行合并前,1988年的坏帐准备金额达到80%,相当于1.45亿美元。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1989

  引人关注的南北经济关系
李长久
回顾80年代,发达国家经历了近3年的经济衰退,获得了持续7年多的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亚地区经济继续保持高于其他地区的增长率,但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80年代是“失去发展的10年”。从总体上比较,南(发展中国家)北(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结构、科技水平和人均实际收入等方面的差距引人关注地在进一步扩大。
战后的近3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曾经获得较快的发展。但进入80年代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停滞或恶化,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有某些政策的失误,人口增长过快,借债过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科技文化水平低等等。地区冲突不断和不少国家国内社会动荡不定等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合理的世界经济秩序,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则是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陷入困境的重要外部原因。
南北关系既互相依存,又存在尖锐矛盾,而其相互关系是失衡和不平等的。在80年代,发达国家调整经济政策和采取的一些措施,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发达国家提高贷款利率,大大加重了发展中国家的外债负担。
70年代发展中国家大举借外债,正值国际上贷款利率较低的时期。到80年代初,美国政府带头实行高利率的货币政策,使国际利率从1978年的8.7%提高到1981年的17.4%。高利率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外债急剧增加。预计到1989年底,发展中国家积欠的外债总额从1980年的6000亿美元增加到1.29万亿美元。
1982年开始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60年代拉美地区经济平均年增长约5%,70年代年均增长约6%,8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1%,大大低于人口增长率。拉美经济体系常设秘书处在一项报告中指出:“外债危机使80年代对拉美地区发展来说是失败的10年”。非洲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据埃及报刊提供的数字,从1980年到1985年,非洲的经济实际年均增长率不足1.7%,1986年以来的情况大体上也是如此,现在非洲的人均实际收入比80年代初还低。
——贸易条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比率)恶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增加和初级产品价格暴跌,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收入减少。
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0年到1986年,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不包括能源)实际价格下跌了35%。1986年,初级产品的实际价格跌到30年代大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贸易条件下降了26%,石油出口国的贸易条件下降了42%。
据西方报刊提供的资料,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限制的比重,比发达国家相互出口商品受到非关税壁垒限制的比重高一倍左右,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纺织、服装、鞋类和食品等受到这种限制的比重高达20%至50%。仅由于受到非关税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每年出口收入就减少500至600亿美元。
——资金流入减少,甚至出现资金倒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需资金严重短缺。
80年代初以来,国际间的资金流动大幅度增加,但大量资金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流动,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明显减少。据统计,在国际筹资总额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4国所占比重从1983年的70.7%增加到1987年的86%,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却从22.5%降至12%。
据世界银行统计,从1981年到198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金从1140亿美元减少到550亿美元,其中跨国直接投资从160亿美元减少到100亿美元。从1984年起,资金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倒流,1988年从发展中国家净流向发达国家的资金达430亿美元。
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总结经验教训。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拥有广阔的市场,它们正在调整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并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协调。据估计,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形势将好于80年代。
发达国家也认为,它们的经济增长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据美国官方公布的资料,1988年美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商品达950多亿美元,占美国出口商品总额的40%左右,其中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占其农产品出口额370亿美元的51%。发展中国家向美国提供的钨、铝矾土、锌和钴等矿产品占美国进口这些产品的50%以上,发展中国家还向美国提供了它所需的全部天然橡胶、可可和硬纤维等产品。
因此,各国公正舆论都认为,必须改善南北关系,改革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为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入发达国家提供方便,并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这不仅将加快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将为发达国家提供更大的市场,从而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年终专稿1989

中国医生在赞比亚用小夹板为赞比亚人治疗骨折。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