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论坛

  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
邵长强 高振刚
20多年来亚洲太平洋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未来21世纪亚太区将成为世界经济中心”。这一地区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多层次,经济发展潜力很大,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增长。去年11月初在澳大利亚召开的首届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会议,就亚太区90年代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的探讨,引起了世界各国对亚太地区的重视。综观这一地区经济现状并展望其前景,人们认为,90年代亚太地区经济将会呈现如下四大趋势:
一、亚太区经济将继续保持比世界其它地区更高的增长速度。
在70和80年代,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是全球最高的。从1981年至1987年,日本和“四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增长率为1.8%,美国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7%。亚太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它地区。预计这一现象会持续到90年代。据日本国民经济研究协会预测,到本世纪末,亚太区的经济增长率平均可达4.9%,分别高于欧共体的2.6%和美国的2.8%。亚太区经济在90年代的持续发展,会为“太平洋世纪”的来临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特别是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和1992年欧共体“内部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亚太区内部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会加强。
成立亚太区经济组织的设想已提出多年,但由于亚太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体制不同,一直没能像欧共体那样付诸实行。而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加强、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威胁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亚太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态度趋向积极。去年11月5日在澳大利亚召开的首届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会议中,澳大利亚总理霍克希望亚太各国能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类似欧共体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推动多边贸易谈判的成功;这一组织可作为亚太区各国公开讨论区内贸易障碍的最佳场所;可以协助找出亚太各国和地区经济利益的共同点所在。另外,假若遇上全球自由化贸易谈判失败,或碰到北美及西欧地区新贸易集团的威胁之时,这个组织就能起某种抵御作用。
从目前的情况看,亚太区在短期内不会成立类似欧共体的组织。但亚太区内的各种合作势将有所加强。去年11月初,在香港也召开了“亚太区未来经济关系”的会议。日本已建议今年在日本举行亚太区经济专家会议,研讨亚太未来经济增长可能出现的瓶颈问题及其相应的克服办法。预计这种形式的合作在90年代将会更加频密。
三、日本的经济力量日趋重要,美、日将在亚太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预计90年代初期,美国的资金短缺累积将超过8000亿美元,加上预算与贸易的双赤字,将对美国及世界的经济结构造成严重威胁。当美国削减贸易逆差时,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将会受到损害。而如果美国不能成功地削减其贸易逆差,则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将会更加炽烈。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经济强国。根据某些估计,日本每年的投资额超过1200亿美元。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异常活跃。近年来日本市场上的进口货物有所增加。美、日将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四、亚太区内将继续减少贸易障碍和开放金融市场,加强区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亚太区80年代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将会延续到90年代,但其步伐可能放缓。亚太区和欧共体不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相差较大。这一特点决定了亚太区内的国际分工不可能像欧美那样是水平分工,而是以垂直分工为主。预计90年代,日本在欧美的压力下,将会进一步开放市场,对其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将会把国内的一些产业活动转移到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四小”由于劳动成本的上升和货币升值,也将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向外转移,自己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而东盟等国则在劳动密集型部门追赶“四小”。
与此同时,亚太区内的产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水平分工,并且也在发展。可以预计,90年代区域内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强,贸易障碍减少,金融市场开放,将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区内的市场扩张。
一般预计,在未来的10年里,由于亚太区近20多年来创造和累积了较好的基础,其经济发展的势头将会得到维持和加强。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札记

  美日欧电视市场争长短
顾玉清
当前,电视在向大屏幕、壁挂式的高清晰度化更新的过程中,为夺取高清晰度电视这项被称为“王冠上的宝石”产品,日本、西欧各国企业早就精心筹划,并已研制出各自的电视制式。原在两个制式之间摇摆选择的美国则如梦初醒,自叹起步已晚,但凭借技术优势,奋起争先,现在也初步确定了自己独立的电视制式。这使原来日本和西欧企图两家平分的未来高清晰度电视市场呈现出三强相争的局面。
美国最近一改以前所持的观望态度,可能很快推出1050条或更多行数扫描线的高清晰度电视系统(日本为1125条,西欧为1250条),欲与日本、西欧争长短、比高下,这是不无原因的。
早在1931年,美国就首次建起了电视试播台,并于1936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商业性电视发射台。当时美国电视机的生产量和拥有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然而,美国的电视系统被日本人采用后,却未能保住本国的电视市场,反而逐步被日本人夺走。现在,美国只剩下齐尼斯电子公司唯一的一家电视机工厂,美国的电视机差不多都是进口货。
世界上第一台家用盒式磁带录像机是由美国安培公司推出的,但因当时未能打开销售市场,赔了大笔钱,该公司目光短浅,竟放弃了生产。日本人拣起这项技术后,苦心经营,大力推销,在不算长的时期内获得了难以估量的巨大经济利益。目前,录像机在世界上已成了电视机必要的补充,它的普及程度在日本已达71%、美国60%、法国30%。发展如此之快,这也许是人们过去万万没有想到的。
这方面的教训和损失,美国人记忆犹新。美国有关方面认为,倘若美国在这次高清晰度电视的竞争中失败,美国电视市场将会再度被日本货或西欧货充斥。这意味着美国整个电子工业都将会遭受重大打击。据推算,美国电子产业将可能会因此出现225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和200万人的失业。
高清晰度电视是一种视屏约为普通电视的4倍,扫描线比普通电视多一倍,能向一般家庭提供近似电影一样大小和清晰图像的全新电视系统。同样,它的先进液晶显示技术在医疗、电影、出版、邮政、教育等诸多方面,乃至对推动整个电子工业革新都具有广泛的用途。高清晰度电视潜在的销售市场之广阔,产品商业利润之巨大,日益为人们所瞩目。无怪乎西方经济学家把高清晰度电视看作21世纪取得强大经济实力的支柱产业。
日本电子研究机构预测,到2000年,世界高清晰度电视市场销售额将达到300多亿美元,累计国际市场需求规模为2000多亿美元。美国电子学会更为乐观的估计认为,到2010年,包括录像机和摄像机在内的高清晰度电视市场需求量可达5000亿美元。美国有关专家非常担心地把高清晰度电视比作是,防御日本在电子消费品领域实行技术入侵的“最后堡垒”。
正因为如此,日、欧、美之间各家公司围绕着高清晰度电视展开的竞争,绝不同于以往那些规模较小的什么“牛肉战”、“柑桔战”、“半导体战”,而将是以国家或集团提供的强大的财力作后盾,进行的一场高科技的、跨年代性的经济大战。在这场较量中,日本将设法打破西欧、美国的抵制,推广其已进入实用阶段,但与目前电视完全不相容的系统;西欧准备以新旧电视都能兼容的系统来适应大多数顾客的消费心理,力图从中取胜;美国则想在两者间寻找薄弱环节,争取在某方面技术上有所突破,以便后来居上。毫无疑问,无论哪一方的电视系统占了上风,它就可以占据更大的世界市场,赢得更多的利润。日本、西欧和美国都在悄悄地竞相发展互不相容的电视标准,此乃国际电视制式至今仍难以得到统一的关键所在。这种人为地制造技术障碍的作法,显然是与产品标准日益国际化的潮流大相径庭的。
日本、西欧和美国之间进行的这场无硝烟的“战争”已经打响,争斗将会越来越激烈,其结果尚难预料。不过,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伴随而来的将是一系列国际贸易磨擦的进一步加剧。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澳大利亚变野生家畜之害为利
澳大利亚内陆各种非本土野生家畜繁殖能力极强,数目急剧上升,给当地居民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目前澳政府已采取措施,组织人员捕猎野生家畜,加工出口赚取外汇。
在早期大批欧洲人移居澳大利亚时,随船带来了骆驼、驴、兔子和猪等大约26种非澳大利亚本土家畜。后来许多家畜纷纷越栏逃入内地,并很快适应当地环境,迅速大批繁衍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批数目众多的野生家畜便逐渐成为澳大利亚珍稀动物的食物竞争者,而且这些野生家畜还常常毁坏良田,破坏牧场围篱、伤害幼畜。给当地农牧民们带来许多祸害。
据推测,现在约有5万野骆驼、30万野马、1000万野猪、50万野驴、15万野牛和4000万只野兔分散在澳大利亚各处,而且繁衍极快。为对付这些野生家畜,澳政府已决定开创一种新型的野生家畜出口业。现在澳大利亚每年向欧洲出口约100万公斤冻野猪肉。
                      (赵武平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外国经济动向

  巴西试行“旅游美元”制度
本报记者 兰才基
巴西中央银行最近宣布,自去年年初实行“旅游美元”制度以来,国内金融市场的外汇自由兑换额达到七十一点八亿多美元,其中卖出近三十五点二亿美元,回收三十六点七亿美元,因而使银行外汇净收入增加一点五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家在兑换给出国旅游者方面的外汇支出减少了三点五亿多美元。实行这项制度达到了活跃和稳定金融市场、减少外汇流失等项预期目的。
所谓“旅游美元”制度,是指有控制的开放外汇市场,使原本非法的美元和其它外汇私人交易合法化。为了推行这种制度,巴西政府指定一部分银行、旅行社、经纪人和一些债券发行人开办专门的兑换所,兼营外汇买卖,所有巴西人、外籍侨民和外国旅游者都可以到这些指定单位去购买或出售外汇,其价格以中央银行每天公布的“旅游价格”为准,实行浮动汇率。从一九八九年一月份以后,巴西中央银行每天除了公布官方的外汇牌价(即官价)以外,还根据外汇自由市场的行情确定外汇的“旅游价格”。一般说来,旅游价与自由市场的外汇价是很接近的,买价与卖价之间则根据银行利率的浮动拉开一定距离。这样,人们就愿意按旅游价格买卖外汇。
据不少巴西财经官员反映,政府实行“旅游美元”制度是受社会欢迎的,它起到了活跃和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既为人们自由换汇提供了方便,同时又限制和打击了炒卖外汇的投机倒把活动。
近些年来,由于巴西通货膨胀加剧,物价日见上涨,货币不断贬值,使人们产生某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一旦手头有钱,就千方百计地把它换成外汇,以达到保值的目的。而政府又对外汇控制得过紧过死,因而促使一些人从事黑市交易或采取套汇等办法牟取暴利。政府有控制开放外汇市场之后,买卖外汇变成公开化和合法化了,价格也趋于统一。
另一方面,实行“旅游美元”制度还有利于国家回笼货币和减少外汇的流失。过去,巴西人出国旅游可以按官价兑换到四千美元外汇,出国治病可以按官价兑换的外汇更多。但由于官价与黑市价差额太大(最高差价达百分之一百五十),不少人换得外汇以后又转手倒卖从中取利,政府每年由此而损失三亿至四亿美元。进入巴西的外国旅游者所带外汇,也由于差价问题不愿按官价兑换而流入黑市。自从设立外汇的“旅游价格”以后,出国旅游者要求兑换外汇的数额明显减少,银行从外国旅游者手上收进的外汇明显增多,两者加在一起实际使国家银行外汇积赚额增加五亿多美元,对国家来说显然也是有好处的。
                    (本报巴西利亚电)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开罗的阿拉伯市场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自由交易场所。摊贩、店铺遍布街头,商品琳琅满目、价格也比一般商店要便宜得多、光顾者摩肩接踵而至。图为市场一角。                 
本报记者 安国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