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0-01-30

1990-01-30新闻联播 文字版

漫话春节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漫话春节<br/> 陈显涪<br/> 春节,古人称元旦,指一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12点(子时)的时候,爆竹声中,就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晨。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正式规定公历1月1日为新年,夏历正月初一为“春节”。<br/> 据古籍介绍,春节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中的“腊祭”,传说那时每逢腊尽春来,人们便要杀猪宰羊,祭祀祖先和老天,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免祸免灾。人们用朱砂涂脸,鸟羽装饰,又唱又跳,热闹非凡。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此习俗便流传下来,《尔雅》一书中就说春节“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br/> 从历史上来看,春节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呼和含义。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定为春节;南北朝时,人们又将整个春季都定为春节;殷商时,春节叫元日或祀日,汉武帝时,春节又叫朔日。其实,按我国汉族现有的习俗,春节并非指夏历初一那天,实际上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延续到新正元宵节。<br/> 春节,象征着团结、兴旺,并寄托着人们对来年的期冀,几千年来形成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在此擢举一些,以飨读者。<br/> 扫尘。《秘奥造宅经》中说:“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扫尘之俗,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传统。<br/> 守岁。每逢年三十,人们通宵不寐,叙旧话新,除夕之夜,互相祝贺来年有个良好开端。《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除夕……士庶之家,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br/> 挂年画。年画起源甚早,是由“门神”演化而来的,早在尧舜时期就已出现了。宋代,有了木版年画,现存最早的年画就是宋版木刻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绿珠,习称《四美图》。明末清初,我国年画形成了“三大民间流派”,即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县画”。建国后,年画推陈出新,内容色彩缤纷,饶有风趣。<br/> 贴春联。春联又名对联,桃符,门帖等名称,乃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传说起于五代以前,人们对自然灾害和天相不理解,认为是鬼神作祟,于是过年时多用两块桃木削制成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木条,上书“神荼”、“郁垒”二神名,挂于门户,尔后逐步演化为对联。现在,随着诗苑的葳蕤,广大群众给对联赋予了崭新内容。<br/> 除了以上风俗习惯之外,还有拜年、舞狮、耍龙灯、放鞭炮、踩高跷、逛花市、赏灯等等。

骏马杂咏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骏马杂咏<br/> 林林<br/> 银鞍千里脚,<br/> 随花木兰出入烽烟。<br/> 腾飞不涉水,<br/> 助曹孟德渡过深渊。<br/> 项羽怪天亡我不过江,<br/> 拔剑自刎乌骓伤悲。<br/> 吕布有勇无谋易上当,<br/> 终于丧身赤兔归谁?<br/> 驭马吏精通本职业,<br/> 才知瘦骨能敲出铜声。<br/> 神骏常有伯乐不常有,<br/> 韩退之杂说千古名言。<br/> 咏马如咏人情深笔巧,<br/> 李长吉诗篇动众心弦。<br/>    1989、12、6

似水流年

第8版(副刊)<br/>专栏:世纪风<br/><br/>  似水流年<br/> 张彬彬<br/> 假如我有一双神奇的手,我就要重新调整属于我的时光;假如我能随意剪裁岁月,我就要把生命定格在童年、少年、青年……<br/> 翻开生命的扉页,“童年”是用金字涂写的。那时的我,是一只翩翩的小蝴蝶,穿着漂亮的连衣裙,在父爱母爱的阳光下,在鲜花盛开的生活里,飞来飞去,追逐戏游。一切都舒适惬意,教室里飞出琅琅的读书声,操场上回荡着我稚嫩的歌声……<br/> 你还记得格林童话里那不熄不灭的《小红帆》么?当我17岁的时候,生活的小船驶进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那火焰般的小红帆在我的小船上升起,我用青春和热血浇灌那块古老而板结的土地,三春树绿,三夏花红,三秋谷黄,我懂得了劳动,懂得了劳动者的感情,使命感责任感鼓满我的小红帆,在生活的海洋,在事业的波峰浪谷,那炽热的红跳跃着,永远不会倾覆,不会迷失……<br/> 26岁,我是一只放飞的信鸽,翅膀上丰满着智慧,从大学校园飞向广大的社会,飞进光怪陆离的世界,鸽哨鸣一路欢快,鸣一路辉煌。微笑托起我花朵般的脸颊,朝气随着两只羊角辫俏皮地在脑后摇荡,心灵萌发着希望的绿,在人生的阶石上,不懈地跋涉、开拓、进取。那又是一个生长爱的季节,播下的种子发芽了,朦朦胧胧的美感,隐隐约约的甜蜜,也伴有苦涩,也有为太浓的幸福而感伤的泪水……<br/> 当我翻过少女的最后一页,那个高大的男孩带我走上蜜月旅行的美妙中。于是,我这只小鸡雏从父母那关爱护惜的翅膀下,扑棱棱地飞出,站在丈夫高大魁梧的身旁,他给我微妙的情,我给他细致的爱,在风吹雨浸的人生之路上,我们俩打着一把小雨伞前行……<br/> 人生最怕回眸,那一眨眼,那一注视,会令你惊叹,令你颤栗。童年少年多么美好,天露亮,妈妈唤你起床,太阳落,香喷喷的饭菜摆上桌,可那一切已离你远去了,再也不能重来一次。<br/> 青春多么快乐,有挥霍不尽的笑声,享用不尽的洒脱,可那一切对现在的你已成为一种偶尔才有的奢侈。<br/> 年轻的面孔多么美丽,不用为眼角细密的鱼尾纹和脸上突然崛起的皱纹感伤。<br/> 单身的生活多么轻松快活,没有责任,没有承诺,不必为锅碗瓢盆的日子挠头,不会为儿子的哭声闹声焦虑……<br/> 呵,一切的一切,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珍奇。为什么要等审视那些岁月尘封的日子时,才看出一切那么多彩耀眼?为什么偏偏要失去的时候才去怀恋那曾经有过的一切?谁能保证,再过若干年,我不怀念今天呢?<br/> 一个忘年交的大朋友告诉我:20岁太天真幼稚,30岁才开始走向成熟,40岁才真正享有人生。这是在有了许许多多人生体验之后才发出的慨叹。<br/> 呵,一年又一年,新的一年的钟声又在耳畔回荡了。珍惜生命就要珍惜现在,抓住时间就要抓住今天。20世纪最后的一个十年开始的时候,让我、让你、让他,都成为驾驭时间的好驭手。

除夕夜我值班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除夕夜我值班<br/> 田耕<br/> 夜以庞大的黑色<br/> 浇铸空气<br/> 浇铸森林<br/> 浇铸帐篷下还未蒂落的梦<br/> 太阳 金翅鸟 蒲公英<br/> 一切都消失了<br/> 除夕夜 我值班<br/> 在除夕<br/> 我主宰一个庞大深远的空间<br/> 我降生时<br/> 那双乌亮的大眼睛<br/> 就是黑夜给予的<br/> 那深沉的性格<br/> 就是这夜给予的<br/> 从此在季节的旋转中<br/> 在季候风与海啸的围困中<br/> 我增长着年轮<br/> 风驾着月亮赶来了<br/> 洒满星星的礼花为我祝福<br/> 我一一摘拾<br/> 辨认着北斗、天王、冥王……<br/> 那是生命的叶绿素呀<br/> 掖进肋骨<br/> 扩展我的枝干<br/> 蓬勃根须

有这样一种树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有这样一种树<br/> 谷东安<br/> 有这样一种树,它高大伟岸,红褐色的树干通直浑圆,俊逸的枝上一束束叶片像鲜艳的钢针。<br/> 它生长得蓬勃,它永远潇洒自信。<br/> 有这样一种树,分布在寒温带,却不畏惧严寒。它用手臂托举冰雪如托举洁白的世界。它有铮铮傲骨,年轮中凝聚的是生长的艰难与幸福。<br/> 有这样一种树,它四季常绿,在秋天它会结出累累硕果。它也有丰富的感情,那流出的芳香树脂,就是它晶莹的泪滴。<br/> 有这样一种树,它材质优良,用途广泛。不论是桥梁、轮船,不论是桌椅、枕木,都有它奉献的身躯,有它赤诚的爱心。<br/> 有这样一种树,陪伴着勤劳质朴的林区人度过峥嵘的岁月。它给这块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它使这世界充满伟大与神奇。<br/> 北中国的骄子,一种精神的标志。<br/> 它组成了雄性的绿色海洋,千千万万年也不会消失。<br/> 它的名字叫——红松。

以小显大 见微知著——读《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

第8版(副刊)<br/>专栏:品书札记<br/><br/>  以小显大 见微知著<br/> ——读《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br/> 徐可<br/> 鲁迅研究,固然需要宏观的理论研究,而对具体作品的解读也必不可少。从目前鲁迅研究的现状看,后者需要大力加强。这是鲁迅研究的基本建设工程,这是一种琐碎的、默默无闻的工作,是吃力不讨好之举,目前少有人做,可恰恰需要人做,也确实有人在做。江苏省如皋中学语文教师陈根生著的《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就是这基建工程中的一项。<br/> 这是一本典型的中学教师的鲁迅研究作品。据我所知,中学语文教师普遍对鲁迅作品都有一种偏爱,其中一些人在教学之余进行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这种研究与语文教学密切联系,在教学中研究鲁迅,以鲁迅研究促进教学。我将这种研究称为“教师型的研究”。教师型研究有这么一个特点:角度小,范围窄,注重对具体作品和写作技巧的研究。这种研究的好处是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与作品本身比较贴近,容易把握原著的本来意义。随之而来的缺点是:视野比较狭窄,常有井蛙之见;比较零碎,没有系统。<br/> 我认为陈根生的著作是教师型研究的一本代表作。教师型研究的特点在这本书中有集中的体现。书中所收51篇文章,长不过几千字,短则为数百言,所论都是鲁迅作品中极易出现的问题,大到鲁迅写作方法的探讨,小到一字一词一个标点符号的解释。这些问题看似琐碎,但直接影响到我们对鲁迅作品的理解和鲁迅思想的把握。这就使陈根生的研究超出于一般教师型研究之上,同时又避免了教师型研究的弊病。作者并没有孤立地解释一个个问题,而是着眼于鲁迅研究整体,将它们放在鲁迅研究这个大背景上去进行考察。看得出作者在有意识地构造一个系统工程。这使我们想起作者的另一专著《鲁迅名篇问世以后……》。那本书以其对“问世以后”的系统研究为学术界所重视,我们相信这本书里的“疑问号”也必将引起人们的注意。<br/> 《缀在巍巍昆仑上的疑问号》的问世,其意义并不在于它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创立了什么新的体系,重要的是它为鲁迅研究领域引进了一股清新的、扎实的文风,为鲁迅研究做了一点实实在在的基本工作。

奔马(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奔马[中国画] 程大利

跑马灯——喜迎马年(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跑马灯——喜迎马年   徐国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