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华中农大为农民办学
农村急需人才。如果我们的教育模式仍是升学——拿文凭——农转非,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回家务农,所学的知识又同生产实际联系不起来,那么农村急需的人才仍然得不到满足。能否找到一种办法,为农村培养既有科学、文化知识,又能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华中农业大学为此进行探索。他们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大别山……
一是在学校里办农民大专班。去年9月1日开办,65名大学生都是来自大别山具有高中文化的青年农民。学制两年,毕业后仍回家乡。
二是把成人教育伸向农村。今年4月在大别山红安县最穷困的紫云乡办起了高中后农业实用技术专修班。教学与当地“燎原”项目紧密结合;面授与家庭实习结合。学员们的实习在村里进行,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本报记者 蒋铎报道(附图片)
右上: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为这个班授课。
左下:图为教师指导学生实习。
右下:图为杜幼臣教授在讲课。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异军突起”之后怎么办
——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与“绿色道路”研讨会侧记
本报记者 柏生
最近,记者在河南郑州参加了我国首届“乡镇企业技术进步与‘绿色道路’”研讨会。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学者和乡镇企业家,认真学习了邓小平同志关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是农村改革的巨大收获的指示,共同探讨了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的重要课题。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得以实现的。到1989年底,全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8%,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0%,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5%,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从总的情况看,乡镇企业是在封闭型农业经济基础上起步的,科技人才缺乏,科学管理薄弱,科技信息不灵,技术装备发展很不平衡。要生存,要发展,要展翅,要腾飞,根本的出路在于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走从单纯扩大外延转向增强内涵的发展道路,并努力向外向型经济发展。从这次研讨会上可以看出,江苏无锡等地的乡镇企业在依靠科技进步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不少产品已远销世界各地。
对于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乡镇企业这个大课题,与会代表认为,乡镇企业要从聘专家、“借头脑”的阶段尽快地转入聘培结合,建立自己的科技骨干队伍的新阶段;要尽快改变技术队伍数量少、水平低的状况;要积极推行“星火”计划,使一批先进而又实用的科技成果在乡镇企业开花结果;要努力争取多参与高科技领域的“火炬”计划项目,使更多的乡镇企业走向更高的层次。
在促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方面,无锡市和郑州市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评价。郑州市科委几年来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认真总结了郑州10个县区乡镇企业科技进步的具体实践,剖析了33个乡镇企业的典型经验,写出了30余万字的调研报告。无锡市乡镇企业家们不仅给大会带来了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鲜经验,而且给各地乡镇企业家带来了一批先进成熟的技术项目,受到了与会企业家和有关管理部门的热烈欢迎。无锡市同志们的发言使代表们备受启迪和鼓舞。有的代表说,江苏乡镇企业已具有“半壁江山”的经济地位。这表明乡镇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在这次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学者还就乡镇企业发展与“绿色道路”作了充分的研究和探讨。“绿色思想”或称“绿色道路”,是本世纪70年代提出,80年代才形成的一个国际潮流。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差不多400年的发展,创造出了巨大的财富,把人类文明推进到了一个相当高级的阶段,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危机等看来不可逆转的副产物。因此,如何避免单纯盲目工业化(所谓“黑色道路”)的弊端,走保持大自然生态平衡、发展农业的“绿色道路”,就是摆在当代人类文明面前的大课题。我国的乡镇企业,从本质上说就是农村工业化。一方面,它必须吸取世界工业化的“黑色”教训,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与绿色农业的平衡,要把保持生态环境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
这次会议的召开,得到了国家科委、农业部乡镇企业司、农业部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郑州市科委等单位领导和专家的热情支持。代表们认为正值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转折时期,讨论依靠科技进步与走“绿色道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中国乡镇企业必会成功。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加速成果转化 促进科学种田
农业技术监督取得明显进展
本报北京12月4日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监督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目前已相继建起国家标准331个,行业标准35个,部标准371个,地方标准4000多项。
这些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促进了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水平的提高,加速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
这些技术标准包括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业、农村能源及环保、农机化和乡镇企业归口的标准,几年来,共有5项标准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农业部技术进步一等奖,28项获部技术进步二等奖,24项获其它奖。
据统计,这些技术标准每年可为国家增加经济效益50亿元以上。
近年来,在国家技术监督局的支持下,农业部承担筹建了13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成立了3个国家计量认证农业评审组,规划组建了21个部级中心。目前已有9个国家级中心承担国家抽查任务,抽查企业752个,样品877个,有效地控制了伪劣产品,特别是重要农业生产资料中掺杂使假、坑害农民的现象,为农业丰收做出了贡献,有些领域已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然而,由于受传统习惯和偏见的影响,许多农业技术标准的贯彻执行困难重重,生产者的权益未能受到充分重视。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于今年7月成立了质量标准司,负责农业各个领域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和统一管理。农业部日前在武汉召开全国农业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呼吁社会各界充分重视农业技术监督工作,保护农业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科技兴农服务。 (周开忠 蒋建科)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科文简讯

  教科文简讯
▲由世界银行贷款、农业部投资兴建的北京农业大学新图书馆12月3日落成开馆。该馆建筑面积达1.2万多平方米,藏书99万册,并对近10年来的20多万册图书全部实行大平面开架式借阅,还可进行光盘检索和国际联机检索,为农业院校提供资料、培训人员。农业部副部长王连铮为落成典礼剪彩。(剑克)
▲四川青年画家于成松画展日前在军博举办。于成松是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读书积极分子,娴熟多种绘画技艺。(袁文)
▲PC通用工业控制系统近日由北京祥云计算机技术公司和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该系统突破控制系统局限于某一种总线的结构。(于青)
▲杭大聘请14名老战士担任政治辅导员。这些老战士来自浙江省军区杭州第五干休所,年龄最大的已73岁。(宋建勋)
▲《文史知识》第十一期出版了由《文史知识》编辑部和吴锡吴文化公园学术指导委员会合办的《吴文化专号》。不少专家学者对于吴文化形成的历史等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贺海)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产高功率激光加工机问世
本报讯 记者叶紫报道:国产高功率激光加工机由机电部11所研制成功,日前通过了由国家教委组织的设计定型鉴定。
它填补了国内空白,总体指标达到8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这种激光加工机使用YAG(铱铝石榴石)晶体激光器作为光源,采用数控机床,平均功率可达800瓦。
用它可以切割极硬的金刚石和陶瓷,可以焊接熔点3300℃的钨等金属,打孔直径可以在0.1毫米以下。该机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我国机械电子工业以前用常规手段无法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对提高工业技术水平有重要意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自然科学年鉴》创刊十年
本报讯 我国唯一的一本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方面的综合性年鉴——《自然科学年鉴》12月5日在上海举行创刊10周年座谈会。
《自然科学年鉴》于1980年开始出版,是“十年动乱”结束我国首先创刊的年鉴之一,现在由上海翻译出版公司出版。
王应睐等16位著名科学家题写了贺词。在纪念专辑上,特载了江泽民同志的科学专题论文《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这篇文章论述了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提出了电子信息技术是振兴我国经济的一种有效倍增器的论点,由此而引伸出了一种发展我国经济的效率型战略思想。
 (吴复召)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学者呼吁:对外宣传英译水平有待提高
本报北京12月4日讯 记者李泓冰报道:近年来对外出版物及商品广告、商店招牌、街道名称等英译时存在许多失误,影响了传播效果。为此,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于今天聘请全国各地百余位专家学者,在京召开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与会者呼吁提高对外宣传工作中的翻译质量。据悉,这是建国以来首次集中如此众多的中译英专业人员进行学术讨论的一次会议。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天然保健抗衰老系列产品研制成功
本报讯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CTF科研集团研制成功的天然保健美容抗衰老系列产品,已通过专家鉴定。
这个集团的科研人员把人体健美、健身和延缓衰老的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抗衰老为主,综合进行了人体皮肤的保护与抗衰老和人体心、肝、脑、肾4大器官的防病抗衰以及人体生理功能的多种功能,并选用天然植物、动物、海洋生物和天然药物为原料,研制成功彩云飞牌“8403”多效美容霜等系列产品,将保护皮肤,治疗皮肤疾患、延缓衰老和美容结合起来。
目前,该产品已远销欧、亚、美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国庆)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新剂型治贫血药消除了弊病
本报讯 经卫生部药政部门批准,南京药物研究所和江苏连云港东风制药厂协作,已将难吸收、又有副作用的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硫酸亚铁制成溶蚀型缓释片。
溶蚀型缓释片,是将硫酸亚铁分散在聚合物中而形成溶蚀型骨架来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从而一方面基本消除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另一方面大大减少了病患者的服药量和服药次数。
与普通硫酸亚铁片相比,硫酸亚铁缓释片的日服量和服药次数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经南京鼓楼医院等单位一百一十四例临床验证,总有效率达百分之九十一点一,无副作用。 (方彤)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产复康”能治产后诸病
解放军优生优育医药研究中心在名老中医王绵之、哈荔田教授指导下,反复筛选验证,研制成了“产复康”新药。
该药滋而不腻,补而不滞。经四医大附属医院等13个医疗单位临床验证1800余例,有效率达95%。 (吴文)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医疗与健康

  我国已完成正颌外科计算机化诊断和手术
正颌外科的计算机诊断、模拟手术及面像预测正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进行攻关研究。
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院长张震康教授带领的研究组,1988年开始与中科院的计算机专家合作,经反复探索终于在大量正颌外科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计算机数学模型,使正颌外科的术前诊断,模拟手术计算机化、定量化、图形化,并在手术前就可以使患者和医生看到患者术后的侧貌真彩色面像,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手术方案进行改进,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这一系统的研制成功,不仅准确率高达90%以上,又系国内首创,已达到目前国际先进水平。它对于推动正颌外科、整形外科、美容外科的发展将具有深远意义。该成果已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王渤)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参场记事
本报记者 艾笑 高常筠
秋雨蒙蒙。行至京郊怀柔县城,方向盘突然一转,汽车奔驰到宽阔平坦的京密公路。稍顷,我们就来到了神秘的中国西洋参生产基地。
药书记载,西洋参又名花旗参,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味甘微苦,性凉而补,有养阴益气、清火润燥、生津止渴功能,凡需用人参而又不受温补者,皆可以其代之。
中华西洋参技术推广委员会北京怀柔开发公司雷惠信经理告诉记者:“我国药用西洋参已有250多年历史,过去一直依靠进口。1980年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引种成功,1981年又在北京怀柔大面积农田栽培成功。这项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二等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今年9月又获得了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金奖。”
钻进透亮的大棚,我们觉细雨沥沥,忙问:“怎么搭个漏棚?”雷经理笑着解释:“西洋参喜光怕晒,喜水怕涝,十分娇贵呢。从栽种到成熟后的最佳采摘期,要小心侍候整整4年”。低头看,只见光秃秃的土埂一行行笔直排开,上面并没有植物生长痕迹。原来,那碧绿的茎叶和通红的洋参果在刨参前已被齐刷刷地剪下来先进工厂提取人参造甙去了!工人小心地扒开松软的泥土,漂亮的洋参娃娃伸展着肢体躺在里面。
走进今年1月投产的中国医科院药植所北京温阳制药厂,看见那些捷足先登的洋参娃娃正被洗梳整理加工“深造”,转眼间就变成各种元参和药物制品,感到有些神奇。听了雷经理介绍,曾请美国的洋参专家来指导工作。美国人却感叹:你们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既科学、又经济、又适合你们条件的“西洋参加工工艺”!就又不觉神奇了。
参观结束后,雷经理的遗憾,让记者久久不能忘怀。现在怀柔产西洋参的人参总造甙含量是6.36%至7.35%,比美国(5.19%)和加拿大(5.77%)产的都高。此外,23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中,有8项高于进口、14项等同、只一项低于进口。一边是国产产品质量高于进口,又已经卫生部批准,能代替进口供药用。可另一边却是,每年的西洋参大量进口趋势仍有增无减。造成660亩栽种面积的怀柔生产基地仅去年就有2.7吨干参滞销。今年,怀柔洋参基地丰收在握,可滞销的阴云也紧跟着飘然而至了。
怎么办?我们希望有关部门认真采取措施,予以妥善解决。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五千多个日日夜夜
——记地震战线优秀测报员张同济
本报记者 蒋涵箴
这是一位默默无闻的保尔·柯察金式人物:他重病缠身,却以惊人的毅力日日夜夜守卫在地震测报站,准确无误地速报了1979年7月9日溧阳6级地震、1983年山东菏泽5.9级地震和1984年南黄海6.2级地震,为稳定社会秩序作出过非凡的贡献。
他叫张同济,此刻坐在我对面,这位蚌埠铁路二中的物理教师乍一看是个健康的人。当和他握手时,他站了起来,身子是倾斜的,脖子不能转动,一瞬间我瞅见一丝痛苦掠过他的面部。若早知道他不能弯腰、不敢打喷嚏,害怕握手,我就会把一切礼节都免去了。
他的第十一、十二脊椎间,骨头缺损了一大块。医生说这是强直性脊柱炎引起骨质疏松导致的压缩性骨折。白天他穿着钢背心才能把上身撑起来。
蚌埠铁路二中大操场外的偏僻处有一座小平房,门前栽着腊梅和冬青,可这并不是他养病的寓所,而是他一手创建起来的地震测报站。他一个重病人,吃、住在这里,已经坚守岗位15个春秋、5000多个日日夜夜。
起先,只是为了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建起这个简陋的群众性的地震测报站。1976年11月16日天津宁河发生地震后他动真格的了。那阵子他正在北京出差,亲眼目睹了首都乱哄哄的景象:谁也摸不透震中在那里。他想,如果在有感地震发生后尽快地向社会提供基本准确的震情信息,如震中距当地多远,震级大约几级,社会秩序便可迅速安定。
1979年7月9日傍晚,蚌埠人都在吃晚饭,地震发生了,群众惊慌地奔到他的测报站,都担心是蚌埠发生了地震。测报站把简易测震仪计算结果告诉大家:地震不在我市,是东南200公里外发生了6级地震,对蚌埠不会有多大影响。事后主管部门测出这就是江苏溧阳发生的6级地震。群众惊慌而来,安心而归。他的速报在数万人的铁路住宅区内首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1984年5月21日夜11点37分,江浙皖沪明显有感的南黄海6.2级地震发生后,杭州、上海、南京、蚌埠四个铁路分局都疑为当地发生地震。各分局立刻打电话到上海铁路局:“我们这里地震了,请示领导怎么办。”上海铁路局一时与地震部门联系不上,十分焦急。张同济这位“业余测报人员”似乎最能理解上海铁路局此时此刻面临的困境。他一个电话拨到上海铁路局值班室:“地震震中不在上海,在其北面200公里不到的江苏沿海、震级6级左右,不会对铁路设备造成破坏,建议尽快通报有关站、段、调度所,以安定人心,确保运输正常进行。”张同济的报告比上海市广播通报提前了3个多小时。
张同济以几次速报成功写成的论文,被《国际地震动态》杂志刊登。由于他在地震工作上的出色成绩,也由于他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他离开了教学岗位,全力以赴地守在测报站。
爱人在老家扬州工作,一时调不来。学校的老师们常年帮他买菜、拎水、倒土。前几年,校长因为爱人也在外地工作,校长晚上正好与他作伴。同志的温暖增添了他的信心。可他毕竟是个行动不便的人,由于体质的虚弱,造成肾、心脏、眼都有病,一米七几的大高个,体重只有90斤。
有一回,他乘汽车,被猛地颠了一下,病情立即恶化,身体任何部位稍稍一动,脊柱就像锥刺一样疼痛。他特别担心永远起不来了。可他仍咬着牙关为一次会议赶写一篇震后速报的论文。当车子来接他去开会时,他竟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科学地监测震前动物活动异常表现,是向震前预报迈出的重要一步。
这几年来他拖着病体四次到上海,与计算机专家凌云旦合作,研制出一台多通道微机控制动物活动监视仪。
接着他又拎着10多公斤重的仪器千里迢迢,来到广东肇庆参加评审会。张同济的仪器以智能化程度高、设计先进受到专家好评。
可是谁能知道,对这么一个重病人来说,手拎10多公斤的仪器又乘汽车、火车,又乘飞机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今年,爱人带着儿子调到了蚌埠,一家人团聚了。学校给了他一套新房。可是一家人仍吃、睡在测报站的小院里。为什么?
张同济说:“我要日夜坚守岗位,这就是我的工作。”
他的爱人说:“组织上调我来是为了照顾他的身体,结婚快20年了,他一个人艰难地生活,连穿衣服都很困难,我怎么能离开他呢!”
寂静的小院有了生气,有了炊烟。
尽管病情的发展是残酷无情的,不知哪一天他就起不来了。对此,张同济持乐观态度。正如他自己所说:“过去我没有虚度光阴,有了这个温暖的家,我还能为地震测报工作多干几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