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催桃李
——“军艺”建院三十周年纪念
魏传统
在五谷丰登、梨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简称“军艺”)以灼灼繁花、累累硕果迎来了建院30周年。
重视文化艺术教育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早在红军时期,中央苏区就办过“高尔基戏剧学校”,为我军培养了第一批艺术人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先后创办过延安“部艺”、新四军“鲁艺”、东北“部艺”等;建国初期则有中南“部艺”和南京“艺术学校”等等。随着和平时期军队建设的发展和部队文艺事业的需要,解放军艺术学院应运而生,在短暂而紧张的筹备之后,于1960年9月正式开学,成为全军唯一一所多学科综合性的高等艺术院校。
“军艺”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得到党中央和军委领导的亲切关怀。“军艺”建院不久,我就调入学院工作,曾耳闻目睹许多动人的情景。周恩来总理在观看“军艺”师生在中南海的专场演出后,非常高兴,他肯定了“军艺”的教学特色,又指出应该把我国民族民间艺术更多地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和外交部说,让“军艺”参加外事演出活动。于是,学院连续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坦桑尼亚、越南、朝鲜等国代表团演出。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李富春、李先念、贺龙、陈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吴玉章、徐特立、谢觉哉、王维舟四位革命老人,也都观看过学院的文艺演出。
30年间,“军艺”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它与我们的祖国患难与共,和人民军队风雨同舟。它创建于国家经济困难之时,初建时连校舍也没有,就分几处借用别的单位的房屋授课和办公,依靠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与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国民经济的全面好转。在十年动乱中,“军艺”也遭受极大的破坏。当时身为学院院长的我,每念及此,不禁怆然,许多富有艺术才华的同志,都失落于时代的狂涛之中,部队文艺人才的培养,也整整中断了10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学院于1979年9月1日重新开学。从此,它随着时代的改革开放的大潮,随着军队建设和调整的步伐,踏上了新的征途。
“军艺”作为培养文艺人才的基地,始终保持了鲜明的军队特色,坚持为军队建设服务。首任院长刘志坚在建院时就明确指出,“军艺”姓“军”,要面向部队。30年来,学院的各种情况屡屡变化,但它的训练任务、服务方向始终没有改变。在练就扎实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学院各专业都突出军事题材作品的教学、创作和演出,并坚持了深入部队基层和边海防进行体验生活、艺术创作和文艺演出的制度。这正是“军艺”的使命所在,也成为学院的院风。
“军艺”的历史仅仅30年,但已逐步发展成为一所艺术门类齐全、多规格、多层次、多样式的,既具有高等艺术院校的正规性,又具有部队文艺工作的特殊性,以及适应部队文艺队伍需要的综合性学院。同时,它还为地方单位培训专业文艺骨干,以军民共建的社会助学方式,参与创办了华音音乐学校和手风琴学校。它为军队输送了4000多名优秀文艺人才,从而改变了我军文艺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状况,改变和提高了文艺干部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30年来,学院师生先后参加过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演出;还创作了小说《山中,那十九座坟茔》,电视专题片《共和国之恋》,话剧《天边有一簇圣火》,戏剧小品《芙蓉树下》、《书香门第》,歌曲《心中的玫瑰》、《把青春献给新的长征》,舞蹈《小溪·江河·大海》、《荷花赋》、《摊煎饼的小嫚》,美术《小米加步枪》、《过草地》、《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等优秀作品。学院师生的足迹,既留在了边防哨卡、雪山海岛,也曾满载中国人民的友谊印在朝鲜、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师生们也在一些国际性的比赛中获奖。
孔子曰:三十而立。“军艺”在经过创建、探索、中断、恢复、调整和稳定发展这样一个曲折过程之后,正在进入它的成熟期和鼎盛期。在90年代,军艺之花必将更加瑰丽,军艺之果必将更加璀璨。


第8版(副刊)
专栏:我们的时代江铃杯抒情征文

  雄鸡(外一首)
剑飞
不惑之年
岁月的常青藤蔓上鸡形的前额
为你作葱翠的加冕礼
记得天安门城楼上
那声湖南腔浓重的宣言
雄鸡一唱天下白
啼声中 玫瑰与晨露的气息弥漫
漫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东方从此而晶亮
从此这个奔放而自信的东方少年
抱定一颗鲜红的太阳球
在黄河易决的两岸
在夸父奔逐过阡陌的栅栏里
以一种守门的姿态
十年之前
有人出色地破门
发了一只漂亮的球
落在世界籍观众和裁判的目光湖里
整个地球为之波动
中国 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呵
终于漾起全新的喝彩
中国 我的引颈的雄鸡啊
这才真正开放了歌喉
开放了自己的力度 节奏 肺活量
在东方龙形的黄金海岸
展示一种多姿而豪迈的风采
    国画家
想象先生作画的姿态
必定稠墨浓研
垂肩沉肘
沉下耳边所有的喧嚣
在名叫丹田的地方
沉下一种气度
面南而立
操一管耿直的天台籍脊骨
力透纸背
勾勒一幅幅人生直轴
画室里那张方方的桌上
除了文房四宝
除了雷婆头峰样尖尖的笔架
还应有一缸很大的笔洗
先生将徽墨之外的一切
都静静澄入缸底去了
手中的如椽大笔
直到今天
依然光洁鉴人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文联)


第8版(副刊)
专栏:

  春香,美的化身
——看舞剧《春香传》
曼力
享誉国内外的延边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朝鲜民族舞剧《春香传》,以那婉丽情愫、浓郁风格、民族色彩的综合审美效应,将《春香传》这部朝鲜古典名作搬上了舞坛。
春香出身卑微,是朝鲜全罗南道南原府还良妓女的女儿,她与南原使道翰林的公子李梦龙在广寒楼游春时不期而遇。他俩的一见钟情私订终身又海誓山盟缱绻泣别之情,是通过两段双人舞表现的。春香的扮演者金梅花以内在蕴含的美感,或颦或笑或举手或投足,无论是大幅度屈伸的舞姿,还是轻柔的内心律动,甚至身姿微侧、脸儿微扬、指尖微颤都显得楚楚动人。第一段钟情双人舞有如小溪流水般千回百转,聪明的编导家不是为编舞而编舞,而是寻觅情侣间的万千情结,自然到二人四目相视,再难以将目光移开片刻;双手相握,再没有任何力量使其须臾分开。情切切意绵绵的舞段把置门第差异于不顾的人间美好情愫展现得淋漓尽致。当梦龙随升任京官的父亲赴京就职时,惜别的双人舞更为动情,那横贯全台象征九曲十八盘山路的活动屏风,浓烈地渲染着男女主人公的别离情。只见屏风开处,梦龙掉头走去,猛转身与春香紧紧拥在一起,以凄哀悱恻的舞蹈倾诉彼此衷肠;屏风复开,随着如泣如诉的音乐,二人又奔向一处,细数别离的忧伤……舞台上布景、灯光、音乐与舞蹈皆浑然一体,这种艺术化的总体设计,强化了一对情侣难分难解的恋情。
至此,剧情急转直下,新任使道卞学道荒淫无度点选妓女的一场戏,既是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对比,又把戏剧冲突推向极致。舞美设计师依据剧情要求,奇妙地调动了观众视觉及舞台时空:幕启处只见一座超越了舞台深度宽度高度以四梁八柱为结构的大堂。发生在这座威严大堂里的戏近乎荒诞的闹剧,但在观众的笑声中鞭挞着恶人的灵魂。编导家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分寸及此情此景的心理节奏,卞学道与春香的双人舞编得很出色,一个荒淫暴戾、色厉内荏,一个贫贱不屈、外柔内刚,为了烘托气氛渲染主题,编导家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至善至美的春香,这种着重烘托与强化渲染,升华了这部舞剧的另一题旨——暴力即使征服了一切,却永远征服不了纯真的心。


第8版(副刊)
专栏:

  迷人的十里海
史丽
十里海,听这名字,该是一片旖旎的海,其实这里却不见海,看不见海涛扬起的雪浪花,听不见大海日夜不息的喧闹。这儿是唐海县开发滩涂,建起的对虾养殖场,一片接一片的虾池,像一块块碧玉,镶嵌在渤海之滨。
我去十里海那天,正下着迷蒙细雨。雨丝飘飘洒洒,像云,像雾,弥漫开来,天地间都裹在雨雾之中。其间,一叶小舟在碧波粼粼的虾池上轻轻地划动。养虾工顶着细雨,在池面上驾着小船荡漾。一个在轻轻地划着桨,一个站在船尾向池中投放饵料。船儿驶近,我也好奇地跳上船去,和养虾工一起向池中抛撒饵料。不知是船儿惊动了虾儿,还是虾儿在争食,小船周围虾儿一跳一跳的,有的还像胆大的淘气包,竟跳上船面。虾身清亮亮的,好像透明的玉石,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东方对虾。养虾工把跳上船面的虾儿轻轻地掬在手里,又轻轻地放回池中,那动作,轻柔极了,眼神充满了柔情。
十里海是富饶的。这片养殖场,排列着209块虾池,一块虾池的价值就相当于一座高层楼房哩!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海滩,泛着白霜的盐碱地上,只长着稀稀落落的荒草,民谣说是“冬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县志上称这里“皆斥卤不毛,间有人烟,蛎墙草屋,村止数家,晒盐捕鱼,外无生业”。这几年唐海县人民开发滩涂,十里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东方对虾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唐海县的对虾在单产、规格、效益、总产、创汇上连年夺得全国第一。虾池边用竹竿和稻草搭着几间窝棚,里面摆着简单的被褥、锅碗,门口却停着几辆崭新的摩托车。养虾工说他们一年中要有半年多的时间住在这样的窝棚里,吃住在虾池边,日夜不停地观测水温、虾情。要问“苦吗?”养虾工被海风吹黑的脸露出憨厚的笑容,他们摆弄着摩托车说:“养虾工差不多家家都买了这家伙。别看这窝棚破破烂烂的,你要到养虾工家里去看看,全都现代化啦!”
但最值得赞美的还是十里海的人,大概是海风吹烈日晒的缘故,十里海人的脸都有着海边渔民那种黑中透红的颜色。十里海养殖场场长王俊芝,乍一听,一个女人的名字,可长得五大三粗,满脸的络腮胡子,典型的一条北方汉子。这个王俊芝可是把命都摽到这十里海每一块虾池上了。无冬历夏,也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只要听完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他就放下筷子,“腾”地跳起身,走出家门,蹬上那辆自行车,209块虾池,他都要走个遍。养虾工说,干他们这行的,就得吃苦,昼夜睡不了一个安稳觉。巡池、换水、查水质、测水温、量比重,有时检查池内排水截网,还要潜到水底去用手摸。养虾工的衣服很少有干的时候。
王俊芝挽起裤腿,撒下网去。一网上来,虾儿在网中欢蹦乱跳,一个个足有二寸多长。王俊芝说:“再过两个月,这虾就长成了。到了出虾的时候,我们这儿可热闹了,来尝鲜的人多着呢!就在这虾池边,支口大锅,刚打上来的虾,那么一煮,放点盐,可鲜了!”听说王俊芝有好酒量,别人用酒盅,他得用大碗。这鲜虾可是下酒的好菜呀。可王俊芝喝酒却从来不吃虾,他舍不得,每一条虾都连着他的心哩!我听了心中不禁怦然一动,这粗犷的汉子,有着多么细腻的柔情呵!


第8版(副刊)
专栏:

  《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出版
在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邹韬奋同志诞生95周年前夕,花山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了邹韬奋家乡的一位作者邹华义撰写的传记文学《以笔代剑的英雄邹韬奋》一书。作者以10年的努力,对韬奋的生平事迹和革命经历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调查,以翔实的材料记录了韬奋为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奋斗的一生。韬奋先生的亲友、全国政协副主席孙晓村同志为本书写序。     
  (宗)


第8版(副刊)
专栏:

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三十周年院庆演出剧照,图为舞蹈《春之采》。
俞根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