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新疆建设步伐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宋汉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 铁木尔·达瓦买提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解放后经过40年的建设,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10年改革,使新疆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
巨变的主要标志:一是由于重视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坚持农村牧区改革,坚持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村“五好”建设,农牧业已连续11年丰收,人均占有粮食跃居全国第七,人均占有棉花居全国第一,人均占有牲畜为全国平均数的2.8倍,粮食自给有余,各族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二是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有了较大发展,近几年在克拉玛依油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的同时,南北疆石油地质勘探都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使新疆的石油大开发势在必行,它必将带动我区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三是经过“七五”期间的地质勘探和科研攻关,已证实我区位于盛产有色金属的苏联哈萨克加盟共和国和我国甘肃省之间的地质构造带,具有丰富的铜、镍、铅、锌和黄金,有色金属工业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四是分布在铁路沿线的已探明储量19亿吨的湖盐,随着内地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正在加快开发,已成为我区一个重要的产业;五是以农牧产品为原料的轻纺食品工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更新改造已经初具规模;六是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发展很快,基本上能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民航、铁路、公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也有较大改善,沟通欧亚大陆的北疆铁路正在顺利向西延伸,预计到明年可与苏联铁路接轨。同时,这几年逐步拓宽了我区同世界各国发展贸易和经济合作的领域,使我区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新疆虽然地处边远,但由于国家调整了产业结构,制定了重点发展农业、能源、交通和原材料的产业政策,这对我们十分有利,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尽管新疆目前的经济基础还较薄弱,困难还比较多,但比较起来有利条件还是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对新疆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根据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任务和四中全会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今后,我们新疆开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农牧业这个基础,强化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和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工业、盐和盐化工、轻纺食品工业四个基地,为新疆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创造条件。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也是我们团结各族人民的思想政治基础,必须努力坚持,一以贯之;改革开放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开发建设新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必由之路,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同时,新疆是个少数民族地区,还必须坚持搞好民族团结,这是巩固和发展新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在新疆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新疆资源丰富而生产力水平较低这个特点,坚持从新疆的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制定符合新疆实际的方针政策,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
新疆的开发建设是和资源的开发利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疆资源的大开发之日,就是新疆经济腾飞之时。开发新疆的资源,需要依靠国家的力量,更要依靠地方的力量。今后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将实行依靠行业主力,依托当地社会基础,统筹规划,共同发展的方针。坚持这个方针,使行业和地方紧密联系,有利于国家,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地方民族经济的发展。这几年,我们通过铁路、民航建设、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有色金属的开采,已经在这方面摸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不断坚持和完善这个方针,必定会给新疆的经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
新疆的财政还比较困难,建设资金有限。今后,我们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坚持过紧日子。在保证必不可少的支出外,要积极建立各项经济发展基金,以集中更多的资金用于建设,加快开发建设的速度。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在对外开放中要继续贯彻
“全方位开放、向西倾斜”和“内联外引、东联西出”的方针。开拓国外市场不仅要靠新疆自身的力量,还有赖于全国其他省、区的力量。因此,要下决心搞好东联西出,加强同兄弟省、市、自治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努力把新疆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贸易和经济中心。
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断增强民族团结,努力从我区实际出发,发挥独特优势,脚踏实地地工作,就一定能够加快新疆开发建设的步伐,不断开创新疆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附图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绘制)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新疆石油事业前景喜人
克拉玛依老油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取得重大突破
新疆的石油事业展现出喜人的前景。克拉玛依老油田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南北疆石油地质勘探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塔里木盆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8月4日、8月16日,两口新的探井——沙3井和沙18井又相继喷出了高产油气流。在方圆56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上,这已是第12、13口井获得了工业油气流。这些成果证明,塔里木盆地是多层组合的复合型大油田。
原来的北疆石油基地、开发了30多年的克拉玛依老油田又青春焕发,原油产量由1979年的380.7万吨,上升到1988年的615万吨。在近10年中,新探明的石油储量相当于前28年的1.3倍,工业总产值累计110亿元,相当于前28年的1.38倍,新疆石油工业已跃居全国第五位。1981年开始勘探的准噶尔盆地东部火烧山油田,只用了6年时间便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能力,1988年末,日产原油2000吨以上,年产量达43万吨。
近年来,南疆石油勘探紧锣密鼓,地矿、石油两部门所属上万人的勘探队伍,冒着大漠的酷暑、严寒,并肩作战,采用较先进的勘探技术,初步查清了盆地的地质构造和地下一些潜伏构造,找到了几个有利的含油地带,先后在塔里木北部的隆起带、塔中和塔东地带上打探井19口,13口井获工业油气流,其中抡南2井三个油气层合采日产高达1500立方。在这一区域的接连突破,不仅扩大了含油面积,而且在不同层位均已获高产工业油气流。今年5月1日,塔中1井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开钻,这标志着人类将首次揭开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地质构造的神秘面纱。中外石油地质专家预测,塔里木是一个具有较大油气远景的沉积盆地,最少有100亿吨的油气储量资源。
(肖 凡)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沉沉一线连东西 欧亚大陆重携手
兰新铁路西段工程加速推进
连接欧亚大陆的第二条铁路动脉——兰新铁路西段工程正加紧建设,每天以1公里多的速度向西延伸。预计到国庆40周年前夕,将铺轨到离乌鲁木齐384公里的西陲要地精河。从这里到阿拉山口与苏联铁路接轨,便只有76公里了。
兰新铁路自1962年底通车到乌鲁木齐之后,20余年没有向前延修。为了在新疆形成东进西出、向西倾斜的经济发展格局,1985年5月,由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同投资续修兰新铁路西段。整个工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期工程乌鲁木齐至乌苏段共长236公里。1985年5月1日动工,仅用了2年零5个月就全部建成,并且很快就开始承担部分客货营运。1988年5月1日,第二期工程又开始兴建。沿线各地政府和人民,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加快了铁路建设。
7月22日,中苏两国铁路建设代表团先后在北京和乌鲁木齐就中国兰新铁路西段与苏联铁路接轨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并达成了协议。这将加快兰新铁路西段建设步伐,力争明年10月铺轨到阿拉山口,与苏联铁路接轨。这条铁路建成后,由我国陇海路起点、东海之滨的连云港运货物到荷兰的鹿特丹,将比海上运距缩短约5000海里,对促进中苏两国及两国邻近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范西斌)(附图片)
新 铁绘制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发扬南泥湾精神 坚持改革开放方针
建设兵团功垂天山
改革开放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1988年与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1倍,农业总产值增长1.29倍,工业总产值增长2.74倍。目前,兵团工农业总产值已占全自治区工农业总产值的1/5。
具有南泥湾光荣革命传统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数十年,在天山南北的戈壁荒原建起了171个机械化农牧团场和300余个独立核算的工交商建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经济体系。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拥有总人口200余万,党政军合一、农工商学兵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联合体。1988年与兵团成立时的1954年相比,农业总产值增长36.5倍,其中粮食增长17.3倍,棉花增长55.6倍,油料增长42倍,牲畜年末保留头数增长5.3倍;工业总产值增长42.1倍。兵团各种农作物产量目前分别占自治区的比重为:粮食21.7%,棉花38.5%,糖料46.8%,油料23.5%。很多工业产品成为自治区的支柱产品,水泥、棉纱、棉布、呢绒、毛线、机制线、糖等数10种产品占新疆30%以上,对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严 明)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金花和她的父亲
一个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哈尼亚结婚了。几百名亲友、乡领导干部、学校校长老师,从阿勒泰草原的四面八方赶来祝贺,向哈尼亚的哈萨克族父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阿克拉木表示感谢。
哈尼亚原来是一位汉族姑娘,名叫唐金花。她不满周岁时便失去了母爱,父亲唐万林背着她来到新疆阿勒泰草原安家落户。十年动乱中,她的父亲——一位老志愿军战士,因为替刘少奇讲了几句好话竟被投进监狱。3岁的小金花,只好由生产队照看。
“把孩子交给我们吧!”哈萨克族牧民别肯、加孜里汗夫妇把金花接回了家。老两口一勺勺地给金花喂药、喂奶,还给她做了一套新衣服。别肯对老伴说:“我们要把金花当亲生女儿一样,再苦再累,也要把她养大成人。”夫妻俩商定,为不使金花幼小心灵留下创伤,让她随自己的儿子哈尼,改名叫哈尼亚。
金花和哈尼一块玩耍,一块帮爸妈干活,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她在这个家庭里幸福地成长。
但不幸的事又发生了。1969年,别肯老爹患癌症被夺去了生命。临终前,他挣扎着对加孜里汗说:“我们和汉族兄弟是一家人,你千万要抚养好哈尼亚,直到她成人!”性格坚强的加孜里汗强忍着泪水,连连点头,让他放心。从此,她挑起了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
3年过去,哈尼和哈尼亚都上了小学。经人介绍,加孜里汗认识了已丧妻的阿克拉木,准备喜结良缘。阿克拉木身边也有两个儿子。加孜里汗怕阿克拉木对哈尼亚不好,在结合前特意向他讲了自己的顾虑。阿克拉木诚恳地说:“今后4个孩子,不要分你的我的,也不要分是哪个民族的,我们都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就这样,来自两个民族、三个家庭的6口人,又组成了一个新家。
在4个孩子中,阿克拉木把慈父的爱心更多地给了哈尼亚。他省下钱给她添置新衣裙,并经常接送她上学。后来,加孜里汗也去世了,阿克拉木既当爸,又当妈,更加细心地照料着哈尼亚等4个孩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阿克拉木的经济逐渐宽裕了,他经常托人到乌鲁木齐给哈尼亚买衣服、头巾、裙子和靴鞋,把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哈尼亚也很听话。在学校,她刻苦用功;在家里,她争着干活。她和哥哥、弟弟们和睦相处,胜过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
1982年,唐万林的冤案平反了;哈尼亚也考上了阿勒泰地区师范学校。阿克拉木满怀喜悦地把唐万林接到家中。唐万林看着眼前长得跟自己一样高的女儿,不禁感慨万千。13年的冤狱,他牵肠挂肚的唯一亲人,就是爱女金花呀!他万万没有想到,金花会有人收养,而且生活得这样好!
阿克拉木想,老唐50多岁,身边得有女儿照顾,于是动情地说:“老唐!哈尼亚是你的女儿,现在你回来了,就把她领回家吧!”唐万林激动异常,对阿克拉木说:“金花是你抚养大的,又习惯了哈萨克族的生活,还是让她继续留在你家里吧!今后我们是亲戚,是一家人!”
“万林兄弟!”阿克拉木上前握住老唐的手,激动地说:“咱们两个民族,三个家庭,一朵金花,真正成为一家人多好啊!”
金花望着两位老人,高兴地笑了。
现在,哈尼亚已从师范学校毕业,在牧业寄宿制学校当了初中生物课教师,同本校哈萨克族青年教师阿迪力成婚。
参加婚礼的人们都为这对恋人的幸福结合,为新疆各民族大花园里绽放的这朵金花深深祝福。
(家印 定贵)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新疆的“全国之最”
石油蕴藏量最大 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是三个含油气的盆地,油气聚集区总面积达74万余平方公里。
最大的长绒棉产区年产3700余万公斤,占全国产量的90%以上。
人均瓜果量最多 按瓜果产量计算,全区人均占有瓜果量可达126公斤。
最大的啤酒花生产基地 目前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总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
最长的地下灌溉系统 新疆坎儿井全长3000多公里,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航站最多、航线最长 全疆有11个航站、21条航线,总长37580公里;另有农业机场119个。
熏衣草油产量最高占全国总产量的81.6%。
“丝路旅游”路段最长 古“丝绸之路”在新疆境内共有南道、中道、北道三条,总长度为5000余公里。
长寿者最多 目前全自治区有百岁以上老人865名,平均每百万人口中有66名。
(彭文明)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从大草原飞向苏黎世
——记丁肇中博士的研究生马纳特
这是一个梦,一个孩提时在绿色草原——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就孕育的遥远的梦:像雄鹰那样,越过高山,飞出草原,翱翔远方……
1988年9月26日清晨,当这位身高1.78米的哈萨克青年马纳特·毛林白,通过了瑞士苏黎世高工核物理所所长霍菲尔教授的考核,被录取为丁肇中博士的研究生,即将飞往瑞士攻读博士学位时,他感到童年的梦就要实现了。
马纳特在布尔津县城汉语学校读完了小学、中学。高二那年,当他参加阿勒泰地区数理化竞赛获得第一名、捧回奖状时,全家人都沉浸在欢乐中。1979年秋,他从布尔津县二中考上新疆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后有幸被分配到中科院新疆物理研究所三室,从事半导体敏感器件研究。1985年,所里特意选送这位哈萨克族青年到西安交通大学进修电子计算机。
1987年1月,所里再次送他到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英语培训班学习一年,以进一步提高他的英语水平。如今,他留给妹妹阿依古丽那两三箱英语书中,都留下他发奋学习的手迹。结业时,琳达和戴维老师用这样的话同他告别:“你晚来了两个月,刚开始担心你跟不上,可现在你学到了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
要离开故土了,他满怀依恋之情又唱起那首最喜欢的歌:“亲爱的母亲,您用乳汁把我养大,我要去追求理想,遨游在广阔的蓝天上……” (张 郁)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维吾尔族艺术瑰宝木卡姆
在维吾尔族民间传唱了千余年的木卡姆,近年来多次在国内外重大演出中大获成功。前年新疆木卡姆演出团应邀参加英国的“宫廷艺术节”,其表演震撼了伊丽莎白音乐厅。去年在香港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上演出,又轰动一时。
木卡姆是组曲的意思,十二木卡姆犹如十二位亲密的姐妹,在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大家族中统领歌、乐、舞艺术,音乐体裁多样,曲调丰富。全曲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4至11首歌曲和2至6首间奏曲构成,其中的“散序”是最为典型的演唱情态,常见于民间。按传统习俗散序曲由长者拨奏萨塔尔独唱,众人围坐四周洗耳聆听,长者苍劲、古朴的嗓音仿佛给人们讲述维吾尔人昨天的故事。第二部分“达斯坦”是由3至4首歌曲乐曲构成的叙事歌曲套曲,内容均为民间传说故事。第三部分“麦西莱甫”更是维吾尔人在节日或丰收之后的盛典中不可少的乐舞篇章。它是由2至7首歌曲构成的歌舞组曲,曲调生动,节奏明快,加之曲与曲连续不断,从始至终边唱边舞,男女老少群情振奋,争相旋转于舞蹈的欢快之中直达高潮。
十二木卡姆共包括170多首曲牌和75首乐曲,如果从始至终演唱一遍长达20多个小时。这12部恢宏的大曲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完整的结构形式、表演形态,都显示出维吾尔族人民杰出的音乐创作才能,典型而生动地表现出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貌。
木卡姆过去一直散落在民间,由民间职业乐师承袭传统师徒关系,口传心授,世代延续。直到1950年才首次进行了《十二木卡姆》的录制工作。1960年,经过新疆音乐艺术工作者长期辛苦地搜集,整理成系统的书籍出版了。近几年,新疆艺术研究所木卡姆研究室又组成木卡姆演出团,第一次将其中之一的《且比亚特》木卡姆完整、原本地搬上舞台,以立体的声像集中地再现出木卡姆古朴、独具魅力的艺术风貌。
已故周扬同志曾在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上称,《十二木卡姆》是“流传千余年的东方音乐史上的巨大财富”。
(李 威)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建设中的乌鲁木齐。 范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