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团结奋斗 建设吉林
中共吉林省委书记 何竹康
4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罪恶深重的“三座大山”,屈辱的中国人民站了起来,新中国如一轮红日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吉林省这片饱经苦难的边陲之地,如兄弟省市一样开始了伟大复兴的历程。弹指40年过去,“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白山之下,松水之滨,吉林省2300多万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丰硕成果。全省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比建国初期分别增长近38倍、25倍和19倍。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使全省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财政收入增长2.7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3倍,农业结束了长期徘徊的局面,粮食生产连续攀登新的台阶。目前,玉米总产量、出口量、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工业以平均年递增11.7%的速度持续稳定发展;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延边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生机蓬勃,气象日新。40年间我们经历了几多曲折,但日月有蚀不泯其光辉。巨大的成就,深刻的变化,历史的比较,不能不使人民愈加坚定一个信念: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们的共和国已步入不惑之年。过去的一切成就和经历的一切艰辛,都作为历史留在了身后;我们面临的,是更加宏伟、更加艰巨也更加激动人心的新的战斗征程。
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党的十三大对此作了精辟的阐释。最近,小平同志又一次指出,我们这个发展战略的“三步曲”是正确的。在这个全局性的战略构想中,吉林省作为边疆近海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汽车、石油化工、林业和科研基地,负有特别的使命。从吉林省情的实际出发,经济科技社会总体发展的战略思想是:深化改革,南联北拓,注重效益,科技先行,调整结构,加强管理,重点突破,全面振兴。要经过十几年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900元。我们要努力把吉林建设好,为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最重要的是稳定。回顾40年历史,特别是经历了3个月前发生的反党反社会主义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更使我们深感稳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不稳定不能发展,动乱只能带来灾难。保持稳定,最根本的是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决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经济是基础,“安民在于足用”,归根到底要把经济搞上去。同时,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立国之本,走好强国之路。
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我们宏伟的奋斗目标,靠什么?靠人,靠人的理想、觉悟和志气。新中国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业的革命精神的历史。现在,我们正处在“三步曲”第二步的起点上,治理整顿的任务非常艰巨,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新的挑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有大志气,重振革命精神,团结奋进。
当前,动乱的风波已经过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正在各地得到深入贯彻。我们决心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全省人民共同努力,向着富强、民主、文明的目标一往直前,努力把吉林省建设得更好,为社会主义的人民共和国增添光彩。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黄金”带的腾飞
——吉林农业生产回顾
江鸥
吉林对国家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粮食是吉林人的骄傲。
大自然赐予吉林的条件是优越的,6000万亩肥沃良田,适宜多种农作物生产,如今,广阔的松辽平原被人们称誉为中国的“玉米带”——“黄金带”。然而,建国初期,全省粮豆总产量不过45亿公斤,平均亩产仅73公斤。吉林的农民,艰苦奋斗、辛勤耕耘,虽然取得不小进步,却有过多年徘徊的局面,粮食总产量跨100亿公斤大关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粮食生产的真正腾飞,还是近十年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给吉林农村带来真正的春天。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使生产力发展有了广阔的天地。1979年,长岭县859个生产队率先实行了包干到组责任制,当年平均增产15%,人均收入增长26%。吉林省委及时总结经验,推而广之。到1983年末,全省97.6%的生产队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农业生产的大转折,它所带来的变化是世世代代农民所不敢想象的:1982年,全省粮食生产首次突破100亿公斤大关;1984年,又突破150亿公斤;1988年,再创169.3亿公斤的新纪录,农村人均收入猛增到627.5元!
靠着政策、科技、投入,使吉林粮食生产从全国第15位跃居第9位;人均占有粮食增加到722公斤,比全国平均数高一倍,名列第一;从1983年起,粮食出口量和人均交售商品粮连续6年夺冠;粮食商品率连年在50%以上。1983年以来,全省累计出口粮食1051万吨,其中玉米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粮食生产的进步,使整个吉林农业呈现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首先受益的是畜牧业。10年间肉类生产量增长1.62倍,奶类产量增长2.82倍,禽蛋产量增长2.73倍。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吉林省委、省政府把1989年定为“畜牧年”,争取三年内做到肉食自给,继而努力做好粮食转化工作,把吉林变为畜产品调出省。
直接为粮食生产服务的农田防护林为吉林林海又添新绿。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称的白城地区不仅初步锁住了风沙,也使农田形成林网化,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从1980年到1988年,全省防护林比重由27%增加到31.8%,经济林也由2%上升为11%。
随着粮食深加工的开展,以各地资源为依托的乡镇企业也以较快步伐前进。1988年,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今年经过调整充实完善,总产值仍可达到130亿元。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两个文明一起抓的企业—吉化公司
常莎 肖南
今年初夏,北京,一场由学潮发展成暴乱的狂风,在大多数善良的人们毫无精神准备的情况下猝然而起。风波所至,地处松花江之滨的吉林化学工业公司也受到了猛烈冲击。然而,尽管游行的人群在吉化公司门口一再高叫“吉化人出来!”“吉化罢工!”,吉化人仍然不为所动,吉化城固若金汤,生产、工作、学习、生活依然按照正常的轨道有序地进行,吉化的共产党员无一人上街游行。在动乱加缺电、缺料、缺资金的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吉化公司创造了今年上半年产值、利税双超去年同期的出色战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兴建的全国第一个化学工业基地,三十多年来,吉化公司一贯重视抓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更上一层楼。
污水处理厂有一个被人视为“时髦青年”的汽车司机,一九八五年,他奋不顾身从冰水中救出三个小孩。这事引起了轰动。公司领导抓住这一典型事例,在全公司组织了向这位青年“学什么”的大讨论。在化肥厂、公用事业公司,由于某些党员失去了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群众不满地说:“我们和党员就差没交党费了!”群众的批评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于是,去冬今春,一场“树立党员形象”的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正是通过一次次生动、活泼、形象的主旋律教育,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入吉化人心中,使吉化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不仅吉化人能经受住严峻的政治考验,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吉化公司的改革、开放和生产建设。全公司一九八八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实现产值增长百分之二百零五,利税增长百分之二百二十一;十年来平均每年递增产值百分之十一点八,递增利税百分之十二点四。现在,吉化公司已发展成为以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为主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石油化工企业集团,是全国十大企业之一。
最近,中共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在吉化公司召开了向吉化学习现场会,并作出了关于深入开展向吉化学习活动的决定。“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可以预期,在吉林大地,将会有更多的吉化式企业和单位出现。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科技城”的新活力
孟天然 高英杰
长春,人们常说她是汽车城,又赞美她为森林城。然而,你可知道,她又是一座科学城。“科技立市”方针的实施,正给长春带来新的活力。
这里,科研力量雄厚。光是大小独立的科研机构就有98个,其中有些在国内很有名气。还有100多个非独立的科研机构、28所高等院校。全市拥有科技人员25万人之多,占市内总人口的15.6%。科技优势,得天独厚,然而,以往却没能得以充分发挥,大批的科研成果常常沉睡在研究室里。
1988年初,“科技立市”这项顺乎时代潮流的大政方针由市里首脑机关输出,注入各行各业各层次人们的头脑,变成了全市人民协调一致的行动。
人,作为实施“科技立市”方针的决定性因素,被一整套敢为人先的政策调动起来。一种强大的向心力使广大科技人员投入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过去,人们说长春留不住人才,叫“孔雀东南飞”,如今是“孔雀不飞还回归”。大批科技人员走出深宅大院,不端“铁饭碗”,不吃“皇粮”,创办起349家各类民办科研机构。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实行科、工、贸一体化,给科技工作注入了空前的活力。全市还出现1300多名“星期日工程师”,在“星期日工程师协会”的组织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技术服务。好多企业过去遇到技术难题苦于求助无门,而今,找到“星期日工程师”,便迎刃而解。
“科技一条街”,是长春市提出“科技立市”后新建起来的一个综合科技市场。1公里左右的大街两侧,依次排列着82家科技开发机构,涉及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10大类263项新技术。来到这里,犹如跻身于一个科技世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培训……众多的门类,周全的服务,使科研与生产在这里异常活跃地交流、结合。
“南南新技术工业园区”的建立,更为长春“科技立市”描绘了振奋人心的蓝图。在南湖、南岭3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着18所大专院校、39个科研单位、12个设计院及30多家企业。在这个“特区”里,特殊的政策,发展起15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并相应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眼下,人们的着眼点是让众多的现代高新技术发展成产业优势,加速传统产业结构的裂变。长春,也必将在裂变、创新中奋飞!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
——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三次创业一瞥
在国庆40周年的金秋时节,第一汽车制造厂冲出了第三次创业的起跑点。
这起跑点伸向灿烂的未来,更紧紧连着那30多年的峥嵘岁月……1953年7月15日,在战争硝烟刚刚散尽后,一汽破土动工的锣鼓声、锹镐声惊天而起。3年后,我国第一座汽车城神话般地崛起在杂草丛生的长春西南荒郊。自此,“越野”、“红旗”相继问世,祖国的骄子——成阵的“解放牌”,驶向祖国四方。1983至1986年,一汽的第二次创业赢得胜利,气派的CA141五吨大卡车,接过了“老解放”的接力棒。如今,33个年头匆匆而过,共和国诞生不久建成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已写下她的光辉篇章:累计生产各类汽车146万辆,相当全国保有车数的1/2;实现利税74亿元,相当建厂投资的10倍多;向全国输送各种人才18000名。
昨日的荣誉成为历史,创业者的目光永远向着未来。去年,第三次创业规划被批准的消息传来,汽车城沸腾了。
“第三次创业”喊出了一汽人的宏志宿愿,成为凝聚8万职工的强大磁石。鬓发如银的建厂元老深情地说:“趁退休前,我们要为一汽腾飞再尽一把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激动地讲:“我们赶上这次创业的好时候,誓为一汽腾飞献青春!”今年,第三次创业进入关键时刻,基本建设、工艺准备、工装设备制造、流水线安装在全厂如火如荼展开。
盛夏的长春,热浪炙人。汽车城第三次创业也正红火。从东厂区到西厂区,厂房耸起,机声隆隆,几代一汽人,正在一汽的土地上描绘着汽车厂第三次创业的蓝图。
(李彦中)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浣溪沙
人言云是鹤家乡,
湖滨底事舞霓裳?
向海水美醉千觞。
白城曾为沙世界,
而今胜似米粮仓,
党群协力谱新章。
洪 斌词 王树森摄
(附图片)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春风吹绽花千树
——吉林八市文明金杯赛散记
于克
眼下,在吉林省的一些较大城市里,只要你稍稍留点心,注意观察一下,并且拿你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情形做一下比较,你一定会发现,在你游园散步、买粮买菜、乘车问路,甚至打一次长途电话这样的小事情中,都有一些变化,都多多少少让你感到高兴,而少了不少曾经使你气恼的不干净、不礼貌、不文明的现象。
在通化、在浑江、在四平、在辽源、在延吉、在白城等各个城市;在商业、粮食、文化、卫生、公安、金融、铁路等各个系统,许多好事、实事、让群众高兴的事,日渐多了起来。
真的是争、是抢、是比呢!事实上这就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竞赛,吉林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吉林省八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金杯赛。
比一比社会治安、社会秩序和城市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比一比行业作风、服务质量;比一比军民共建;比一比厂风、店风、校风、街风、家风和市风!比一比,赛一赛,谁更文明!
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赛事;这又是一次有着任何赛事都无可比拟的精神内涵的社会主义活动: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四有”新人为根本,以建设文明市风、全面提高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水准为目标!
为此,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决心抓好这场赛事,因为这不仅是振奋人们精神、培养优良道德风尚、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而且是一件切合实际、顺乎民心、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大好事。
这项活动于今年4月拉开帷幕,来年4月,当自然界的春风再度吹拂吉林大地时,这场竞赛中的佼佼者将举起闪光的金杯!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欣欣向荣的延边
——延边剪影
孟令哉
倘有彩笔如椽,请描画延边的山川;倘有壮歌似海,请讴歌延边的40年……
兄弟岩的传说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八道乡,人们看到一处深潭旁,两座数十米高的巨岩突兀而起,酷似两个并肩挽臂的兄弟,昂首青天。传说,当年有一支朝鲜族和汉族战士合编的抗日队伍,遭日寇围困,弹尽粮绝。坚贞不屈的战士,臂挽臂跳进深潭,壮烈殉国。两个民族烈士的英魂化做了这巍然屹立的兄弟岩,昭示着民族团结坚如磐石,千秋永存。如今,延边境内居住的朝、汉、满、回等19个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继续写着兄弟岩的新篇章,同心协力建设美丽富饶的边疆。
“局子街”的变迁
登上帽儿山,纵目远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这雄踞在马蹄形河谷盆地上的城市,尽收眼底。绿树葱茏,掩映着鳞次栉比的房屋;街衢纵横,几座高层建筑俊逸挺拔。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朴素大方,有的古香古色,有的洋溢现代气派。变了,当年的“局子街”!延吉这个美丽的边疆城市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不落的彩虹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那横贯长空的彩虹,一向被朝鲜族认为是光明和美丽的象征。他们用色彩绚丽的“七色缎”做童衣,让孩子身披彩虹,预示前程似锦。然而,在解放前,延边的纺织业充其量只是几家织手套的简陋作坊,“七色缎”只能像彩虹一样挂在天上,架在梦中。如今,延边的少数民族特需产品的生产得到长足的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针织、陶瓷、乐器、家具等行业星罗棋布,延边已成为我国民族特需用品工业基地之一。机械、造纸、纺织、食品、医药、化工、电子、能源、建材等工业,或受利于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或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天时地利,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人才的摇篮
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延边朝鲜族的各类人才,茁壮成长。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朝鲜族干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在延边各类科技人员中,朝鲜族科技人员有3.6万人,其中有1.4万人获得了中高级职称。延边已形成从幼儿教育直到大学的完整教育体系。全州已普及初中教育。延边大学等4所全日制高等院校,成为培养民族建设人才的摇篮。勤劳勇敢的延边各族人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变得更加聪慧,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开创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天地。(附图片)
延边歌舞一瞥。 继 栋摄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参籽映红长白山
葛中和
金秋来了,人参娃娃身着绿装,头顶红帽,映红了长白山区。
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的长白山,神奇而富饶。1200多种野生动植物,已探明的46种珍贵矿藏以及丰富的水资源,遍布山中地下,堪称亚洲最大的天然动植物园。闻名海内外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主产在这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长白山中的百草之王——人参,就有所认识,《神农本草经》谓之“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久服则轻身延年。”清康熙年间,曾派大臣到长白山区寻珍索宝,发现此地人参品优质佳,抚民长寿。康熙遂下令对长白山“永行封禁”,人参由“皇室独采,贡王公贵族,赏功高将领,礼臣服外藩”,达200多年。由此而得名“皇封参”。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吉林长白山区奉献给人类的强身增寿之宝与日俱增:新中国建立初期,人参栽植面积仅200多公顷,栽培方式也是沿用原始落后的办法,年产量微乎其微;加工也比较简单,只有红参和白干参两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人参生产列入长白山区开发的骨干项目,栽植面积和鲜参产量增加了几十倍。总产量占全国的80%,出口量占全国的70%,贸易量占世界的40%。我省人参专家们,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人参进行了大量研究探索,先后开拓出新开河参、长白山红参、皇封参等新产品,以人参为原料的营养食品和化妆品不断推出,达几十个品种。“长白山红参”,在第36届尤里卡世界博览会上一举夺魁,摘取了世界人参史上的第一块金牌。继而,“皇封参”以有效成份十分明显地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荣获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奖。溥杰先生题写的“祝皇封参走向世界”的祝愿,变成了现实。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近年来,长春市加快了绿化的步伐。截至1988年末,全市绿化面积达368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2%,城市绿化居全国第三位。图为长春市城区一角。
潘永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