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全国优生、优育、优教讨论会上的讲话
李 鹏
一九八九年九月六日同志们:
在今年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全国妇联和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召开“优生、优育、优教讨论会”,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很高兴。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以表达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项工作的关怀和重视。
儿童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要把我国由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需要当代人的艰苦创业,而且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提倡优生、优育、优教,目的就在于创造必要的条件,把我们的新一代人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这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社会主义祖国兴旺发达的需要。现在的孩子,再过几年、十几年、二十几年,就要走向社会,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条战线。可以预料,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历史的重任将必然地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因此,全面研讨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更好地加强儿童少年工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应该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研究优生、优育、优教就是从生育、抚育、教育三个方面研讨对婴、幼、儿童、少年的培育工作。这是一项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性事业,是前人还没有深入掌握的一门学科。解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我国消灭了许多幼儿传染流行性疾病,婴儿死亡率大幅度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大多数儿童少年正在茁壮地成长。但是在我国,优生、优育、优教工作还有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抓紧研讨,制定有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
对“婴、幼、童、少”的培育工作是一件与广大人民利益紧密相关的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的事业。要针对生育、抚育、教育中的陈旧观念,开展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逐步树立优生观念,掌握优育的方法,端正教育思想。家长、幼儿园、学校,除了要保证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使他们得到正常发育之外,还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从幼儿开始就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知识的、文化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我国,独生子女多,如何开展对他们的教育,是摆在广大幼教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家长、老师要爱护他们,关心他们的成长。但是,不可溺爱,更不能纵容。从小就要培养他们友爱互助、爱护集体、热爱祖国的良好品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都要爱护儿童,教育儿童,为儿童办实事,为儿童作表率,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优生、优育、优教的工作。医药、商业、生产部门要注意婴、幼、儿童、少年卫生保健,重视儿童食品、玩具、日常用品的研究和生产;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文艺宣传部门,要努力为儿童少年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提供孩子们喜欢的内容健康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玩具。对一切虐待儿童少年的行为和侵害他们合法权益的各种现象,各级政府必须严加管束,坚决制止。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惩处。全社会都要和这种不良现象做坚决斗争。
同志们,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任务很重,困难也不少。国务院已决定建立一个统一协调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小组,吸收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各级党委和政府每个家庭乃至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各尽其力,各司其职,共同奋斗。我相信,我们的优生、优育、优教工作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谢谢大家。 (新华社发)


第1版(要闻)
专栏:

全国优生优育优教讨论会在京召开
加强少儿工作 提高民族素质
李鹏到会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全社会支持
本报北京9月6日讯 本报记者王娜梅、新华社记者张宿堂报道:首届全国优生优育优教讨论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始举行。
这次为期三天的讨论会旨在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推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关心爱护儿童少年意识,自觉履行造福后代振兴民族的义务,积极保护儿童少年的权益,使儿童少年能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全面健康地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到会表示祝贺,并发表了题为《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讲话。李鹏说,到二十一世纪初叶,历史的重任将必然地落在新一代人的肩上。因此,全面研讨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能更好地加强儿童少年工作,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件大事,应该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慕华主持了今天的开幕式。丁关根、雷洁琼、康克清等出席了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100多名代表有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同志,有儿童心理、卫生保健、营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有技术研究人员以及部分地区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单位的代表。
会议期间,代表们将以优生、优育、优教为重点,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我国儿童少年生理、心理、生活、教育状况,分析研究阻碍我国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和消除这些因素的对策,提出制定儿童少年规划的建议。
卫生部副部长何界生、公安部副部长俞雷、北京医科大学教授严仁英、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康泠、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庄志民、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章瑞英和中顾委委员荣高棠等在会议上分别就儿童生理卫生、减少少年违法犯罪、儿童少年教育、儿童读物的隐忧作了专题发言。


第1版(要闻)
专栏:

战胜一次次严重自然灾害取得举世瞩目成就
社会主义送走了“饥荒之中国”
40年中央直接拨出救灾款170亿救济粮2000多亿公斤
本报北京9月6日讯 民政部部长崔乃夫日前对记者说,社会主义送走了“饥荒之中国”。40年来,我国救灾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中央直接拨出救济灾民的生活费达170亿元,调拨救灾口粮达2000多亿公斤,国家银行每年向灾区投放大量无息生活贷款和低息生产贷款,税务部门对灾区减免税收。党和政府领导群众战胜一次又一次严重自然灾害,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安定团结,发展生产,繁荣经济,都起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广泛赞扬。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据历代不完备的记载,从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1937年,共发生水、旱、地震、瘟疫等重大灾害5258次,大约平均6个月有一次。在国民党统治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中国,更是连年内战,民不聊生,灾害频繁而损失惨重。
崔乃夫部长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抗灾和救灾工作,防灾设施增多,抗灾能力不断增强。我国每年要遭受千万次大大小小自然灾害的袭击。据统计,在一般年份,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达6亿亩以上,倒塌民房约3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在200亿元以上。崔部长说,灾和荒是紧密相联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灾害都引起灾荒,这取决于救灾工作的好坏。全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制订了正确的救灾方针和政策,发挥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能做到有灾无荒,保证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病得到及时治疗,甚至多次出现大灾之年夺丰收的动人景象。
在党和政府的倡导和扶持下,大力开展生产自救,是我国救灾工作的一大特色。据粗略计算,从1980年至1988年,全国有近5亿灾民参加各种生产自救活动。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在救灾工作中得到体现和发扬。40年来,全国参加抗灾救灾的军民累计达60多亿人次,抢救财物数以百亿计,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在各地民政部门的推动下,我国救灾合作保险在不断扩大,“储粮会”、“互助储金会”等多种基层互助合作组织在不断发展。
我国救灾工作的国际交往也在日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得到5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5000多万美元的救灾援助。
崔乃夫部长强调指出,建国40年来,我国的救灾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是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取得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吴学林 孙绍骋)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在沈阳开幕
王震授会旗李铁映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热烈祝贺
三十六个体育代表团四千多名运动员参加角逐
本报沈阳9月6日电 记者黄振中、汪大昭报道:秋高气爽,军乐雄壮。一万羽信鸽翱翔,36响礼炮震天。今天,第二届全国青运会在新落成的沈阳市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36个体育代表团4000多名运动员接受检阅。国家副主席王震向大会授会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致开幕词(全文另发),他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大会致以热烈祝贺,并预祝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由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主持。下午3时许,在五星红旗的引导下,解放军和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行业体协的体育代表团,迈着整齐的步伐,依次入场。“创造今天,迎接明天,向新的纪录挑战”,已成为参赛选手的决心和誓言。
辽宁省省长李长春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词。他说:“第二届全国青运会是着眼未来、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的体育盛会,也是在平息北京反革命暴乱后举行的全国第一次大型综合运动会。它的召开,充分显示出我们国家的政局稳定,全国人民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发前进的坚定信心和力量。”他代表东道主希望运动员在“青春竞赛”中互相学习,奋力拚搏,夺取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运动员代表金冰洁在大会上表示,要奋力拚搏,端正赛风,严守规则,尊重观众,赛出风格和水平,不辜负党的精心培育,在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和进军奥运会的征途中,放射出青春的光华。
参加今天开幕式的还有廖汉生、黄镇,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总政治部、国家有关部委、全国体总、中国奥委会的负责人,以及沈阳军区和辽宁省的领导同志。朝鲜、美国、日本驻沈阳的总领事和苏联、日本客人也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后进行了足球表演赛。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布基纳法索国家元首孔波雷
今天到达我国访问
布基纳法索人民阵线主席、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布莱斯·孔波雷上尉偕夫人应杨尚昆主席的邀请,将于9月7日至12日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孔波雷1951年2月3日生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莫西族人,信奉天主教。早年在齐尼亚雷求学,1972年入伍,1973年至1978年先后在喀麦隆、法国、摩洛哥等国进修军事课程。1981年2月任波城伞兵突击队训练中心司令。1982年4月调任博博—迪乌拉索第三突击兵团情报负责人,同年11月任救民委员会委员。1983年任全国革命委员会成员、总统府国务部长兼司法部长。1987年10月15日,发动政变推翻桑卡拉政权,解散全国革命委员会,成立人民阵线,任人民阵线主席、国家元首兼政府首脑。
孔波雷1987年执政以来,对内坚持人民民主革命,开展“矫正革命运动”,批判桑卡拉的极左政策,实现全国团结。对外奉行不结盟、独立自主和睦邻友好政策。(据新华社)
(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出版
江泽民李鹏致贺 乔石等出席首发式
本报北京九月六日讯 记者吴恒权、张志业报道:一部记录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巨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出席了首发式并转达了江泽民总书记对该部法律全书出版的祝贺。国务院总理李鹏为此书出版致信祝贺,说“该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习仲勋、彭冲、陈慕华、王汉斌、任建新等和首都法学界人士二百多人出席了今天的首发式。
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国在法规整理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随着依法治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社会各界急切期望有一部全面系统、准确适用的法律全书。为此,在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局的支持下,吉林人民出版社邀请法律界专家、学者,云集各方面力量,经过一年时间紧张工作,完成了中国法制建设中的这件浩大工程。
专家认为,该书堪称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大典。全书分为宪法、刑法、刑诉法、民法、民诉法、婚姻法、经济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十大部分,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年四月四日的现行法律、法规以及法律规范性解释一千二百余件。与以往出版的法律、法规汇编不同,该书特将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务院有关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也分门别类编集在内,全书共约五百万字。


第1版(要闻)
专栏:

他为什么要写这两封信
——与安徽无为县农民李世玉一席谈
本报记者 刘建华
首都平息反革命暴乱的第二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农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封信。写这封信的是家住长江之畔的安徽无为县农民李世玉。他用一片真情劝告那些罢课、绝食、游行、请愿的学生“要以安定团结大局为重,听党和政府的忠告,再不要搞过激行动了。”
可惜,这封5月19日晚写的信发表时,事态的发展已经完全违背了这位农民的善良心愿。
6月26日,李世玉以执拗的朴实与坦诚,再次给中央和人民日报写信,谈他第一封信发表后引起的不同反响;提出了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这封信又一次引起了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
李世玉为什么要写这两封信呢?8月初,记者来到无为县泥汊镇马滩村采访了他。
深感党的政策好
李世玉,今年39岁,面庞黝黑,身材略瘦,见了我们,有些拘谨。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朴实而又勤劳的农民。
主人住的是三间高大的瓦房,堂前摆着“燕舞”收录机,里屋放着一台44厘米“虹美”黑白电视。我注意到李世玉的孩子们都戴着珍珠项链,他见我好奇,便解释道:“我们这里家家养珍珠蚌,珍珠项链在这儿不稀奇。”放眼屋子外,对面是一座低矮的旧草房。他说:“那就是我们兄弟姊妹同父母住了十几年的地方,1981年新房盖好后,还没顾得上拆。”
李世玉家的变化,是村里变化的缩影。他说,我们这个自然村共26户,已有24户盖了瓦房,剩下的2户也备好盖房的料了。这在十多年前连想都不敢想。那时,我们夫妻俩拚命挣那几毛钱的工分,鸡鸭鹅不能养,草席不能打,哪谈得上盖瓦房?我们农民从心里赞成党的政策。
交谈中知道,他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当初,我很难把两封信和这位普通农民联系在一起。这次无为之行使我感到李世玉写信并不奇怪,他和中国亿万农民一样,衷心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不愿中国出现动乱
李世玉的第一封信是这样写的:
5月19日晚,他一家人和邻居坐在一起看电视,当时安徽台正在播放省委领导同合肥市部分高校学生代表对话的实况。电视里,一些学生手指着省委领导同志大声叫嚷;电视外,李世玉的母亲和邻居纷纷议论:这些人哪像搞爱国运动?
李世玉坐不住了,他紧锁眉头沉思,从合肥想到首都北京:中央领导一再表示,学生们的愿望是好的,要求他们通过正常渠道、合法手段反映问题,但他们为什么听不进去,反而采取过激的绝食方法来请愿?在他们的影响下,一些城市发生了打砸抢事件,出现了抢购粮食的现象,就连无为县这小地方也人心惶惶,纷纷抢购食盐和火柴。
他为局势担忧。良心催促他拿起笔来劝说学生理智从事。
“你署了姓名和地址,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没有顾虑?”我问。
“当时我是想到了这个问题,但我认为,我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我们党一心一意领导全国人民搞改革,十年改革的成果谁也抹杀不了。我为党说真话怕什么?”
李世玉的信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从6月12日到29日,他陆续收到23封来信,其中大多数来信对他的做法表示不理解,有的甚至讽刺、辱骂他。
读了那些挖苦甚至是辱骂的信,不要说李世玉本人,连稍有正义感的人也会气愤。有些人口口声声大谈自由、民主,却粗暴地干涉别人的言论自由。
李世玉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没有得到任何奖金,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好处。我只想说出我的心里话。古人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说,何况我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农民。我认为,共产党是伟大的党,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她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我们就该与党同心同德搞改革。那些搞动乱的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最愚蠢……”
李世玉的做法,获得了地方党组织和大多数乡亲的支持。县、区、镇领导人去他家看望了他,并请他在“八一”建军节时向县直机关党员做报告。
再次献上爱国心
这场风雨昭示的重要经验教训之一,就是决不能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平息暴乱后,李世玉的思考又集中在思想政治工作问题上。他说:“尽管这几年我们讲两个文明一起抓,实际上,抓精神文明往往是句空话。不少人成了精神上的‘乞丐’,对党和国家的感情非常淡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摇摆。就拿我的信见报后的情况来说,为什么有些来信对我表示不理解和嘲讽挖苦,连我们村也有些议论,说我好出风头啦,半坛醋就晃啦,以后会封我官啦,等等。我个人倒不在乎他们说什么,但我觉得许多人的思想被搞乱了,要解决思想问题很困难,因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下去。于是,我又萌发了给党中央和人民日报写信的念头。6月26日,我去县城办事,然后到商店买了信纸,又到邮局买了邮票、信封,伏在邮局的桌子上,从上午10点写到中午12点,写完两封信,随即发出。”
在信中,李世玉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四点建议:一、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党的最基层支部抓起,因为他们肩负着直接向工人、农民、学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任务。二、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照搬照念中央文件,敷衍了事,必须联系本地情况,真正落到实处。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每个普通工人、农民及各界群众直至一年级小学生身上。四、思想政治工作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持久性。
李世玉,一个小学毕业的与共和国同龄的普通农民,凭着一颗正直的心,表达了他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
他的两封信,犹如一面镜子,很值得人们认真照一照。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为《农村年书》一呼
陈允豪
在人民出版社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新近收到的订书单,是出版社的同志花了近半年心血编的一本《农村年书》(1990年本)的征订单。《农村年书》(原名《东方红》),从60年代起,每年出版一本,是大型农历形式的农村小百科,连续出书近20年。当时的印数,最多的一年有150多万册,最少的一年也有46万册。全国大部分省、市、区都订购一万册以上。农村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本通俗、实用,有助于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好书。前几年因故停了一段时间,今年春天,人民出版社决心把《农村年书》复刊,为农村读者办件实事。为照顾农村读者,决定实行保本销售。
1990年本《农村年书》的征订单是今年5月份发到各个省级新华书店的,7月底订单收齐了,准备10月份出书。一看订数,使人大吃一惊。30个省、市、区的订书单上的数字共计只有4300本,还没有当年一个省的订数多。30张订书单中,多的如新疆,订购605本;河南,订购509本。少的有订购2本的。
人民出版社的有关同志原来估计得太乐观了,认为这样适合农村需要的书,全国各地加起来至少也能订购二三十万册。退而言之,总不会十万册以下吧!而且纸张、印刷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可是现实却如此出人意料。看来这类在农村适销对路的书,有必要请负责农村发行工作的单位和同志们助出版社一臂之力!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今日渔村
上千幢新砖瓦房矗立在山东莱州市三山岛镇,就在它附近,是破旧的故居和繁忙的渔港。谁曾想到,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风雨一条船的三山岛渔民,能在近年里喜迁新居!当地渔民无不称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高光德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