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们的邓大姐
李津勋
1946年1月,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在重庆召开。
1945年12月28日,我接到通知。
下班后,我沿着重庆民生路《新华日报》门市部附近下坡,来到张家花园参加中国妇女联谊会举行的同乐晚会,欢迎出席政协会议的唯一女代表邓颖超。
我们大家在挂有油画肖像、灯光柔和的大客厅里,围成一个大圈圈。邓大姐来了,她身穿一套延安出产的青灰呢子服。她面孔和蔼,一双眼睛流露出特别温暖的光,向我们每一个姐妹伸出诚恳的手紧紧一握,缓缓地走了一圈。我们轻轻地拍着手,大家都笑盈盈地分外欢乐。
邓大姐介绍延安及解放区妇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发表了关于召开政协会议的经过及这个会议的性质的讲演。荣高棠扮演《兄妹开荒》的男角,一条雪白的面巾扎在他的额头。这种活泼、风趣的陕北秧歌,我还是第一次欣赏。不用舞台,生气勃勃的解放区大生产形象再现在我们面前。姐妹们纷纷演唱一支一支的民歌。这次晚会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1946年1月9日,我们中国妇女联谊会在中苏文化协会招待出席政协的各方面代表。
数十位代表先后发言。邓颖超大姐也站起来讲话,她说:我们中国妇女是要管国事做主人的,无论哪一党哪一派要想实现民主政治的话,就必须注意多数受压迫的妇女,也只有广大的被压迫的妇女站起来了,真正的民主国家才能实现。如果妇女没有能站起来,我们的任务就没有完成。我愿把大家的意见反映到政协会议中去,因为这是代表着人民的意见。她勉励妇女姐妹们团结起来共同为争取妇女的权利和建设一个民主的国家而坚持奋斗。
邓大姐鼓舞了我,我克服了内心的羞涩,突然站起来讲话。我说自己是相国寺陆军医院的一个护士。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表现在陆军医院就是为欢迎英国蒙巴顿夫人,不惜花费几十万元;而病人急需做热敷治疗却没有一只热水器;产妇来门诊已经胎露头,即将分娩,婴儿马上要呱呱堕地了,住院处却坚持说没有床位,叫她渡江去找别的医院。生孩子是见不得人的事,住院处冷冰冰,根本不考虑妇女、儿童的生命,这还算什么医院呢?妇女!我亲眼目睹中国妇女遭受
的苦难深重,我不禁痛哭失
声。郭沫若、李德全全是有丰
富经验的人,邓大姐也一样,
他们都同情人民的遭遇,也扑
簌簌地涕泪滂沱。
郭沫若说:这位大姐说的
是人民生活疾苦,我们要召开
的政治协商会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才能逐步解除人民的痛苦。
会上,延安来的记者徐克立自我介绍向我采访,第二天还登上《新华日报》。这是在邓大姐的影响下,中国的一个护士初次在会议上大声疾呼议论国家大事。
3月8日,重庆各界妇女五千多人在川东师范广场举行
“三八”妇女节大会,各界妇女代表纷纷登场讲话。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邓大姐,她号召说:全国妇女团结起来,不怕困难,不怕曲折,一定要把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建设成功。
大会通过了团结全国妇女建设民主新中国的宣言。
从那时起,我心中暗自下了决心。我想:邓大姐呵,邓大姐,我一定要跟随你的脚步为迎接中国和平民主新局面的到来而努力。
抗日战争胜利没有给国家人民带来和平生活。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纵容下,妄图独吞胜利果实,发动内战。当时我应聘到徐州津浦铁路医院担任护士长。离开了中国妇女联谊会组织,一如断线的风筝。我忧心如焚,急于到上海去找中共代表团。我到梅园新村17号,碰巧遇见了中国妇女联谊会的罗静芳,她正要动身去上海,马上把我介绍给曾宪植大姐。我和曾大姐谈了心,了解“下关惨案”和国民党挑动内战的法西斯暴行。中国的时局已进入表面谈判、实际大打的阶段了。
当时,我穿一件阴丹士林布短袖旗袍,拎了一只绿色的网口袋,急忙要赶火车回徐州。在会议室东边门口,我碰到了邓大姐,真像见了亲姐姐一样,我向她说已经和曾大姐谈过话了。我们握着手,她很不放心,看着我;她注意地看着我的眼睛,就仿佛往我心里灌输一种使我振奋的力量。她轻轻地嘱咐我说:“门口的三轮车可不能坐呀!这周围都是国民党特务在监视。”我万分感激地说:“知道了”。就匆匆离开了梅园新村。
11月19日,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我成为第三野战军的一名医务教育者,培养卫生员、药剂员和医助。全国解放后,部队又培养我成为一名编辑。
1950年4月8日,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我时时记住邓大姐的一句话:“只有被压迫的妇女站起来,真正的民主国家才能实现。”我永远要以我们的邓大姐为师,以她这种精神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而努力工作。


第8版(副刊)
专栏:

喜读《丰子恺遗作》
林子青
近日读到华夏出版社继《弘一法师遗墨》之后,又一本大型书画册《丰子恺遗作》,极为欣喜。
丰子恺先生(1898—1975)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艺术家,自20年代以来即以《子恺漫画》和《缘缘堂随笔》等为文化艺术界所瞩目。他的漫画尤为一般青年所喜爱。丰子恺的名字,今天六七十岁以上的人恐怕没有不知道的。他并未上过大学,从他的学术成就看来,真可说是自学成材的典型人物。他的艺术造诣,不但驰名于我国,在日本也是很有知音的。
早在40年代,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博士即翻译过他的《缘缘堂随笔》。吉川在他的《译者的话》中说:“我觉得著者丰子恺,是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这并不是因为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的缘故,我所喜欢的,乃是他的像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的丰富的爱,和他的气质、品格。”(见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所作,夏丐尊译的《读缘缘堂随笔》)这些评语对丰先生来说可谓当之无愧。
再看看我国近代几位名家,如叶圣陶、郑振铎、朱自清、朱光潜、巴金等的评论,对他的人品学识和艺术,也是有定评的。朱光潜的
《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说:“弘一法师是子恺的先生,在许多地方,子恺得益于这位老师的都很大。他的音乐、图画、文学、书法的趣味,他的品格风采,都颇近于弘一。”丰子恺自己也说:“弘一法师是我学艺术的教师,又是我信宗教的导师。我的一生受法师的影响很大。弘一法师那时称李叔同先生,便是我的图画音乐教师。……他态度谦虚。然而个个学生真心地崇拜他,我便是其中之一人。而我的崇拜他甚于其他人。大约是我的气质与李先生有点相似,凡是他所欢喜的,我都欢喜。”(丰子恺《我与弘一法师》)。
本书的编排装帧与《弘一大师遗墨》相同。全书内容共分:漫画、风景画、诗词书翰、音乐装帧金石、随笔及年表六个部分,都是编者从丰子恺先生庞大的遗作中精选出来的。编者说:“他(子恺先生)对绘画、音乐、文学、书法、金石、建筑、装帧、工艺、戏剧、照相等,均有研究,可以说涉及到艺苑的各个领域,而且深究众妙,独创清新、自然、妥帖、和谐之情趣,自成一派。”这些评语,我是完全赞成的。
本书可以说是反映丰子恺先生各方面成就的缩影。编者所费的心力是可以想象的。像这样精美的大型书画册,华夏出版社能不计人力物力精心出版,实在是于我国文化艺术极大的贡献。相信它的出版一定能博得海内外读者的欢喜赞叹!(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石壕村
青勃你看见了吗那里,那里……这路北的洼地就是杜甫写过的石壕村多少朝代烟消云散它依然在大地突兀站立黎明的鸡啼替换了午夜的犬吠血染的棍棒已朽烂成泥石壕吏早沤成了灰烽火消散,硝烟熄灭覆盖大地的是蓝天绿荫从收获玉米的田间一个英俊少年奔跑而来不是!这绝不是老妪的乳下孙他该是老妇的几十代后裔他和辉煌的阳光一齐笑着像一盘向日葵伸过短篱他再不是别人眼里寒碜的风景他站在村头看世界,窥人注视着我们过路的旅游车一车歌声,一路风尘……


第8版(副刊)
专栏:

夜雨
于芃
夜雨袭入我的梦,淅淅沥沥,从从容容。是梦中的雨,还是雨中的梦?路灯喷出礼花,汽车嵌上宝石,楼群披上云霓,雨给夜晚的城市带来绚丽;噪音绝耳,处处吟唱,尘屑全无,满腔清新。就连平日里重型卡车驰过撩起的缕缕烦躁,也被车轮卷起的浪花浸没。偶尔掠过的自行车铃声,脆亮清幽,晚归恋人的笑声窃语伴着噼里叭啦的脚步声声悦耳。夜雨使城市变得温柔。雨丝匀密,雨幕无涯。好一个绵绵的雨夜,浩茫的世界!这是天堂里落下的么?在屋棚顶盘桓起缠绵的恋曲,从摇曳的杨树叶上泄出隐约起伏的涛响,朝着铁管钢窗迸出富有活力的短促铿锵。这明晰而和谐的雨中曲使我忽然惊异,这近在身边听了无数回的雨声似莫名的遥远起来……黄毛丫头的我见雨便疯,撑一把油纸伞在漫漫雨水中专爱挑水洼踩踏,其乐无穷;后来下乡,大盆小碗接着草房顶的漏雨,床底蹦出青蛙,却仍想着:下吧下吧,下雨可以歇工不下田,坐在门槛上,让心爱的口琴翻找出心中存储的所有旋律,送进雨中的轻烟幽远地弥散;至今,在雨中散步,倾听雨中的故事仍是我盼望的“盛典”……雨声渐渐远去,留下一片迷人的静谧。依偎着梦中的雨,我走进雨中的梦……晨风裹着清新和温柔拂面而来,天空碧蓝碧蓝,几片流云像穿着纱裙的小姑娘在恣意地散步。门外砖砌的小径被夜雨冲刷得洁净光亮,像迎宾红地毯那般庄严沉静。我每天都在走这条路。路两旁是熟悉而陌生的绘满绿荫和楼舍的水彩画廊,草地和五颜六色的花都罩着一层晶莹,前后望不到尽头。猛然仰首,前方,一个塔吊的长臂正擎起旭日,那是一轮经过洗礼的太阳,像一盏巨大的红灯笼。


第8版(副刊)
专栏:

生活就是艺术
王明贤
艺术走向生活,生活成为艺术,这是现代环境艺术新观念。艺术不应是象牙之塔的玩物,而应由大众参与,深入到生活一切场所中。与人的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住宅,一个人的一生有近三分之二的光阴是在其中度过的。住宅如能体现艺术追求,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梦呵。
就在人们抱怨住宅毫无特色以至小孩上学回家都找不到家门口时,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吕俊华却为大众献上了一份礼物,献上了一颗心。她设计了台阶式花园住宅,打破了目前一般多层住宅一抹平、一刀切、排排坐、行列式等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台阶式花园住宅为每户提供了一个1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一层为地面花园),创造了高密度条件下的良好居住环境。建筑外观美丽简洁,凹凸变化,色块鲜明,再加上室外绿化,使住宅环境流露出充满人情味的艺术气息。住宅设计采用3600×3600毫米网格形成约10平方米的基本间,可作多空间组合,使每户能比一般的住宅多一个比小过厅有用的居住空间,便于适应不同人口结构、昼与夜、近远期多种需要和变化。它又为标准化、系列化、多样化生产创造了条件,适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师不仅考虑到当前住宅商品化要求,还考虑到今后社会中人的高情感的要求。
参观这幢住宅楼时,我为屋顶花园的鲜妍和芬芳深深打动了,那简直是春之神的乐曲,但不在天边,却在眼前。而一位居住在此的美学教师说,夜幕下的花园住宅,家家窗户透出温柔的灯光,远看犹如一艘航船在此停泊。
花园住宅向人们表明,住宅设计也是艺术创造,不应屈居于被艺术遗忘的角落里。花园住宅得到学术界的承认,被评为“中国八十年代建筑艺术优秀作品”,而且是十项优秀作品中唯一的住宅建筑。
吕俊华谈创作体会时说:“人们除了物质需要之外,毕竟还有精神需求,住房决非仅为栖身之地,对每一个人来说,它应是独一无二的
‘家’。”这段话使我联想到海德格尔很赞赏的德国诗哲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使现实生活艺术化,显现人的价值、人的意义,感谢建筑师为超越忙忙碌碌的此岸提供了一个诗意的空间。(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