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全心全意为人民造福
——陈敏章谈我国卫生事业四十年发展成就本报记者艾笑
国庆前夕,刚从外地归来的卫生部部长陈敏章,向记者发表了他的“国庆抒怀”。
“40年风风雨雨,我国的卫生事业和祖国共命运齐壮大,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1949年以前,被外国人鄙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民贫病交加缺医少药,人口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婴儿死亡率高达千分之二百五十,孕产妇死亡率也在千分之十五以上。而1988年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到69岁以上,婴儿死亡率减少到千分之三十五以下,孕产妇死亡率也下降到千分之零点五以下。1949年至1988年,卫生机构从0.37万个发展到20.6万个,医院床位从8.5万张发展到280万张,每千人口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从0.93人发展到3.43人。取得这样惊人的成绩,没有党和政府艰苦卓绝的努力,是绝对办不到的。”
谈到这里,这位从事了几十年医学临床和卫生行政管理工作、现仍在公务间隙坚持出诊的老医生,十分动情:
“在医药条件十分落后、卫生状况相当恶劣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四大方针,来发展我国的卫生事业。40年的实践证明,这四大方针是十分正确的。它既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卫生工作的客观规律。它的确对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40年中,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有哪些?”记者想了解得更具体些。
“‘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卫生工作的宗旨。比如,目前全民所有制单位享受公费、劳保医疗的人数已达9400多万;由企业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有5000多万也在享受一定的医疗保健待遇;还有2000多万大集体单位职工也执行劳保医疗。据估算,全国城市地区居民有80%以上享受了免费或半免费医疗。目前,每年国家和企业用于公费和劳保医疗的经费为120亿元。农村建立了三级医疗保健网,已使88%的农村卫生机构具备了卫技人员、基础设备和房屋三配套;农村医疗服务半径(即从家中到最近的医疗机构的距离),1公里以内的已达64.4%,1—2公里的占17.5%,2—3公里的占7.1%,3公里以上的占11%。国家还实行低于成本的医疗收费,降低基本药品的价格,以使广大农村居民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为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预防疾病,国家又投资了50多亿元用于农村改水,使5.1亿农民的饮水卫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听了这些,记者受到强烈感染:“通常,我们往往只看个人周围的局部得失,对国家宏观上做出的努力很少注意,自然就不能客观地评价我们的成绩了。”
“是啊!目前国家每年投入的卫生事业费,已由建国初期的1.9亿元、1978年的22.4亿元、1985年的54.8亿元,增加到今年的65亿元;卫生基本建设费已由建国初期的1.3亿元、1978年的3.2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0亿元。由于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过去成为主要死亡原因的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取得明显成效,人口总死亡率由解放前的千分之二十五迅速下降,50年代为千分之十四,60年代千分之十二,1987年达千分之六点八。健康水平的提高还表现在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情况有明显改善。现在的婴儿出生体重大于2500克的,城市里占总数的92.1%,农村里占总数的90.2%,都提前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中规定的90%的指标要求。1985年的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加速的趋势已超过日本同期水平,与日本青少年发育速度最快的10年(1960——1970年)比较,城市的水平相当,农村的水平则高出日本。我国居民从食物中摄入的营养,1982年调查,每人每天的平均摄入量,蛋白质66.8克,脂肪49.3克,糖444克,热量2485千卡,已高于亚洲国家的平均值。”
陈敏章部长最后谈到,40年卫生事业的发展同时,还造就了我国一支400万人的专业医疗卫生队伍。他们在无数次地震、水灾、食物中毒等突发事故的抢救中,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以忘我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和高超的医术,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国际舆论的肯定和赞扬,成为党和全国人民的骄傲。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我国医学科技成果贡献全人类
王秀峰 王亨生
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的新中国医学科学技术,40年来为人类奉献了一大批成果,其中有一些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
创建显微外科技术
1963年1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等为青年工人王存柏接活了一只功能恢复满意的断手。这一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当年9月就被国际权威组织确认。自此以后,借助于手术显微镜、小血管吻合器等专用装置和技术,断肢再植技术发展成为成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应用范围从四肢扩展到神经外科、整形外科。1978年,这个医院的于仲嘉又创造了非凡的“手或全手指缺失的再造技术”,用于前臂截肢或五指全缺的病人,使再造的新手可以自理生活和重新劳动。后来,上海华山医院的杨东岳和顾玉东又创造了足趾移位再造拇指技术,并创226例成活率95%的世界最高水平。现在,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天津都已有了手外科专科。
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王忠诚把显微外科技术用于脑肿瘤切除手术,已使手术死亡率从22%降至1.6%,令国际同行瞩目。
癌症研究成绩卓著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陆士新等对食管癌的研究中,在世界上首次发现真菌在人胃中可合成致癌的亚硝胺,并通过大量人群实验证明,维生素C和E、锌能阻断这种亚硝胺的合成。
上海医科大学汤钊猷在肝癌研究中应用抗原渗入火箭电泳自显影新技术,发现了早期肝癌前期甲胎蛋白血清学变化规律,提高了早期诊断率,使肝癌手术5年生存率从2.6%提高到72.9%,此成果1979年获美国“早治早愈”金奖。
北京协和医院宋鸿钊利用多种化学药物根治凶险的绒癌,创造了育龄患者治愈后85%生育了子女的世界奇迹。据对741例绒癌患者统计,生存10年者达75%以上,超过15年者占一半,其中还有46例在收治时,癌已转移到肺、脑、肝等,也都被治愈。
中国预防医科院曾毅等在鼻咽癌研究中,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鼻咽癌前瞻性研究现场,可以查出很早期的病人,检出率高达97%。并发现52种草药有诱发鼻咽癌作用,提出了不容忽视的环境因素。
中医中药“热”遍全球
1971年我国正式向世界公布针刺麻醉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轰动了医学界,旋即掀起全球“针灸热”。近年,针灸研究在我国又有新的突破,现国内针麻下进行的手术已超200万例,适应病种100多个。其中颅脑手术4466例,镇痛效果优良者可占76.6%。
从60年代开始,在拉美和亚洲一些恶性疟疾的重要流行区,已使用多年的氯喹药效锐减,每年死于疟疾者达200余万。世界卫生组织把疟疾的防治列为国际棘手问题,动员各国药学家寻找抗疟新药。我国科学家从已沿用2000多年的中草药青蒿中,用现代技术提取出青蒿素,用其研制出的抗疟新药在杀灭疟原虫速度、病人退热时间、原虫复燃率和毒副作用等方面都大大优于其它手段。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国发明的青蒿素对世界医学是一大贡献”。中药制剂“参附青注射液”治疗死亡率高达80%的急重疟感染性休克,升压快,作用维持时间长,血压稳定后即能停药,也不产生药物依赖,总有效率高达84.6%,显著优于现用西药多巴胺和阿拉明(总有效67.7%)。
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对传统名方“六味地黄汤”的研究中,首次发现肾阴虚重症患者癌变的高度危险性。这项研究揭示了中药六味地黄汤制剂有抑制化学致癌、降低癌发病率的新功效,为中医药治疗和预防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这一成果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重视。
此外,我国在心脑肺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方面,不少项目也处于国际前列。如在全国29省区和直辖市进行400万15岁以上人口的高血压抽样普查;成功地用于临床的自制生物心瓣膜,随访第10年瓣膜损坏率仅为0.65%人年,以及体外反搏装置的研制达到高水平等。
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研究方面,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初步摸清乙肝人群感染率、主要传播途径和母婴传播规律,自行研制并批量生产的乙肝血源性疫苗质量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去年,我国首创的甲肝减毒活疫苗也通过了小量人群试验。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传统医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改革开放不仅使我国的医疗技术走向世界,我国优越的社会环境还为国际医学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近年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
——1982年至今,世界卫生组织陆续在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针灸研究所、临床医学研究所、上海医科大学针刺麻醉研究所、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等单位建立了该组织的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以广泛开展全球性传统医学人才培训、多边信息交流和合作研究。
——198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安排在北京召开了17国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会议,审议了传统医学防治艾滋病等国际合作项目。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已有58个针灸学会和针灸团体参加,会员达4万人,覆盖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它在北京、上海和南京办的三个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已培养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针灸医师逾3000人,这些人像种子正在全球发芽、开花、结果。作为国际中医药交流中心的所在国,多年来我国中医专家承担了与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匈牙利、南斯拉夫、新加坡、泰国、日本、朝鲜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技术交流和讲学。      
 (杨锐 张国锷)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国防科工委的知识分子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在这里早已蔚然成风的是——
爱才·育才·用才张
源明 苏扩善
党的培养和教育,以及国防科研试验的实践和锻炼,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度思想觉悟、较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国防科技干部队伍。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及“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研制等任务的圆满完成,都凝结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智慧。这支队伍为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仅1985年以来国防科工委所属各单位就获得科技进步成果奖共有6000余项。
国防科工委各级党组织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纠正对待知识分子入党问题中存在的脱离实际、求全责备、无限期考验的现象,在保证政治质量的前提下,把培养、发展优秀知识分子入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目前,国防科技干部中党员比例约占61.2%。
1982年以来,在全委范围内先后三次进行了关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的检查,1986年还重点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和使用进行了检查,注意总结和推广一些先进的经验;建立了拔尖科技人才档案资料。
1988年,向长期战斗在国防科研试验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干部颁发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荣誉证章和证书,表彰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放手使用科技干部,为知识分子施展才能提供用武之地,一批优秀知识分子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国防科工委师以上领导班子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73.4%。建立技术岗位责任制,保证科技干部有职、有责、有权。放手将青年知识分子放在科研试验第一线,职称改革以来,为百余名贡献显著的中青年科技干部破格晋升了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渠道,加强技术培训,加速知识更新,提高科研试验水平。
1979年以来,有1万人次脱产参加了各类业务培训班,近2万名科技干部参加了岗位达标训练。
他们还广泛开展国际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并通过多种渠道,搞好人才和智力引进,有重点地选拔优秀科技人员出国学习和培训。先后组织了3000多人次出国进行技术交流和考察;派出近300人出国留学,已有近百人学成归国,绝大多数已成为学术、技术带头人,不少同志已担任了研究所、室的领导。
各级组织始终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培养教育科技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对青年知识分子给予真诚的帮助,引导他们走健康成长的道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干部中间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献身国防事业和热爱场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使科技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这场制止动乱、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的斗争中,绝大多数科技干部坚定地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对知识分子生活上关心照顾,努力解决后顾之忧。先后组建了103所职工子女学校和幼儿园,组建了两所中专学校,妥善解决了干部子女入托难、入学难问题,对科技干部的休假、疗养、医疗保健、用车住房等给予必要的保证和优先;努力解决科技干部夫妻的两地分居问题。
逐步调整和改善现有科技队伍的结构,花大力气做好科技人才的补充工作。由于十年内乱的影响,国防科技队伍一度面临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
国防科工委党委从战略高度出发,及早研究对策,制订措施,并建立了科技干部年度统计制度,分析现状,保证科技干部队伍后继有人,充满活力。从1981年开始,一方面从部队选送优秀战士入院校深造后补充部队;另一方面每年组织力量分赴全国各地,宣传、动员接收一批有志于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地方大学毕业生,还拨出人才投资专款,为边远试验基地定向培养大学生。几年来共补充科技人才1万余人。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驰骋在广阔的大地
——国防科工委开展科技助民活动
张炳起 薛舜尧
国防科技大学代培的湖南省浏阳县的学员们在大学教授、讲师的协助下,运用所学的系统工程理论对浏阳作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写出了约80万字的报告,建立了100多个数学模型,制订出了浏阳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经过3年实施,每年递增上亿元,实现了全县产值、利润、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在国防科工委系统,类似的科技助民事例举不胜举。
改革开放的政策给国防科工委提供了一块施展才华的新领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精良的装备使他们在培养技术人才、开展业务咨询、承担重点工程项目、转让技术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军队系统的科技助民活动中占了明显优势。
培养不穿军装的人才
国防科工委采取多种形式为国家四化建设培养人才,为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尽心尽力。他们积极挖掘潜力,努力克服种种困难,采取代培代训、刊授咨询、开门办学、出门授课等形式,为国家培养了包括计算机应用、企业管理、农业系统工程、经济、科技、社会规划等方面的人才近50000名。这些人才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国家四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为国家重点工程精打细算
国防科工委还承担着国家一些重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间,他们先后为国家完成工程设计、科研勘测、安装调试的大中型项目达400多项,投资总额1.2亿元,建筑面积67万多平方米。在规划设计施工中,他们不仅确保信誉、保质保量,而且注意精打细算,千方百计为国家节约有限的资金。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所承担了中央歌剧院大型机械化舞台设备的设计任务后,认真调研设计,科学合理施工,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而且降低设备加工造价45%,节省投资362万元。
技术转让 让利于民
将国防科研技术成果转移民用,让利于民,造福于民,是国防科工委近几年支援国家四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们共完成各种技术转让1100多项,扶持地方中小企业600多个,给国家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复印机墨粉由于国内一时不能生产,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国防科工委某基地201室的科技人员反复试验刻苦攻关,研制成功制造这种墨粉的关键设备超微粉碎机。黑龙江一面坡制药厂曾因缺乏拳头产品而连年亏损,国防科工委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把研制成功的防治微波辐射新药“维达康”的生产技术转让给他们,使该厂一举扭转亏损局面,年产值和利润成倍增长,成为黑龙江省制药系统的先进单位。
到沿海敞开通向世界之窗
国防科工委还竭诚为国家沿海经济发展战略服务。改革开放的方针实施以来,国防科工委一些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到广州、深圳、福州、常州等地,考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外向型经济中的技术开发工作,开辟对外技术服务窗口,并已签订了一批合同。
去年5月,国防科工委还组织134个国防科技工业专业情报网站,在广州举办了军工技术转民用信息发布会,宣布1082项技术成果向民用转移,当即签订合同、协议书140多份。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立足点的历史性转变
——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于庆田
近几年来,国防科技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一系列整改措施相继出台,不仅把竞争机制引入科研生产,有力地提高了武器装备研制水平,而且使国防科技工业实现了由单一军品型到军民结合型、总产值构成由以军为主到以民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从而用更多的力量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
国防科技体制的改革和结构调整,是1985年以来加快步伐的。1986年,国防科研试制费新的拨款管理办法出台,在使用部门和研制部门之间建立起新的合作关系,使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调动起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这项改革措施,实现了国防科研试制费以研制成果为目标的项目管理。
武器装备研制实行合同制,是国防科技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措施。1987年,在以前实行合同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我国武器装备研制全面实行合同制,实现了从以计划为主到通过合同进行项目管理的过渡。在此基础上,1988年继续完善合同制的各种规章制度,理顺国家计划与合同的关系。年底,武器装备和人造卫星研制项目的合同签订率,都达到90%以上。就在这一年,我国首批实行招标订货的用于卫星、导弹的特种装备,速度快质量好地完成了研制任务,并节约经费1500万元。国防科工委还颁布了武器装备研制项目招标管理办法,明确招标是一种具有竞争性质的签订合同的手段,择优安排研制任务,打破了军工科研生产吃国家“大锅饭”的局面。
调整国防科研生产能力,实现以民为主的历史性转变。1987年以来,国防科工委贯彻“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对国防科研生产能力按照以军为主、军民结合和全部转民三个不同类型统筹规划,进行结构调整,明确了除保留的军品科研生产骨干力量外,相当一部分科研生产能力要转向民品和外贸出口产品的开发与生产。通过几年来的改革,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已由过去单一研究开发生产军品,转移到军民结合、积极开发民品,初步实现了以军为主到以民为主的总产值构成上的历史性转变。通过这些转变和调整,一支与国防科研生产任务和投资规模相适应的、精干的、结构合理的国防科技工业队伍在茁壮成长,不仅保证了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的实现,提高了武器装备研制水平,而且腾出了更多的力量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庆节前夕,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中将在谈到国防科技体制改革时指出:“10年来,国防科技工业战线适应国家经济、科技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按照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总思路,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服务方向、产品结构、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调整、改革工作,为国防科研、生产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特别是改革国防科研试制费拨款办法,实行指令性计划下的合同制,并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引入竞争机制,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责、权、利的结合,调动使用部门与研制部门两个积极性,提高整体效益,都起了显著作用。”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厂里接受最后一道检查测试,即将运往发射场地发射实用广播通信卫星。
          张桐胜 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旧中国到处瘟神肆虐,共产党来了枯木逢春。浙江省嘉善县娄玉妹曾经是晚期血吸虫病人,血防队治好了她的病。她指着展览会上一张骨瘦如柴的女孩图片说:“她就是我。”   (卫生部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