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光辉的成就 巨大的潜力
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普朝柱
云南位于祖国西南边陲,全省有4000多公里国境线,省内有25个民族,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是全国动植物种类和矿藏种类最多的省份。
云南解放前夕,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各民族之间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约占全省1/6的少数民族地区,分别处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领主制等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新中国成立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比例关系趋向协调。1988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达268.2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261亿元,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10年改革给云南带来的巨大变化,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农村商品率由1978年的26.5%提高到60%。过去日用工业品70%靠外省调入,现在调出是调入的1.6倍,日用消费品自给率达70%以上。二是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现在与70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并利用内陆口岸开展边境贸易,在引进人才、技术、资金、开展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旅游事业不断发展。三是财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78年我省财政收入才11亿元,1988年上升到50.4亿元,从而逐步增加了对农业、能源、交通、教育、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了发展后劲,人民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1988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0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7元。
近10年,云南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主要是我们结合云南实际,实事求是地坚持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的基本体会有4条: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保证边疆的稳定。我们始终以最大的努力,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坚持不懈地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在长达10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支前中尽了最大努力,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捍卫了祖国神圣领土的完整,还妥善处理了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民族问题。第二,通过各种办法诱发各族群众的商品经济意识,发展商品经济。第三,坚持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在“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把烟、蔗、茶、胶等经济作物作为起步产业,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同时,依靠轻工企业增加积累,重点用于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教育科研事业,促进和带动后续产业,有重点、分阶段择优开发云南丰富资源,这是一条通过改革开放振兴云南经济的路子。第四,我们始终认为,坚持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在国家扶持下,必须依靠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各族人民内部的活力和积极性是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
云南是祖国一块美丽富饶的宝地。虽然我们比过去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整体看,仍处于资源富饶、经济贫困的状况。我们将进一步按照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热忱欢迎各兄弟省市、国外友好人士和港澳台同胞来我省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共同开发我省丰富的磷矿、有色金属、水能、森林以及橡胶、咖啡、香料、南药为主的热区资源和旅游资源。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领导下,紧密依靠和团结各族人民,云南各项事业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欣欣向荣的云南磷化工
经过40年的建设,一座欣欣向荣的磷化工小城——昆阳磷矿出现在昆明滇池南端。在这座小城周围,散布着我国最大的磷矿开采业和最大的磷肥厂和磷化工厂,磷化工年总产值已达到7.26亿元左右。
云南是我国磷矿的重要产区,现已探明的磷矿储量就有87亿吨,品位高,易开采,生产成本低,投资少,在全国磷矿开采中具有特别优势。改革使磷化工开始了腾飞。1982年以后,我国第一家年产10万吨高浓度磷肥的云南磷肥厂开始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1984年,全国最大的黄磷生产厂,也是全国最大的三聚磷酸钠生产厂——昆明三聚磷酸钠厂正式投入生产。这两个工厂的建成,标志着云南磷化工已从磷矿石的开采和低级利用向深度、综合利用迈开了大步。据统计,改革开放的10年中,磷化工每年以平均递增7.5%的速度向前发展。截至1988年末,全省大小磷矿24座,各种磷肥厂28个;年产磷矿石323万吨,黄磷3.1万吨,三聚磷酸钠6.5万吨,各种磷肥超过160万吨。
1986年,云南的黄磷、磷肥等磷化工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使云南的化工创汇第一次突破千万美元大关,达到1251万美元。
现在,国家已将昆明滇池磷矿开发列入“七五”计划,有关部门提出在2000年前建成一个面向全国的大型磷化工基地,磷矿年开采规模将达到1500万吨,生产出高浓度磷肥及复合化肥230万吨,黄磷30多万吨。一个新的磷化工综合城将屹立于滇池之滨。
(缪晓阳撰文 杨志刚摄影)(附图片)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澜沧江,富饶的江
1987年12月20日,云南西部澜沧江中游河段的漫湾两岸,近百盏氙灯、探照灯、碘钨灯照射着上百辆自卸汽车,以每30秒一车的速度不停地把成千上万吨抛投石料倾倒入江中。
拂晓前,忽听一声巨响,江对岸一座石笼塔以排山倒海之势按照人的意志跌下来,一下把江面缩短到5米,水电建设者乘胜前进,6点10分,终于拦腰斩断了千古奔流的澜沧江——
漫湾水电站提前一年截流成功了!
综合开发澜沧江的帷幕拉开了!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流经西藏进入云南,全长4500公里,是一条著名的国际河流。
建设装机150万千瓦的漫湾水电站,是开发澜沧江的第一期工程。
逆江而上,一座座雪山酷似“固体水库”,它融化为万千条细流汇成澜沧江巨大的水力资源,在云南境内的1300公里河段上就可建设15座大型梯级电站,装机1370余万千瓦,被人们誉为一个“小太阳”,在那众多的大山之中,蕴藏着金、银、铜、铁、锡、铅、锌、锗、锑、盐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世界上特大型的兰坪铅锌矿就在其中。
顺江而下,原始森林莽莽苍苍,老虎、大象和野牛诸多珍禽异兽出没其间。
自古以来,澜沧江哺育了两岸的藏族、傈僳族、白族、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等10多个少数民族。
这里,一年四季歌不落。才过“泼水节”,又到“三月街”,听了“木鼓”声,又见“锅庄”起……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一幅澜沧江浓郁而独特的风情画卷。
如此天、地、人、物的风采神韵,集澜沧江一身,可谓神奇无比。
综合开发澜沧江,是云南边疆3500万各族人民的心愿,对于增强滇西经济活力,振兴云南经济,支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巩固边防,都具有紧迫而现实的意义。
1988年初,云南省人民政府提出了“电力先行,矿电结合,对外开放,综合开发”的16字方针,决心用20年左右的时间先将澜沧江的水电开发出来,带动和促进流域内其它资源的综合开发。
不久前,省里已用漫湾电站投产后的部分电力用于滇池周围丰富的磷矿资源开发,建设一个磷化工基地,走出了“矿电结合”的第一步。
如今,中外人士纷至沓来,考察、论证,掀起了一股为开发和建设澜沧江流域而献计献策的热流。
(杨选民)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美丽·神奇·丰富
——云南的自然保护事业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向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称。全省境内,共有高等植物1.4万多种,数量几乎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全省有哺乳动物259种,鸟766种,分别占全国兽类、鸟类总数的55%和65%;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动物有52种,占全国104种保护动物的44%。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开展综合性的科学研究,造福人类,从1958年起,云南开始建设自然保护区。到1988年底,全省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4处,总面积2100万亩,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西双版纳、高黎贡山、哀牢山、白马雪山4处。34处自然保护区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望天树、珙?、秃杉、桫椤、鸡毛松、龙血树、萝芙木以及亚洲象、野牛、羚牛、印支虎、滇金丝猴、鼷鹿、犀鸟、绿孔雀等。随着管理机构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境内的1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和180多种珍稀濒危动物已得到较好保护,有些珍稀动物如野象、滇金丝猴等,已开始繁衍增殖。
自然保护区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了良好条件。近年来,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美国鹤类基金会等组织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和林业院校师生,接连不断地来到一些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实习。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还与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合作,对这里几乎与熊猫齐名的滇金丝猴,进行生理、生态、生活习性和繁衍的考察研究。
(李广联)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云烟之乡的明星企业
本报讯 10年改革,玉溪卷烟厂由一个中型企业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卷烟企业。该厂在1987年中国100家最大工业企业中名列第24位,在全国轻工医药行业中名列第1位,在中国最佳经济效益的100家企业中也独占鳌头。
玉溪卷烟厂始建于1956年。10年前,这个厂年产能力仅有30.7万箱。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厂长褚时健带领全厂职工开始打一场艰苦奋斗的翻身仗。从1981年以来,企业投资5000多万美元,先后从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日本和荷兰等国引进各种设备85台(套),制丝生产线两条,并对引进设备进行改造和创新,使卷烟生产技术装备一跃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1988年,全厂生产卷烟107.7万箱,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完成工业产值9.8亿元,实现税利11.9亿元,人均创税利27万元。消耗、利润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居全国先进水平。现在这个厂已能生产13个牌号多种规格的卷烟,成为全国名优产品最多的大型卷烟企业,其中“红塔山”牌卷烟被评为国家优质产品,荣获银质奖;“阿诗玛”、“恭贺新禧”、嘴“红梅”、“新兴”等牌子卷烟,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优质产品。新开发的“紫云”、“新兴”等牌卷烟已打入日本、东南亚地区。 (杜敏生)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云岭的奉献
云烟 云南烤烟倍受全国各地卷烟企业的青睐,云南卷烟蜚声海内外。在全国评出的13种名优甲级卷烟中,云南就占9种。
橡胶云 南南部、西南部引进的巴西三叶橡胶,突破北纬24°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极限,大面积种植成功。去年,全省种植面积达182.6万亩,亩产干胶、单株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
冬春早菜 1989年云南冬春早菜已发展到30.9万亩,产菜6.02亿公斤,仅国营商业运销省外就达1.45亿公斤。
糖 1986至1987年榨季,云南产糖55.8万吨,比1949年增长23倍,糖产量跃居全国第三位。
锡 云南的锡产量名列全国第一位,云南锡业公司等企业生产的锡产品多次荣获优质产品称号,成为出口免检商品。
机电产品 云南机电产品出口势头越来越好,今年上半年已超额25.4%提前完成全年出口计划。昆明铣床厂去年出口创汇845万美元,人均创汇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第一。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鲁奎山之路
王嘉栋
时间才两年多,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中型矿山——鲁奎山铁矿已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开发资源与发展当地民族经济相结合走出的新路子。
把昆明钢铁公司年产钢50万吨的生产能力提高到90万吨,是列入“七五”期间云南的重点建设项目。然而,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铁矿石的来源问题。怎么办?省委、省政府决定鲁奎山铁矿建设和昆钢改扩建工程实行有分有合的方针,即昆钢负责冶炼轧钢厂的改扩建,鲁奎山铁矿的建设由贫困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承担。铁矿投资由昆钢按有偿无息,以补偿贸易提供,实行包干建设,超支不补,节约归己。这样做,较好地兼顾了国家、地方和矿区农民的三者利益。
鲁奎山铁矿与扬武小集镇相距较近,矿领导利用这一优势,把矿山的生活福利设施和当地扬武镇的建设尽量结合起来,只搞改扩建,不搞重复建设。矿山用于矿镇结合的资金共计137万元,如果矿山自己建设一个“小社会”,最低限度的投资也得500多万元。
从办矿之日起,鲁奎山就实行固定工、合同工、轮换工和临时工相结合的用工办法。现在的426名职工,来自当地村寨的彝、傣族职工占了一半多。到矿上既当工人又当学生,白天做工,晚上学习采矿选矿、机修、畜牧兽医等知识,3年轮换回乡。
主体矿周围,有六七个小矿点,分别由村、镇组织开发,大矿在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产销也纳入计划,仅1988年小矿点生产的铁矿石就达4.5万吨,按鲁奎山附近4500人口计算,人均采矿收入达到280元。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独具特色的边疆旅游
本报讯 云南独具特色的旅游业已成为振兴全省经济的新兴产业。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特征鲜明的地区。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24个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社会发展各阶段的遗迹和各种迥异的民族风情,形成了人类社会发展最完整的博物馆。现在,全省已有路南石林、大理、西双版纳、滇池、三江并流、玉龙雪山等6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区;还有昆明、大理、丽江等3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对外开放地区已达29个市县。一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彝族火把节节日旅游、玉龙雪山登山旅游、野生杜鹃花观赏旅游、大理三月街民俗旅游、傣族泼水节民俗旅游……更使国际旅游者惊讶不已。1979年至1988年的10年间,云南累计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旅游创汇1.9亿元外汇人民币。长期闭关自守、经济不发达的泸西县、建水县,1988年正式开放阿庐古洞、燕子洞,当年接待游客170多万人次,收入350多万元。彝族、傣族聚居的石林五棵树村、西双版纳景洪县曼景兰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汪潮清)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在基诺人家作客
今年春,基诺山巴卡寨的确达邀我们去贺新房喝酒。六年前女歌手夏都家在巴卡寨盖起了第一幢青瓦竹楼时,我们也被拉去喝酒。从那以后,每年都有几家盖瓦房,今年是确达家拆除了巴卡寨最后一幢茅草房盖起了青瓦竹楼。
巴卡在曼卡小河畔的山坡上,青一色的青瓦竹楼从坡脚盖到山腰,我们到确达家,楼梯上排满了人,一直排到院场上。特地请来的女歌手夏都坐在火塘旁,她是基诺山有名的歌手。
夏都的歌把我们带到基诺人的过去岁月。解放前,基诺人还处于原始公社的末期。住的是茅草盖的大房子。这种大房子呈长方形,低矮、阴暗、潮湿。一个父系家庭成员全都住在里面,少则三四十人,多则八九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饭大家吃,东西平均分。
解放后,父系家庭社会逐渐瓦解,大房子也随之消失。但基诺人住的还是茅草房。
基诺山真正实现跨世纪的跳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科学技术飞进这个古老的山乡,基诺人靠种砂仁、茶叶、橡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去年,人均有粮五百七十九公斤,人均收入达六百二十三元。十年前,九山十八寨的基诺山没有一幢农民住的瓦房,如今,近半数的基诺人已搬进了新居,乡里建了小水电站,修了乡村公路,全乡还办起了初级小学,半寄宿制高小和一所初级中学,每万人中有三十六个大学生,超过了云南全省的平均数。
我们听着夏都的歌,喝着香醇的包谷酒,如痴如醉。这个古老的民族,跨过原始公社末期的门槛,向社会主义走来,他们从吟唱洪水神话到收看彩色电视,从原始刀耕火种到依靠科技致富,都显示出文化变迁的巨大弹性。基诺族的今天,不正是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四十年巨变的缩影吗!
(戴云集 沈其荣)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定区近年来民营橡胶发展迅速,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清晨,贺海乡傣族农民已在收割橡胶了。
(金克刚摄)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貌焕然一新。景颇族群众勤劳致富,有不少人家购置了摩托车,“摩登景颇”比比皆是。 徐晋燕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