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风骨雄放是悲歌
——赞苏联大剧院的芭蕾舞剧《斯巴达克》
冯双白
数十支尖尖的长矛一齐刺向斯巴达克,矛尖将他高高的挑起。瞬时间,乌云遮住了月亮,古罗马的战场沉寂了。一群哭灵女们悄悄聚集在英雄安详的身躯旁,她们的歌声中,一股神奇之力把红旗覆盖的斯巴达克托举向夜空中。空中投来一束光,亮亮的,照在英雄脸上,也照在无数只向空中探求着举起的手上……
就这样,苏联国家模范大剧院芭蕾舞团的艺术家们用富有象征意味的造型结束了舞剧
《斯巴达克》动人心魄的表演,用大写意的手法揭示出受压迫的人们追求光明和解放的永恒力量。
由斯巴达克领导的古罗马奴隶起义,虽然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却因其鲜明的理想和斗争的英勇悲壮而名垂青史。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曾高度赞扬角斗士们为人身自由而战的精神,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历史小说《斯巴达克》则将奴隶们的尊严、英雄气概和伟大业绩化作细腻而真实的文学故事。这故事在中国也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怎样用芭蕾舞去表述那惊心而复杂的伟大斗争呢?
尤·格里戈罗维奇不愧为舞剧编导中的大师。他在三幕十二场的舞剧《斯巴达克》中躲过了对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集中全力去表现在那一场奴隶起义中所蕴含的英雄气魄、斗争力量和人的风采,因为这气象变幻之处正是用“舞”之地。舞剧中只设置了四个人物,斯巴达克和他的恋人弗里吉亚,罗马贵族军队的首领克拉斯和利欲熏心的名妓艾吉娜。这两对人物代表着截然对立的两种精神和人格,一方面是风骨雄放,纯洁善良,正义在胸,为自由歌唱,他们是奴隶起义者们山岩般精神的代表;另一方面则是荒淫无耻,肉欲横流,阴险卑鄙,嗜血成性,这恰是古罗马贵族阶级本性的形象的表征。以这两组人物及其精神的冲突为线索,舞剧中展开了悲剧矛盾的有力撞击。为了更鲜明而集中地显示剧中人的精神品格和感情状态,编导常常让一块黑色的大幕从上落下,主要人物在黑幕前独舞或双人起舞,舞动的轨迹恰是他们精神与情感的历程。当黑幕重新升起之时,通过已然摆好的舞蹈造型和重新调换的布景,戏剧情境已悄然转换。全剧中共有九段这样的“舞蹈独白”,不但在艺术上与其他段落的大群舞和热烈场面形成了对比,正反两种人物的舞蹈特色也于此得到了鲜明地对比。斯巴达克的舞蹈是像火焰喷发一样勇猛的,充满了激情的大跳、分腿跳和旋风般的旋转;克拉斯的舞蹈则是以冰冷的直线条运动为主,并透着阵阵发作的神经抽搐和歇斯底里,斯巴达克和恋人的双人舞在剧中很醒目,纯纯的、浓浓的互相依恋中有一股深深的感情激流,奔泻向那共同的理想。克拉斯和名妓的双人舞也很吸引人,但在动作中实实在在地涌动着色情欲望、互相利用和对权势的焦灼的企望。编导为他们编排了许多双人托举技巧,名妓艾吉娜象游蛇一样在克拉斯身上、肩上、臂掌上缠上绕下。在此,古典芭蕾中的双人技巧已化为剧中人关系的极好象征。
《斯巴达克》中群舞的动作设计并不复杂,但造型感极强,并且富于戏剧性格。起义者们的群舞是充沛的生命力的欢腾跳跃,是奔向解放之路上的勇敢的冲锋。罗马军团士兵们的群舞以直角形的踢腿行进动作为主导形象,在克拉斯直硬的挥臂下列队而过,显露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慢味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舞剧采用了类似交响音乐式的编排方法,舞台空间被不同的群舞动作划分成变幻丰富的领域,有时互相对比着、呼应着,有时又一起动起来,与剧中主人公的舞蹈构成空域的、时间的或是色彩上的变化。由于苏联指挥家与中国中央乐团精诚合作,这种交响化的编舞方法与哈恰图良所谱写的舞剧音乐相得益彰,在舞剧中创造出人民斗争生活的五光十色的意境,有火山爆发,有长空猎风,有清溪欢语,有哀歌悲烈。
几十年前,以乌兰诺娃为首的苏联艺术家曾以卓绝的表演在中国引起轰动。尽管今天来的演员都是新人,表演上有的地方还未尽人愿,但仍然唤起了中国观众的热情和美好回忆。人们发现,《斯》剧是苏联交响化芭蕾舞剧艺术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收获。令人赞赏的是在剧中这种交响化的手法与崇高的戏剧任务结合得很好,极规范的古典芭蕾舞与刻画人物性格结合得很好。无疑,扮演斯巴达克的伊列克·穆罕默多夫深深赢得了中国观众之心。他在剧中的出色表演有一种历史沉思的力量,同时又极富于激情的感染力量。他用有力的大跳冲破晴空,像雄鹰一样自由飞翔;他以激流一样的旋转划过舞台,唱着自由之歌,他以自豪的微笑猛然静止,袒露的肩膊如同坚岩石壁,风骨峻峭,雄奇豪放。当他英勇地为奴隶解放捐躯时,一曲悲歌陡然滚过天空。
(附图片)
赵士英速写


第8版(副刊)
专栏:

祝《长生殿》长生
俞振飞
上海昆剧团改编演出的《长生殿》自1987年春在沪首次公演以来,获得国内外观众的赞赏;去秋赴日本巡回演出,颇为轰动,其录音带、录像带已在海外流传;今秋入选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定将为剧坛增光添彩。
《长生殿》是昆剧名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剧本长达50出,从头演到底,需花三天三夜的时间,因此在当时就有人把它缩改为28出,得到了原作者洪升的首肯。到了我们这一辈,能演出的仅十一二出,虽则是精华所在,但终因情节断续,观众不能一窥全貌,而深以为憾。
上海昆剧团这个改编本,根据今天观众的审美需要,将五十出改为八场,在2个半小时以内演完,既保留了原著中一些精彩的场面和唱段,又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戏剧结构,并在题意上作了新的开掘。导演的风格也十分鲜明、细腻、优美、深沉。《埋玉》结尾,天幕上缓缓升起一道巨大的白绫,更是神来之笔,发人深思,令人赞叹!唱腔有些是老曲子,有些是新谱的,但都是地道的昆曲,显得和谐而统一;配曲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恰到好处地渲染了环境气氛和人物情绪。舞美设计,虚实相生,也很得体。至于演员,更是一时之选。
蔡正仁饰唐明皇,气度非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唐明皇这个角色,在昆剧中由小生行当中的大官生应工,戴髯口。蔡正仁不仅嗓音宽亮,具有演唱大官生一路戏的有利条件,而且他的扮相、气质都颇具帝王风度。过去他演过《撞钟、分宫》中的崇祯帝,将这个末代皇帝的内心悲愤刻画得淋漓尽致。但唐明皇不同于崇祯帝,他是个风流天子,具有浓情密意、倜傥潇洒的一面。蔡正仁把握准确,将唐明皇演活了。张静娴饰杨贵妃,唱念俱佳。虽是在较短的时间赶排出来,但由于她的基本功扎实,舞台经验丰富,又曾跟我学过《絮阁》,因此,对杨贵妃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理解较深。尤为可贵的是,她原学正旦,对闺门旦这路的身段、表演都不甚熟悉,通过《长生殿》的排练,她掌握了方法,开拓了戏路,将杨贵妃的娇、骄、妒、嗔、喜、怒、哀、乐种种复杂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生动,相当成功。刘异龙的高力士也是不可多得的。他虽然戏不多,但演得有分量,配合默契,起到很好的烘托作用。其他演员也都很称职,不一一说了。总之,这是一次成功的改编演出,为今后改编古典名著,并将其复活在今天舞台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今年是洪升《长生殿》演出300周年。1689年,洪升的《长生殿》经10年磨练脱稿后,首次在北京演出,因剧中流露出来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触怒了清廷,作者因而落得个“断送功名到白头”的下场。
300年后的今天,上海昆剧团的《长生殿》以崭新的面貌,晋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将这民族艺术的瑰宝谨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献给全世界爱好艺术的人们,风云际会,今非昔比,昉思先生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吧!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乡音隔海同根情
赵 毅
甘肃省歌剧团根据同名电影剧本编演的民族歌剧《咫尺天涯》(王志、高平编剧,包学良作曲,陈公洁执导)是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别开生面的一朵鲜花。
该剧取材于甘肃,通过一位甘肃女花儿歌手借道南洋去台湾寻找生父的故事,道出了骨肉间咫尺若天涯的悲怆惆怅之情,述说了祖国未统一则夙愿难偿的深沉的民族分离之苦,是一出思想内涵深沉,牵魂动魄,以情扣人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悲剧,也是一出攸关民族大团结而又激励“同根”之情、乡音之情的正剧,深刻揭示了海峡两岸人民思念故土亲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这出戏故事集中,人物鲜明,特色浓郁。它既无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也无曲折惊险的故事情节,而是倾尽全力用音乐探求人物内心的冲突,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以情动人,以情取胜。曲曲高亢悠扬的“花儿”,丝丝入扣,节节动人,使观众回味无穷。如第四场,剧作以宏大的气势,细腻的笔触,浓墨重彩般地宣泄了
“同乡会”的众乡党共唱于佑任先生在台湾留下的一首遗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此时此景人物与观众心灵交流几乎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给观众以巨大的冲击。
《咫尺天涯》的音乐创作,从音乐选材到唱腔设计都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首先在音乐素材的选择上突出了西北人民喜闻乐见的甘肃“花儿”。以“花儿”为基调,并吸收了秦腔、陇剧、碗碗腔的音调,丰富了该剧的音乐创作思路,对塑造人物音乐形象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全剧以“花儿”《下四川》的旋律贯穿,准确而细腻地表现了台湾军民盼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以及对陇原、黄河、家乡,对祖国的无限爱恋之情。
音乐运用伴唱、重唱、合唱的艺术手段,对烘托剧情,渲染气氛,剖画人物内心世界,起到了良好舞台效果。
如参演的一些演员能在歌唱素质上再下一些功夫,也许此剧能更上一层楼。


第8版(副刊)
专栏:

巴蜀书社的“三大工程”
袁晞
巴蜀书社年仅“五岁”,却已出书200余种,印行200余万册,这些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方针出版的古籍颇得海内外读者赞誉,其中以书社称之“三大工程”的《古今图书集成》、《道藏辑要》和
《全宋文》为最。
巴蜀书社影印出版了中华书局半个世纪前影印的《古今图书集成》,并新编详明索引,全书82册刚刚出齐。《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今存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类书,全书共约1亿6千万字,仅次于明《永乐大典》。所收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清初,内容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真可谓“包罗万象,囊括天地”,而且体例得当,经纬交织,易于查找。李约瑟博士收有一套旧版《古今图书集成》,作为他的大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主要资料来源,李约瑟博士说,《集成》他一生受用。
《道藏辑要》是中国的巨型道教丛书,巴蜀书社根据当今世界道教典籍的唯一存版——成都青羊宫藏《道藏辑要》清光绪刻板重印出版。
《道藏辑要》全书28集,共收著作292种,比较完整的收集了道教的重要经典,是研究我国哲学、宗教、历史、文艺和科学技术的重要资料。清刻本还显示了精美的蜀刻工艺。巴蜀书社此次出版全由老工匠手工刷印,16开宣纸线装本,共246册,加函套包装,编号发行。
新编古籍《全宋文》是建国以来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也是中国最大的断代总集,汇集了宋朝320间所有的单篇散文、骈文和诗词以外的韵文共10万多篇,全书字数约6000万。这套由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纂、巴蜀书社出版的《全宋文》现已出书4册,全书共约百册,预计在五年内出齐。


第8版(副刊)
专栏:

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江苏省京剧名旦黄孝慈在京剧《红菱艳》中扮演邬菱姐(右)。孟仁泉摄


第8版(副刊)
专栏:

湖南省怀化民族歌舞团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上演出歌舞《五溪风情》,图为其中的苗族舞蹈《搓麻线》。 刘晓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