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

“我对中国充满信心”
——访叙利亚作家马鲁海先生
本报记者 吕志星
叙利亚著名作家、诗人阿卜杜·穆恩·马鲁海先生的书房犹如一个书的海洋,四壁书架林立,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小小的书桌上也堆积着尚未脱手的书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前夕,记者就在这间书房里采访了75岁高龄的马鲁海先生。
马鲁海先生在阿拉伯文学领域中耕耘了50多个春秋,发表了上百部作品。青年时期,他还曾翻译列宁和高尔基的著作。他一直关注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马鲁海先生就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当记者的话题转到中国的发展时,马鲁海先生激动地说:“新中国代表了世界上的进步力量,我热爱新中国和中国人民。当时中国虽然贫穷,但是她的文学宝库闪烁的异彩深深地吸引着我。1954年,我首先将鲁迅先生的重要作品翻译出版,接着又把中国人民喜爱的故事《白毛女》介绍给阿拉伯人民。”他站起身来,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已经泛黄的厚厚的记事本,里面记载着他几十年来翻译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的目录。他提到了巴金、茅盾等几十名当代中国著名的作家和诗人,并且不时背诵几句他所喜欢的诗句。
马鲁海先生还深情地告诉记者,1977年他第3次来中国,目的是想成为一名中国与阿拉伯文学交流的使者。他希望能在中国住上10年,以便把阿拉伯文学的精华介绍给中国,同时也将中国文学的瑰宝介绍给阿拉伯人民。但非常遗憾,由于健康原因,马鲁海先生没能实现这一宏愿,不得不在1978年返回叙利亚。尽管如此,马鲁海先生说,他在中国生活工作的这两年时间,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他感慨地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不断进取的民族。正在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他认为,同文化发展一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吸收其它国家的精华才能发展,才能不断进步。他说:“我相信周恩来总理的预言,中国人民只要努力奋斗,中国在一二个世纪内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对不久前在北京发生的反革命暴乱事件,马鲁海先生以坚定的口气表示,他完全支持中国政府平息这场反革命暴乱。他说,这是中国极少数人打着所谓“民主”的旗帜,企图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推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外,这也说明这是西方一些国家正利用它们的文化向社会主义的中国进行渗透。他坚定地表示:“我对中国充满信心。”
临别时,马鲁海先生还深情地说:“我在北京工作期间,中国人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授予我北京大学名誉教授头衔,我衷心希望中国青年恢复和发扬中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使中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也将使中国不断发展壮大。”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主张
1974年4月6日至16日,讨论原料和发展问题的第六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邓小平副总理率我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邓副总理在会上阐明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指出: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国际经济事务应该由世界各国共同来管,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来垄断。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应该参与决定国际贸易、货币、航运等方面的大事;发展中国家对自己的自然资源应该享有和行使永久主权,它们关于改善对外贸易条件的要求应该予以满足,它们建立的各种原料输出国组织应该得到支持;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应该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不附带任何政治、军事条件,不要求任何特权;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贷款应该是无息或低息的,必要时可以延期偿付甚至减免;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应该实用、有效、廉价、方便,派往受援国的专家和人员应该向受援国人民认真传授技术,尊重受援国的法令和民族习惯,而不应该要求特殊待遇,更不得进行非法活动。
在中国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共同推动下,第六届特别联大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这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团结斗争的光辉成果。
(附图片)
一九七四年四月邓小平副总理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经济又一不祥之兆
本报记者 张 亮
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劳务贸易出现了大约一点八亿美元逆差,而第一季度还有十五亿美元顺差。这是三十年来未曾有过的现象。这种急转直下的变化使美国经济界人士感到困惑。
劳务贸易亦称“无形贸易”,包括利息、股息、利润、租金、保险费、运输费、国际旅游费等“服务”项目。根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第二季度投资所得(利息、股息、利润)逆差为五十点二亿美元,其它项目的顺差为四十八点四亿美元,因而出现了大约一点八亿美元逆差。这表明美国劳务贸易出现逆差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密切相关。
一九八五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到一九八八年,其外债总额已达五千多亿美元。美国国内对此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前里根政府认为,美国外债无关紧要,它倒说明美国投资环境好,外国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充满信心。但是,许多经济学家则警告说,如果外债长此发展下去,后患无穷。在他们看来,外债连年增加意味着美国公司需要不断将部分利润用来向外国投资者支付利息和股息。
本来,劳务贸易是美国的一大优势。在过去十几年中,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往往低于商品贸易逆差,因为劳务贸易顺差弥补了部分商品贸易逆差。但是,今年上半年则出现了反常现象,原因就在于劳务贸易顺差缩小或变为赤字。
美国的劳务贸易今后将如何发展,现在尚难预料。但是,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出现逆差显然是一个不祥之兆,同时也是表明美国经济相对衰落的又一例证。如果美国的外债像一些经济学家估计的那样扶摇直上,其劳务贸易前景就不容乐观。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新中国四十年外交大事记

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新形势下,1972年7月就任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在首次内阁会议上即表示要加紧实现同中国邦交正常化。周恩来总理随即表示欢迎。1972年9月25日,田中首相来华访问,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了多次会谈。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政府首脑9月29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即日起中日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两国间不正常状态,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1978年8月,中日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同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日,两国在东京交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批准书。其后,中日双方不断排除干扰,使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关系以更大的步伐向前发展。
从50年代起中国主动开展的中日民间外交,为后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创造了条件。1952年6月1日签署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1953年3月,中国协助旅日华侨回国。1954年10月,中国红十字会大型代表团访问日本。1956年6月,中国宣布宽大处理日本战犯。1958年中国相继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指导中日两国以渐进和积累的方式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关系,并使之互相影响和促进。1964年,中日实现互设备忘录贸易机构和互派常驻记者。经过长期努力,民间外交终于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新中国四十年外交大事记

中美建交邓小平访美
一九七八年七月,中美双方在北京开始建交谈判。经过近半年的谈判,终于达成下列协议:一、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二、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之际,美国政府宣布立即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在一九七九年四月一日以前从台湾和台湾海峡完全撤出美国军事力量和军事设施,并通知台湾当局终止《共同防务条约》;三、从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三月一日互派大使、建立大使馆。在上述协议的基础上,双方于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六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
一九七九年一月底二月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同卡特总统举行了会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首次访美,对加强中美双方的了解,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访问期间,中美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在教育、商业、空间方面进行合作的协议,以及建立领事关系和互设总领馆的协议。双方还同意为互派常驻新闻记者提供方便,并决定就签订贸易、航空和海运协定进行商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走出低谷 稳步发展
——印尼调整经济的初步成果
鲍世绍
今年是印度尼西亚执行第五个五年计划(1989—1994年)的头一年,经济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势头。据报道,预计印尼今年的出口总额可由去年的187亿美元增长到203亿美元;通货膨胀率已从1987年的10%下降到目前的5%;国内生产总值将在1988年的670亿美元的基础上增加4%。近几年来,印尼为了克服国际石油跌价带来的经济困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经济作了全面调整,逐渐改变了20年来主要依赖石油赚取外汇的出口结构。上述的可喜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取得的。
自从1969年印尼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特别是在1971—1981年的10年间,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60年代,印尼石油产量只不过2000多万吨,1981年达到了7800万吨,使印尼成了世界十大产油国之一,名列第六位。工业制成品产值每年递增14%,农业产值递增4%,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8%的速度上升。1971年,印尼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才90美元,是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到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0美元(1986年为500美元)。
然而,1982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不断下降,特别是1986年的暴跌,给印尼经济以重大打击。1986年,印尼石油出口量比1985年增长了10%,但换得的外汇总金额反而减少了20%。由此而延伸的困难有:印尼盾大幅度贬值(1986年贬值31%)、投资不景气、债务加重、失业人数剧增等等。面对这一现实,印尼政府于1987年12月开始实行一个一揽子计划,全面调整经济,其具体做法主要有: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过去石油产品出口额在印尼出口总额中占75%,近年来已逐渐下降到40%。非石油产品的出口额也逐年增加,1986年只有67亿美元,1987年增加到90亿美元,1988年则达到113亿美元。
积极发展非石油产品的生产。主要有纺织、机械、电力设备、食品和木材等。在纺织品生产方面,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从而使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目前,印尼有150万纺织工人,织布机1万台。纺织品出口额1988年就达到18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了9倍。
简化了办企业的批准手续,允许外国的多国公司在当地企业中投资或直接开业。在过去几年中,印尼总共吸收了210亿美元的外资。印尼投资协调委员会估计:“印尼在今后几年里每年将可获得30—40亿美元的外资”。这无疑为印尼开发新的生产领域注入了动力。
还有推广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以增加就业人数等。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目前印尼经济已走出了困难的低谷,开始在新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不过,摆在印尼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困难还有不少,如石油收入和外汇收入在下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出口不易,债务负担,人口增长和失业问题仍然严重等等。印尼政府在“五·五”计划中,对克服上述困难都制订了具体措施。今年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表明,印尼有能力克服眼前的困难,使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苏哈托总统去年预言,如胜利实现“五·五”计划,到“六·五”计划末(即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美元,那时印尼将进入新兴工业国家的行列。
(附图片)
印尼积极发展胶合板生产,以胶合板取代木材出口,这样既增加了非石油产品出口,又解决了部分失业问题。图为南苏门答腊的安达都胶合板厂的生产车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