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山王
钢凝
我写写他们。
他们是两个人在一起,与更多的人并不时常相见,甚至几年乃至离开也不曾见过一面。这些人是谁?他们就是川藏线上的通信兵。
由四川进西藏沿路两边的大大小小的山,多得数不清,设置的维护哨也不知道有多少。这些维护哨大部分建在山下,依山傍水,虽说高寒缺氧,却有山水为伴,极少爬山,没尝到气喘、头晕、心跳的苦头。最困难的是那山顶维护哨,多在雪线上,无水无草无花,到处光秃秃,一律石头,出门就心跳、气喘、胸闷。这儿百里无人烟,那充满浪漫气息的藏族游牧民黑色的氆氇帐篷,几个月才转场路过这里一次。日夜行驶在川藏线上的汽车司机,倒是他们常见的朋友,但因为惧怕雪线上的恶劣气候,很少有人在此停车。一日,一位老司机完全是出于好奇,把车在山顶上停下,去看了路边的铁皮房子。铁皮房里墙上糊着几年前的报纸,早被屋内的炭炉子烤成黄黑色,像古书的封面。吃的水是屋外窖水,上面一层绿苔;冬天多是喝雪水、冰水。米是西南粮仓多年陈米,菜整个是罐头系列。平时若不经常生火,屋内就冷嗖嗖。屋里除了两张木床,没有丁点人情味儿。老司机不由地抽一口冷气,问:“你们常年住在这里?”兵答:“当兵几年,山上几年。”问:“除了维修线路,每日做什么?”答:“早晨收听广播,白天数汽车,晚上数星星。”再问:“晚上还想什么?”再答:“我想我娘,我妹妹。”老司机忽然鼻子发酸,一梗脖子道:“真是山王!”
一天晚上,又有砸门声。山王便问:“谁?”“我。”“作啥子?”“我的车坏在山腰了。我,守了半天半夜车,没进一点米粒子,请解放军……”开门,生火、煮饭、开罐头。那年轻司机一下吃了一斤米饭和两盒猪肉罐头。年轻司机就睡在一个山王的床铺上,那山王就合着大衣缩在墙角睡。开始司机相让,山王说:“我后半夜要查线,这样好醒。”司机信了,顷刻鼾声如雷。这以后山王少吃了一些饭,少吃了一些可口的罐头,想的是不知何时这些司机们还会光临的。尽管储备有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来。
山王们太寂寞了,很想和来往路过的人说说话。一天,有一辆客车路过,他们就站在屋外,一个拿着吉他弹,一个握着拳头当麦克风,有意无意地朝公路方向唱。车上有几个学生打扮的男女探出脑袋,喊:“有水吗?喝喝!”“你们常年住在这雪线山顶,太浪漫了!”“太令人向往了!”山王也就大喊:“你们也来吧!”于是,山王和坐车的人都笑了。一位姑娘也笑了。姑娘不可能看清那山王的脸面,可山王把她的肖像深深印在心底了,几天几周不忘。可是,那肖像并不全是她了,他们总会从那肖像上看出他们的母亲、婶婶、嫂嫂、姐姐、妹妹和哪位川妹子的影子。
前年7月,我和一位同志踏上了川藏线。由于路途遥远,吉普车几次出故障,黄昏时不得不在一个维护哨下榻。记得这个维护哨的主人叫李文江。他说:“没当兵前,就烦人多,现在四年服役期,1460个日夜守着这些电线杆子才体会到与人们在一起生活是多么快乐和幸福!”我看到他的自制“桌子”上打开着的一本书,篇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划着红杠的几行铅字跳入眼帘:“为大多数人谋幸福,往往要作出自我牺牲,甚至牺牲生命,这是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自觉行动……”我打量着这位脸庞黑红黑红的战士,内心一阵发热。他告诉我正在自修大学课程。我问他为什么要学?他脸上放着光说: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退伍回家再在生命之途上拚搏一番!”
山王们虽然多挨公路,可书报来得却很少很少,一年也就那么两次。一次两大麻袋和一大包信件。开始时还对这
“精神聚餐”掬一捧伤心泪,后来也就习惯了。此文该结束了,现在山王们在干些什么?可以肯定:他们还是兢兢业业地守着大山,守着那通往内地的电缆线、电话线。
噢,伟大的山王!


第8版(副刊)
专栏:

看昆剧《潘金莲》
秦瘦鸥
自《水浒传》成书以来,小说中的那一段有关武大郎、潘金莲、武松、西门庆的故事,就不断地被历代的艺术家以各种形式搬上舞台,昆曲、京剧、梆子、汉剧、粤剧、越剧、大鼓、评弹……乃至电影、电视,简直说得上应有尽有。理由何在?当然绝不是仅仅因为潘金莲长得美艳,为了她又死过几个人,后世还把她与阎惜娇、潘巧云、贾氏并列,称为《水浒》四大淫妇,以致臭名昭著,万人侧目;更主要的是由于围绕着潘金莲而产生的那些桃色纠纷,强烈地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社会的本质,富有探讨思考价值,故而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难以忘却、议论不止的话题。我一生从事文学创作,业余又是一个“不可救药”的戏迷,对此自不免格外关心;而在看过已被确定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的上海昆剧团编剧刘广发所改编、著名戏剧家杨树彬导演的大型昆剧《潘金莲》后,则尤感惬意。
在编导创作过程中,首先是把人物的位置都摆正了:武大郎是封建制度下最不幸的受害者;潘金莲则既是受害者,同时又因胡涂软弱、是非不明而促成了武大的死;西门庆是直接的杀人犯,但真正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则是张大户。至于武松,他的拒爱和杀嫂,虽然不免也多少受到了封建意识的影响,但主要从兄弟友爱的天性出发,所以是无可非议的。
有了这么一张明晰的蓝图,作为本剧的主要演员在塑造人物的形象时,自然要方便得多;但由于潘金莲和武松这两个艺术形象在舞台上出现已久,而且屡经前辈名家搬演,在一定程度上已定了型,观众也都有了成见,再要突破难度很大。幸而梁谷音功力深厚,舞台经验丰富,潘金莲这个人物又恰对她的戏路,因而举重若轻地又在观众面前树立了一个性格复杂多变的新的潘金莲形象。
在小说《水浒传》里,武松的形象可以说是比较鲜明的,然而除英勇、正直之外,在其他方面,又与林冲、鲁智深、李逵、石秀等人有着许多差异;而在对待自己的兄嫂之间这场纠纷时,其内心活动,肯定又与他打虎、打蒋门神,以及落入张青、孙二娘所开的黑店时截然不同。看了姚祖福所演的武松,人们不能不感到非常欣喜,因为他显然已理解到了上文所说的两种存在着的区别,从而眼神、白口的运用,乃至举手投足之间,处处都能注意掌握分寸,不温不火,有层有次。他一方面既汲取了前辈艺人周信芳、盖叫天等表演艺术中的优点,一方面又敢于创造。这跟他一贯不怕苦,不怕累,执著地钻研业务,近年又在传字辈艺人的指导下,连续排练重演了昆剧传统折子好戏《草诏》、
《闹朝扑犬》、《送京娘》等所付出的努力,肯定是分不开的。
(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一束清香绚丽的舞蹈新花
——看舞蹈舞剧专场
陈 湘
在中国第二届艺术节舞蹈舞剧专场中,3个舞剧、7个舞蹈,有的取材于文学名著,有的取材于戏曲、民歌,还有的取材于石窟艺术,题材上都有新的开掘。
中央芭蕾舞团三场芭蕾舞剧《兰花花》,取材于同名陕北民歌,是编导舒均均运用西洋芭蕾艺术形式表现中国人形象的又一次新探索。舞剧结构完整、风格清新,把芭蕾舞、中国民间舞、现代舞融为一体,特别是第三场悲剧高潮的双人舞,表现了爱的幻灭与生的渴望,塑造了美丽可爱、勇于反抗封建恶势力、追求纯洁爱情的陕北农村姑娘的形象。曹志光根据作曲家刘廷禹获奖音乐《苏三起解》编导的同名芭蕾小舞剧,从结构到服装都摆脱了戏曲的程式,发挥了芭蕾独舞、双人舞独特的魅力。力求用芭蕾技术来刻画人物。但熟悉这个戏曲故事的观众明白苏三含冤起解的根由,不熟悉这故事的观众难免有时费解。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孙玳璋、沈迪才怀着对中国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在高度浓缩的舞剧《潘金莲》中,通过竹竿、红绳的巧妙运用,戏剧性地展开了潘金莲和张大户、武大郎、西门庆三个人物之间的纠葛,准确地把握了人物。
7个舞蹈既有民间特色,也具现代感。编导赵宛华创作的《俏丫头乐小子》舞蹈语言新颖,她运用夸张风趣开朗的耸肩膀动作,来描绘当代年轻人的心情。这些动作与民间舞地区特色的融合,就成为富有新意的民间舞语汇。通过生意盎然的引子、俏丫头舞、乐小子舞、二鬼抱跌舞、抒情的对舞、风趣的三人舞、欢乐的集体舞,表现了80年代农村的生活场景。郭冰玲、李丽娟根据江南民间舞素材创作的《月亮亮》,颇有新意地表现了江南水乡美丽的民俗风情:夜色宁静,月光下人影成双,青年农民劳动一天之余,打着灯笼来到美丽的大自然怀抱里抒发情怀。画面幽雅、气氛浓郁、造型优美、舞步轻盈。王鸣的曲子写得细腻抒情,配上陈俊华甜美的歌声,音乐舞蹈水乳交融,诗意盎然,令人感到一种美丽江南特有的意境美。张曼音编导的《小小枣红马》、《伎乐天女》,改编的《娶新娘》,各有特色。《小小枣红马》显示了演员高超的技术,《娶新娘》则把一对急于想看清对方容貌的新婚夫妻在归家路上的心理刻画得幽默恢谐,充满民间喜剧色彩,令人忍俊不禁。《伎乐天女》是编导眼睛中北魏石窟伎乐天女的舞蹈,造型优美,动作粗犷,击鼓一段节奏明快,令人耳目一新。汪曙生的《闹秧歌》运用了陕西民间舞素材,骑“驴”的道具在制作与运用上有所创新,使道具也参加了舞蹈创作。
这台晚会不分场,不设报幕员,节目之间全由音乐贯串,一气呵成,所有节目都由交响乐队演奏,加强了表现力。民间剪纸式传统手法与现代布局、造型、色彩相融合的舞台美术设计、简洁、明确、洗练,富有想象力。听觉与视觉的统一,使人看完这台节目多样的演出后,不觉杂乱,而有完整、和谐、舒畅之感。
(附图片)
芭蕾舞剧《兰花花》剧照 (王珊饰兰花花,徐刚饰杨五哥)。
张富勇摄


第8版(副刊)
专栏:展览撷英

引人入胜的装帧艺术
叶然
日前在中国美术馆观看了“任意·张守义·陈新书籍装帧、插图联展”,我好似猛然看到了不琢自美的一群少女,不由己的要多看上几眼。啊!好美呀!书海盛花美装多。我真高兴,看到了这三位老画家在装帧艺术方面取得的新成就。
这三位的艺术造诣各有不同,有的注重图案效果,多饰夺目,拓出妩媚,一笔惊人;有的以黑白为主,气派不凡,朔笔功力,活画出动人之所在;有的则以版画为基础,以刀代笔,笔到神来,泼墨情致。真是各有各的个性,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紧紧依据原著精神进行构思构图。如任意的
《书林》一书的装帧,以书组成满版图案,由于相间紧松得当,满而不繁,整个看来形成书的洞天,挤压出来的窗口托出书名,真是构思巧妙又有寓意。《美》一书的装帧,以红黑色调透出一个美字直耸云天,画面无景无情,却给人以情更深,意更纯的抒发殆尽的艺术感。
装帧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在表现上是以虚代实和以少胜多的,或写实,或写义,或象征,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读者神游其间,悠然而动遐想……张守义多年从事外国文学装帧和插图,那众多的作品都以黑白对比而见长,形成纸白成雕的艺术效果。如《解放了的堂·吉诃德》、《战争风云》、《罪与罚》等插图,不仅富有质感而且跃出扎实的写实功力,以虚代实的笔杆,给人以动中见静,静中有动之感。《人·岁月·生活》一书的装帧也同样显见于黑白效果,以色彩分明的色块组成,但也和他的插图一样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装帧艺术家无论怎样发挥自己的才能,都必须以书籍内容为依据,不能忘记它的从属性,如果离开了书籍总体内容,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然装帧艺术,语言和形式又有它相对的独立体。如陈新的作品,在这方面给我们留有鲜明的印象。《小说与小说家》就是一本虚实并现的装帧,设计取材与以书稿组成立体图案衬底,浮现一朵红色玫瑰花,展露满堂生辉的艺术境界。他的匠心潜入的则是对作家肖像的研究和刻制,诸如他刻画的茅盾、老舍、丁玲等版画形象传神,令人眩目,情味深隐,刀笔见功,仿佛都能精工巧饰而达到色彩纷呈并具有自己特有的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