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少生2亿人,少花3万多亿元
  ——彭珮云谈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成就
  本报记者 艾笑
北京金秋季节的一天,国家计生委主任彭珮云正在自己的家里撰写一篇关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记者向她提了一个不小的问题:“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您是怎样评价的?”
她放下手中的笔:“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要改变生育问题上的无政府状态,使人的自身生产同物质资料的生产有计划地协调发展,是一项空前艰巨的事业。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倡导计划生育。由于对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左’的错误的影响,曾经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七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总结了建国以来处理人口问题的经验教训,在全国范围内积极推行计划生育,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她随手递给记者一份资料:妇女总和生育率由60年代的5.68降至70年代的4.01,到80年代又降至2.47;人口自然增长率1949至1973年平均值是千分之二十点二,1973至1988年平均值下降为千分之十三点八。
彭珮云接着前面的话茬:“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全国少生了2亿多人。最近,有人测算,在我国抚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6岁,在城市需要2.13万元,在农村需要1.05万元。少生的这2亿孩子,总共使我们节约了3万亿元左右。”
注意到记者对由于受60年代的生育高峰影响,近3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又回升的情况仍难以释怀,彭珮云笑答:“我这里有个1985年的世界人口统计资料。人口自然增长平均水平不发达国家是千分之二十四,亚洲是千分之二十二,尽管这几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有回升,但自然增长率仍均未超过千分之十五左右,明显地低于不发达国家及亚洲的平均水平。计划生育已肯定地使中国的人口再生产状况,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类型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
“您怎样看目前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记者又问。
“不平衡是存在的。但让我们来看一个非常好的趋势:1980年至1987年这些年的总和生育率平均值 (在我国是2.16)低于更替水平的省市,已有京、津、沪、苏、浙、辽、吉、黑8个。他们的人口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1.32%,这些地区都是经济文化发展快、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好的地方。还有一些边远地区,经济不发达,文化也不高,就是由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好,十几年来人口也控制得非常好。如广西的龙胜县、四川的巴中县、陕西的勉县等。由此,我们看到希望,只要坚持,力气不会白花。”谈至此,彭珮云十分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国人口控制的伟大成就,对稳定亚洲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点,外国人比中国人看得更清楚。联合国人口基金自1980年起,每年向我国捐赠1000万美元支持人口计划生育事业;1983年又把首届联合国人口奖授与中国;仅这几年,就有20多个国家来华考察计划生育工作,赞扬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远见卓识’,指出‘历史终将证实它的正确’。”
彭珮云最后说:“当然,我国面临的人口增长形势仍然是严峻的,计划生育的任务仍十分艰巨。我们要在发扬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张雅文 插图)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外国人评说中国的计划生育
  杜祥金
△一九八四年在墨西哥城召开的国际人口会议上,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拉裴尔·萨拉斯在《关于审查和评价世界人口行动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在一九七○—一九七五年至一九八○—一九八五年间,全世界人口年增长率已由千分之二十降到千分之十七……在发展中国家里,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下降具有最重大的意义(这十年间增长率从千分之二十四下降到千分之十二)。”同年,萨拉斯在另一次谈话中又说:“中国在把人口方案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结合方面,为世界提供了出色的榜样。”
△世界观察学会名誉会长、著名环境和人口问题专家布朗在一九八四年《纵观世界全局报告集》中写道:“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最令人难忘的成就的,大概是中国了……到一九八○年中国把原始出生率降至千分之二十,这样一个仍然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大国,能够取得如此成就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发起一家生一个孩子的运动并非因为中国领导人完全赞同这个概念本身,而是因为人口造成的压力已使他们别无其它选择……这项前所未有的政策的提出,使中国在努力控制人口增长方面走在第三世界其它国家的前面。”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一日,巴基斯坦总统齐亚·哈克说:
“中国在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这方面,巴基斯坦需要中国朋友的帮助。”
△一九八六年九月,埃及人口委员会秘书长马希尔·马赫兰教授率团访华时说:“中国在计划生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称之为当今世界的奇迹。这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解决紧迫的人口问题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有益的经验。第三世界国家终究要走中国的道路,借鉴中国的经验来解决威胁我们乃至整个世界的严重人口问题。”
△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驻华代表孔雷飒在中国纪念“世界五十亿人口日”大会上说:“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这已得到国际公认。事实上,目前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成就,主要应归功于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社会主义事业在前进

  国策正在变成群众自觉行动
  雷剑玲
人称在中国搞计划生育是“第一难”,尤其难在农村。面对落后的经济和文化、执著的传统生育观以及开放搞活之初畸生的各类无政府行为,不少仁人志士对中国的人口控制深感忧虑。这自然有其道理。但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举国上下都在努力,千辛万苦地做了大量工作,国策正在变成普通群众的自觉行动,人们看到了希望……
龙胜,16万人小县10年少生2.5万人
地处丛山峻岭的广西龙胜是个多民族自治县,28%的人口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上。全县119个行政村,有公路可乘车到达的不足一半,是国务院重点扶贫县之一。1974年以前,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在千分之二十以上。
这里要不要控制人口、搞计划生育?县里各级干部和群众从人均水田和粮食产量、教育及卫生经费花销等多方面一起算了细账。苗族干部杨瑞清对他的同胞说:“计划生育讲得真,苗家儿女要记清,如果只顾多生仔,后代吃泥也要争。”这里诚实憨厚、对党和政府无限信赖的各族群众,素有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到女家落户并赡养岳父母的传统美德,大都能够自觉地接受计划生育安排。县政府把全县的人口计划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后,即组建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常抓不懈的计划生育工作队伍。所有乡镇和村公所都配备了计生助理和专职干部,使村村都有计生管理站,形成了工作网络。自1979年至1988年,这个县人口出生率由千分之一十九点四九下降到千分之一十二点九二,自然增长率由千分之一十一点九七下降到千分之五点九一,多胎率由23%下降到0.48%。10年里,这个只有16万人、少数民族占75%的贫困小县少生了2.5万多人。
勉县,7年无计划外生育
陕西勉县位于汉中盆地西部,人口39.9万。从1980年起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原则。在占全县人口70%、土地只占21%的平川区,以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主,有计划地安排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夫妇生育第二胎;在占全县人口25%、占土地31%的浅山丘陵区,对允许生育二胎的条件适当放宽;在只占全县人口5%、土地却占46%、经济文化落后的深山区,本着照顾实际困难和优生优育原则,规定除痴呆、近亲及遗传病患者外,有计划地安排生育二胎。由于政策和方法符合实际,入情入理,群众十分理解和欢迎。1979年以来这个县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控制在千分之一十四点二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八以下。已经连续7年没有计划外生育了,10年里全县总人口只增了1万人。而且,1980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如长河沟乡智力低下患者占现有人口的7%,而5岁以下儿童已无一例发病。
如东,20年人口只增8.56%,
收入却增10倍
历史上一直处在贫困圈里的江苏如东,1970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通力尽职尽责把住人口和经济生产协调发展关,一手坚持抓计划生育、一手大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自然增长率从60年代的千分之二十五左右下降到70年代的千分之四和80年代初的千分之三左右。即使进入生育高峰的近几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也被控制在千分之八左右。
人口增长速度的锐减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行计划生育20年来全县累计少生约40万人,相当于现有人口总量的35.84%。1988年与1970年比,人口只增加了8.56%,而工农业总产值却由4.69亿元增加到22.09亿元。人均国民收入由202元增加到1328元,农业人口人均收入由73元增加到709元。南宫,群众依法自治落实国策
40几万人口的河北南宫市(原南宫县),1983年开始成立各层次的民间计划生育协会。全市从下到上形成了以育龄夫妇为主体,以计划生育积极分子为骨干,有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长辈和离退休的国家干部参加的,群众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协会依法自治,从改变旧婚育观、帮助独生子女家庭脱贫致富、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方面深入群众,做切实工作。群众性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改变了这个市过去少数人给多数人做工作的被动局面,出现了多数人给少数人解思想疙瘩的新形势,调动了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计划生育管理,实现了国家指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密切了党群关系,促进了安定团结。近五六年来,这个市的计划生育率都保持在94%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千分之六左右,多胎率已下降到0.5%以下。
就是在1986和1987年两个人口生育高峰年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仍分别控制在千分之六点六七和千分之七点四。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避孕节育科技成就斐然
  宗河
遵循着“为育龄夫妇提供安全有效、简便可逆的避孕节育技术和方法”这一原则,10多年来,我国在计划生育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绩,有一些项目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重庆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教授李顺强发明的“输精管直视钳穿法”和“经皮输精管注射粘堵法”,国际学术界已公认是一种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男性节育好方法,正在国内外推广。
目前我国已有880多万育龄男性采用了这两种方法节育。
——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赵生才创造的输精管可复性栓堵术,只打一针就能达有效率99%的节育效果。如需复育,再打一针取栓,复育成功率100%。
经国内外10万多例临床验证,这种方法还否定了男性结扎可诱发心脏病的说法。
——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约占我国妇女避孕措施中的41%,由于多方改进其形态和质地,可靠性不断提高,使用反应和副作用不断减少,受到使用者欢迎,目前全国已有6000多万妇女使用。
——女性结扎手术约占节育措施的36%,在提高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方面,近年不断出现新的成果,并在可复性研究方面取得了可喜进展。
在非手术绝育方面,还成功地首创了非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药绝育术。
——口服避孕药的研制,我国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不仅品种齐全,还能自给自足。
近年,在抗早、中孕药物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天花粉、芫花帖、前列腺素和Ru486等药物,现在的剂量只是原使用剂量的1/8,而有效率不变。
专为夫妻分居家庭研制的探亲避孕药有9种之多,有效率达98%以上,不仅国内广泛使用,国际市场也十分欢迎。
——两种中断妊娠效果达90%以上的中草药提炼制剂已推出;棉酚和雷公藤两种男性节育药的研究进展,在国际上属首次,使国外同行大感兴趣;避孕针及皮下埋制剂等长效缓释药物已开始在农村推广。
——在男女性生殖调节、生殖生理学、免疫学、避孕和家庭计划的流行病学及社会医学等理论方面的研究,我国也取得了相当多的重要成果,有的已被国际同行广应用。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以学校小气候辐射社会大气候
——莱阳市南团旺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化
  李志杰
山东省莱阳市南团旺小学注重优化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环境,建立起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教育的立体格局,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时随地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从而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安定和人际关系的和睦,社会形成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的好风气。这些做法受到好评,学校被评为“山东省少儿工作先进集体”和“烟台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
过去,该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单纯依靠学校,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育效果很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们采取三条措施:
一是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结合。他们于1984年办起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使学校教育得到家长的密切配合。一些家长自发开展“培养教育好孩子文明家庭赛”,家长以家庭和睦、孝敬老人、不酗酒赌博、和邻居友好相处的实际行动,教育影响孩子,扭转目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风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爱劳动、守纪律、团结友爱、艰苦朴素、尊老爱幼的好品德。一些不孝敬老人、有酗酒、赌博行为的家长为教育孩子,也改掉恶习,促进了社会风气的好转。
二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他们按学生居住区建起十多个教育网点和校外辅导站,聘请社会上德高望重的人担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的校外管理,使学生在社会每个角落的行为都很快反馈回学校,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在校有人教、在家有人管、在社会有人帮的良好品德教育环境。如一名小学生拿10元钱到商店买糖吃,售货员马上把学生留下,教育他不要随便花钱,并写信让学校查明钱的来历。
三是学校教育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他们除加强教师言传身教外,在学校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学校设文明礼貌监督哨,每天安排一名少先队干部值日,管理全校学生活动。每班设一名文明礼貌观察员,记录全班一天的情况,向全班讲评。全体学生轮流管理,既是管理者又是受教育者,体现了思想教育的民主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受到教育,提高能力。
南团旺小学把学生德育目标划成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基本目标和远大目标。基础目标是教育学生做自立创造的好学生,基本目标是教育学生踏向社会做一个利国利民讲道德的好公民,远大目标是成为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为德育目标的实现抓一长一短两条线。学校制定《幼儿到小学五年级七年德育教育序列》作为“长线”,根据不同年龄心理特点分别提出要求。如对幼儿要求不打人骂人,对低年级要求尊重别人;对中年级要求热爱集体;对高年级要求讲民主,心中有祖国和人民。学生从幼儿到小学毕业的7年思想政治教育有整体、科学的安排,循序渐进,克服思想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短线”则对学生的行为要求具体细致,他们制订《小学生一日行为细则》,对学生一天从起床、上学、上课、课间、课间操、课外活动、晚学后七个阶段的言行,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一言一行有所遵循,使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系列化、具体化、科学化。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写在第一个“爱牙日”
  本报记者 艾笑
“人人注意口腔卫生,做好牙病预防工作。”这是邓颖超同志为一九八九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第一个“爱牙日”的题词。
尽管世界上第一把牙刷诞生在中国,尽管我国牙膏的生产能力要比目前的产量高一倍,尽管广告上推销牙膏的大战旷日持久,但现今中国城市人口的刷牙率仅为百分之七十,农村人口则不过百分之二十。
人体中再无别的部位能有如此高的发病率了!一项权威的调查统计表明,全国有七亿多人患有不同的牙病。中国人平均每人有二点五个龋齿(虫牙);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国民患有牙周疾病。由于这两种疾病的威胁,中国人的牙龄与寿龄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很多刚过四十岁的人,就不得不依赖假牙维持咀嚼功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向精细方向发展,加之食糖量增加很快,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还将一年比一年高。而时下我国口腔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口腔科医生与全国人口之比不足一比十万。如果只突击治疗全国已发生的龋齿,用现有的力量就需工作几百年,何况还有不断新发的病例呢!所以,所有牙医都告诫人们,牙病是治不胜治的,唯一的出路是立足于防。
防,尤其初级预防,是人人可以做到的。最重要的有效防范,就是早晚各一次用正确方法刷牙。可是,在中国,提高全民族的刷牙率还要进行艰苦的转变观念的工作。
怎样才算是口腔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有个规定:“口腔健康意味着稳定、舒适而无疾病,有正常的咀嚼、发音与吞咽功能,不影响其参加应有的社会活动。具体标准是,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卫生部长陈敏章说:“专业队伍的当务之急是重点抓预防项目,抓重点预防对象,如青少年人群。因为青少年为牙病的易发年龄,从青少年起加强口腔疾病和卫生习惯的培养可使其终身受益。
‘爱牙日’要年年搞下去,这将对提高全人口的自我牙健能力是一个大的推动。”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中学生军训生活一瞥
北京市62中学高中一年级新生新学年开始,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京郊总参工程兵训练团驻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军事生活锻炼。紧张、严肃的训练增强了他们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集体生活既培养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又加强了他们团结友爱和互相帮助的的集体主义观念。军营生活的所见所闻,使同学们增进了对解放军的理解和热爱。
王景仁、李雅靖摄影报道
左图:第一次持枪打靶。
下图:校长到宿舍看望同学。上图:看,中学生军训队列多整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