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 林丽韫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谱写了四十年光辉的历史。在展望祖国美好未来的时候,作为一名在祖国大陆度过了三十七个春秋的台湾同胞,我对台湾海峡两岸至今未能结束“卅载兄弟犹异宅,一家儿女各他方”(连横先生语)的状况不能不感到遗憾,从而使自己也同千千万万同胞一样产生愿为实现祖国的统一而不遗余力地努力的强烈愿望。多年来,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作为在大陆上的台胞的同乡会组织,积极为海内外的台湾乡亲服务,努力促进海峡两岸各种交流,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是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近两年来,台湾海峡两岸的形势有了急剧的变化,两岸关系随之有了新的发展。这些变化和发展是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年来,台湾同胞为改善两岸关系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他们要求台湾当局废除“戒严令”,开放党禁,放弃“三不”,实现“三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要求返乡探亲的浪潮,为打开关闭了40年的台湾通往大陆的门,迫使台湾当局允许台胞到大陆探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前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胞来大陆探亲到今年5月,约有台胞70几万人次来大陆,随之两岸的各种交流也有所发展。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接待的来自台湾岛内的同胞数量多(第一次超过来自海外的同乡)、层面广,我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乡情友谊。
在北京发生动乱时,台湾当局借机派特务来大陆插手动乱,在岛内又重弹“反共敌对意识”,对外则妄图扩大“国际活动空间”,推行弹性外交,做了许多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事。北京的形势很快平稳,来自岛内的同胞人数迅速回升,今年九月可望超过去年同期来大陆的人数。台湾同大陆之间的经济活动也没有受到严重影响。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重申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对港澳台的政策不变。我们相信台湾的各阶层人士、台湾同胞将同祖国各族同胞彼此同心,共同努力,在今后进一步发展海峡两岸的“三通”,推动祖国统一的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四十年来的两岸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部对台湾经贸关系司副司长 安民
中国大陆同台湾地区的贸易,属于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的近三十年中,海峡两岸处于尖锐的政治和军事对峙状态,两岸人民的一切直接交往也因之隔绝。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确立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此后,又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79年以来的10年间,两岸间接贸易有了飞速的发展。截至1988年底,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累计已经达到82亿美元,其中大陆向台湾出口15亿美元,自台湾进口67亿美元。10年间两岸贸易额平均每年递增48.6%,其中大陆对台出口平均每年递增26.9%,自台湾进口平均每年递增68%。去年,两岸间接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7.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35.3倍,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8亿美元,自台进口22.4亿美元,分别比1979年增长38.6倍和106.8倍。
在贸易方式上,虽然目前只能进行间接贸易,但是具体做法10年来也有了较大变化。随着去年40多万台胞回大陆探亲、旅游,海峡两岸的工商人士有了更多直接接触的机会,台湾工商人士不仅可以参加广交会等大陆出口商品交易会,而且可以到祖国各地参观、考察,直接与大陆贸易公司洽谈业务。但是囿于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双方仍不能直接签约、直接结汇。货物的运输也要采取货轮到其它国家或地区港口弯靠或接驳的方式。此外,台湾当局在“进严出宽”的原则下,对大陆产品进入台湾仍有诸多限制,使两岸贸易的双向交流受到很大阻碍。
为了维护两岸间接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两岸有关民间机构已在香港进行接触,探讨解决双方贸易纠纷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今年,两岸间接贸易继续发展。上半年两岸经香港转口的贸易额已达17.5亿美元,估计全年转口贸易额将超过30亿元。北京政治风波后,许多台湾工商人士已经逐步了解了北京事件的真相,认识到中国大陆开放政策和各项对台政策不会改变,许多有远见的台湾厂商不仅一天也没有停止同大陆的贸易往来,而且还在探讨进一步扩大贸易往来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也看到,一个时期以来,台湾当局错误估计了形势,又一次掀起反共浪潮,叫嚷对大陆进行所谓的经济制裁和“政治反攻”。这种倒行逆施,不仅将给两岸通商的进一步发展投下阴影,而且最终将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40年来,海峡两岸的贸易发展走过了一条曲折的路。事实证明,发展海峡两岸平等互利、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起到了互补互益、共同繁荣的作用。我们真诚地希望同台湾工商界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同努力,早日促成两岸贸易关系的正常化。两岸携手,振兴中华。一个统一的中国,将会以更加繁荣富强的面貌,屹立于世界。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台湾现状透视
  杨梓
40年的岁月流逝,台湾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政治上,国民党当局从1986年开始进行“政治革新”。1987年7月14日宣布解除实施达38年之久的“戒严令”,代之以所谓“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次年1月1日宣告解除“报禁”。1989年1月,解除“党禁”。台湾当局也对其大陆政策作了某些调整。
40年来,台湾经济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52年到1988年,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6%,同期“国民生产”毛额从16.6亿美元增加到1253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毛额从205.5美元增加到6053美元。从1985年开始,台湾开始进行以经济“国际化、自由化、制度化”为目标的“第三次经济改革”,旨在促进工业升级,谋求经济稳定增长。但是,由于台湾资源奇缺,过于依赖对外贸易,使经济基础比较脆弱和易受波动。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台币升值,更使台湾经济面临难关。
台湾社会日前多元化,民众的自主和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各种名目的“自力救济”运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社会犯罪率急剧上升,赌博投机之风盛行,黑社会活动猖獗,显示国民党当局公权力、公信力式微,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面。
在文化教育方面,台湾现有各类学校6500多所,学生总数达510多万人,其中专科以上约45万;1987年高等教育人口千分比为24.9‰。除此之外,台湾还有“中央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山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有各类科技人才1万多人。 (台湾研究会供稿)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喜看两岸民间交流深入发展
  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 郭平坦
值此欢度国庆40周年之际,我们高兴地看到海峡两岸民间交往愈来愈广泛、深入。
近两年来两岸民间的交往迅速发展。交往的范围包括文化、体育、科技、学术以及经贸等等方面。1988年以来,每到“春节”、“元宵”等传统佳节,都有台湾歌手和大陆歌手同台表演,大陆人民已熟悉了费翔、潘安邦、鲍立、顾其华等台湾歌手的名字。台湾书画家的展览也接连不断。江明贤、刘铭以及许多台湾画家、书法家的作品陆续在大陆展出。与此同时,大陆著名画家吴作人、李可染、李苦禅、黄胄等人的作品也得以在岛内展出,深受台湾人民的喜爱。台湾的中医师到大陆各地的中医学院、中医医院进修,还有的专程到大陆参加中医资格考试。两岸的体育界早已在世界各地的国际比赛中相互熟悉。1989年4月,台北体操队第一次公开到北京参加亚洲青年体操锦标赛。之后仅仅几个月,已有台北乒乓球、柔道、手球队来大陆参加各种国际比赛了。在宗教方面,一批批台湾佛教界的法师到大陆拜祖、诵经弘法,广交大陆宗教界朋友。特别是台湾各地的妈祖信徒纷纷组团来福建省湄洲岛妈祖庙谒祖进香,每次有数千人之多。学术界和各界著名人士,吴哲朗、胡秋原、王拓、王晓波、张晓春、王兆钏、施性忠、邱连辉等先生,也多次访问大陆,并与大陆有关人士就两岸人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随着两岸民间交往的深化,今年来两个项目颇受各方面的注目。一是专业对口,二是法律探讨。专业对口交流已在教育、音乐、出版、环保等各领域开展。已有许多台湾企业家成功地在大陆投资设厂。今年来又有各种工商界行会、公会纷纷组团来大陆找对口行业深入探讨合作、投资的可行性。一般的工商考察团来大陆走马观花的时代似乎过时了。二是随着民间来往的增多,两岸间法律事务关系日益突出。去年两岸律师以及专利、商标、仲裁、版权等部门均已开始接触。今年两岸法律界人士,7月份有台湾文化大学教授王志文,8月份有柴松林、李伸一等台湾教授团与大陆法律学者就有关两岸关系的民事、商事等问题交换意见,取得了许多有益的共识。
贯串这些交流的是“血浓于水”的乡亲情谊和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望。多年来的恐惧、疑虑逐渐消逝,千千万万民众都在考虑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当前突出的问题是:台湾当局以种种借口限制大陆人民到台湾探亲,甚至刁难1947年被国民党拉到大陆打内战的台籍老兵返乡探亲。到目前为止,大陆人民到台湾探病、奔丧的才2000名,与台湾到大陆的几十万人相差甚大。台湾当局应该不仅进一步开放大陆人民赴台探亲的限制,而且也不要为两岸民间交流设置障碍。
我们殷切期望台湾当局顺乎民意,适应时代要求,让两岸民间交流从“单向”变成“双向”,互相取长补短,走共同繁荣之路。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台湾社会矛盾激化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席团主席 蔡子民
近年来,由于台湾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和岛内外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台湾社会各个层面的矛盾迸发出来,社会矛盾有新的发展。
中产阶级崛起
伴随台湾加工出口导向型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70年代,台湾就明显地形成了中产阶级,到60年代,它的存在突出出来,成为新兴的社会力量。在政治上,中产阶级希望社会稳定地发展,公平地竞争。国民党的腐败政权,使他们感到失望,于是寄希望于党外人士及民进党。然而民进党中的“台独”倾向和激烈的街头运动,又使他们惴惴不安。因今天的中产阶级还不是一个定型的阶级,其内部存在着多种差异和矛盾,政治倾向不一。
自力救济风潮
与中产阶级崛起同时,都市居民迅速增加,多达总人口的4/5。他们的利益不同,诉求不一。在解除戒严、党禁、报禁之后,社会力空前活跃,各种潜伏的社会矛盾迅速公开化、表面化。各派社会力量重新组合,成立种种利益团体,进行自力救济运动。所谓自力救济运动是:当民众利益受到损害而当局对此无动于衷时,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用集体力量寻求解决的一种民众社会运动。请愿、抗议、走上街头,已成为一股社会风潮,先后有消费者运动、反污染运动、妇女运动、学生运动、原住民人权运动、外省人返乡运动、政治受难人人权运动、农民运动、劳工运动、反核电运动等等。
劳工阶级正在觉醒,工党、劳动党应运而成立。劳资争议80年代以后迅速增加。台湾农民为维护自身权益,多次上街游行,抗议,请愿。
自力救济运动迭起,是台湾社会多元化、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民众公开争取民主权利和公平待遇,是台湾当局难以遏制的。
社会脱序
社会风气败坏,治安恶化。“大家乐”、“六合彩”赌博活动风行,色情活动泛滥,不当的理发厅、“柏青哥”(弹子房)等到处可见。金钱欺诈、暴力及枪击案件日益增多。
股票市场狂飚,吸引百万以上的人口,投入疯狂的金钱游戏。地下投资公司猖獗,以高利率吸取游资,从事各种投入性活动。
金钱政治日炽,政治风气败坏。竞选公职,动辄数千万甚至几亿元新台币。选举与金钱结缘,已成为台湾社会一大公害。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台岛珍稀植物多
  林心
前不久,台湾有关方面宣布,将十一种珍贵稀有植物列为自然文化景观;依“文化资产保存法”列入保护对象。
这十一种珍贵稀有植物包括台湾苏铁、兰屿罗汉松、台湾穗花杉、台湾油杉、台湾水青冈、清水圆柏、南湖柳叶菜、乌来杜鹃、红星杜鹃、台湾水韭及钟萼木。
兰屿罗汉松树型优美、叶片挺拔,仅见于台湾省兰屿海滨珊瑚礁及临海断崖上。
台湾穗花杉为中国特产孑遗植物,目前仅存数十株,分布在中央山脉的两个小区。
台湾油杉是中国特产孑遗植物。目前只在北部坪林附近南部枋寮及大武间的中央山脉南端分水岭发现其产地。
清水圆柏是台湾省清水断崖石灰岩地形中最特殊的植物之一。原种产于中国大陆,在台湾省仅见于花莲清水山。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今日台湾高山族
曲日
高山族同胞现在大约30多万人,占台湾全省人口不到2%。若按语言和风俗来分,高山族实际上分为九个族群。即: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曹族、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
长期以来,高山族同胞在历代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下,其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阻滞,不少族区还相当落后,一些原始的东西至今还保留着。在山区的族群中,只有排湾族进入封建贵族世袭制社会,而其他各族群均不同程度保留着氏族制度的某些特征,过着半耕半猎的生活。
聚住在台湾省东部峡谷和海岸线一带的阿美族及台湾东南的卑南族,虽受外界影响,社会生活部分已经汉化,但迄今为止仍保存以母系为社会主体的特殊传统,成为今天东台湾种族文化的一大特征。
目前,在台湾社会中,对高山族同胞还存有或多或少的轻视或歧视。(附图片)
高山族同胞表演传统的丰收舞。
新华社稿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台湾三宝
  陈桐
台湾省的农作物达七十多种,其中稻米、甘蔗、茶叶被称为台湾“三宝”。
稻米 台湾稻分为“蓬莱稻”、“在来稻”、“糯稻”、“旱稻”四种。产量最高的地区为台中、新竹、台南、台北及高雄。近年来,台湾每年生产稻米约240万吨左右,其中以“蓬莱稻”最为著名。
甘蔗 岛上的甘蔗园四处可见,其中主要产区在大甲溪以南、大肚溪下游到浊水溪冲积平原一带,其次是东部的花莲平原,产量最高的是台南。近年来,台湾蔗糖年产量高达100多万吨,是我国蔗糖的重要产地之一,素有“糖库”、“甜岛”之美誉。
茶叶 台湾的茶叶品种繁多,有红茶、色种茶、乌龙叶和绿茶,其中以“绿叶镶金边,七泡有余香”的“冻顶乌龙茶”最为名贵。此茶出产于南投县。著名的“松柏长青茶”也产于此地。
台湾近年来茶叶年产量在2.6万吨以上,大部分出口。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乐达利”办厂之路
  ——访北京第一家台胞独资企业
  本报记者 郑固固 王连伟
这一阵北京市面上亚运会奖券发售得很红火。一打听,这些制作精美的奖券原是一家台资企业——北京乐达利实业公司的产品。在北京台湾同胞投资贸易咨询服务公司万有印代总经理的引荐下,我们专程拜访了这个北京第一家台胞独资企业。
投石问路
台胞谢晓虹女士是公司的董事长,她因紧急商务去了美国。她的丈夫、乐达利公司的总经理刘国生先生向我们介绍了公司成立的经过。
今年50露头的刘先生快人快语。作为企业家,他们有在东南亚、香港、美国等地办厂的丰富经验,对到大陆投资“早有此心”,但是到实行社会主义的地方办私人企业,是否“风险太大?”对此他们一度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
1988年7月,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刘国生夫妇盘算:千变万变,变不了一颗中国心。他们决定投资50万美元,办个独资小企业,投石问路做个试验。
他们投资初衷是搞一家中小型的饭店,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搞成。恰逢民政部要搞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这在当时是国内唯一的奖券用户,也没有哪家工厂生产,刘国生夫妇毅然同民政部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联系并取得了支持。
刘先生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此,提出了‘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方针,得到买方的赞许。”
意外顺利
在国外时,刘国生夫妇听到过很多关于国内办事难的传闻。但他们从拟可行性研究报告,起草公司章程,送交有关部门审批到一系列手续办妥,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
机器设备进口要办批文,火车飞机发运要打交道,运抵北京还要办海关手续……本以为会有不少耽搁,不想又是出乎意料之外的顺利。刘先生满意地说,从我们的感受看,各有关部门办事效率之高,绝不亚于任何国外的同类部门!
刘先生总结说:乐达利之所以办得比较顺利,主要有两条经验:第一是找对了门。我们找的台胞投资公司,服务好,效率高,收费合理,很值得向台胞投资者推荐。第二是遵纪守法,照章办事。过去在海外办厂,也常要走“上贡”、“托人情”的路子,而这次在北京,我们坚持照章依法办事,坚决不“上贡”,事情反而较快办完了。事实上也没有人要我们“上贡”。
开业大吉
乐达利公司今年3月2日如期正式开工,短短的几个月就达到月产3000万张“撕开式即开型奖券”的水平,并承接了亚运会奖券的生产任务。作为总经理的刘先生对企业的状况很满意。“令我们印象深刻之处,在于北京工人的素质。国外有些传闻说大陆工人如何懒,我看其实正相反。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文化水平高,肯动脑筋,肯守纪律,积极性一旦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极高的工作效率。”
关键在于良好的管理方法和合理的工资制度。刘先生告诉我们,靠严格的制度管理实际有一种“简化”功能,所有的人都是一把尺子,工作劣优就有了唯一的标准。到目前为止已有数名工人被企业除名,包括一名厂长。
乐达利生产走上轨道之机,恰逢北京风波兴起之时。乐达利丝毫没受影响,相反,令人满意的成绩促使刘先生夫妇投入30万美元增加一条生产线,又投入75万美元兴建一条新奖券生产线。
乐达利对前景充满信心。(附图片)
  刘国生先生在“乐达利”。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宝岛地名趣谈
彭焕侠
绿岛阳明山,花坛景美;
秀水日月潭,莺歌爱河。
这副对联简直是一卷春意盎然的画、一首恋心萌动的诗。
其实这副对联是台湾地名的荟萃。“绿岛”,在台东海面,风光旖旎,为观光胜地。“阳明山”在台北市内,青山四合,温泉喷涌。
“花坛”乡属彰化县。“景美”区属台北市。“秀水”乡属彰化县。
“日月潭”在南投县内,群山环抱,花木扶疏,潭水湛蓝,游人如织,为“台湾八景”之冠。“莺歌”镇属台北县。“爱河”在高雄市内。
台湾,史称“夷州”、“琉球”、
“东蕃”、“大员”,如今又称“宝岛”(物华天宝)、“春岛”(四季如春)、“蓬莱岛”(仙境)、
“海棠岛”(状似海棠叶)、“蝴蝶岛”(盛产蝴蝶)、“瑚珊岛”
(盛产瑚珊)、“甜岛”(盛产甘蔗)。四百多年前欧洲殖民者称台湾为“福摩萨”,是“美丽岛”的意思,岛美名也美,这或许是美地方须美地名才相般配的缘故吧。
台湾的优美地名还多着哩!
香山杨梅,清水花莲,草屯佳冬大雅;
芬园秀林,芳苑牡丹,兰屿恒春美浓。
这副古色古香的风景联,由台湾十四个地名组成,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给人以诗的联想、美的享受。这也从文化背景上表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哺育了台湾的文明。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台湾概况
面积:3.5989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及87个附属岛屿)。
人口:2000万。
张雅文绘图


第4版(国庆专版)
专栏:

建筑风格独特的情人庙是台湾唯一歌颂爱情的寺庙。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