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1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

  中国,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
  访孟中学会主席努·胡·米尔扎
  本报记者 温宪
“40年来,中国从‘东亚病夫’一变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现在,任何人都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力量。这就是伟大的成就!”已经是第七次访华的努·胡·米尔扎紧握记者的手说这番话时,神态既真挚,又祥和。
今年60岁的米尔扎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这位孟加拉国极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早年从事政治活动,曾任民族人民党副主席和民主党主席,后因健康等原因,专事孟中人民友好工作。1983年,他创建“了解中国委员会”(1985年改名为孟中学会),为加深孟加拉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做了大量工作。几年来,在俭朴的独居生活和健康欠佳情况下,他撰写了《不尽黄河》等著作,并编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十三大与改革》等书,热情满怀地向本国人民介绍中国人民的前进步伐。“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永不泯灭,只要我还活着,就要为孟中友好事业尽力!”米尔扎热情地说。
由米尔扎主编的孟中学会刊物《十亿人民之邦》,对中国人民的建设成就始终密切关注,专门翻译、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等进展情况。“我读过不少有关中国历史的书。1949年以前,中国被各种外国势力和地方军阀撕扯得四分五裂,社会黑暗……”接着他谈到新中国诞生后中国大地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中国十年来的经济建设成就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是的,自从1981年首次访华以来,米尔扎几乎年年访问中国。他亲眼看到在改革、开放政策催化下,勃发的生机使中国的面貌迅速改观。1985年,米尔扎在凤阳县的一个星期,使他了解了昔日凤阳县“田无麦禾,野无青草,流徙载道,饥民相食”的悲惨史页,也听说过那段反映凤阳地区十年九荒的催人泪下的花鼓词。那年月,凤阳百姓离乡背井,行乞街头:“唱花鼓,过黄河,泪花更比浪花多。”可如今,米尔扎见到的却是一个新的凤阳,他听到了一段新的花鼓词:“唱过去,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唱现在,住瓦房,吃细粮,电视沙发新式床,还有余钱存银行。真是天壤之别呵!”这句话,米尔扎感触万千地重复了两遍。
“其实,中国领导人在全国解放以后便很快提出了现代化问题。但如何依据中国国情选择现代化道路,则一直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大问题。尽管40年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有过错误,走过弯路,但我始终坚信,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没有前途;没有改革、开放,中国就不可能繁荣昌盛。”米尔扎挥动手臂,颇为动情:“有谁能告诉我,在政治、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历史条件中走出来的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能改变像青海、宁夏等地的贫困落后状态呢?!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会是怎样一种前途?”今年6月14日,米尔扎在给我国领导人的一封信中特别指出:“自推翻清王朝以来,历史一再证明,除了中国共产党,中国没有、也不可能有别的政治力量能够保持国家的统一。因此,维护中国的统一,使几十个民族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谐地生活在同一国度里,这不仅是为了保证11亿中国人民能正常、持续地进步,而且也是为了保持世界力量的均势,以利于和平与裁军。”此刻,记者仿佛看到,米尔扎那瘦弱的身躯内正涌动着脉脉深情。“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想坦率地谈谈我的看法:我对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腐败现象也很痛心。现在中国共产党已着手解决这些问题。只要认真执行已宣布的各项措施,党和人民将会更加同心同德。我们都在关注这些措施的贯彻执行。”他说,“中国是个大国,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成就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中国是有潜力的国家。尽管你们遇到暂时的困难,但中国是有希望的。我本人对此坚信不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出访归来

  苹果谷秋色
  本报记者 顾玉清
皮特什蒂是罗马尼亚南部工业重镇。从该市驱车北上,沿途花木葱茏,果实满枝,造型别致的宅舍、楼宇掩映其间,好一派异国初秋田园风光,令人目不暇接。车行约10公里,拐进一片丘陵地带。远看,层层绿林一望无际。近瞧,树干不高的苹果树,几乎只见果子不见叶,尽管用水泥柱撑着,许多树枝还是被压弯到地上。当我们的汽车穿行在这散发出浓烈苹果香气的果林中时,《火花报》的同志告诉我们,这就是罗马尼亚著名的
“苹果谷”。
罗马尼亚朋友说,此地之所以被称为“苹果谷”,主要是因为在这里设立了罗马尼亚最大的果园研究所——皮特斯特马拉基勒依研究所,系统地指导着全国果园的科研工作,成为苹果生产发展的中心。研究所的科学经理杨库·米哈依介绍说,该所位于阿尔杰什县境内,全县果园面积达36000公顷,占罗马尼亚果园总面积的11%,为全国之首。该研究所创建于1967年,下设26个站,分布在罗马尼亚最有名的苹果区。15年来,研究所经过与各研究站的协同努力,培育出120多个优良新品种,并将科研成果推广普及到国营农场和合作社。他们还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研究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交流成果,加强合作。
在研究所的会客室里,米哈依经理边给我们讲解,边让我们品尝刚刚从果园里采来的果子:通红的苹果,金黄色的软梨,紫铜色的糖梨,石榴样的葫芦梨,还有紫得发亮的李子,墨黑的杨莓,如同一件件精心雕刻出来的艺术品,看起来五颜六色,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各有千秋,叫人回味无穷。米哈依经理自豪地说,他们生产的这些水果,不但深受国内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还向英国、西德、荷兰、瑞典、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出口。据统计,罗马尼亚水果年总产值可达100亿列伊,这确是一项可观的收入。
该研究所由于在科研和生产方面作出较大贡献,取得了显著进步,最近7年来,在全国先进单位的评比中,一再名列前茅。1987年和1988年两年获得两个第一名。如果今年能再拿一个第一名,就能荣膺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米哈依经理对此确信不疑。因为今年水果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为了解该所科研成果运用于实际生产的情况,我们随米哈依同志踏进了秋色满园的苹果园。在这个苹果的世界里,我们得到的第一强烈印象,是这里所采取的独特栽培和管理方法:人们一般每公顷植苹果树1000—1200株,行距3.6—4米,株距2.5—3米,树高限制在3米。通过剪枝或固定,树枝只允许往纵向生长,而不能朝横向发展,使树冠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减少了树枝的厚度,大大改善了通风、透光的条件,降低了养分消耗,提高了结果率。在每行树之间的空地上都种上草,草地下铺设了排水管道,每逢干旱,果树下安装的喷灌或滴水慢灌系统浇水时,草地可起到减少蒸发的作用。暴雨时,草地又能保持水土防止流失。另外,这种栽培布局还有利于施肥、除虫、摘果等机械化作业。实验证明,采用新的栽培法果树只需2—3年就能结果,而用普通栽培法则需5—6年。同时,产量也比原来的高,每公顷可收获果子20000—25000公斤。
置身于翠绿艳红的苹果园里,仰望那果树环抱,融研究、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独特科学研究所,我们为“苹果谷”初秋的景色所陶醉!勤劳智慧的“苹果谷”人以自己丰硕的果实点染着秋色,并将这象征着丰收的迷人色彩铺向罗马尼亚各地。(附图片)
图为罗马尼亚采用新方法种植的苹果树。本报记者摄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在车库里栖身的人们
今年二十七岁的伊丽莎白·罗德里格斯是美国洛杉矶市一家服装厂的女工,已有六个孩子,她还有母亲和两个兄弟,全家共十口人挤在一间车库里。空荡荡的铺在地上的三张垫褥就是他们一家十口的床。除此之外,四处挂在墙上的几件换用衣服便是全部家当。
罗德里格斯每个月要为这间栖身的车库付四百美元租金。她的周薪仅有一百六十美元,一月的薪水除了支付房租,所剩寥寥无几。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
据统计,在洛杉矶,像罗德里格斯一样栖居车库的约有四万户。一项调查显示,一九八○年该市每间房屋平均租价是每月二百五十美元,短短九年时间,租金已翻了一倍还多。现在,如想再租同样的一间房,至少要五百二十五美元以上才可成交。
该市市长公署的房屋协调员斯奎尔指出了房租上涨的原因:洛杉矶每年加入租屋行列的新家庭大约有二点五万户,可是,洛杉矶房屋建设却越来越滞后,每年兴建的住屋单位大约只有一点四万个。供需差距大,房价就上涨。
为避免这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有关方面正着手实施两项解决办法。其一是修复计划,由市政府支持一项耗资一亿美元的工程,以修复四点五万个住屋单位;另一项办法规定由房屋发展商为低收入者住屋支付一些费用。尽管这两项措施会对未来洛杉矶的住房紧张状况起一定缓解作用,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更多的人在近期内会像罗德里格斯那样生活。
洛杉矶市议会议员伯纳迪不无焦虑地说:“在圣费尔南多谷地区,仅一对夫妻组成的双人家庭中,就有大约百分之十是租车库来住,而他们通常是负担最少的家庭。如果在一些比较‘古老’的地方,‘车库住家’更是比比皆是。我们无法要求他们搬出这些令人一见就作呕的‘窝’,如果真要那样做的话,他们就得到公路上去住了。”
(但墨 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捷党报强调
  发展经济不能走增加外债的道路
最近捷克斯洛伐克《红色权利报》发表社论强调,捷发展经济不能走增加外债的道路。
社论批评国内一些人进行经济建设不愿自己动手而想依靠西方贷款的观点,指出大量借债会使捷背上沉重的经济和政治包袱,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论表示并不反对使用外国贷款,但是,借贷要同增加向西方出口产品结合起来,用外汇购进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应转化为能够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的产品,并逐步扩大出口的规模。
社论指出,捷经济发展所需资金要从合理利用现有经济力量和充分挖掘各部门的潜力中去寻找。
据报道,截止去年底,捷欠西方国家外债67亿美元,其中银行借贷38亿美元。
在本5年计划的前3年,外债增加了17亿美元。
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尚欠捷大笔债务。捷目前向国外提供的外汇贷款超过本国借贷的数目。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资料

  发展中国家债务状况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近在巴黎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1988年底,发展中国家未清偿的债务净额由1987年的12760亿美元下降为12400亿美元。
报告说,这一下降主要是因去年美元汇率上升,以其他货币借入的债务按美元计算减少所致。
如排除汇率因素,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债务额在去年仍有所增加,但增加的速度减缓。
报告提供的数字还显示,去年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还本付息额由上一年的1565亿美元上升到1779亿美元。经合组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银行利率上升以及向国际金融机构偿债增加。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曼谷的“假日市场”。每周六、日两天开业,各地商贩在这里出售衣服、食品、手工艺品和其它多种货物等,热闹异常。 海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