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捷克斯洛伐克农业战线的新星——
什卢绍维采农工综合体大放异彩
孙希有
这是难忘的一天,我应邀参观了被誉为捷克斯洛伐克农业战线的新星的什卢绍维采农工综合体。
经过5个多小时的行程,我来到距布拉格约300公里的什卢绍维采。一下汽车,我就被这位于山区的综合体景象惊呆了。一幢幢造型美观的住宅楼、大型食品商场、豪华气派的旅馆、俱乐部、体育馆展现在眼前,犹如一个现代化的小城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农工体的前身是什卢绍维采农业合作社。在捷上千个农业合作社中,这个山区的小社过去默默无闻。但自年轻的工程师丘巴1963年担任合作社主席后,这个合作社便脱颖而出,走在全国农业合作社的前列。丘巴主席说,什卢绍维采成功的关键是走改革和全面发展的道路。
他一上任便毅然采取大胆的改革措施。首先从整顿劳动纪律开始,上班迟到者停薪一天,工作期间酗酒罚款500克朗,社员可以离社,但合作社不再接受其为社员。
在整顿劳动纪律的同时,他还注意不断加强和完善合作社的管理,对干部实行聘任制,选拔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人。为确保对干部的监督,合作社每个季度对干部完成生产计划、采用科技成果、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决策水平进行考察。考察实行记分制,并根据得分体现干部的工资差别,成绩优异者可晋升,不合格者要调离或降职。在实行干部制度改革的同时,还改革了合作社工资制度,把社员的工资同劳动成果联系起来。晋级不按年龄而凭实际工作水平,调动了干部和社员的积极性。
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什卢绍维采的生产迅速发展,总产值从1960年的5000万克朗增加到1988年的40多亿克朗,增长了近80倍。合作社由一个自然村发展成为拥有17个村8000多公顷土地、120台大型农机、200辆卡车的大型综合体。
什卢绍维采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乡村工业。在翠柏环抱、丘陵起伏的综合体土地上,拥有80年代一流设备的工厂,能生产出大型康拜因收割机、播种机等几十种大型农业机械、质量优良的小型计算机、香甜可口的果汁等产品。
综合体果汁厂以补偿贸易的形式从瑞典引进现代化生产线,昼夜可加工水果200吨,大约3年便可收回投资。塑料厂从奥地利引进塑料制品机,利用塑料废料作原料,加工成各种洁白的塑料桶,供应国内市场和向奥地利出口。什卢绍维采1982年建立了小型计算机厂,当年便生产出40台计算机。经过几年的奋斗,生产迅速发展,1988年产量达4万台,产值6亿多克朗,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型计算机厂家,成为综合体的支柱工业。目前,综合体的工业和农业产值的比例为6∶1。
什卢绍维采人十分重视科研和采用科技成果。他们自己研制出35种用于农业生产的生物药品和化学药品,其中除草剂、杀虫剂和生物保护剂出口到经互会和西方一些国家。1988年,生物和化学药剂的总产值达12亿克朗,约占什卢绍维采总产值的1/3。
什卢绍维采还重视农业生产科研,实行科学种田,进行合理化大生产。1988年每公顷农作物产量达6.21吨,赶上了美国、日本等一些农业生产发达国家的水平。
什卢绍维采人重视科技进步,更注意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在这个共有3300名农业职工的综合体里,受过中等教育的有810人,受过高等教育的有326人,获得科学副博士学位的有17人。目前,尊重科学,采用科技成果,已成为什卢绍维采今后发展的基本方针。什卢绍维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捷克斯洛伐克大地上大放光彩。(附图片)
  图为什卢绍维采农工体计算机生产车间。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人物春秋

  他留下一部未完的书稿
——传记小说泰斗欧文·斯通
  曹玉如
八月二十六日,以写历史名人传记小说著称于当今世界的美国作家欧文·斯通,在洛杉矶一家医疗中心病故。
他在走完八十六年的生活历程时,留下了一部尚未完成的书稿。斯通一生总共出版了二十七部传记小说。这些作品畅销世界,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了三千万册。其中五部作品还搬上了银幕。
斯通把传记和小说结合起来,成了世界传记小说的泰斗。详尽的实地考察,认真的调查研究,加上作家非凡的艺术想象,传记小说在斯通笔下才得以发扬光大,成为一种广为读者喜爱的文体。
一九二九年,刚离大学校门不久的欧文来到巴黎,在朋友的怂恿下,参观了卢森堡画廊。这里展出的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七八十幅油画。他被那“色采、阳光和运动组成的骚乱不安的世界惊呆了”。那些“由人、植物、动物有机地溶合在一起组成的一个伟大崇高的统一体”,深深地打动了斯通的心。在文字记载少得可怜的情况下,他肩背旅行袋,追踪梵高的足迹,访遍了英国、比利时、荷兰和法国,寻觅那些将大自然变成不朽艺术的确切位置。他实地考察两年搜集材料,又费时半年四易其稿,终于写成梵高传《渴望生活》。
但为了让书稿与读者见面,他整整花了三年时间,跑遍了纽约和波士顿的十七家大出版公司,竟悉遭拒绝,理由是同样的:怎能要求我们让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接受一个默默无闻的荷兰画家的故事呢?”是他当时的未婚妻琼把手稿删去了十分之一,英国的朗曼出版公司格林分公司才勉强接受予以发表。
谁也不曾想到这本磨破鞋底无人要,历尽周折于一九三四年问世的梵高传记,竟成了他的成名之作,同年,他还用这笔稿酬与琼结了婚。从此以后,这个生活中的恋人一直是他事业上的好帮手。五十五年来,她一直担任斯通作品的编辑。人们也不曾想到这本最初只发行五千册的梵高传现在已有了包括中译本在内的几十种译本,已发行二千五百万册。
直至晚年,斯通在写达尔文传《起源》时,仍住进这位著名的进化论作者的故居,无数次漫步于达尔文走过的小道上,揣摸进化论的孕育过程。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一九八五年出版的《荣誉的深度》写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毕沙罗。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硬是重游了画家画过的河流、农场,参观他的画室,以寻求主人公当时的感觉。他要求自己不仅要再现史实,还要形象地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音容笑貌。数十年来他一直遵循这一严谨的工作作风。
整整六十年里,他出的二十七部宏篇巨著涉及到各种人物。其中有写艺术家的,除梵高和毕沙罗外,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痛楚与狂喜》)、美国流亡画家约翰·诺贝尔(《激动人心的旅程》);他写政治家如美国总统林肯(《爱情是永恒的》),美国劳工领袖、社会主义党创始人尤金·维·德布斯(《家中的对手》);也写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心灵的激情》),还写美国作家杰克·伦敦(《马背上的水手》)等等,在选材方面,他说自己偏爱那些过去被误解和歪曲的人物。他还喜欢探讨妇女在男人的生活和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
为什么会迷上传记小说这种文体?他说:
“传记小说只涉及一个人。作者,我,花上二到五年时间,便成了书中的主人公。写上两三页后,我会忘了自己的姓名,不知道自己住在何处,干何种工作,处于什么年代。我变成书中的主人,生活在这本书里。”
与他共同生活了五十五年的妻子琼在他去世后说:“他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写书。他毕生写作,他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留下了那么多书。不管人们称他的作品为传记小说,还是小说传记,他树立了与众不同的文体,他取得了成功。”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抽烟:超级杀手
  肖民
地处欧洲中南部的奥地利,人口只有750多万,但每年死于抽烟的却高达1.4万人,超过因传染病、糖尿病、脑溢血、酒精中毒、自杀、犯罪和事故而死亡的总人数。
奥地利一个防止烟害的医生组织最近在维也纳举行记者招待会,以期通过报界宣传抽烟对个人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同时公布了上述令人吃惊的数字。
该组织的海因里希·克莱希博士还郑重警告那些吸烟不止的瘾君子:他们的寿命平均要比不吸烟者少活7年。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留学“梦”的阴影
  斯韧
去美国学习的梦想终于实现了,17位南斯拉夫中学生登上了飞往纽约的班机。
他们用不着为未来发愁,一切都已安排妥善。不久前,他们每人向设在美国西部的一个专门安排外国留学生的组织交了2900美元。那个组织答应派人在纽约机场接他们,安排他们转机去加利福尼亚州的一所高中就读。在那里,他们将与经过“精心挑选的热情好客的美国家庭”生活在一起。
好梦不长。从走出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开始,17位南斯拉夫青年便陷入困境:没有人接他们,没有人为他们安排去加利福尼亚的机票,也没有什么“热情好客的美国家庭”。有的只是一幢狭窄的小屋,铺在地板上的“床”。菜要自己买,饭得自己做。等到要去上学了,又发现那所学校压根就不知道他们是谁。
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秋天。美国教育界的一些人士注意到,最近,类似的事情正在增多。
随着青年人数的减少,美国各大学近年来越来越注意招收外国学生。1987年和1988年,在美国大学注册的外国高中和大学毕业生达356200人。一些民间组织为了帮助扩大招生,开始充当中间人,安排外国学生到美国学习。这些组织有的准备不足,有的力量单薄,难免会出现差错。但也不乏招摇撞骗之徒从中渔利。
设在华盛顿的招收外国学生信息交换所掌握着900个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各类组织。他们常收到外国留学生寄来的投诉信,抱怨“中间人”谋财骗人。每当接到这样的信,交换所就给投诉信指责的招生组织寄去一份调查表。可结果石沉大海,除了抱怨,交换所也别无他法。
针对这种状况,美国一些教育组织最近发出警告,要正在联系去美国留学的外国学生注意“中间人”,谨防上当。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日本的专业图书馆
  刘迪
在日本,如果一个人想尽快了解某一问题,掌握某一领域的广泛知识,最方便的办法莫过于利用有关的专业图书馆。现在,日本有大约2000座专业图书馆。这些图书馆对读者大多是免费的。
一位在东京某公司工作的年轻妇女常去“观光文化资料馆”,因为她酷爱旅游,而这里收藏着有关旅游的图书、杂志达1.7万册左右。利用这些导游书籍,人们可以制订“黄金休假周”的旅行路线。
这家图书馆是11年前建立的。由于近年来日本兴起国外旅行热,该馆的读者不断增多。这里收藏的书有游记、地图、民俗等与旅游有关的书籍,甚至有南北极的资料以及各国交通时刻表。
日本的专业图书馆多是地方自治体、各种团体、研究所、民间企业等机构出资兴办的。最近,由企业兴办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专业图书馆增加。例如有一家由杂志出版社兴办的“世界杂志长廊”,人们可以在这里免费读到50个国家的杂志。从时装、体育到科学,无所不包。有一些书店很难买到的杂志,这里也可以见到。
在许多研究所建立的图书馆,专门有人负责接待读者,释难解疑。日本的海事产业研究所的“海事资料中心”收藏有关海运、造船等方面的图书资料2.3万册。在这里,许多读者向研究人员请教有关专业知识。
金融、证券业人士经常利用的是证券情报中心的“证券情报室”。这里有报纸、杂志的剪报,这些资料按企业、产业、课题等分门别类,一目了然。
目前,日本的专业图书馆还在增加,但也存在问题。如图书馆大多集中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农村读者甚感不便。(附图片)
  图为日本东京的国立国会图书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