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89-09-13

1989-09-13新闻联播 文字版

活力的源泉——记“吉化精神”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br/><br/>  活力的源泉<br/>  ——记“吉化精神”<br/> 新华社记者 赵玉庆 陈广俊 本报记者 李安达<br/> 被誉为松花江畔一颗明珠的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这个建于“一五”时期的我国第一座化学工业基地,如今已成为全国十大企业之一。十万吉化职工以“团结、进取、实干”的“吉化精神”,推进了企业的高效率、高效益和现代化,使吉化在全国同行业中实现的利税最多,提供的优质产品最多,连续5年被评为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br/> 吉化为什么发展这样快?吉化人说得很形象:“改革是帆,四项基本原则是舵,高高扬起帆,稳稳掌住舵,企业这条船才会快速平稳地行驶。”吉化正是在这种基本思想指导下,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培育企业精神,推动企业进步,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br/> 十万职工的精神支柱<br/> 在今年5月至6月初发生动乱和反革命暴乱的日子里,每天有上千外来人在吉化厂区门口叫喊:“吉化,上街!吉化,罢工!”然而,十万吉化职工没有一个人离岗,没有一个人上街游行,所属几十所学校没有一个班级停课,生产、学习秩序井然。一位老工人劝学生:“你们知道吗?吉化一天的产值上千万元,利税400多万元,要是停产十天半月,国家要受多大损失,你们还能念书吗?”在义正词严的劝说下,一些学生退走了。<br/> 5月21日,吉化去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运原料的5辆汽车被“高自联敢死队”抢去当路障。汽车队队长刘欣和“敢死队”头头周旋了4个多小时,深夜趁几个守夜的敢死队员拦截另一辆汽车之机,指挥车队迅速行动,按时回抵吉林。到上海运耐腐材料的两辆汽车,绕过十几道封锁线,也按时赶回。吉化在外地工作的一百余名供销业务人员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5月至6月,吉化的产值、利税都持续增长。<br/> 就在6月初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时候,吉化36691名工人分别在22个考区305个考场进行了企业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技术等级考试。结果表明,十年间,吉化工人平均技术等级由3.2级提高到5.8级。<br/> 吉化党委书记李奇生说:“吉化十年改革的最大成绩是培育了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职工队伍。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共同的企业精神,那就是‘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主人翁精神’,‘夺金牌、争第一的进取精神’,‘知难而上、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讲贡献、不比报酬的奉献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团结、进取、实干’。十万吉化职工虽然有着不同的性格、情趣、爱好,存在着思想、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但是他们在共同的生产活动中,都以‘吉化精神’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越是在关键的时刻表现得越突出。”<br/> 1982年至1985年,全国26支建设队伍会师大庆,安装建设30万吨乙烯工程,吉化派去的3000名建设队伍,在6次工程评比中,6次获得冠军,他们担负的工程完工后,一次投产成功,被评为甲级优等工程、黑龙江省的金牌工程。1987年,他们又去本溪钢铁公司建设1万立方米的氧气分离装置,评价是“高质高效高标准,钢筋铁骨吉化人”。<br/> 新疆化肥厂连续十年亏损,吉化派去一个32人的专业队伍,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当年盈利400万元,使这个亏损大户成为盈利大户。新疆化肥厂要给他们提一笔奖金,他们说:“我们是来支援的,不是来分利润的。”分文未取。在攻关最紧张的时候,公司派去的慰问组,带给他们的是亲人们的录音带,当一位技术员听到妻子在远隔几千公里的家乡唱《十五的月亮》,一位女分析工听到小女儿的喃喃嘱托,大家喜泪盈眶。他们说:“这比奖金更能温暖我们的心!”慰问组同志又把他们在新疆工作的录像带回吉林,亲人们看过以后说:“吉化人走到哪里,都让人放心!”<br/> 金钱换不来的主人翁精神<br/> 改革之初,吉化面临的是一个遭受文化大革命浩劫破坏的烂摊子,设备完好率只有36%,滴、漏、跑、冒严重。当时,由化工部派到吉化主持工作的贾庆礼对职工说:“企业是我们全体职工的家,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家有污泥尘垢!”这位当时已年满六十的化工战线老战士任职4年,吃住在化工区,带领全体职工,分片包干,清理厂区,检修设备,维护管道,检查堵漏,使吉化所属各厂成为全国首批无泄漏工厂、清洁文明工厂和六好企业。<br/> 1983年,吉化在全国化工行业率先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吉化的承包不是把职工变成金钱的奴隶,而是通过承包使职工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每个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对企业和国家的责任都是明确的,同时都有相应权力和利益。“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职工的命运同企业、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br/> 吉化以承包中焕发出来的积极性和明确的责任制,大力推进科学化管理,而不是以包代管。吉化早就有成套的、卷帙浩繁的规章、规程、定额、标准,但在职责不清的吃大锅饭年代,只能大致地、约略地被执行,企业管理停留在粗放的水平上。如今,经过修订、完善,并吸收了现代化管理方法,每时每刻、一丝不苟地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有丝毫违反立即反映在当天的值班日记、调度报表上,并立即纠正。<br/> 看一看反映工人操作状况的自动仪表吧,流量线始终是一个圆圈,温度线始终是直的,压力线始终是平的,显示设备运行正常、平稳。这是高度责任心表现出的“第一等工作,第一流水平”。吉化产品合格率达到100%、优质品率达到79%,就是靠这种高度责任心创造的。主人翁责任感形成了“严、细、实、快”的作风,推进了高效能的运行机制,使现代化管理能“全员、全面、全过程”地实行。吉化及其所属各厂,在设备、安全、计量、环保、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多次受到国家和化工部的奖励。<br/> 理想是主旋律<br/> “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人,都要有理想,有追求。这是前进的动力。吉化很注意对职工进行理想教育,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不断进取。<br/> 吉化理想教育一个重要特点是把远大革命理想,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职工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提倡岗位成才。这是工人自己编写的《理想之歌》:“理想是遥远的,又是现实的;理想是生活的帆,现实的画;理想在身边、在脚下;理想就在你的岗位上。”<br/> 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不再是一个鼠目寸光、唯利是图的小人。电石厂高级工程师吴振福几次拒绝几万元的高薪聘请,把全部心血投入化工区的建设上,完成30项科研项目,创收400万元,却不多拿奖金,他说:“为祖国贡献力量,是最大幸福。要是为了多赚钱,反而贬低了人生的价值。”<br/> 新建的有机合成厂投产试车时,1000多名团员和青年吃住在工厂,500多名青年推迟婚期和探亲假,结果“高质量、高水平、高速度”地一次投产成功,受到上级嘉奖。他们认为,参加一座新厂投产是永生难忘的大事,错过了会终生遗憾。办完了这件大事,再办个人的婚事、家事,会更甜蜜!<br/> 企业有了理想,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短期行为。吉化始终把国家利益摆在第一位,上缴给国家的利税一年比一年多,成为吉林省上缴利税最多的企业。企业留利也多数用于技术改造和生产发展,从1981年以来共投资3.9亿元,完成290项技术改造,新增加了2.2亿元产值。奖金严格按标准发放,至今全公司结余了5000多万元奖励基金,如果都分给职工,每人可多得五六百元。吉化人认为,奖金是必要的,但它是“四两拔千斤的砰砣,而不是天平上的砝码”。<br/> 党员和干部做开路先锋<br/> 1986年一个冬夜,吉林市下了一尺多厚的大雪,染料厂推土机司机、共产党员王群东半夜两点被暴风雪惊醒,立即起身从市里赶到工厂,开出推土机,东一趟,西一趟,把通往化工区的主要街道上的雪推净,为成千上万上班的工人开出干爽的路。这位老党员身患癌症,已是晚期,他同病魔搏斗的唯一办法是多做工作,每天都提前到厂一两个小时,又晚走一两个小时,为大家打水、扫地、热饭、擦洗车辆,他说:“要是一天干两天的活,就等于多活一天。”<br/> “一级带着一级干,党员、干部做模范”,成为形成“吉化精神”的酵母。吉化党员和干部的守则是:学习在前,工作在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br/> 改革十年间,吉化领导干部已经换了几届,但是始终保持着好传统。不论公司、厂、车间,一年365天,包括星期天、假日,一天24小时,每时每刻,都有领导干部在生产第一线。厂以上领导干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但不多拿一分奖金和加班费。<br/> 吉化公司经理霍荣华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北屋办公,办公桌还是50年代留下来的,不要说没有空调、电扇和地毯,连沙发也没有,不如乡镇企业厂长办公室。这位全国优秀企业家说:“企业家的力量在于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在我们这样一个大企业,一个人会影响十万人。船长和船员要同舟共济。”<br/> 在吉化,义务劳动的制度一直在坚持,遇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党员和干部带头去干。就在北京发生反革命暴乱的6月4日那个星期天,化肥厂的1120名党员到厂参加碱塔检修。这个塔有20万个瓷环要更换成新的,需20万元,党员们自己动手一个个清洗,一直干到6月7日,圆满完成任务,节约了大量资金。<br/> 松花江畔,一个排水坝塌了,化肥厂团委到党委请战,把这个任务交给团员吧。一批团员扛着铁镐,奋战一周,修复了。<br/> 从1986年开始,吉化普遍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制度,明确党员的6条责任: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做群众工作;带动群众遵守纪律;培养积极分子;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带头学习技术,形成“一带一”、“一带二”、“一带群”的团结奋斗局面。<br/> 2万名党员和干部成为培育和实践“吉化精神”的中坚,他们带领全体职工把一个设备陈旧的老企业改造和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全国最大的化工联合集团。1988年,全公司完成总产值27.2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为1980年的2.38倍和3.17倍。在174种主要产品中,有93种被评为部优、省优,其中获国家金质奖章5枚,银质奖章11枚。同时向全国各地输送技术工人和干部2万多名。吉化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显示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

稳稳掌住舵 高高扬起帆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br/><br/>  稳稳掌住舵 高高扬起帆<br/>  本报评论员<br/> 《活力的源泉》这篇通讯,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吉化职工的坚强信念和崇高理想。<br/> 你听,吉化职工谱写的《理想之歌》:“理想是遥远的,又是现实的;理想是生活的帆,现实的画;理想在身边、在脚下;理想就在你的岗位上。”<br/> 正是以这样一种精神境界,这些年来,吉化职工通过自己的岗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服困难,奋发向上,使我国第一个化工基地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里得到较好的体现。<br/> 这里,很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像吉化这样大的企业,人多部门多,讲复杂,那是够复杂的了,为什么他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步子迈得那样坚定,迈得那样快?还是吉化职工回答得形象:<br/> “改革是帆,四项基本原则是舵,高高扬起帆,稳稳掌住舵,企业这条船才会快速平稳地行驶。”也就是说,在吉化,从领导到职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两个基本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企业领导在十万职工中,坚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精神,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同时,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人人肩上有担子,职工和企业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在开展这些工作中,党员干部作开路先锋。正因为如此,在今年五六月的动乱和北京反革命暴乱期间,吉化职工有着坚定的信念,排除种种干扰,坚守岗位,努力生产,创造了优异的成绩。<br/> 吉化的经验,很值得重视和借鉴。尤其是对于一度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走过弯路的单位来说,是一面镜子。它告诉人们怎样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怎样去深化企业改革。如果“舵”不掌稳,人们就会对航船的方向发生动摇,形不成强大的合力;如果改革的“帆”不张满,就不能加快航行的速度,都会损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两个基本点必须对称,必须相称,任何时候都不能只顾一面而削弱另一面。只有“稳稳掌住舵,高高扬起帆”,才能保证航船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破浪前进,一往无前!

绿染中原——河南省平原林业见闻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br/><br/>  绿染中原<br/>  ——河南省平原林业见闻<br/>  高保生 贾节<br/> 不久前,林业部部长高德占公布了新的森林资源清查数字。令人欣喜的是,我国森林覆盖率比上次清查上升了近一个百分点。<br/> 可别小看这不到一个百分点,从绝对数讲,它是一个庞大的量。在我国老林区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新的绿色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平原林业的崛起,它给我国林业带来新的希望。<br/> 河南平原林业近几年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br/> 农区乎?<br/> 林区乎?<br/> 地处黄泛区的河南扶沟县,去年一年砍了20万立方米木材,这消息使不少人震惊!南方一个林区县年采伐量也不过十来万立方米;而在农区,一般一个县的蓄积量也仅十几万立方米。一下子砍了20万立方米,岂不“剃了光头”?<br/> 难怪林业部一位领导同志刚到扶沟,就问县委书记:“你砍了那么多木头,还有树吗?”<br/> 扶沟县委书记从容答道:“还有没有树,光说不算数,我带你去看看。”<br/> 他们驱车奔驰在原野,穿过村庄,穿过农田。展露在车窗外的,是望不到尽头的树木,一点没有“过量采伐”的痕迹。站立在农田里的泡桐,一排排,齐刷刷的……这位领导同志服气了:“真想不到,你们一个农业县,林业发展竟可与山区林业县媲美,真不简单。”<br/> 是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过去赤地千里的豫东平原,如今已基本被绿色覆盖。一路上我们看到,一座座村庄掩映在茂密的丛林中,路旁、河渠两侧的杨树、刺槐、泡桐蜿蜒不尽。有人初来乍到,竟不知这是林区,还是农区。正如这里的老百姓形容的:在树木的遮掩下,如今是白天不见村庄,晚上不见灯光,下雨不湿衣裳。林粮间作,林棉间作,林菜间作。我们走了十几个县,县县如此。可想而知,这里有一个多么大的森林蓄积量。<br/> 规模空前的“绿色行动”<br/> 河南平原林业的兴起,虽非一日之功,然真正卓有成效的植树造林,却是近几年的事。1983年前,原野上的许多地方还是光秃秃的。大风一来,黄河故道的沙尘便无遮拦地满天飞扬。<br/> 多少年人们栽树治沙,可是收效不大。新乡市林业局副局长周景贤说:“我干了几十年林业,带人们栽了几十年树。栽得不少,可保存下来的不多。”<br/> 1983年,地处中州腹地的禹县,根据林业部颁发的平原绿化标准,率先向平原绿化县进军。他们集中全力育苗、造林。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千军万马出动,当年就完成上百万亩农桐间作、农田林网和四旁植树任务,受到林业部嘉奖。<br/> 禹县影响到全省。从1984、1985年开始,河南整个平原地区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绿色行动”。<br/> 原商丘地委书记刘玉洁,谈起当时的植树劲头,兴奋地说:“1984年简直成了林业年!”全区连打三个战役。春抓育苗,由乡村领导包面积,技术人员包指导,各级政府包服务,一下就育苗15万亩。到七八月份,全区1.5万名干部下去搞规划,跑遍了全区每个乡村。秋天大打栽植突击战。“那一年,不知有多少干部累倒在造林的第一线,多少干部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可是值得,当年就栽了1亿多株树。”<br/> 周口地委书记朱法勤带我们参观了扶沟县大李庄乡的一片林地。这里的4万多亩田过去全是沙土地。当年用竹筐挑,小板车拉,把河套里的淤泥运到田里。现在地里的泡桐都成材了。<br/> 到目前,河南平原已建成3300万亩农田林网,3000多万亩农田实现农林间作。全省94个平原县、半平原县中有59个平原绿化达标,有5个地市整体平原绿化达标。<br/> 有谁见过如此浩大的工程?各级领导带头,几十万人乃至几百万人出动,你能说这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吗?河南平原林业在全国走在前头,其基本经验就在这里。<br/> 种树成了农民自觉行动<br/> 豫东多灾多难,历来是个穷地方。植树造林,政府投资有限,基本上靠群众投资投劳。然而,这几年的情况是,老百姓种起树来积极性还挺高。“挖个坑,垛几脚,10年就是100多。”那还只是当时的说法。木材价格一直在涨,1棵树长10年已能卖200来元了。1亩地种五六棵,不影响种庄稼,10年后光树就能收入千把元。有这样的经济利益,谁不愿干呢!<br/> 如果说,在大规模植树造林之初,是靠动员、号召和行政干预的话,到后来,种树已经成了农民的自觉行动。人们争相把树栽在自己的责任田,惟恐落后。有的树还没采伐,就栽上了接班树;有的地方田间地头栽满了树,就把眼光盯住树下,栽上条子、黄花菜等,收入更高了。<br/> 河南平原林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后,能够保存下来,得益于政策的落实。平原地区全都实行了“树随地走,谁栽谁有,长期不变”的政策,从而调动了农民植树、护树的积极性。<br/> 在禹县的一些村庄,我们看到每棵树上都用红漆标了价格。林业局的同志告诉记者,这些年由于人口的变化,不少村每年的责任田都作些小调整。树木先经村民公议,明码标价,调整到谁家地里,谁就按标价付给原树主钱,或相互抵顶,谁也没有意见。<br/> 河南平原林业在政策上一步步完善起来。我们相信,那绿色的海一定会越来越大。

奔驰的“楼房”——第一列空调双层客车诞生记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br/><br/>  奔驰的“楼房”<br/> ——第一列空调双层客车诞生记<br/> 本报记者 龚永泉<br/> 据统计,高峰时,在南来北往的铁路线上,竟有十几万人站着乘车。铁路部门为此采取了一个又一个措施:增开车次,扩大编组,提高车速。现在又多了一条新途径:双层客车。8月30日,我国第一列空调双层客车正式在沪宁线上投入运营,载客能力比普通列车提高50%。<br/> 提到双层客车,人们很自然地会问:坐在上层平稳吗?事实的回答是:比普通客车还稳。什么缘故?总工程师李锡良介绍,双层客车外观仅比普通客车高出46厘米,主要奥妙是向轨面进行了延伸,车底距轨面高度为25厘米,比普通客车下移了近1米,因此,列车重心降低了。再加上转向架上使用了空气弹簧新技术,进行时速120公里的紧急制动试验时,倒满一杯开水的茶杯,水居然一滴也没有溅出来。<br/> 双层客车车身呈淡黄色,上下层车窗之间,一条宽宽的桔红色装饰带横贯车身两侧,弧型车顶上银白色的防热涂层闪闪泛光。迈进拉式车门,宛如走进了飞机机舱。淡黄色的单人高靠椅呈二三配置,分列两厢,紫红色塑料铺地,中心通道一条墨绿色地毯,顶上两道荧光灯带,令人赏心悦目。上下层楼梯采用开敞式。车厢两端装有厕所显示灯,坐在位子上即可知道厕所有无人使用。<br/> 据介绍,在空调双层客车研制中,科技人员大胆开拓,借鉴国内外经验,采用了20多项新技术和大量新材料,一些主要性能指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br/> 我国是亚洲地区发展铁路双层客车最早的国家之一。1960年初,四方机车车辆厂试制了一列双层客车(无空调),全车定员1048人,服役20多年,于1982年退出运营。<br/> 空调双层客车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经过投标,铁道部浦镇车辆厂于1985年11月一举中标。浦镇车辆厂是一个已有80多年历史的老厂。为了新一代双层客车的早日诞生,全厂上下都动起来了。负责总体设计的沈宏工程师自接受任务后,没有休息一个星期天,厂里、家里各放着一套设计图纸;技术员张淑薇担负了4大部分的设计,正常情况下这可是4个人的工作量;工长张久友组织牛头刨床开展双手赛,工效提高一倍多;老工人蔡根章凭丰富的经验把铝型材由模压改为平压,赢得了时间;青工李习文新婚后不度蜜月,有时干晚了干脆住在厂里,新娘就将饭菜送到车间……厂长宋组岳说:“通过双层客车的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素养。”<br/> 三年拚搏不寻常。浦镇车辆厂于1987年7月造出了第一辆双层硬座车,在京沪线上试车成功,以后又研制出软座车、发电车。目前的第一列空调双层客车由10辆硬座车、1辆软座车和1辆发电车组成,全列车定员1970人。一位旅客在征询意见表上写道:“真希望下次再乘这趟车。”<br/> 愿有多一些的空调双层客车奔驰在祖国大地!

胡厂长的“问卷”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企业家画廊<br/><br/>  胡厂长的“问卷”<br/>  闻采<br/> 从山西到内蒙古的公路上,一辆小车正在急驶。山西省原平县化工二厂厂长胡新华朝辞家门,傍晚即将到达包头。包头是我国重要的稀土生产基地。一九八七年“化二”开发出优质稀土产品,为稀土二期工程事,这次他又上包头。<br/> 胡新华无心于车外的千姿百态,顺手从提包中取出一迭纸,顿时,一丝笑意掠过脸庞。这可是他的心爱之物:问卷。胡新华就任厂长几年,“化二”年利税已从三十多万元增到一千多万元,职工也从二百多人增加到八百多人,人多事繁,他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外出,不可能经常和职工促膝谈心。企业振兴靠全体职工的努力。如果不了解职工有什么要求,又怎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胡新华思索再三,精心设计了“职工问卷”。每年印发职工,一人一份,上面有多种栏目。工人想和厂长说什么,就尽情填写,公事和私情都可以。胡新华将问卷随身携带,随时翻看。<br/> 瞧,这张“问卷”是一位老工人填写的,他又提出三条技术改革设想。近年中厂部实行职工群体推动技术进步法,鼓励职工献计献策。这两年,职工通过问卷等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四千八百条,不少建议已被采纳,其中创造万元以上效益的就有二十一项。<br/> 瞧,这张问卷上,一位青工提出了参加函授学习的申请。胡新华下意识地道出一个“准”字。“化二”这几年一直重视智力投资,组织职工学政治,学文化,学技术,培育了具有科学精神、能打硬仗胜仗的一代“化二”新人。<br/> 瞧,这张“问卷”上,一位小伙子请厂长帮他美容。胡新华顿时乐了,“哈,这小子有意中人了!”作为厂长,怎能不成人之美。这些年,职工利用问卷向厂长提出过种种要求,如解决子女就业、解决两地生活、购买高档家电等。厂部竭尽所能,尽量予以满足。工厂关心职工,职工更关心工厂。“化二”这几年的迅速发展凝结着全厂职工的心血。<br/> 看罢几张问卷,胡新华扬起头,似乎想说什么,却没有开口。车轮滚滚。他的思绪飞向工厂,飞向职工……

图片

第5版(国内专页(经济))<br/>专栏:图片新闻<br/><br/> 文化古城安徽歙县,十分重视古村落保护,现在全县保存完好的明清两代古村落有多处。这些村落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层楼叠院,古朴美观,许多中外游人慕名纷纷到此考察参观。<br/> 图为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代民居、街道、水埠和码头的渔梁镇风貌。<br/> 本报记者 刘振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