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经济论坛

  不能忽视世界经济集团化的不利影响
张宇贤
最近,世界经济集团化问题已成为学术界一个热门话题。一些学者在论述中往往只看到集团化所带来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它的消极因素。我认为,应该指出世界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许多不利影响。下面就此略述几个方面。
对国际贸易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在经济集团内部,由于成员国之间相互削减甚至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因此,它常常能促进集团内部贸易的迅速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经济集团内部的这些优惠措施是具有排他性的,因此,集团内部贸易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是靠抑制与非成员国的贸易交往换来的,这样便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如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例,在1958—1980年短短的20多年中,共同体成员国的相互出口从68.6亿美元增加到3469亿美元,增长了48.5倍,年平均增长率达19%。但与此同时,非成员国对共同体的出口占共同体进口总额的比重却普遍下降。1958年,美国对共同体的出口额在共同体进口总额中的比重还达到11.4%,但到1982年便下降为8.6%。发展中国家情况也是如此,1958年这一比重为30.3%,1980年下降为22.2%,1982年再降为20.4%。由此可见,集团内部贸易的迅速增长确实影响到它与非成员国贸易的发展。
对国际分工的不利影响
由于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因此就有可能筑起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从而影响它和非成员国贸易的正常发展,也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世界范围内国际分工的合理化。欧洲共同体的农产品贸易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洲共同体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其价格一般要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例如,1980年共同体小麦价格就比世界市场价格高38%,牛肉高52%,黄油高53%。对于那些工业生产发达、农产品自给程度很低的国家如西德来说,无论是就世界范围内合理的国际分工原则而言,还是就这些国家本身的比较利益而言,都应该是它们向外出口工业品,而从世界市场进口价格低廉的农产品。但是,共同体成立后,由于农业政策的实施,限制了共同体外廉价农产品的进口,从而使得这些国家不得不从内部市场以高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进口农产品。这种分工虽然对共同体内部农业较发达的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有利,但它保护了落后,降低了世界农业生产效率,因此,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却不能说这是一种合理的国际分工。
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不利影响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集团化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有什么不利影响呢?我认为,主要的影响在于它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互投资增加,而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数量(特别是直接投资数量)相对减少,从而严重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来源。这是因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集团采取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从而使一部分作为非成员国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该经济集团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阻碍(例如前面所述的美国、日本对欧洲经济共同体出口比重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就往往通过扩大资本输出,特别是直接资本输出的办法,就地建厂,就地生产,就地销售,以绕过经济集团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分享产品免税流通的好处。以美国对欧洲共同体的投资为例。由于共同体成立后,美国对共同体国家的出口贸易受到严重影响,市场占有率也迅速下降。为了扭转颓势,美国政府便大力支持美国企业家在共同体内部投资建厂,就地销售。目前,共同体国家内部的美资企业在当地的销售额已远远超过了美国对共同体国家的商品出口额。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欧洲共同体提出要在1992年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因此,更进一步激起了美国公司对欧洲的投资热潮,1987年美国公司在欧洲用来收买公司和建设工厂的投资已达209亿美元,为1982年的28倍。与此同时,日本对欧洲共同体的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同样的趋势。1988年,日本在共同体的企业已达400家,比1987年增加了100家。以上事实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集团的成立,促进了它们相互投资的发展,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外资引进。
对国际经济协调的不利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今后的国际经济协调将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协调逐步转变为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协调。这种协调主体的改变,一方面给国际经济协调带来了有利因素,即协调一旦获得成功,它的覆盖面将极为广泛;但另一方面它也给国际经济协调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它使协调工作变得极为复杂和艰巨。这是因为:其一,集团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结构不同等原因而形成了各国不同的经济利益结构。因此,当国际协调不能与各国的经济利益结构相适应时,便不可避免地出现赞成国和反对国,从而使国际协调遇到很大的阻力。其二,经济集团的成立一方面加强了集团总体的经济实力,扩大了市场;另一方面又增强了集团内部成员国之间经济上的互补性,减少了它们对外部经济的依赖。因此,在国际经济协调活动中它们便有足够的法码来抵抗外部压力。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埃及通讯

  呼吁南北对话
  共同解决非洲债务危机
  本报记者 林皎明
由非洲统一组织召集的非洲债务问题国际研讨会八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在开罗召开。来自非洲各国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债权组织的一百五十名代表就日益严重的非洲债务危机发表各自见解,寻求合理解决途径。
研讨会呼吁非洲各国加强经济管理、协调非洲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迎接债务重负的挑战并强烈要求进行认真的、负有成果的南北对话,而且一致决定成立非洲债务问题高级工作组,协助非统组织筹备非洲债务国际会议。
非洲大陆外债总数目前已达二千四百亿美元,已超出非洲国家的承受力,成为非洲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外债膨胀引起的恶性循环,导致非洲经济进一步恶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非统组织主席、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本届研讨会的致词中指出,非洲债务危机日益严重有四大症状,即拖欠外债本息的金额在不断增加,外债利率上升,新贷款数额下降,贸易出口数减少。概括起来说,非洲的外债在没有增加新贷款的情况下爬升,而偿还能力却日渐衰弱。
非洲经济基础本来薄弱,近年来又受国际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世界原材料初级产品价格跌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统计,非洲国家赖以偿还外债的传统出口商品,诸如椰子、咖啡豆、镍、棕榈油、天然橡胶及铜等,价格普遍下降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六。二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越来越不利于非洲发展中国家。据统计,非洲贸易额普遍下降,最严重的一九八六年跌落十七个百分点。非洲国家不得不为工业制成品及食品进口付出巨额外汇。据国际货币基金会统计,非洲国家近年来的贸易逆差始终保持在二百二十亿美元左右。非洲债务问题如不尽早解决,欠债金额有可能在未来若干年内成倍增长,变成世界经济和南北关系中的大难题。
非洲债务国只要求南北对话合理减轻负担。埃及等国代表指出,债权国和组织同债务国单独谈判,与召开非洲债务国际会议并不矛盾。非统组织强烈呼吁召开国际会议,通过南北对话达成解决债务问题的总原则。“问题的解决只能建立在对话、合作、灵活和渐进的基础上。”肯尼亚中央银行前总裁甚至提议,非洲国家与拉丁美洲国家、第三世界其它债务国联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加强债务国的对话立场,共同要求减轻债务。然而,西方债权国和组织只在部分债务问题上有所松动,却极力阻挠举行国际会议、解决债务问题。
“债权人和我们坐到一张桌子前,大家共同来研究走出目前死胡同的最佳途径,这会有什么损失?”非统组织现任主席穆巴拉克风趣地询问那些反对召开非洲债务会议的代表。这番话看来很值得西方人士考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美国国债知多少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但有趣的是,它同时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目前的国债已接近3万亿美元。只是因为它的经济基础雄厚,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才没有爆发明显的经济危机。
债务一向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为了随时向社会提供国债数额并引起社会的警戒,在纽约市中心的第42街和美利坚大街交汇口,即在离最繁忙的时代广场只有一街之隔的地方,立起了一个巨大的电子钟,叫“国债钟”,这个长8米、宽3米,价值12万美元的大钟随时显示美国的国债数额。
1989年上半年末,这个钟显示的国债数是27396亿美元,它相当于美国目前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6%,相当于全球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6.5%。1988年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总额为1.3万亿美元,而美国的国债是它的1.1倍,可见数额之巨大。问题还不止于此,它还在不断增长。国债钟显示,它平均以每小时28万美元的速度增长着,一年大约增加25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债务,一年需要付出的利息约在2000亿美元以上,相当于美国一年国民生产总值的4%。无怪乎有人认为,在国债、贩毒吸毒、枪支泛滥、未婚先孕和种族纠纷等严重社会问题中,美国的国债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余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日本通讯

  日美举行贸易协商
  本报记者 于青
  9月4日起两天来,日美两国的政府代表团在东京举行了第一轮贸易结构性障碍问题协商,探讨从根本上解决旷日持久的经济摩擦的途径。
日美间举行经济结构性问题协商的主要背景是两国间长期性的贸易不平衡。自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对美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此后,顺差数额不断增大。其间,双方先后围绕纺织品、电视、汽车、半导体、巨型计算机、牛肉、柑桔等争吵不休。摩擦进而从物品发展到技术、金融等领域,而今演化成为整体型的“复合摩擦”。其结果,美国对日贸易逆差仍居高不下,在美国对外贸易赤字中,日本所占比例从80年代中期的1/3上升到约1/2。美国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的进口设置障碍,而且这种障碍与日本国内的经济结构有关。因而只就个别产品摩擦举行谈判,无法根本解决贸易问题。布什就任总统不久就提出结构性障碍问题协商的建议。在7月的巴黎西方国家首脑会晤中,日美两国首脑同意,从9月开始,两个月举行一次结构性问题协商,预定明年4月提出协商的中间报告,明年夏天提出最终报告。
日美贸易不平衡的症结何在?从日美协商提出的议题看,两国认识不尽一致。美国要求日本改善价格体系、流通制度、储蓄和投资、土地政策和金融体系,改变排斥外来商品的一贯作法,而日本则要求美国改善低储蓄和过度消费、设备投资不足、出口努力不够以及职业训练和教育等问题。总之是从宏观经济结构入手,探讨根治经济摩擦的办法。这次协商属于交换看法阶段,没有涉及解决措施问题。第一轮协商闭幕后,日美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尽快着手研究日本增加进口和美国扩大出口的问题,并联合调查日本商品的国内价格差问题。
第一轮协商虽然火药味不浓,但双方却不无紧迫感。协商开始前的日美首脑会谈中,布什总统有言在先:“如果结构性问题协商失败,日美贸易不平衡继续扩大,将导致两国关系恶化。”对于旷日持久的经济摩擦、错综复杂的结构性障碍问题,要在一年内5轮协商之后,开出药到病除的处方笺,实非易事,况且美国方面还急于在明年4月的中间报告中看到具体成果。
日本方面先是认为不宜操之过急,后又表示尽力而为。日本也意识到,身为持有巨额贸易顺差的最大债权国,如果在解决显而易见的结构性障碍问题上不作出积极的姿态,不仅会增加美国的对日不信任感,还会引起国内消费者的不满。舆论期待日美结构性障碍问题协商取得进展,既有益于日美双边,也能为解决多边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有所借鉴。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保又建一自由经济区
保加利亚在黑海重要港口和工业城市布尔加斯市又建立了一个“无关税自由经济区”。
不久前,保加利亚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布尔加斯市建立“无关税自由经济区”。这是保加利亚继在多瑙河畔的鲁塞和维丁两市建立后的第三个“无关税自由经济区”。据该经济区负责人赫·拉赫内夫说,新建的经济区的形式是股份制,主要靠保加利亚和外国公司作为股东投资共建。特别希望当地的几家大的工业企业在创建初期积极入股。
建立这一经济区的主要目的是吸收外资和引进世界先进技术,生产各种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
在布尔加斯建立这类经济区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它是保加利亚交通运输主要枢纽之一。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并有上百家国营、合营公司和企业、合作社及科研单位。(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在埃及首都开罗,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十分丰富,吸引着远方的来客。图为开罗市风味摊点一角。本报记者 申明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