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综述

印度全面开发能源
  归通昌
近年来,印度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挖掘潜力,积极开发能源,以解决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煤炭是印度的第一能源,已探明储量有5000亿吨,是发电和炼钢的主要燃料,占全国商品能源消费的40%以上。印度政府通过增加投资、引进外资、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科学研究、改进经营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仅“七五”计划期间(1986—1990),政府对烟煤开采投资670亿卢比(当时比价1美元约合13卢比),为褐煤开采投资150亿卢比,还从世界银行贷款6亿美元用于发展煤炭工业。
为了对采煤和运输实行机械化,印度先后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波兰、苏联和加拿大等国引进先进技术。投入科研的经费由“六五”期间的4.2亿卢比增加到“七五”期间的25亿卢比。煤产量1987—1988年度为1.79亿吨,预计到1990年将达到2.26亿吨,争取到2000年年产量达到4亿吨。
为满足国内对石油的消费和减少进口,印度正加紧开发石油资源。1988—1989年度,拨出18亿美元用于石油生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目前,原油产量已达3000多万吨,相当于10年前的3倍。进口石油所占的比重已从1981年的70%下降到1988年的35%,计划“七五”期间石油产量达到1.44亿吨。
印度的天然气产量这几年也有较大增长,从1970—1971年度的14亿立方米增长到1986—1987年度的98亿立方米,预计1989—1990年度产量可达到149亿立方米。
利用原子能发电,是印度解决电力不足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印度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于1969年投入使用。前年,政府批准了建造12座核电站的计划,总装机容量为600万千瓦。加上以前建造的核电站,印度核电将拥有约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印度十分重视对太阳能的开发利用,用于该项目的研究和试验的资金达1.2亿卢比。目前,太阳能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烹调、热水、供暖和边远地区的通讯等。
印度政府采取补贴销售的办法出售了10万个太阳能灶具,太阳能灶已成了普遍使用的加热装置。目前,已有10万个村庄利用太阳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手段。
印度还计划在偏僻的拉达克地区和旁遮普邦建立一些太阳能电站。
印度全国已安装了1700个汲水用风车。有的农场的风力发电机已并入当地电力网。在南部的安得拉邦已建立200个风力发电站,主要用于农田灌溉。印度科学家正在设计供不同地区使用的大型风力发电机。据估计,仅沿海地区就可以利用风能发电2万千瓦。
总之,印度采取多渠道开发能源的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果,这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美国通讯

  科技进步给法官出了难题
  ——七颗受精卵到底判给谁?
  本报记者 仓立德
美国田纳西州布朗特县巡回法院法官戴尔·扬,最近在审理戴维斯夫妻离婚案中遇到一个大难题。这个难题不要说这位法官未见过,在田纳西乃至整个美国也属史无前例。
离婚案在美国本是司空见惯,但戴维斯夫妻案的棘手处既非一方不愿离异,也非锅碗瓢盆等财产难以分割,而是夫妇双方都想得到他们共有的7颗人工试管受精卵的处置权。
现年30岁的朱尼尔·路易斯·戴维斯与28岁的玛丽·苏·戴维斯10年前结为伉俪。婚后6年苦于膝下无子,便商定由东田纳西授精中心将玛丽的卵子与朱尼尔的精子在试管中人工结合。去年底,这个中心将两颗受精卵植入玛丽体内,但怀孕失败。另外尚有7颗冷藏在液氮中等待时机,没想到却遇上两口子婚变,纠纷由此而生。
在法院听证会上,夫妻各执一端,互不相让。玛丽认为自己是“那些胚胎的母亲”,那些受精卵是“生命的起始,无限期冷藏等于害他们的命”,她强调这是她此生养孩子的唯一机会,因此要求将受精卵判给她。朱尼尔则坚决不同意让女方单独处置这些受精卵,因为别人无权强迫他作父亲并承担对后代的社会和经济责任。他要求与玛丽共同监护这些受精卵,其命运只能通过双方协议来决定。
双方的律师及其支持者更是旗帜鲜明,针锋相对。一方认为那些受精卵根本不能看作后代,“将胚胎与胎儿相题并论把事情搅得乱七八糟”;在是否要、何时要、与谁要孩子的问题上,朱尼尔有当然决定权;玛丽应放弃那些受精卵,她今后还有机会生育……另一方宣称这些受精卵是生命,至少是“潜在的人类后代”,应有出世的权利;玛丽有权要,因为她承受了数次手术,在身体上和感情上付出的代价更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不令法官左右为难。表面上看来,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那7颗人工受精卵,实际上此案已超出“没有先例”的法律范围,而涉及到许多道德、伦理、医学、社会心理等方面的严肃问题。
美国自1986年发展“试管婴儿”技术成功以来,公众舆论在人工受精卵是否是生命的问题上形成对立的两大派。以罗马天主教会为代表的一派持肯定态度,认为毁掉这些受精卵就像堕胎一样害死了“未出生的人类生命”。包括科技界许多人士在内的反对者则认为受孕不是一刹那,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便是非人工受精卵,其自然成孕率亦不足1/3,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受精卵视为后代,它们只是胚胎形成前的细胞而已。
如果按照美国现行法律那样不承认这些冷藏的人工受精卵是生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能否将它们用于科学试验?不需要的能否销毁?是否是财产?能否转让?夫妻离异后该如何分割?如果这些试管胚胎的生命权利得以承认,那么,假如一对夫妇有许多人工受精卵,是否必须让他们一一出世?如夫妻双方或一方去世,如何处置?如因事故或技术原因(目前人工受精卵植入体内的成孕率只有10%)而造成的受精卵死亡是否算“害命”?谁承担责任?……上述种种,都亟待回答。
目前全美已有200家医疗机构从事“试管婴儿”工作,冷藏的人工受精卵已达4000颗,但很少考虑夫妻婚变或死亡问题。难怪戴维斯离婚案一出,舆论界大呼:科学技术已远远走在了法律的前头,社会对此必须作出回答的时刻到了!不过这7颗小小人工受精卵的最终命运,恐怕还要几年才可见分晓。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国外剪影

  哨子的妙用……
  英国妇女受人身侮辱威胁
大伦敦警察局最近建议每个电话用户准备1个哨子,放在电话机旁。妇女一旦接到陌生人打电话来说下流话时,可以对着话筒吹哨子,尖锐的哨音既能起干扰作用,有时还可以伤害对方的耳鼓膜。警察局挨户赠送1本20页的小册子,指导如何对付侮辱妇女的犯罪者。上述的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泰晤士报》8月14日一条新闻的标题是:“1300万妇女是性犯罪受害者”。该报说《生活》杂志对1000名妇女进行调查后,发现其中几乎半数在最近5年内曾受过性侮辱,包括接到说下流话的电话。该报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出全国有1300万妇女处于性犯罪的威胁之下。对于这种“轻微罪行”,绝大多数妇女都羞于张扬,隐忍不言,不愿向警察局报告。这就使警方无法有效地对道德败坏分子予以惩戒。
许多污辱妇女行为发生在地铁或其他公共车辆上,因此交通警察号召受害妇女勇于报告,并安排女警员负责和她们单独谈话,以便取得线索抓获坏分子,防止这种犯罪行为发展成破坏社会安宁的恶劣风气。看来,俱乐部里穿礼服的文雅绅士们似乎要慨叹世风日下和大英帝国的悲哀了。 (封)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以色列在占领区横征暴敛
不久前的一天,一群以色列士兵和税收官员闯进阿罕默德在约旦河西岸开设的小店,声称该店拖欠税金,要罚款25万美元。然而,这家小小的铺子一年的收入才数百美元。尽管店主一再求情,士兵们还是翻箱倒柜,大肆搜查,最后翻出了他仅有的3000美元积蓄,予以没收,才算罢休。接着,附近村镇的一个名叫阿旦的大学生突然被拘留,强令他替父亲偿付税金。可怜的阿旦身无分文,一再解释,得到的却是侮辱和拳打脚踢。结果,他的身份证被强行夺走。为此,他只得每天排队7个小时,用了一个星期才得到了一纸临时身份证。
类似上述的事件在被以色列占领的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是司空见惯的。面对国际舆论的谴责,以色列当局居然这样辩解,增加对巴勒斯坦人的征税是为了弥补巴勒斯坦人“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以色列自从1967年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来,在占领区设立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有财产税、所得税、进口税、营业税等等。根据国际法,占领者在占领区征得的税收应用于该地区居民的公用事业。然而,以色列当局花在占领区公用事业的费用远远少于税收所得。他们把从占领区征得的部分税收用于以色列本土或去安置犹太人移民。
近年来,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征税的名目更多了,手段也更为凶狠了。他们颁发的许可证有25种之多,从驾驶汽车到生孩子都得有许可证,男女老少谁也逃不了。有时,为了领取一张许可证,巴勒斯坦居民不但要付钱,还得花几天的时间排队。去年9月,以色列当局还作了一项新的规定,汽车或其它交通工具的主人必须交纳450美元的税金。仅此一项,以色列当局一年就可从巴勒斯坦人身上榨取2400万美元。
以色列当局从不按法律程序征税,税收官员可以任意没收或罚款,甚至动用武装力量进行所谓“夜袭”,即晚间闯入住家强行征税。以色列还对纳税人的亲戚、朋友、顾主等进行拘捕或罚款,逼纳税人交税。
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残暴的压榨,只能激起巴勒斯坦人更坚决的斗争。
(世绍)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秘鲁的星期天集市
星期天集市,在秘鲁的皮萨克、琴切洛、瓦卡约、卡哈马尔卡等地,一直办得相当红火。集市所呈现的景象,彩色鲜艳的服装、丰富的土特产和别具匠心的手工艺品,组成神话般的万花筒。你沿着货摊转悠几个小时,也看不尽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土豆成麻袋地存放在那里,品种之多是别的国家没法比的,因为这里是土豆的故乡。还有山地玉米、辣椒、豌豆,各种各样的种子、水果、鱼干、青菜……印第安男人肩背装满母鸡的背袋在叫卖;印第安妇女牵着羊驼,出没在广场的人流中;一些穿着花花绿绿的妇女,挎着满载着大西洋鼠海豚的篮子,在跟山民讨价还价。在自制的多层笼子里关着的是当地稀有的珍禽,在它的周围常常围满了兴致勃勃的旅游人群。集市的一整天都是这样熙熙攘攘。
很久以来,这里的交易大多是以物易物。只要两相情愿,他们并不计较商品本身价值是否对等;一口袋大米换两口袋土豆,一条大鱼换两把辣椒,一条刻花皮腰带换一对小雏鸡,一只会说话的鹦鹉换一副银饰物。据了解,价格的浮动往往取决于当年的粮食收成或气候条件,甚至于某种商品当时的时髦程度。
总的来说,这里的买卖成交相当简单。买卖双方先讲一阵子价钱,然后会意地笑笑,这笔买卖就算做成了。
当然,用钱在这里买东西也是很方便的。当地货和美元可以通用,以美元结算在这里已习以为常,因为来赶集的外国人相当多。在手工艺品中,微型羊驼雕像和穿着秘鲁各地典型风格服装的小洋娃娃最受外国人青睐。
(刘建明编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难分难解 朱根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