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历史的艺术画卷
——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当前,长城内外、大河上下的十亿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英勇奋斗。在前进的道路中,有坦途也有崎岖,有胜利也有困难;要迎接严峻的挑战,更要拿出坚韧不拔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这一切,已经引起全世界的瞩目。人们要求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本文献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大型摄影艺术画册
《路》,从历史的不同侧面,真实地再现了曾经为中国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
这本画册,精选了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和侯波伉俪从抗日烽火燃烧着的土地上,到建立新中国的凯歌声中拍摄的187幅照片。从这些摄影镜头中可以看到:在延河之滨,集合了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以必胜的信心,惊人的毅力,脚踏实地,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习、开荒、练兵、走向战场;在太行山区,军民深情亲如家人,他们同仇敌忾,生死与共,不惜牺牲生命,赶走了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疆土;在北平和平解放时,中国共产党人和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国是,研讨建国大计;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领导人与中外知名人士,同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宗教界、工农代表等各方面的人士频繁接触,亲切对话……这一幅幅发人深思的历史画面,勾划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走向胜利的道路。在这条不平凡的道路上,人们定会看到无数牺牲者和幸存者的可歌可泣的壮举和他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心灵。
徐肖冰和侯波两位摄影家,从事摄影生涯均逾半个世纪。他俩的摄影作品,取材极其宽广,既有政治、军事的内容,又有文化、生活的丰采。收入这本摄影画册的大部分作品系第一次公开发表。为了这些珍贵、生动的历史画面,他俩冒着严寒酷暑,披星戴月,实地抓拍,甚至不顾生命危险,亲赴作战前线拍摄。这些作品集聚了作者的艰辛,蕴藏着作者的追求和造诣,既是历史的真实纪录,又是艺术的精心创造,将给人们带来新的启迪。
希望这本大型摄影艺术画册的问世,能够博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理解和欢迎。
(本版所附三幅照片选自大型历史文献画册《路》)(附图片)
毛泽东畅游湘江之后,在农家门口小憩。(1958)
朱德、彭德怀相持不下,邓小平观战不语。(1953)
周恩来、邓颖超在海南岛参观华侨农场。(一九六○)


第8版(副刊)
专栏:

人体美展的疑虑
焦武 仲谊
前些时候,不知为什么,人体美展甚为兴隆。谁料看得多了,反倒心存惶惑,现择其要者以求教高明。
其疑一,人体是不是因裸而美?“人体美”也罢,“人体艺术”也罢,这里的“美”或“艺术”是缘人体而起的,是在人体上做文章的,这恐怕是没有什么疑问的。绘画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种,把人体作为表现对象,也无可非议。然则人体者,有裸体与非裸体之分也。但人们从展品为清一色的裸露着的人体来看,不知是否只有裸露着的那些赤条条的人体才有“美”可言,才有“艺术”可讲?
其疑二,人体是不是唯女才美?人体从性别上分,有男体,有女体,其数量大约一半对一半。讲人体美与艺术,则应包括两性的人体美和艺术。然而从有些展览的有关数字中,使人觉得,似乎唯女性才美,而男性人体在作画者那里是不美的,画家画男人大概没有艺术可言。展出作品一百三十多幅,男性人体仅有一幅,余者全是女性裸体,也许男人被办展者遗忘了。难道愿为艺术献身的只有女性,而男性没有?这里恕我说句白话,所谓的人体美,大概就是女人裸体美,人体艺术不过是“表现女人裸体的艺术”罢了。
其疑三,何谓人体的自然美和艺术美?如何让人们在对人体特别是女性裸体进行“真正意义”的欣赏时,而不联想到性。我们知道,人们对某种艺术的欣赏,是通过视觉和感觉而实现的。欣赏绘画,主要是通过视觉的作用而达到了某种艺术享受。然而当你把女性裸体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硬是要人们唤起美感而没有肉感时,效果却颇为遗憾,许多人并未跟着作者的引导走。诚如你在人体上所表现的艺术是“阳春白雪”,而芸芸众生则看到的是“下里巴人”,岂不“和者盖寡”!据参观者说,在二十万参观的人群中有四多四少,即“男士多,女士少;年轻者多,年老者少;小伙多,姑娘少;欣赏写实人体多,欣赏抽象者少”。由此笔者可以断言,犹如长龙般的人群购票看展,恐怕未必是他们都真懂得“阳春白雪”了。


第8版(副刊)
专栏:

花棍舞——“黑又亮”
张洪奎
前不久,在哈尔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开幕式上,伴随着欢快的唢呐声,24个乡下娃手持花棍、排成四路秧歌队,风风火火、虎虎灵灵地冲进宽敞、漂亮的集体舞比赛场。只见他们时而大展大收,时而快慢交之,手帕如蝶飞燕舞,花样翻新,金棍则上下飞旋,内外穿梭,快舞如雷轰电闪,江河直下,慢打似流水孱孱,春风拂面。表演结束,掌声四起,全场5000名观众无不为之喜悦振奋,还有人在台口喊了一句:“绥化地区是黑又亮”!
谁能想到,进行如此精彩表演的原来是一支由工人、农民等组织起来的业余舞蹈队,8分钟的表演凝聚着他们10年的心血。
“花棍舞”又名霸王鞭,据说起源于三国,在金代开始有记载,于清朝末年,由移民带到黑龙江,但那时仅是艺人们谋生的手段,真正搬上舞台是1939年在延安。1945年,王震部队进驻东北,在绥化市内曾有上百名官兵齐打花棍,欢庆解放。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花棍却濒于失传。
绥化地区文化馆几个热心的年轻人,下决心要把这深为群众喜爱的“花棍”重新挖掘出来。十年来,到处留有他们的足迹。他们走遍全区12个县,上百个村庄,走访了数百名民间秧歌艺人,又几经加工、整理,终于使花棍舞再展风姿。
他们除继承了花棍舞的传统技法外,又创造性地揉进了东北地方戏中的“哏、逗、俏、浪、摆、扭”及秧歌中的手绢等,使花棍舞更加多姿多彩。每当音乐一响,他们东一扭,西一打,前碰碰,后踢踢,就如自由驰骋在无边的原野上一样,他们以特有的粗犷、豪放、火爆、炽烈而赢得了人们的喜爱。1985年在全省第二届舞蹈比赛中,压倒群芳,夺得编导一等奖,轰动省城。1986年参加全国业余舞蹈比赛喜获“丰收奖”,1987年随黑龙江省艺术团去香港演出,1989年,在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天鹅之声中又获优秀节目奖,优秀表演奖。
花棍舞成了名符其实的“黑又亮”。


第8版(副刊)
专栏:文苑拾穗

世界名诗集精华
莫少云
由飞白主编的《世界名诗鉴赏辞典》已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收入的诗作,上起金字塔中的巫术诗,下迄超现实主义、极端主义等二十世纪诗派,系统地赏析了四千余年来二十四个国家各重要思潮流派和诗歌类型的代表作,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百家诗艺和绵延曲折的诗史脉络。
这部著作,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对传统诗与现代诗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通过博采各家之长而趋近于全面。《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为读者提供尽可能翔实的资料,在审美中讲解诗意,根据每首诗的特点,选择不同的角度切入,不求一格,以求较好地捕捉到诗人的风格和作品的神韵,给读者留有广阔的思维空间。这部著作所选诗作,多数根据原文直接译出。


第8版(副刊)
专栏:

西子湖边话“人和”
石言
杭州,中国旅游的天堂,今夏又是荷花盛开,浓香十里;但海外游客却少,8月份虽有恢复,也还平平。我出发杭州,心想正好到华侨饭店去白住个空调房间,反正你空着吗,咱们老朋友了。谁知探问之下,“今天租房率百分之九十三,到晚可能客满。”当真?我向熟悉的楼面服务员细问。姑娘们自豪地说:“6月份杭州旅游大饭店家家赔钱,有的赔了一两百万,我们还赚了十万。”“7月份租房率平均百分之八十,赚了四十万。”“8月份……你看高鼻子也多了。”
生意这边独好。
因为地段好吗?华侨饭店的地段确好。面西湖背闹市,游览采购两便。但类似的宾馆杭州非此一家。因为经过改建装新,有了上等设备而房价又适宜吗?那新建的豪华宾馆条件更好。饭店的一位公关人员道破了真谛:“7月初,有位华侨从香港打电话问我:杭州到底太平不太平?我说:太平!他说:你说太平我相信。接着他就来了。正像我们徐总经理说的:地利不如人和嘛!”
我很有触动。人和,这是中国圣君贤相最重视的治理之道。华侨饭店虽小,的确力行此道。他们的服务是“土洋结合”的。既有西方现代化的科学规范,又有某些大饭店所不屑的中国传统的人情。女服务员们可以为体弱的旅客上街买东西,可以为办事的旅客看管小孩,可以为寻找亲人的旅客跑遍杭州。一位日本旅客中晚两餐未出房吃饭,服务员姑娘
“警惕”了,主动去察看,发现旅客昏卧在床,幸亏抢救及时转危为安。事后,这位旅客的父母从东京飞来致谢。因此,“你说太平我相信”。
大动乱中的小小考验,一亏一盈,华侨饭店的“人和”价值何止百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