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政情背景

非洲大陆致力于解决内部纷争
王能标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非洲大陆出现了缓和趋势。一些长期内战不休的国家出现了交战双方积极谋求和平解决内乱的势头。
安哥拉
安哥拉自1975年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取得独立以来,由于原先各个反葡民族解放运动组织之间的矛盾、超级大国的插手和南非的破坏,一直内战不休。
在美国的斡旋和苏联的配合下,去年经过长达8个月的10多轮谈判,安哥拉、古巴和南非终于在12月签署了关于古巴从安哥拉撤军和实现纳米比亚独立的纽约和平协定。根据协定,南非军队撤出了安哥拉,古巴军队也开始并将最终全部撤离安哥拉。
6月22日,18个非洲国家领导人在扎伊尔总统蒙博托的家乡举行首脑会议,帮助实现安哥拉和平。会上,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和反政府武装领导人萨文比第一次互相握手并达成了双方停火的协议。
安哥拉内战连绵14年,内乱外患造成了巨大损失。安哥拉物产十分丰富,而现在却是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工厂倒闭,农田荒芜,商品奇缺,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经济建设。战祸使5万人丧生,5万人致残,150万人流离失所,另有10万人逃离本土。交战双方尽管都有外部势力的支持,但是谁也没有打败谁。
现在,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尽管双方都指责对方有违反协议的行动,在组成未来政府的方式上还有分歧,但都在努力维持停火,有关各方也都在为和解进一步创造条件。
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和安哥拉有类似之处,自1975年摆脱葡萄牙殖民统治以来,也是处于内忧外患中。南非的频繁入侵、破坏,以及它支持的反政府武装全国抵抗运动(抵运)的骚扰袭击,使莫桑比克长期得不安宁。
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参加了扎伊尔首脑会议,安哥拉和平协议的达成使他增添了实现莫桑比克国内和平的信心。他把安哥拉这一和解模式作为他的国家的和解样板。他呼吁“抵运”放弃战争,像“安盟”那样走和解道路,接受政府的和平计划,接受现状,并意味深长地指出,他说的接受现状并不意味着现状不能改变。目前,莫桑比克政府与“抵运”双方都同意请肯尼亚总统莫伊调解他们的冲突,为此莫伊已于7月21日访问了莫桑比克。莫桑比克的和解努力得到国际社会的帮助。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科恩说,美国将设法结束外国对“抵运”的各种形式的援助,美国已在不断地敦促南非不再援助莫桑比克的反政府武装。科恩还呼吁“抵运”同莫政府和谈,称赞莫政府的和平计划是“广泛和合理的”。
近年来,南非一直在同一些非洲国家接触,试图改善同非洲国家的关系,改变它的孤立处境。继今年二三月南非外长两次访莫以后,南非执政党新领袖、代总统德克勒克7月19日访问了莫桑比克同莫总统就莫内战问题举行会谈。
纳米比亚
根据去年底达成的纽约协议,纳米比亚4月1日开始走上独立进程。尽管4月初在纳米比亚北部发生的武装冲突使这一进程一度搁浅,但总的来说还比较顺利。这一和解势头推动了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内部和解。而这两个国家的和解趋势实际上是西南部非洲和平的连锁反应和必然结果。这一可喜现象还有可能对整个南部非洲局势产生影响,有可能促进南非国内的和解。就在安哥拉实行停火的当天,非洲人国民大会发表声明说,它的组织正在讨论同南非当局和谈的可能性。不过,南非当局还会从维护本身利益出发,在纳大选和其它问题上制造障碍。不可能一切顺利。
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也是一个连年内战不休的非洲国家。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埃塞俄比亚北部地区厄立特里亚1952年和埃塞结成联邦。1962年,当时的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宣布厄立特里亚为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地区。28年来厄立特里亚人一直为该地区的独立同埃塞政府军作战。厄立特里亚战争是非洲历史上最长的一场战争。埃塞俄比亚政府50%以上的开支用于这场战争。
今年5月埃塞俄比亚政府提出了一个新的和平建议,第一次同意同反政府武装举行无条件谈判。它派出许多代表团到国外争取国际社会对它的和平努力的支持,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因为许多阿拉伯国家是支持反政府武装的。
埃塞俄比亚外交部长7月10日说,政府的和谈建议已得到反政府武装的积极响应,双方即将举行和谈,以结束北部地区长达28年的内战。实际上,政府已同厄立特里亚反政府武装有过几次秘密接触。北部提格雷地区的反政府武装最近也再次呼吁政府同它谈判。
反政府武装要求厄立特里亚独立,而埃塞俄比亚总统门格斯图最近还坚持说,国家的统一不容谈判。这将是今后谈判的焦点。
苏丹
今年6月30日苏丹发生军事政变。新政府一上台就宣布了一个月的单方面停火,并对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军实行大赦。7月11日,苏丹新政府派代表到亚的斯亚贝巴请埃塞俄比亚调解苏丹内部冲突。苏丹新领导人宣布,实现国内和平是他的首要任务。
实际上,苏丹的和解进程在政变前就开始了。今年苏丹前政府和反政府力量举行了首次正式和谈,会谈中苏丹前政府接受了去年11月政府中的第二大党同反政府武装达成的和平协定。协定内容包括中止执行伊斯兰法,取消紧急状态法和实现国内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之间停火。
苏丹军界要求结束6年的内战,军人执政之后,和解的步伐自然要加快。苏丹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加朗多次表示,他不讨厌现在的军政府。
过去苏丹和埃塞俄比亚都支持对方的反政府武装,现在都转变了立场。目前,埃塞俄比亚正积极调解苏丹的内部冲突,安排两派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进行接触。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人物春秋

乔治·海德在大河彼岸去世
(美国) 格雷·戴蒙德医学博士
他七十八年的一生十分伟大,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力。他生为乔治·海德,死时是马海德。他生为美国人,死时是中国人。他生在美国东部的一个贫寒家庭,死时,已在共产主义旗帜下取得杰出的成就。
一九三六年,海德做了“到大河彼岸”去的决定,他到了被围困的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人那里。这是一个年仅二十六岁青年所采取的举动,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判断,这都是一个冒着生命危险、担着对个人名誉和家庭名声的风险的举动。幸存的希望是微小的。但他以一个年青人的喜悦和精力投身其中,很快他就被毛泽东领导下的长征幸存者的满腔热情和使命感所深深吸引。
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七一年,美国新闻报刊封锁消息,海德其人不为外界所知。早在一九三六年,他本人还特意明确地请埃德加·斯诺在报道中国共产党人的《西行漫记》中把提到海德之处一一删去。
大学生、各行各业的人、作家、演员开始偷偷通过国民党的封锁来到延安。延安窑洞的生活是不平凡的十二年,先与蒋介石打仗,接着抗日,随后又是和蒋介石打,海德作为一个医生,一直十分忙碌,但与此同时他也忙于变做一个中国人。他学中文,并选了一个中国人的姓——马,因为中国回族人多姓马,而他感到由于他的黎巴嫩血统,他和回族人民有一种阿拉伯的亲属关系,他还娶了一个漂亮的中国演员。
一九五○年,由于他在延安的十二年生活经历,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当年,他的父亲是从黎巴嫩移民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乔治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学习了两年后,便开始了一系列行动。
他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回归到他的黎巴嫩的根,他骑着自行车横越欧洲到了瑞士,乔治还到过世界上最令人兴奋、最危险而又最充满阴谋诡计的大都市上海。
这个来自布法罗城的男童成了上海租界的一名性病专家,他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由于外国的侵略、内战、军阀和鸦片而丧尽元气的旧中国,还背着性病猖獗的额外的包袱。
当在共产党领导下迎来和平时,他帮助政府组织并推行了一项巨大的公共卫生事业,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已从众多人口中消灭了各种性病。海德为消灭性病而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他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
在他生命的最后岁月里,他转向根除麻风病的工作,并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消灭麻风病的运动。尽管他已被病魔缠身,但仍孜孜不倦地工作。胰腺手术和放射治疗给他留下了糖尿病和酶缺乏症。肺部的病变证明他患了转移性前列腺癌。但他继续工作,并参加了研讨麻风病的国际会议,接受了达米安麻风病奖、拉斯克奖和密苏里·堪萨斯市大学及布法罗大学的名誉学位,他还担任中国麻风病协会会长一职。
一九八八年七月,他出院,出席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医学界防止核战争会议。他已意识到自己来日无多,随后他拖着消瘦之躯乘车缓慢地从布法罗到教堂山,要再欣赏一下他的祖国。他来到堪萨斯城,所见到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此行是来告别。一回到北京,他即被送进医院,最后出现肝昏迷而溘然长逝。如果不承认他一生的成长经历,
就无法完整讲述他的一生。他汲取了中国人最优秀的美德,同时又
保留了一个美国人的本色,成为一个有真知灼见、谦逊体贴和蔼的
人。
一个美国人跨越大河的障碍,放弃了自己的国籍,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是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人,甚至连最顽固不化的美国反动派也不能不承认乔治·海德的一生。
乔治·海德一生给人的终极启迪是:一个人只要完全地贡献于人类,便不在乎天资是来自大河此岸还是彼岸。
陈秀霞 摘译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计算机模拟军事演习
最近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加尔文在接受西德《星期日世界报》记者采访时说,北约今后在举行军事演习时,将大量削减参加演习的实际部队人数,而代之以通过计算机进行的模拟演习。
加尔文说,今年9月北约将要举行的三次军事演习都将体现上述要求。
此外,将于11月在西德拉姆斯泰因举行的名为“王牌89”的军事训练将全部通过计算机进行,参加训练的8个军团将全部不出兵营,训练情况可通过卫星进行转播。
(新华社)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哥伦比亚的“黑色星期五”
本报记者 朱满庭
8月18日,哥伦比亚安提奥基亚省警察局局长金德罗上校和执政党内争取总统候选人提名的著名政治家加兰先后在麦德林市和波哥大市遇刺身亡。这极大地震动了哥伦比亚和国际社会,人们把这一天称为“黑色的星期五”。
最近一个时期,哥伦比亚贩毒集团掀起一股暗杀浪潮,他们以重金雇佣杀手和准军事组织刺杀政要、法官和警官,妄图阻止哥伦比亚当局的扫毒行动和司法调查,迫使政府与之
“对话”。在贩毒集团出没最多的麦德林市,省总督贝坦库尔和一名女法官先后遇刺。8月16日,昆迪纳马卡省高级法院的法官卡洛斯·瓦伦西亚也被人射杀于波哥大市中心。其直接原因可能是他坚持要传讯国际贩毒集团头目埃斯科瓦尔。瓦伦西亚遇刺后,大批法官呈递辞职书,全国法院开始不定期罢工;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法院办案人员和家属的人身安全。不料,这一风波尚未平息,金德罗和加兰又先后遇刺。
加兰是自由党内的后起之秀,今年46岁。去年,他领导的派别与党内主流派合作,再次争取党内总统候选人提名。据最近一次民意调查,加兰是提名呼声最高的人选。加兰在反对毒品问题上态度坚决,主张恢复哥伦比亚向美国引渡毒品贩子的协定。这个协定是贩毒分子的一个大忌,也是哥伦比亚国内有争议的一个敏感问题。
1987年,全国最高法庭宣布此协定不合宪法,阻止了协定的执行。加兰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自然招致贩毒集团的忌恨。据警方透露,麦德林贩毒集团曾悬偿50万美金,买加兰的人头。因此,加兰之死一般认为肯定是贩毒分子策划的。
贩毒集团的暴行激起了哥伦比亚各界的极大义愤,也促使政府下更大的决心打击贩毒活动。巴尔科总统宣布恢复哥美之间的引渡协定,即行政当局有权不经司法当局的批准将抓获的贩毒分子交给美国当局处理。巴尔科总统还宣布没收贩毒分子的财产,从经济上打击贩毒集团。星期五之后,军方和警方已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搜捕和查抄行动,行动范围从首都波哥大一直扩展到与厄瓜多尔交界的热带密林。国防部长于21日宣布,三军和警察已逮捕1.1万名可疑分子,没收了数十架飞机和直升机、数百辆汽车,查获到4吨可卡因。军方还在波哥大、麦德林抄查了麦德林贩毒集团头目的豪华住宅。
暗杀浪潮已对哥伦比亚政局产生影响。一些正在争取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已表示在目前的形势下竞选活动应暂停一下。在贩毒集团要求的对话问题上,政府方面已明确拒绝,但有些政界人士表示应考虑这个要求。
总之,打击贩毒集团的嚣张气焰已成为哥伦比亚当前最重要的政治课题,成了关系国家和民主制度生死存亡的大事。


第7版(国际专页)
专栏:

二次大战夺去了五千多万人的生命。在列宁格勒涅瓦河畔的皮斯卡廖夫公墓里,埋葬着47万阵亡将士和死难市民。 新华社记者 乔占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