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长辈们常常担心孩子们被宠坏了,将来会成为骄横而无能的“小太阳”。令人欣喜的是,在一向得风气之先的上海,涌出了一批——
闯迷宫的“小太阳”
——上海中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剪影
新华社记者 邬鸣飞 刘军
一次,上海师大附中女生张红发现天空云层异常,当即预报“10天后我国东南部以及日本将有地震”。第11天,日本中、西部连续发生了11次地震。时隔4月,她又根据云层预测10天后日本将再度地震。9天一过,日本果然又出现了6.2级地震。她腼腆地笑了。在改革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上海中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居然结下了一连串诱人的硕果。
走出“朦胧的天性”
这两个孩子,来自两所中学,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贪玩。
黄文华是在侍弄昆虫中长大的。四五岁时,他就蹲在墙角边“帮助”蚂蚁搬家。刚进向明中学那阵,一放学便到公园采蜂扑蝶,结果成绩没上去,家里倒添了上千只蜻蜓、蝴蝶、蟋蟀。父母亲一个劲地叹气:“哎,这孩子的魂叫虫子勾去啦!”
班主任却因势利导,把他介绍到校课余生物兴趣小组。小黄懂得了“光会捉虫子不算本事,还要学会研究”的道理,由“朦胧的天性”转向“明朗的兴趣”。他结合学习生物知识,先后开展了《果蝇和家蝇的对比观察》、《猫和白鼠“和平共处”行为考察》和《菜蚜茧蜂的研究》等课题的研究。
他再次陶醉了。果蝇从卵到成虫的发育期为一周,要弄清其生长规律,必须每隔二小时取样一次。白天,黄文华利用课间操作,晚上他坐在实验室一张藤椅上打盹,两小时起来做一次涂片,观察、记录,整整一个星期没有回家。“一个孩子熬了7天7夜,真不容易呀!”年近花甲的生物老师甘忆晖心疼得差点掉泪。
从初中到高中,黄文华自制了400多种昆虫标本,写了9篇生物学小论文,多次荣获市级奖励,并出任市青少年昆虫学会理事长。在武夷山,被誉为“小小昆虫家”的他,还采集到一种大型昆虫新种——73毫米长的中华齿背螽,经专家们鉴定,这在世界上属于首次发现。
庄伟达则自小爱玩电子产品,一有空就拆拆弄弄。进了67中学,他被推荐参加市少年科技站的电子组,利用课余时间学会了装配收音机、录音机。“我还要学装电视机”。他有了新的梦幻。从此,每周两次的课外装机活动他从来不拉。一台电视机的200只电阻、上千个零件,在他那小脑袋里全记住了。在电视机组周老师的指导下,他很快装成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这还不过瘾。暑假里,他自己买零件,自己测试,又独自装了一台12英寸电视机。当荧屏上出现清晰的图象时,他高兴得把电视机抱到门口,大声招呼街坊邻居来看他的“杰作”。
此间市、区两级少科站和一些学校科技俱乐部,共有16万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学生参加各科技小组,涉及生物、数学、化学、电子、航模、船模、摄影、计算机、超导等几十个领域。有的孩子爱玩小石头,结果成了“小矿石收藏家”,有的“风筝迷”成了“小航模专家”……老师们高兴之余得出这样的结论:当一个孩子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时,不要随意训斥,看看能否以此为契机,引导他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兴趣和爱好是成才的最大动力。
黑雨伞打破了科学神秘感
一把黑色晴雨伞,竟被一群孩子找出了26个缺点:
“伞布颜色太单调,放在一起容易拿错!”
“这种伞挡迎面风雨时遮住了视线,容易撞到别人。”
“收伞上车时,雨水会滴到别人的裤脚或鞋子里,能否在伞顶上装个储水器?”
“雨夜打伞行走,能否在伞柄上装一只电筒?”……
和田路小学70名学生的上述想法难免有天真之处,但这种探索精神很可贵。“科学就在你们身边”,指导教师夏钟作了通俗的解释:“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了不顺手、不称心、不满意的事情,你们想法子改进它,这也叫科学发明!”
“哈,我们身边也找得到科学!”孩子们最听老师的话。一天,五年级学生徐琛在家做功课,弟弟玩耍时把一根铁钉插入带电的插座孔内,一下子被击倒在地。爸爸回来把弟弟狠狠骂了一顿。小徐琛的脑海里却闪出一个念头:“小孩喜欢玩电源插头,多危险哪!能不能发明一种防触电插座?”一年后,她的“防触电插座”诞生了。在有31个国家参展的世界青少年创造发明展览会上,这一发明荣获“最佳作品奖”。这是我国少年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发明金牌。
14岁的方黎的创造灵感,是在校篮球场上产生的。那是寒冬腊月的一天,方黎和同学们排着长队在一个篮球架下练球,冻得直哆嗦。方黎忽闪着大眼睛想开了:能否在一只篮球架上多装几只篮圈,这样不就可以让更多的同学练球了吗?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经过14个月的努力,终于制成同时可供4个人投篮的“多用升降篮球架”模型。国家体委一位副主任感慨地说:“我们多年来就想有这么一副篮球架,没想到被一个孩子搞出来了。”现在,这种篮球架已经在工厂投产。
创造发明,是上海中小学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身边触手可及的小发明使孩子们兴趣大增。几年来上海中小学生的6000多件发明作品,几乎都来自日常生活,比如复旦附中周林的“自动电话录音机”,向明中学蔡晖的“家用煤气泄漏报警器”,风华中学厉敬东的“信封封口机”和贝明纲的“家用切年糕机”……
孩子们提前站到科学入口处
然而一些家长开始忧心忡忡:“装个半导体,搞点小发明,孩子能变得聪明吗?”
“通过课外科技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巩固学到的书本知识”。市少科站电子组苏炜华老师这样作答:“有的学生感到物理的电子部分难,但到这儿来动手装一装收音机、录音机,许多公式、定律都记住了”。
专家们曾对200名参加科技活动的中学生进行跟踪测定,欣喜地发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分别提高了30%,判断能力也大大增强。
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军看了电影《少林寺》后,成了“少林迷”,整天“呀呀”地舞拳弄棒,成绩开“红灯”,最后干脆跑出去找少林寺了。小家伙被找回来后,看到同学们在搞小发明,很是羡慕:“老师,同学们都有发明的设想,我怎么没有?”“你这里全是草呀!”老师用手按着他的肚子说:“你的基础知识没学好,所以想不出来!”“那好,我今后保证好好学习!”从此,小张军发奋读书。毕业考试时,他三门主课平均96分,还发明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电动拔毛机”。
更可喜的是,孩子们通过科技活动,一双小手变得灵巧了。据测定,有些孩子的动手能力增强了60%。一些老师说,有的“小太阳”学习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很差,一旦走向生活就什么也不会了,而参加过科技活动的一般都比较能干,不用我们担心!
他们的创造意识也在实践中增强。许多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是不方便,能够自己想办法解决了。这与遇到一丁点困难就在大人面前撒娇甚至哭鼻子吵闹的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六年级学生郑一雷全家4口人挤在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买了三人沙发却搁不下茶几。大人们为此常常叹气、发牢骚,小家伙却冥思苦想,发明了“三人沙发连茶几”,客人来了把茶几安在沙发中间,客人走了可以放下挂到墙上。
“小太阳”们提前站到了科学的入口处,接受着严谨的学风、锲而不舍拚搏精神的熏陶。一位参加气象兴趣小组的中学生,坚持每天凌晨五点一刻收听各地气象广播,画出简易气象图。有一次台风刮倒了马路上的大树,大雨使积水达一尺之深,但他仍步行到校做气象记录。这样的孩子,将来在人生的旅途上,难道还会向各种困难低头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耳闻目睹释疑团
——江西宜黄县籍大学生返乡聊天小记
江西宜黄县委宣传部 鲁安 永灿
暑假以来,从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陆续回到家乡的100多名宜黄籍大学生,经常三五成群在一起议家乡、说校园、谈国事。他们透过家乡廉政建设的成效,驱散了心头的疑团。
我们记录了其中的一段:
“年年制止吃喝,年年边治边喝,现在总算开始动真的了”,不知谁先挑出了话题。
一个姓刘的同学答道:“我看不一定,明里不吃,暗里吃,谁看得到?”
“不,现在可不是这样。”戴着宽边眼镜的2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黄建国接过话题说:“我母亲是县委招待所炊事员。往年我回家,看到县招待所大小餐厅里干部个个喝得像‘关公’,酒瓶、瓜皮、果壳满地。一年招待费高达5万元。所里的猪吃得比百姓吃得还要好。今年不同了,县里各级领导带头执行有关制止吃喝风的规定,以身作则,下乡吃份餐,上级来人也不陪吃了。”据小黄了解,招待所上半年招待费比去年同期减少76%,6个月全县制止吃喝一项就节约资金20多万元。
“效果是很明显”,有个同学插话说,“过去甲鱼20多元钱一斤还买不到,现在甲鱼一斤只要4至5元,已经爬上了一般群众的饭桌。”
小黄接着又说:“现在看来,各级政府抵制吃喝,惩治腐败,确实不像我们在学校所听到的那样软弱无力。百闻不如一见,端正党风,是有希望的。”
“也许吃喝问题会好点,可党政干部以权谋私建私房还不是我行我素。”有的同学依然忿忿不平。
“这个问题我有发言权”,家住县城郊区的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余俊浪说:“多年来我对家门附近的‘官府村’十分反感,我鄙视那些依仗权势违法乱纪营建私房的‘官老爷’。这次回家,家里人和亲友告诉我,这些人已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甚至还受到法律制裁。”
“可能那几个倒霉的是碰上了,其他人还不是批评一阵子舒服一辈子。”又有人反问道。
“我倒不那样看,据我了解,全县90%的党员干部,还有地处林区的力溪乡干部,15年无一人以权谋私建私房。可见大批党员干部还是一身正气。我想现在该是我们同学们反思的时候了。过去同学们相信‘党腐败到无可救药的程度了’等说法,看不到党和政府的主流,导致良好的爱国愿望被人利用,最后盲目上了街头,教训实在惨痛!如今铁的事实使我完全相信我们的党有能力通过民主与法制的渠道,有效地惩治腐败,抓好廉政建设。”
“回到家乡耳闻目睹,深有感触”,家在黄陂镇的北方林业大学毕业生李小荣接上话头:“现在在我们家乡‘高价肥料我不买,平价粮食我不卖,政府莫怪’的对联已看不到了。今年以来,镇政府把抓好化肥供应看成是全镇农民群众对党是否信任的政治问题,当作廉政的突破口认真抓好,采取分配公开、发证到户、全面监督的方法进行专营。”
“真有那么好?我才怀疑呢,那些乡干部就不会私下留几包做个人情?”
“信不信在你,反正我们镇上半年调进的近40吨挂钩化肥和专项化肥全部发放到户,并通过镇广播站和镇、村黑板报将分配情况层层分开,镇、村领导没批一张条子,没涨一分钱。农民对此都叫好呢!”
“说实话,我真担心上面一阵雷,下面一阵雨,过了初一,十五又不一样”,一个姓赵的同学说。
李小荣回答道:“话不能那么说,现在政府已开了个好头,我相信只要每个党员干部都能从我做起,严于律己,我们党就有希望,我们国家就前途无量。”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流动人口不超生
——长治市城区计划生育的新招
暴贵银
这几年,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来长治市摆摊经商的流动个体户纷纷涌入山西省长治市。外地人来经商,对搞活当地经济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给计划生育工作也带来了特殊的困难。
为此,长治地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和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行动,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他们向居住在城区内的本省和外省来的流动经商个体户宣传党和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教育他们树立国家观念,少生优生,为国分忧。
今年春天,利用给经商个体户换发执照的机会,该市对流动经商个体户执行计划生育的情况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对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住市流动经商个体户,没收营业执照,并处以5000元至1万元的罚款,态度不好的还要遣返回原籍。
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租赁房屋的房东、租房经商个体户签订三方合同责任书。责任书明确规定:出租房屋的主人对租房经商个体户的计划外怀孕,如知情不报,给房东处以1000元的罚款。
城区计划生育办公室、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还与住市经商个体户的原籍建立信函联系,了解住市流动经商个体户在原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以便更好地监督。
目前,居住在城区内的1859户有生育能力的流动经商个体户都已签订了计划生育合同责任书。从去年年底到今年7月底,还没有一户违犯计划生育政策。流动经商个体户张小玲今年春天计划外怀了孕,后来在市区同志的帮助下,她主动到医院做了流产手术。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地质灾害近年频频发生
——专家们呼吁保护地质环境刻不容缓
本报记者 谢联辉
严重的地质灾害正在威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仅今年汛期以来,四川省50多个县因暴雨诱发大小滑坡、崩塌、泥石流就达10万余处,有500多人在地质灾害中丧生;吉林省因连降暴雨,发生多起山体滑坡,致使铁路交通部分中断,死伤多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因暴雨和部分山体裂缝,公路、桥梁多处被毁,8人死亡;北京密云县两个乡分别发生泥石流,房倒屋塌,20多人死亡和失踪……比历年频率高、灾情大的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远大于洪水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
地质灾害种类很多,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产生的原因,一是自然地质作用所致,一是人类经济活动所诱发。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据初步统计,近百年来全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00多次,其中7级以上的地震占全球的10%,有32.5%的地区和45%的大中城市处在烈度为7度以上的高地震烈度区;至少有70个县城面临泥石流的威胁,全国3万多公里山区铁路沿线有1300多条泥石流沟;有200个县市共分布有地裂缝1000余条,其中山西省大同市等地发现50多处,陕西省西安市展布范围达150平方公里;沿海部分城市出现的地面沉降已成为城市发展障碍,上海市近70年累计沉降量达2.63米,天津市沉降面积达7300平方公里;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0万平方公里,有1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存在沙漠化危险……
我国一直重视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防治工作。近40年来各有关部门在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勘察研究中,都注意把地质灾害列为重要内容,并取得可喜成绩。今年,国家科委、地质矿产部同有关部门一起又成立研究会,开始对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研究,以提出综合整治对策。由于长期对有关专业知识宣传、普及不够,地质灾害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还未被社会各阶层认识,我国地质灾害的勘察、监测、防治工作在许多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和隐患远未杜绝。日前,地质专家在拟定“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时,就明显增多、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发出呼吁:
全社会应该重视防治地质灾害。这种灾害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对它的防治不可能只依靠几个部门的工作,必须由国家、地方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动员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收到成效。
要在全国特别是地质灾害重点地区,开展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的科学知识普及,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和懂得如何发现地质灾害的预兆及防避的原则和方法,增强全民族保护地质环境意识。
贯彻“以防为主,综合整治”的方针,彻底改变“头痛治头,脚痛治脚”,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要下决心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按照“谁得益,谁出钱;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集中有限资金,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
把地质环境质量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切实保护好地质环境。
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尽快拟订有关“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的法规,以法制止危害地质环境的经济活动。
实行全国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的政府系统的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对地质环境的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站网、信息系统和政府发布地质灾害制度。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如何请公民伸出胳膊——
建议开设血液储蓄银行
血液问题日趋严重,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人民日报在7月22日五版以《公民,请伸出你的胳膊》为题,发表了专题报道。现就如何请公民伸出胳膊提出浅见。
我认为,动员每个公民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将定量的血液储存起来,以备自己要输血时使用,血源问题就可以解决。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血液储蓄银行。
血液储蓄银行有着多方面的职能:一是输血职能,负责宣传组织群众参加血液储蓄、公民义务献血和无偿献血;负责统一管理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保证用血需要;二是金融职能,将人们储蓄的血液在转变为资金之后,除用于自身建设外,还向社会投资用于国家建设,这相当于金融银行的储蓄业务职能。
建议由卫生部设国家血液储蓄银行总行,各省设分行,负责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制订政策法规以及输血事业发展规划。各市的中心血站在原来的基础上转为血液储蓄中心,下设若干血液储蓄所。储蓄所可由现有医院等部门的采血设备和人员组成。
这样做,有助于改变人们既不愿卖血又不愿意献血的传统意识,平衡人们的心理。由卖血、义务献血转为有偿储血,从心理上讲,为自己责无旁贷,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要比公民义务献血用行政手段下达指标的办法效果好。
由于公民义务献血要付给献血者一定的营养费,由此才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卖血者和血霸及种种社会问题。实行血液有偿储蓄,不仅使储血者在一定储期后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还使卖血者失去卖血的条件,那么社会上在血液买卖中出现的掮客、吸血鬼等等不法之徒将不消自灭,同时血液的质量也有了可靠的保证。
血液储蓄银行的成立,还将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以上海市为例,按1988年用血量6000万毫升计算(每百毫升支付30元营养费),一年仅节省营养费一项的经济收入为1800万元,5年的经济积累将达9000万元。如果进行血液制品加工和血液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会更大。这些资金不仅可以用于发展输血事业,还可以向社会投资,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改变我国输血事业的落后局面。 傅俊来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从“重教矿长”到“重教市长”
楚扬
从去年8月到今年8月,短短一年时间,河南省汝州市长徐中和便使困扰该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危房多、经费少、民办教师待遇差”三大难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徐中和今年48岁,矿工出身,从1984年起先后担任河南省平顶山市梨园煤矿矿长、梨园矿务局局长兼党委书记。4年间,矿上拨出100多万元建起新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师资力量薄弱,便为学校引进52名大中专毕业生,并为21名贡献大的教师晋升工资,为31名教师解决了夫妻两地分居,办理了家属“农转非”。人们称赞他是“重教矿长”。
去年8月,徐中和担任市长。不久,他收到一封小学生用卷烟纸写来的信,信中说:“敬爱的徐市长,快来救救我们吧!我们几百个同学天天都在快要倒塌的教室里上课……”徐中和叫来教育局负责人,一同驱车下乡,实地考察了那个学校,同时又考察了6个乡的16所中小学。他了解到,全市教育经费严重不足,600多所中小学危房竟达750多间,拖欠民办教师工资达38万元……
徐中和让电视台把全市教育面临的困境录下像来,公开播映。在各乡镇、局、委负责人会议上,他大声疾呼:“孩子们坐在摇摇欲坠的房子里上课,我们的心能好受吗?!”他要求各乡镇立即着手,限期解决危房问题。
“救救孩子,增加教育投入”,一时成为汝州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经过半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全市751间学校危房全部消灭,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新修的校舍。
在编制1989年全市财政预算时,徐中和宁愿让别的部门压缩一下,也不让教育受委屈,把教育经费由1988年的640万元增加到820万元,增长率为26.9%。今年5月,省教委要求汝州市加快中小学实验室建设。教育局领导明知市财政紧张,在汇报工作时不好意思提要钱的事。徐中和听完汇报,立即打电话,要求财政局想尽办法为教育增拨15万元经费。他对教育局负责人说:“你们放心,如果财政局有困难,我出面到别处借款。”
市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徐中和要求把普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作为重要内容,使长期拖欠的民办教师工资逐步兑现。他还把手中掌握的15个农转非指标全部给了教师……于是,汝州市群众又把他称为“重教市长”。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解放军某部为解决库车县牧区就医难的问题,热情帮助地方培训卫生员。这是军医桑玉顺在为地方卫生员进行辅导。 高磊摄


第5版(国内专页(教科文))
专栏:

重庆文史书店是重庆市政协创办的全国第一家文史专业书店,开办5年来为国内外读者提供了数万册史料、革命回忆录等书籍,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图为他们在接待读者。
雷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