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他的心还在征途上
周继胜
7月21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原党委书记、全国对外经贸系统劳动模范、经贸部优秀共产党员王永杰逝世的消息传来,公司上下无不悲痛。遵照他的遗愿,在向他遗体告别仪式后,专门为他播放了《长征组歌》,为他送行。同志们听着那不同寻常的旋律,王永杰与大家一起工作、战斗的情景历历在目……
王永杰是一个迎着困难走的人。搞政治吃香的时候,他在搞业务;搞业务吃香的时候,他却又去搞政治,先是做了最让人头痛的人事工作,而后又担任那个似乎更难的党委书记工作。对于这些,他有自己的解释:我就不相信思想政治工作就没有出路,我们的事业就不需要了?思想政治工作总有一天会重新受到尊重的。
1963年,王永杰同志从北京外贸学院毕业,1965年王永杰调到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工作。学的是外贸,做的是外贸,顺理成章,专业对口,王永杰很高兴。他先是在纱布处做了9年的业务员。虽然那段时间并没有能够正经去做外贸工作,但耳濡目染,再加上又是科班出身,工作自然是没得说。
正当他在业务岗位上干得欢的时候,却奉命调到人事部门工作。1974年,他调到人事处,1977年后又任人事处副处长、处长。这个时期社会观念在激烈动荡,是非观、美丑观、先进落后观、人生价值观,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弄得做政治工作的人常常是措手不及。王永杰不是一个全能的智者,也不是先哲圣人。他也迷糊过,也苦恼过,但是他心里总有一条:实事求是。这一条可真帮了大忙,他不但受到公司职工的信赖,还颇受敬重。这对王永杰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1984年,王永杰任公司党委书记。在这个位子上,他得到了人们的爱戴、亲近。得到的评价是:他既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从他的一言一行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看到了一个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看到了一颗跳动着的对人民负责的赤诚之心。
人们称王永杰为开明书记。开放时代自然要当开明书记,但是如何开明却很难。王永杰出身农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只知道读书报国,从没有想到玩乐。吃,一天两顿饭,窝头咸菜,已经很满足了。穿,直到现在还是一身蓝布中山装。唱歌、跳舞更无爱好。可当党委书记,要了解人,总不能一个一个叫到身边问:“同志呀,你有什么思想问题啊?”那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对政工工作者的讽刺,是对同志之间关系的破坏。王永杰不是这样的人,他没有架子也摆不了架子,他待人一向诚恳。他只是觉得开放了,人们思想活跃,自己应该跟上。虽然自己不跳舞,但公司组织活动,他都要到场,看看青年们跳迪斯科那高兴劲儿,自己也高兴;听听那些唱来音色不够纯正也不悦耳的流行歌曲,他也不禁跟着打拍子。王永杰永远和他的同志们融为一体。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优势。虽不能说有了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一切,但有没有绝对是两回事。思想政治工作乍看起来并不直接创汇,但是业务是由业务人员去做的,业务员思想有了问题,就难免影响出口创汇工作。有时候就是那些反对思想政治工作或轻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人,自己也不得不找领导、书记谈谈自己的问题:家庭、婚姻、晋级、子女升学就业、职称、工资……等等。这些是实际问题,更多的是思想问题,解决得好,大家就生活得温暖、舒心、顺气,否则就令人整日苦恼,哪里还谈得上一心工作?书记是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酵母。
王永杰说,做人的工作难度有时是想不到的,用我们传统的思想更无法理解。比如有的人找到王永杰要求出国工作,有的来谈话要求晋级、提拔,这些事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可是现在大大方方地提出来了。完全不对吗?也不尽然。不是提倡毛遂自荐吗?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结果总有不能达到目的的,你就要耐着性子向他解释,做好思想工作。个人有能力固然应当承认、看到,但工作分配还要根据需要由组织统一考虑。
人们都说现在的人都不懔了!是自己的要,不是自己的也伸手,不要白不要。这种思想病的流行,给政工工作者带来的压力和麻烦是外人不大了解的。1985年,公司一个青年谈恋爱破裂,发生了凶杀事件。凶杀现场的邻居是一对夫妇,一上班就找到王书记,声称这个地方不能住了,他们要求调换住房,而且不依不饶,出言不逊,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谁不知道北京的房子难弄。纺织品进出口公司是做大生意的,不揩它的揩谁的,就是这么个心理,蛮横不讲理地纠缠。王书记不失政工工作者的涵养和身份,他耐心地听取他们的要求和理由后,镇定自若,和颜悦色,以理服人,诚恳待人,弄得对方不得不服了气。
多么棘手的事,职工婚变、家中死人,处理违章事件,甚至于干部间不团结、生活作风等,王永杰都诚恳相待,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以他的心化解了多少矛盾,谁也说不清,可是谁都能说出几件来。
王永杰一身正气是他赢得职工信任的一个重要因素。王永杰说,要求别人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要求别人做的,首先自己做到。这是王永杰工作的准则,也是他生活的信条。
王永杰做人事工作10年。妻子体弱多病,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长期在农村居住。长期分居的困难并没有影响他的工作。到1984年,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才把分居20多年的妻子调到北京。他一家四口住在两间20平方米的平房内。公司分房时,总经理坚持要给他分新房或调房,他坚持不肯。王永杰说,我们原来分居,现在团聚了,能互相照顾就很好,房子小点没有什么关系。
王永杰两个孩子在上学,妻子又是老病号,而且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全家只靠他一月百余元的收入,生活的确困难。他的房间里显得很空旷,他的同学送他一对沙发算是客厅里最排场的摆设了,连厨房吃饭桌子也是同学送的。他自己去美国,只用零用钱买回一块手表,14英寸黑白电视机还是卖了老家的树和房子才买上的。
王永杰老家经常有老乡或老同学来京找他,希望能利用他在总公司的地位和总公司所具有的权力或影响,为家乡谋得一些好处或业务上的便利。王永杰总是公事公办,从不以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和家乡亲友开方便之门。
王永杰担任党委书记,按规定因公外出完全可以要车,但不是因为路程太远,他总是尽可能的不要车,不管外出开会,还是到医院看病号,他多数是步行走着去。
正式查出王永杰胃癌之前,他已胃疼1个多月了。这段时间里,他每天上午10点来钟就开始疼,下午4点来钟又疼一次。疼痛使他痛苦不堪,他吃些苏打饼干硬挺着。他妻子知道他每天胃疼,嘱咐他5点下班就赶快回家,吃一些东西,缓解一下,但是王永杰从来做不到这一点,他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很晚才回到家,直到查出胃癌的前一天,王永杰还在坚持工作。
王永杰如此清贫,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是为了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对象面前说话理直气壮,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本来无所求,他对生活的理解是要为他的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王永杰说,现在号召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赞成,但不赞成共产党员先富,共产党员要让老百姓先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嘛。他还说,我不赞成穷,我们不能太苦了,解放前就是太苦了,但就我个人来说,我够吃够穿就行了。
如今是开放的年代,很多人都想往外跑,多数人是要干一番事业的,但也确有少数人是想到海外捞世界的。哪一个出国回来不带个一件两件的呢?可是王永杰放着业务工作不干,心甘情愿地做出国机会很少的人事工作。组织上要照顾他出国,他表示不是自己分管的工作,不是工作需要没有接受。王永杰的这种严于律己的精神深得人们的敬重。
1987年7月3日,王永杰不得已到医院检查,经查,胃里有息肉。富有医学常识的王永杰心里一下子全明白了:原来以为是十二指肠溃疡的毛病,原来是胃癌。当时给王永杰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瞒着妻子,硬撑着回到家中,看到妻子躺在床上哭,就问她怎么回事了?相依为命的老伴瞒着丈夫说没什么,就是怕你疼。还有什么说的呢?夫妻的感情就这样彼此默默地交流了。
王永杰身患绝症想到自己不可能在短期内上班工作,就主动给部领导写信:7月10日就要给我动手术了,看来短时间内不能上班工作了,考虑到我们纺织品公司任务重,工作忙,领导班子编制有限,为不影响工作,我不能再占着位置,请求免去我的职务。希望领导不要更多地考虑我有病,会不会给我造成思想负担,我想只要我们纺织品公司各项任务能很好地完成,先进企业的荣誉能够继续保持下去,这对我来说是更大的安慰。
同志们看了这封信,都被他那高尚无私的品德所震撼,眼睛模糊了,嗓子哽咽了。同志们从心底里祝愿他早日康复。
然而,疾病还是夺去了王永杰的生命。7月29日,经贸部领导、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职工和经贸系统的同志,含着热泪向这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默默告别。人们怀念他,人们敬重他,人们为这样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感到自豪。
(原载《国际商报》,本报有删节)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中青年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既勤政又廉政?中共安庆市委书记方兆祥认为——
要善于认识自己
本报记者 张振国
今年4月3日,本报在一版发表了《市委书记方兆祥二三事》的通讯,简介了46岁的安庆市委书记勤政和廉政的事迹。事后,有很多人问我:他为何能坚持廉洁奉公?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访问了他。
方兆祥掏出了心里话。
中青年干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肩负着承前启后、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对于他们来说,要想取得成功,最难克服的困难在于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唯有认识自己,才能赢得其他。
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我们中青年干部在以下几个问题上遇到了挑战:
一是质朴心态的蜕化。中青年干部在入选之前,绝大多数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他们好就好在有一种质朴的心态,把自己的荣辱得失放在社会的恰当位置上,廉洁奉公,为党为国。但也毋庸讳言,当社会地位发生明显变化时,如果陷入盲目性,那就可能为走向反面创造条件。事实证明,这种蜕化的苗头已经出现:有的以为当了官,就得讲排场,要面子。出门就要坐车,几百米的路程也要接送,车况要好,型号要新,甚至发生争车之类不愉快的事。讲话,也要秘书写稿,不写就认为瞧他不起,这样领导就无法超过秘书水平,把好端端的优势弄得荡然无存。
二是自省行为的过度。凡事都有个度。如果把握不住自省的关节点,过于自谦,就会丧失自信。特别是在应急、应变的紧要关头,心理发怵,信心不足,对于中青年干部的这种常见弱点,如果上级不理解,不宽容,乃至瞧不起,那就可能使他们丧失自信。
三是过于崇尚“直接成功”。中青年干部本来都是一把干事的好手,遇事一抓到底。可是他们当了领导干部之后,依然故我。人们常常看见他们从早到晚东奔西忙,凡事自己不介入,就不放心,往往揽了同级的事,也越了下级的权,影响了别人的积极性。结果忙了一年,政绩寥寥。
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有利于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既廉政,又勤政。当然,解决问题离不开社会的力量。社会舆论应为他们认识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们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太重要了。
但是,解决问题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中青年干部不论从政时间有多长,职位有多高,都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为此,一要做到廉洁,不廉洁就失去了从政的基本条件。二要坚持平等的法则,时时处处与下级干部和一般群众平起平坐,实打实地体察民情,心里有了群众这杆秤,什么样的私心都可称得出。三要头脑冷静。当社会上赞誉之声鹊起时,若不冷静,就可能脱离群众。
中青年干部还要注重打破静态平衡。一个干部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次完成的,成功之后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客观世界不停地发生变化,只有勤奋学习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知识,善于掌握信息,运用信息,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领导水平,才能不断前进。
方兆祥最后的结论是:中青年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既勤政又廉政,根本途径就是要善于认识自己。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黑龙江省牡丹江商业大厦总经理、共产党员单春良(中),善于用思想政治工作带动业务建设,教育售货员要“做大厦的主人,做顾客的亲人”。图为单春良鼓励参加全国大型商业企业“中兴”杯获奖归来的职工戒骄戒躁,再攀高峰。
本报记者 徐建中摄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民族团结进步征文

生活的新篇章
杨帆(蒙古族)
作为民族经济工作者,我到过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接触过城市、乡村、农区、牧区的各族干部和群众,和他们共话茶菜棉粮、林电煤铁,和他们畅叙情怀,描绘蓝图,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分享他们的喜悦和欢欣,和他们一起踏着芦笛跳起苗族舞蹈,和着马头琴唱起草原赞歌。足迹所到,随处可见的经济繁荣之花,民族团结进步之果,使我深深为之鼓舞。
那些极普通的人,极平凡的事,极寻常的场景,常常迸出绚丽的火花在我的眼前闪烁。
60年代,在最困难的时期,草根树皮都成了充饥品,家家都怕添人加口的情况下,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一对牧民夫妇,却敞开他们博大的胸怀,陆续收养了8只“丑小鸭”——从内地送来的汉族孤儿。他们怀里抱着,肩上扛着,背上背着,马上驮着,把他们一个个抚养成才,成了军人、干部和医生,变成草原上骄傲的“白天鹅”。这对夫妇奉献的难道仅仅是同情怜悯?不,他们奉献的是伟大的父母之爱,深厚的民族之情。
一个难忘的金秋,我来到宁夏一个回族山村——一个熟人曾向我介绍过的穷得出奇的地方。然而,我却惊愕了:家家一色的红砖房,有的人家还是水磨石地板。屋檐下,一色地挂满了鲜红鲜红的辣椒。墙上,一色地贴着穆罕默德圣训:不取不义之财,靠劳动发家。房顶上、院子里晾的是一色的稻谷。在一个穆斯林家里,一位开拖拉机的穿红色涤丝绸衬衫的姑娘对我说:“过去,俺这坎儿可穷了,村里有一次一个知青从城里带回一个闹钟,我和我的伙伴都不认得那是啥玩艺,更可怜的是,我们都那么大了,有的还赤身裸体的。那时候,结婚的新娘子穿一件的确白(良)衬衣,就像穿了龙袍一样荣耀。现在,谁还稀罕的确良!看,我们平常都穿的是“无风起浪”、“哆哩哆嗦”了。说完,她笑着,潇洒地跨上拖拉机,在拖拉机启动的同时,她打开了随身带的收录机,《在希望的田野上》那优美旋律立刻回荡在小院、山村。她父亲说:“别看这丫头疯,比小子还能干呢”,又说“这坎儿变得这么快,一是有了政策,二是有了水,扬水站把黄河的水送到门口来了。”我听着这位老汉的话,望着那姑娘消失在大路上的身影,一直感到眼前有一团火在燃烧,在跳跃……
一位76岁的蒙古族老额吉(母亲)的追求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她是奴隶的后代,世世代代目不识丁。童年留给她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讨饭时被恶狗追赶。成家后终日惴惴不安,害怕人家登门逼债。再就是生孩子,虽然给孩子们取了一串吉祥的名字:来福、满仓、满囤,然而,这些孩子既没给家里带来福气,也没带来满仓满囤的粮食,有的反而病饿夭折。她曾是个忧郁压抑、充满思虑的农村妇女,哪儿也没去过。建国那年,她36岁,如今她76岁,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民诗人,发表过30多篇(首)诗文。并且在74岁的时候,实现了她一生的夙愿,千里迢迢来到北京上老年大学学习深造。今年,她拿到了老年大学本科的毕业文凭之后,又坐进了研究班的教室。她说:“我真正的年龄和共和国同岁,解放前那36年,白活”。至于她怎样参加扫盲、怎样自学成才,怎样在生产劳动中产生创作灵感,怎样与病魔作斗争(她被马车轧断过肋骨,患过肠癌),那应该留给报告文学作者。
不知为什么,我由此想到了孕育中华民族的黄河母亲,想起她那一连串的大电站,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那一片喧腾万家灯火的景象,并由此想到,56个民族就是缀在祖国母亲身上的56颗璀璨的明珠,不是么!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政廉人心齐
——记河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四勘探队
刘军
在河北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第四勘探队,很少听到人们对奖金多少、待遇高低的议论。尽管作业条件比较艰苦,许多职工长年两地分居,但人们却不愿调走,并且连年超额完成勘探任务。问及原因时,年轻的队党委书记刘鹤峰说,我们是靠廉政建设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
这个队有职工600多人,担负河北北部地区煤田勘探任务。作业点分布在康保、沽源、蔚县、阳原和天津下仓等地,战线长达千里。近年来,一些工人看到有的单位奖金高、工作条件好,产生“跳槽”的想法。队党委认为,煤田勘探工作艰苦、待遇也不高,但是,办好一个企业并不是光靠钱,领导干部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也是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的。
几年来,凡队里的大事,特别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都予以公开,交职工讨论,让群众监督。每次分房、招工、转干都让群众先酝酿。分配住房时,首先照顾在第一线的工人。队里的领导干部虽然住房都不宽裕,但也得与群众一起按分数排队。有的至今还未分到新房。今年3月,煤田勘探系统的一所中专要招收一批职工子女,报名的人较多。队领导明确表示选拔工作要全部公开。队有关部门对报考者进行了考察,择优选送了2人,并张榜公布,群众很满意。
四队的领导体会到,在廉政建设上实实在在的行动最有说服力。去年上级有关部门调拨给他们一台“伏尔加”小轿车。队里几位主要负责同志反复商量后一致认为,目前队里还有困难,不能摆谱,讲阔气,有一辆车能工作就行。
在搞好自身廉洁的同时,四队领导还把能不能与群众同甘共苦看成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每当施工中遇到困难,队领导总是及时赶到现场,与干部职工共同战斗在第一线。去年雨季,在阳原施工的钻机在搬迁井位时遇到山洪暴发,山路被冲毁,汽车截在半路。得到消息后,队长王锡文带领40多名机关干部赶赴现场。58岁的老队长身先士卒,和工人们一起搬水泵、抬钻机。逢年过节,队领导还带着节日用品到施工现场与工人们一起欢度节日,密切了干群关系。
几年来,这个队先后荣获全国煤炭系统和张家口市先进单位称号,并被评为“张家口市纪律严明队”。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心窝里装着“南泥湾”
——新疆军区某师党委成员艰苦奋斗二三事
杨功成 李伦兴
5月中旬,笔者到新疆军区某师调查研究,与几位同行
“侃大山”时得知,这个师的领导干部艰苦奋斗,带头过“紧日子”的事迹很是感人。
这个师领导干部的住房是1965年盖的简易平房,土坯墙,混凝土地面,没有卫生间,面积也只有60余平方米。四年前,军区普查营房,见这群住宅地基开始下陷,墙壁出现裂缝,顶棚漏水,便列为危破房屋,并先后拨款44万元,批准修建新房。师领导成员在讨论建房问题时都说:我们的住房尽管有些危破,但还塌不了,可以凑合几年。师里还有不少家属随军的干部没有屋子住,这笔钱应该先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如今,师机关和直属分队的144名团以下干部相继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他们却依然“坚守”在破旧简陋的土屋里。
这个师所属部队高度分散。师领导下部队或到军区开会都离不开车子。过去,师小车班只有清一色的北京吉普,后来,尽管军区配备了一台“巡洋舰”、一台“三菱”车,但“僧多粥少”。这几年,师机关不少同志曾多次提议师里购买几台进口小轿车,每次都被师党委否决。去年冬天,5名师领导去军区开会,挤坐在一辆北京吉普里,冻得他们直打哆嗦,只好替换着到前排座位暖暖身子。
结束采访时,我们同师政委谈起了采访的感受,他淡淡地说:“这些事情不该成为新闻。我们国家还贫穷、落后,需要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行。作为‘三五九旅’的新一代,‘南泥湾精神’始终装在我们的心窝里,决不会让这个老传统在我们部队失传。”
师政委抚今追昔,感慨地说:“提倡艰苦奋斗过紧日子,首先要从领导做起。只有领导带头,艰苦奋斗的口号才能落实。现在群众并不担心我们面前有多少困难,而是担心领导动不了真格的。只要领导带头,群众就会自觉去做。”


第5版(国内专页(政治·法律))
专栏:

杨志魁的胸怀
本报记者 段心强
杨志魁原是山东梁山坡上水泥厂供销科长。去年竞争当厂长,以390票比1票获胜。许多人在支持他干的同时,也为他捏一把汗。水泥厂虽不大,可人心不齐,谁当厂长也够喝一壶的。然而,杨志魁自有他的招法:先从人抓起。他提出一个目标:让全厂绝大多数人大小都干点好事。
竞争中失败的原厂长俞家麟,刚40出头,血气方刚。竞争前表态说:“胜利了,继续扛大梁;失败了,拉偏套也使大劲。”可真失败后,压力也很大。杨志魁上任的第一天,首先找他谈心:“家麟,干吧,你任第一副厂长,全面抓生产。”可俞家麟却说:“不能干啦,走!”杨志魁见老俞主意打定,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便诚恳地说:“找个更适合的地方也好,也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老俞一跑两个月,工作没有调成,面子上更不好看,连门也不愿出。杨志魁知道后又到他家里:“家麟,就不要走啦。群众的工作由我来做。”他到处游说:竞争是一种进步的机制,搞竞争,一代强过一代。而竞争,必然有胜有败,不能大惊小怪,更不应对失败者另眼相看。老俞见杨志魁这么宽阔的胸怀,下决心干!杨志魁任命他为新建油脂厂的副总指挥,他变压力为动力,日夜在现场指挥安装,使油脂厂提前两月建成。
杨志魁上任后不记恩怨,唯才是用。一个管财务的科长曾整过他,杨志魁当厂长后这个科长一度思想包袱很重。杨志魁找他明说:“过去的永远过去啦,你业务熟,应继续当好科长。”管进料的科长是杨志魁的“铁哥们”,人老实,但能力差。对不起,杨志魁让他去当工人。让一个有才能的临时工当了科长。
杨志魁有他自己的理论:在企业里当领导要特别注意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他深入到工人中了解大伙儿在想什么,然后把工作往大家心里做。
厂区没有餐厅,吃饭在车间,冬天冷,夏天热,风沙大。他决定在厂区盖餐厅,冬有火炉,夏有电扇,工人吃得舒坦,干劲大增。
孩子上学路远,中间又有一个汽车站,家长天天牵肠挂肚。杨志魁专批一辆汽车,由一个阿姨照顾,来回接送,解决了工人的后顾之忧。
地下的自来水管坏了,5年没有修好,害得工人到远处提水。杨志魁派一名副厂长带领维修队,找出“肠梗阻”十多处,该修的修,该换的换,20天完工,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
杨志魁一连为职工做了十几件实事,职工们都觉得不好好干对不起他。去年全厂承包的利税翻了一番。今年原材料和燃料涨价,资金又困难,他们的利税仍能翻番。
职工们称赞杨志魁胸怀宽阔,时时事事都想着群众,这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更是群众所需要的。


返回顶部